2011年3月 国际论坛 Mar.,2011 第13卷第2期 Int ernational Forum Vol 13 No.2 理论探讨 战争的起源:研究层次的多样性 黄琪轩 「摘要]学者们为探索战争的起源做出了很大的努力,而这一领域的研究,呈现出较多的研究层次。本文从不同的研究层次:个 体、组织、集团、阶级、国家直至国际体系层次出发寻找战争的起源。不同的研究层次对战争的起源有着相当不同的回答。多样化的 研究层次也为我们提供了多样化的视角。我们难以找到由一个研究层次主导下的、解释战争起源的通论。在今后较长一段时间里, 研究层次的多样性可能仍旧继续主导战争起源的研究。 [关键词]战争;战争的起源:研究层次 [中图分类号1D80[文献标识码1A【文章编号110081755(2011)02-005157 战争与和平是国际安全研究的重要议题。人类历 史,尤其是国际关系史,伴随着各式各样的战争。这些 一、从个体层次看战争的起源 战争以不同的方式塑造人类社会的历史。从希波战争 到伯罗奔尼撒战争,从英法百年战争再到三十年战争, 从个体层次来寻找战争的起源,往往从战争决策 直至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历史上的战争不断吸引着 者的个人经历、心理、生理等要素出发,探讨这些要素 众多研究者。他们做出了很大的努力,试图找出有关 如何影响了战争决策。古典现实主义指出:战争的爆 战争中规律性的认识。 发植根于人性。在无政府状态下,人性的自私、贪婪、 修昔底德在其名著《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谈到, 对荣誉的追求、激情等因素会导致人类的进攻性行为。 “我所撰写的著作不是为了迎合人们一时的兴趣,而是 但是,由于人性比较恒定,因此,这样的研究思路面临 要作为千秋万世的瑰宝。”)为什么修昔底德认为自己 的主要批评是:用不变的人性难以解释战争的时有时 的著作能作为传世的瑰宝呢:这是因为,他认为自己 无。而现代国际关系研究对人性与战争这一主题又有 找到了战争中规律性的认识。他指出:“如果研究者想 了新的拓展。这主要着眼于决策者的不同的经历、认 要得到关于过去的正确知识,借以预见未来(因为在人 知和生理会带来战争决策的不同。 类历史的进程中,未来虽然不一定是过去的重演,但同 罗伯特·杰维斯(Robert Jervis)的研究向我们展 过去总是很相似的,从而认为我的著作是有用,那么, 示,决策者是有差别的。决策者的亲身经历,如革命经 我就心满意足了。)修昔底德不仅是在记录雅典与斯 历、战争经历等均能影响到战争决策。们而斯蒂芬·罗 巴达的战争,而且是在试图寻找战争的普遍规律。后 森(Stephen Rosen)的研究也试图在人性中寻找战争的 来的学者也在这一领域努力探索,使之呈现出相当繁 起源。他的研究指出,个人的决策是复杂的,不宜简单 荣的学术景象。而现代学者对战争起源的研究,有着 化约为理性人。恐惧、荣誉、情感、压力乃至荷尔蒙都 各种各样的研究层次。从个体、社会、国家直至国际体 会影响人类的战争决策。6] 系6)选择不同的研究层次,往往会得出不同的答案。 从生理上来看,人的大脑并不是一以贯之、理性计 本文就拟从不同的层次看战争的起源,并试图对战争 算的机器。在很多时候,尤其是面临战争这种紧要决 起源研究中分析层次的多样性进行简要评述。 策的时候,大脑的很多活动会与理性计算相违背,做出 自相矛盾的决策,进而引发战争。而如此自相矛盾的 1994-2012 China Academic Joumal Electronic Publisn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p://www.enki.net
2011 年 3 月 第 13 卷 第 2 期 国际论坛 Int ernational For um Mar. , 2011 Vo l. 13 No. 2 理论探讨 战争的起源: 研究层次的多样性 黄琪轩 [ 摘要] 学者们为探索战争的起源做出了很大的努力, 而这一领域的研究, 呈现出较多的研究层次。本文从不同的研究层次: 个 体、组织、集团、阶级、国家直至国际体系层次出发寻找战争的起源。不同的研究层次对战争的起源有着相当不同的回答。多样化的 研究层次也为我们提供了多样化的视角。我们难以找到由一个研究层次主导下的、解释战争起源的通论。在今后较长一段时间里, 研究层次的多样性可能仍旧继续主导战争起源的研究。 [关键词] 战争; 战争的起源; 研究层次 [中图分类号] D80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008-1755( 2011) 02-0051-57 战争与和平是国际安全研究的重要议题。人类历 史, 尤其是国际关系史, 伴随着各式各样的战争。这些 战争以不同的方式塑造人类社会的历史。从希波战争 到伯罗奔尼撒战争, 从英法百年战争再到三十年战争, 直至 20 世纪两次世界大战, 历史上的战争不断吸引着 众多研究者。他们做出了很大的努力, 试图找出有关 战争中规律性的认识。 修昔底德在其名著5伯罗奔尼撒战争史6中谈到, / 我所撰写的著作不是为了迎合人们一时的兴趣, 而是 要作为千秋万世的瑰宝。0 112为什么修昔底德认为自己 的著作能作为传世的瑰宝呢? 这是因为, 他认为自己 找到了战争中规律性的认识。他指出: / 如果研究者想 要得到关于过去的正确知识, 借以预见未来( 因为在人 类历史的进程中, 未来虽然不一定是过去的重演, 但同 过去总是很相似的) , 从而认为我的著作是有用, 那么, 我就心满意足了。0 122修昔底德不仅是在记录雅典与斯 巴达的战争, 而且是在试图寻找战争的普遍规律。后 来的学者也在这一领域努力探索, 使之呈现出相当繁 荣的学术景象。而现代学者对战争起源的研究, 有着 各种各样的研究层次。从个体、社会、国家直至国际体 系, 132选择不同的研究层次, 往往会得出不同的答案。 本文就拟从不同的层次看战争的起源, 并试图对战争 起源研究中分析层次的多样性进行简要评述。 一、从个体层次看战争的起源 从个体层次来寻找战争的起源, 往往从战争决策 者的个人经历、心理、生理等要素出发, 探讨这些要素 如何影响了战争决策。古典现实主义指出: 战争的爆 发植根于人性。在无政府状态下, 人性的自私、贪婪、 对荣誉的追求、激情等因素会导致人类的进攻性行为。 但是, 由于人性比较恒定, 因此, 这样的研究思路面临 的主要批评是: 用不变的人性难以解释战争的时有时 无。而现代国际关系研究对人性与战争这一主题又有 了新的拓展。这主要着眼于决策者的不同的经历、认 知和生理会带来战争决策的不同。 罗伯特 # 杰维斯( Robert Jervis) 的研究向我们展 示, 决策者是有差别的。决策者的亲身经历, 如革命经 历、战争经历等均能影响到战争决策。142而斯蒂芬 # 罗 森( Stephen Rosen) 的研究也试图在人性中寻找战争的 起源。他的研究指出, 个人的决策是复杂的, 不宜简单 化约为理性人。恐惧、荣誉、情感、压力乃至荷尔蒙都 会影响人类的战争决策。152 从生理上来看, 人的大脑并不是一以贯之、理性计 算的机器。在很多时候, 尤其是面临战争这种紧要决 策的时候, 大脑的很多活动会与理性计算相违背, 做出 自相矛盾的决策, 进而引发战争。而如此自相矛盾的 # 51 #
战争的起源:研究层次的多样性 决策却植根于人性。⑧人的大脑具有记忆功能,而有部 有研究发现:女性决策者不同于普通女性的认知。一 分记忆在大脑中的反应较快。因此,在战争决策时, 旦女性决策者面临战争决策,她做出的选择可能与男 战争与和平的选择就要看哪部分记忆被大脑率先激 性决策者并无二致。换句话来讲,就是女性领导人选 活。由于个人经历不同,不同个体的大脑会有不同的 择和平的概率并不比男性领导人高。研究试图给出的 情绪化反应。在同样的情景下,不同的人会选择不同 解释是:女性领导人要在男性主导的政治环境中崛起, 的决策。由此看来,大脑的特性不仅会影响到决策的 可能需要比男性领导人更具进攻性。因此,有些研究 质量,在关键时刻,决策者情绪化的反应还会决定战争 认为:性别差异难以解释战争的差别。) 与和平的不同选择。 除了性别以外,我们还需要注意到:其他生理状况 同时,决策者的错误知觉也可能会把国家推向战 也可能影响到战争决策。因此,执政者的生理状况也 争。继杰维斯之后,杰克·利维(Jack Levy)的研究就 成了判断战争与和平的重要依据。据说以色列情报部 展示:领导人的错误知觉可能引发了战争。③利维指 门就试图获取他国领导人的尿样,以检测其身体状 出,如果领导人错误地判断了对手的实力、意愿,乃至 况,进而对国际安全做出判断。 错误地判断了第三国的实力和意愿,都可能引发战争。 这种以个体为基本分析单位的研究,尽管面临很 比如,如果领导人低估了对手实力,相信本国能以很小 多批评,但是仍展示了其独特的魅力和优势。如果个 的代价赢得战争,这种认知可能引发对他国的侵略战 人在战争决策中起到关键作用,占有主导地位的个人 争。同时,如果领导人过高估计了对手的实力,可能会 就能通过决策把自己的认知转化成集体行为。而从个 采取过度措施,加强本国的军备建设。而这种过激反 体层次研究战争的起因,常常得出的推论是:正是有了 应可能引发双方的军备竞赛,导致双边关系不断恶化, 此人,才有了这场战争。此类研究也常常出现“反事实 最终促发战争。而如果领导人错误地判断了对手意 (counterfactual)假说”,即:如果没有希特勒,就没有第 愿,相信对手有着强烈的敌对情绪,战争的危险迫在眉 二次世界大战等。这些研究对战争的起源是很有意思 睫,该国领导人往往会发动先发制人的战争,以取得 的探索。但是,在不同时期、不同国家,个人在战争中 “先行者优势”(first-mover advantage)。同时,如果领 所起的作用是有很大差别的。当组织比人强的时候, 导人低估了对方的敌对意愿,这种错误知觉会让该国 就需要把分析单位上移,研究组织、集团、阶级层次的 领导人在与对手的谈判中采取强硬立场,并以武力相 因素对战争的影响。 威胁,试图以此胁迫对方让步。而这样的强硬政策可 能会促使战争的爆发。 二、从组织、集团、阶级层次看战争的起源 利维还指出,不仅领导人对敌我双方的错误知觉 会引发战争,领导人对第三国的错误知觉也可能导致 在很多情况下,战争决策不是个人力量所能左右 战争的爆发。由于领导人低估了第三国武装干预的意 的,而在更大程度上受组织决策的影响。因此,有研究 愿,可能让该国有更大的信心发动战争。第一次世界 试图从组织层次看战争的起源。格雷厄·阿利森 大战前,德国领导人就相信,英国不会参战,因而贸然 (Graham Alison)对古巴导弹危机的研究就是从组织层 发动了战争。同时,如果领导人过于自信,相信第三国 次研究国际危机的典范。【)这一研究思路对以后的研 有能力也愿意在战争期间对本国施以援手,这会让该 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后续研究越来越多地强调组织 国在国际危机中寸步不让、态度强硬。这样的强硬政 因素如何影响了战争,其主要思路有:部门利益导致了 策也可能让危机扩大化,进而引发战争。 战争以及组织惯例吲引发了战争。 因此,面临同样的情景,不同的心理认知会带来不 在政府部门里,某些组织基于自身的利益计算往 同的战争决策。同时,有研究试图指出,个人的生理状 往会推动战争的爆发。由于政府部门不是铁板一块, 况不同,也会导致对战争与和平的选择不同。不少研 不同的部门有着不同的部门利益。因此,在战争的决 究认为:女性比男性更具和平主义的倾向。因此,女 策中,不同组织在政府中的地位也不尽相同。一个组 性掌权的社会,战争爆发的概率更低。有研究用问卷 织如果能从战争中获利,那么,它就有意愿对信息进行 调查的方式展示:无论动武的目的是什么,妇女更不愿 筛选、加工,如夸大对方的军事意图以及军事能力等, 意支持使用武力;妇女对人员伤亡也更为敏感:一旦有 这会使得情报政治化(politicization of intelli 人员伤亡,妇女对战争的支持会大大降低。0但是,也 gcc心,使得情报服务于组织利益的需要。在很多 1994-2012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p://www.enki.net
决策却植根于人性。162人的大脑具有记忆功能, 而有部 分记忆在大脑中的反应较快。172 因此, 在战争决策时, 战争与和平的选择就要看哪部分记忆被大脑率先激 活。由于个人经历不同, 不同个体的大脑会有不同的 情绪化反应。在同样的情景下, 不同的人会选择不同 的决策。由此看来, 大脑的特性不仅会影响到决策的 质量, 在关键时刻, 决策者情绪化的反应还会决定战争 与和平的不同选择。 同时, 决策者的错误知觉也可能会把国家推向战 争。继杰维斯之后, 杰克 # 利维( Jack Levy) 的研究就 展示: 领导人的错误知觉可能引发了战争。 182 利维指 出, 如果领导人错误地判断了对手的实力、意愿, 乃至 错误地判断了第三国的实力和意愿, 都可能引发战争。 比如, 如果领导人低估了对手实力, 相信本国能以很小 的代价赢得战争, 这种认知可能引发对他国的侵略战 争。同时, 如果领导人过高估计了对手的实力, 可能会 采取过度措施, 加强本国的军备建设。而这种过激反 应可能引发双方的军备竞赛, 导致双边关系不断恶化, 最终促发战争。而如果领导人错误地判断了对手意 愿, 相信对手有着强烈的敌对情绪, 战争的危险迫在眉 睫, 该国领导人往往会发动先发制人的战争, 以取得 / 先行者优势0( firs-t mover advantage) 。同时, 如果领 导人低估了对方的敌对意愿, 这种错误知觉会让该国 领导人在与对手的谈判中采取强硬立场, 并以武力相 威胁, 试图以此胁迫对方让步。而这样的强硬政策可 能会促使战争的爆发。 利维还指出, 不仅领导人对敌我双方的错误知觉 会引发战争, 领导人对第三国的错误知觉也可能导致 战争的爆发。由于领导人低估了第三国武装干预的意 愿, 可能让该国有更大的信心发动战争。第一次世界 大战前, 德国领导人就相信, 英国不会参战, 因而贸然 发动了战争。同时, 如果领导人过于自信, 相信第三国 有能力, 也愿意在战争期间对本国施以援手, 这会让该 国在国际危机中寸步不让、态度强硬。这样的强硬政 策也可能让危机扩大化, 进而引发战争。 因此, 面临同样的情景, 不同的心理认知会带来不 同的战争决策。同时, 有研究试图指出, 个人的生理状 况不同, 也会导致对战争与和平的选择不同。不少研 究认为: 女性比男性更具和平主义的倾向。 192因此, 女 性掌权的社会, 战争爆发的概率更低。有研究用问卷 调查的方式展示: 无论动武的目的是什么, 妇女更不愿 意支持使用武力; 妇女对人员伤亡也更为敏感; 一旦有 人员伤亡, 妇女对战争的支持会大大降低。 1102但是, 也 有研究发现: 女性决策者不同于普通女性的认知。一 旦女性决策者面临战争决策, 她做出的选择可能与男 性决策者并无二致。换句话来讲, 就是女性领导人选 择和平的概率并不比男性领导人高。研究试图给出的 解释是: 女性领导人要在男性主导的政治环境中崛起, 可能需要比男性领导人更具进攻性。因此, 有些研究 认为: 性别差异难以解释战争的差别。 1112 除了性别以外, 我们还需要注意到: 其他生理状况 也可能影响到战争决策。因此, 执政者的生理状况也 成了判断战争与和平的重要依据。据说以色列情报部 门就试图获取他国领导人的尿样, 以检测其身体状 况, 1122进而对国际安全做出判断。 这种以个体为基本分析单位的研究, 尽管面临很 多批评, 但是仍展示了其独特的魅力和优势。如果个 人在战争决策中起到关键作用, 占有主导地位的个人 就能通过决策把自己的认知转化成集体行为。而从个 体层次研究战争的起因, 常常得出的推论是: 正是有了 此人, 才有了这场战争。此类研究也常常出现/ 反事实 ( counterfactual) 假说0, 即: 如果没有希特勒, 就没有第 二次世界大战等。这些研究对战争的起源是很有意思 的探索。但是, 在不同时期、不同国家, 个人在战争中 所起的作用是有很大差别的。当组织比人强的时候, 就需要把分析单位上移, 研究组织、集团、阶级层次的 因素对战争的影响。 二、从组织、集团、阶级层次看战争的起源 在很多情况下, 战争决策不是个人力量所能左右 的, 而在更大程度上受组织决策的影响。因此, 有研究 试图从组织层次看战争的起源。格雷厄 # 阿利森 ( Graham Alison) 对古巴导弹危机的研究就是从组织层 次研究国际危机的典范。1132这一研究思路对以后的研 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后续研究越来越多地强调组织 因素如何影响了战争, 其主要思路有: 部门利益导致了 战争以及组织惯例引发了战争。 在政府部门里, 某些组织基于自身的利益计算往 往会推动战争的爆发。由于政府部门不是铁板一块, 不同的部门有着不同的部门利益。因此, 在战争的决 策中, 不同组织在政府中的地位也不尽相同。一个组 织如果能从战争中获利, 那么, 它就有意愿对信息进行 筛选、加工, 如夸大对方的军事意图以及军事能力等, 这 会 使 得 情 报 政 治 化 ( politi cization of intell igence) , 1142使得情报服务于组织利益的需要。在很多 # 52 # 战争的起源: 研究层次的多样性
《国际论坛》2011年第2期 情况下,由于战争爆发会给军方带来更多的财政拨款, 更容易夸大当前的威胁,推动战争的爆发。 人员编制也随之扩大,影响力也随之增强,此外,军人 有研究则试图从阶级层次看战争的起源。马克思 还能从战争中赢得荣誉。因此,当军方组织主导了国 主义经典作家就是从阶级层次出发解释战争起源的典 家决策的时候,往往容易夸大威胁,引发战争。 范。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向人们展示:在阶级社会,战 而另外一条从组织层次寻找战争起源的脉络则着 争是根本利益发生冲突的阶级之间有组织的暴力斗 眼于组织惯例。此类研究指出,组织在处理日常事务 争。而列宁谈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就指出,“资 中会形成组织惯例,而这些惯例往往会影响到战争决 本主义已经发展到这个最高阶段。社会的生产力和资 策时的弹性。如果组织信奉的是进攻信条,则该组织 本的规模业己超出单个民族国家的狭隘范围。这一切 在处理危机时,更不愿意妥协退让,更倾向于采取激进 促使大国竭力去奴役其他民族,去抢夺殖民地作为原 的举措。这样的组织惯例可能导致过度的战争动员, 料来源和资本输出场所。整个世界正在融合为一个单 乃至发动先发制人的战争。因此,组织的惯例可能带 一的经济机体,整个世界己被少数大国瓜分完毕。社 来组织的僵化,用战争思维处理日常危机。一旦遇到 会主义的客观条件已经完全成熟,而当前这场战争就 危机,就根据组织惯例进行战争动员:而一旦实施战争 是资本家为维护他们的特权和垄断以延缓资本主义的 动员,则形成“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之势,进而引发战 崩溃而进行的战争。”)此时,“帝国主义战争,即争夺 争。因此,组织的惯例可能会让国家卷入一场原本不 世界霸权、争夺银行资本的市场和扼杀各弱小民族的 想打的战争。列维的研究就试图展示,德国僵化的军 战争是不可避免的。”因此,资产阶级在推动对外战 事惯例促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6】 争,由于资本主义的国家政权是管理整个资产阶级共 不仅政府部门的组织利益会引发战争,社会的集 同事务的委员会,那么当各国资本家需要争夺海外市 团利益、阶级利益也会对战争产生重要的影响。从集 场的时候,国家就充当了资产阶级战争的工具。这一 团层次、阶级层次寻找战争的起源,属于社会层次的分 视角对以后的研究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析视角。 以利益集团作为分析单位来看战争起源的代表性 三、从国家层次看战争的起源 文献是有关军工复合体(Military~Industrial Complex) 的研究。所谓军工复合体,就是政府部门,尤其是国 也有研究者试图把研究层次再度拔高,从国家层 防部门、军工企业和国防科研机构等组成的庞大利益 次看战争的起源,即从国家的属性,如经济状况、政治 集团。军队为了自身利益,要求不断改进武器装备:政 制度、文化等入手来探寻战争的规律。比如,有研究指 客为了自身的选票,力促扩大军事开支以促进选区内 出,一个经历了革命的国家,与邻国发生战争的概率大 的军事基地建设,同时也为选区内的军工企业提供更 大增加。0这即是试图从国家属性来看战争起源。此 多的就业机会:军工企业需要更多的国家研发拨款以 类研究在国际安全的文献中非常丰富,而民主和平论 及军事产品订单;军事科研机构要更多的科研经费。 与贸易和平论是比较典型的代表。 正是这些利益相关者相互关联的利益需求,让它们形 民主和平论的研究指出,民主国家之间不打仗。 成了一个特殊的利益团体,一个复合体。而正是这样 同时,有很多研究试图对这一现象做出解释。比如,有 的利益集团在对外战争中获益。因此,军工复合体常 研究宣称:这是由于民主国家的制度带来的。在民主 常施加影响把国家推向战争的边缘。美国总统艾森豪 国家,强调分权制衡、新闻自由,因此,公民对政府权力 威尔在1961年的离职演讲时提及了“军工复合体”,艾 形成了有效的制约,这让领导者恣意发动战争变得更 森豪威尔警告美国人民要防止军工复合体势力的扩 为困难。回但是,不少研究却指出,尽管民主国家之间 张,这一利益集团影响了美国至关重要的国家利益。 不打仗,但是民主国家和非民主国家之间却常常爆发 当一个国家军工复合体过于强大,以至于它主导 战争。作为对此的回应,有研究又指出:民主国家之间 了政府部门时,它会使得政府部门做出极不理智的行 享有共同的价值理念,比如自由主义等。这种共享的 动。如美国的军工复合体就不断叫嚣:要对苏联发动 理念让民主国家之间不打仗,但是理念的悬殊却使得 先发制人的战争。而在不少其他国家,也面临同样的 民主国家容易与非民主国家发生战争。此外,还有研 情况。正是这样的利益集团在塑造国家的战争与和 究从信息传递来解释民主和平论,此类研究指出:民主 平。因此,当国家被这样的利益集团操控的时候,国家 国家之间更容易传递可信的信号,进而减少了错误知 1994-2012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p://www.enki.net
情况下, 由于战争爆发会给军方带来更多的财政拨款, 人员编制也随之扩大, 影响力也随之增强, 此外, 军人 还能从战争中赢得荣誉。因此, 当军方组织主导了国 家决策的时候, 往往容易夸大威胁, 引发战争。 而另外一条从组织层次寻找战争起源的脉络则着 眼于组织惯例。此类研究指出, 组织在处理日常事务 中会形成组织惯例, 而这些惯例往往会影响到战争决 策时的弹性。如果组织信奉的是进攻信条, 则该组织 在处理危机时, 更不愿意妥协退让, 更倾向于采取激进 的举措。这样的组织惯例可能导致过度的战争动员, 乃至发动先发制人的战争。因此, 组织的惯例可能带 来组织的僵化, 用战争思维处理日常危机。一旦遇到 危机, 就根据组织惯例进行战争动员; 而一旦实施战争 动员, 则形成/ 箭在弦上, 不得不发0 之势, 进而引发战 争。 1152因此, 组织的惯例可能会让国家卷入一场原本不 想打的战争。列维的研究就试图展示, 德国僵化的军 事惯例促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1162 不仅政府部门的组织利益会引发战争, 社会的集 团利益、阶级利益也会对战争产生重要的影响。从集 团层次、阶级层次寻找战争的起源, 属于社会层次的分 析视角。 以利益集团作为分析单位来看战争起源的代表性 文献是有关军工复合体( Military-Industrial Compl ex) 的研究。1172所谓军工复合体, 就是政府部门, 尤其是国 防部门、军工企业和国防科研机构等组成的庞大利益 集团。军队为了自身利益, 要求不断改进武器装备; 政 客为了自身的选票, 力促扩大军事开支以促进选区内 的军事基地建设, 同时也为选区内的军工企业提供更 多的就业机会; 军工企业需要更多的国家研发拨款以 及军事产品订单; 军事科研机构要更多的科研经费。 正是这些利益相关者相互关联的利益需求, 让它们形 成了一个特殊的利益团体, 一个复合体。而正是这样 的利益集团在对外战争中获益。因此, 军工复合体常 常施加影响把国家推向战争的边缘。美国总统艾森豪 威尔在 1961 年的离职演讲时提及了/ 军工复合体0, 艾 森豪威尔警告美国人民要防止军工复合体势力的扩 张, 这一利益集团影响了美国至关重要的国家利益。 当一个国家军工复合体过于强大, 以至于它主导 了政府部门时, 它会使得政府部门做出极不理智的行 动。如美国的军工复合体就不断叫嚣: 要对苏联发动 先发制人的战争。而在不少其他国家, 也面临同样的 情况。正是这样的利益集团在塑造国家的战争与和 平。因此, 当国家被这样的利益集团操控的时候, 国家 更容易夸大当前的威胁, 推动战争的爆发。 有研究则试图从阶级层次看战争的起源。马克思 主义经典作家就是从阶级层次出发解释战争起源的典 范。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向人们展示: 在阶级社会, 战 争是根本利益发生冲突的阶级之间有组织的暴力斗 争。而列宁谈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 就指出, / 资 本主义已经发展到这个最高阶段。社会的生产力和资 本的规模业已超出单个民族国家的狭隘范围。这一切 促使大国竭力去奴役其他民族, 去抢夺殖民地作为原 料来源和资本输出场所。整个世界正在融合为一个单 一的经济机体, 整个世界已被少数大国瓜分完毕。社 会主义的客观条件已经完全成熟, 而当前这场战争就 是资本家为维护他们的特权和垄断以延缓资本主义的 崩溃而进行的战争。0 1182此时, / 帝国主义战争, 即争夺 世界霸权、争夺银行资本的市场和扼杀各弱小民族的 战争是不可避免的。0 1192因此, 资产阶级在推动对外战 争, 由于资本主义的国家政权是管理整个资产阶级共 同事务的委员会, 那么当各国资本家需要争夺海外市 场的时候, 国家就充当了资产阶级战争的工具。这一 视角对以后的研究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三、从国家层次看战争的起源 也有研究者试图把研究层次再度拔高, 从国家层 次看战争的起源, 即从国家的属性, 如经济状况、政治 制度、文化等入手来探寻战争的规律。比如, 有研究指 出, 一个经历了革命的国家, 与邻国发生战争的概率大 大增加。1202这即是试图从国家属性来看战争起源。此 类研究在国际安全的文献中非常丰富, 而民主和平论 与贸易和平论是比较典型的代表。 民主和平论的研究指出, 民主国家之间不打仗。 1212 同时, 有很多研究试图对这一现象做出解释。比如, 有 研究宣称: 这是由于民主国家的制度带来的。在民主 国家, 强调分权制衡、新闻自由, 因此, 公民对政府权力 形成了有效的制约, 这让领导者恣意发动战争变得更 为困难。1222但是, 不少研究却指出, 尽管民主国家之间 不打仗, 但是民主国家和非民主国家之间却常常爆发 战争。作为对此的回应, 有研究又指出: 民主国家之间 享有共同的价值理念, 比如自由主义等。这种共享的 理念让民主国家之间不打仗, 但是理念的悬殊却使得 民主国家容易与非民主国家发生战争。1232此外, 还有研 究从信息传递来解释民主和平论, 此类研究指出: 民主 国家之间更容易传递可信的信号, 进而减少了错误知 # 53 # 5国际论坛6 2011 年第 2 期
战争的起源:研究层次的多样性 觉,避免了战争。2民主和平论的研究非常丰富,同时, 国有着较高的贸易水平,但是还是没有阻止大战的 它们也遇到了强有力的挑战。 爆发。 有不少研究宣称,并不是民主国家的政治属性带 因此,国际关系的不同流派对贸易和平论有着不 来和平,而可能是由于其他因素在起作用。比如,大部 同的认识。自由主义者认为贸易带来的好处能促使国 分民主国家都比较富裕。由于经济富裕,这些国家更 家避免战争:而现实主义者则指出:各国相互依赖具有 容易实现和巩固民主制度。同时,由于经济富裕,民主 不对称性,受益也不对等。国家对相对收益的考虑会 国家的领导人和民众都不愿意用战争这样极端的方式 影响贸易和平论的实现。同时,正是由于贸易量的上 来实现利益。因此,富裕既带来了民主,也带来了和 升,如果一方贸然中断贸易,可能让另一方承受相当高 平,民主和平论背后其实是富裕和平论。此外,民主国 昂的成本。因此,当国家对贸易前景比较悲观的时候, 家之间很少有战争爆发,也可能是因为在第三波民主 它可能会选择战争,以避免对方中断贸易造成的损害。 化浪潮以前,民主国家的数量不多,由于数量有限,爆 卡普兰(Dale Copland)的研究就指出,高度的相互依赖 发战争的机会自然就少。抑或是民主国家年龄结构偏 既不必然导致战争,也不必然带来和平,战争与和平取 向老龄化,老龄化的国家发动战争的几率也就更小。 决于对贸易预期。只有当国家对未来贸易的预期是积 还有研究认为民主国家之间存在较高的贸易依存度, 极的时候,较高相互依赖程度才会是和平导向的。而 因此,不是民主带来和平,而是贸易带来和平。这些 后续的研究指出,贸易和平论缺少系统的经验证据支 对民主和平论的质疑大都围绕着国家属性展开,进而 持,“资本和平论”却得到更多的验证,即资本市场的一 丰富了从国家层次探讨战争起源的研究。此外,值得 体化有利于和平。0 注意的是,尽管民主和平论在推理上遇到了各种挑战, 此外,还有从宗教、意识形态等因素来寻找战争起 但是从经验证据上,它却得到了强有力的支持,即从相 源的著作。如有研究指出,小布什的黩武行为就离不 关性来看,民主国家之间爆发战争的概率非常低。 开美国政治意识形态的转变。而宗教、意识形态既可 有研究者试图指出,尽管民主和平论得到了经验 能是国家属性,也可能是地区属性。因此,从宗教、意 证据的支持,但是并不能期望在世界范围内推行民主 识形态等因素入手来分析战争起源,存在跨层次的研 化就能消弭战争。因为,如果双方都是成熟的民主制 究。而无论如何跨越,不少研究者往往认为体系以下 度,可能有利于维系和平。但是,民主化的过程却是比 的层次缺乏解释力,要解释战争这样国际关系的重大 较危险的。民主化过程中,旧有体制被撼动,新的政治 问题,体系层次的变量更为有效。 制度又没有巩固。同时,由于民主化伴随政治竞争,政 治精英为了争取选票,常常进行民族主义的宣传和煽 四、从体系层次看战争的起源 动,这种煽动容易挑起对外冲突。因此,民主化的进程 往往比较危险,加大了战争爆发的概率。 结构现实主义者往往关注国际体系的变迁对战争 与民主和平论一样有影响的是贸易和平论。贸易 的影响,他们尤其强调制衡。在他们眼中,国家要确保 和平论的研究既是从国家双方互动的角度来考察战 自身的安全,就要防止世界霸权的出现。如果有霸权 争,也是从国家的属性来研究战争。有学者指出,随着 正在崛起,那么国家为了保障自身安全,就需要对其采 世界贸易的增加,世界政治的性质也开始发生变化。 取制衡措施,乃至不惜用战争的方式来恢复势力的 以往强调军事征服、领土占领的“军事一政治世界” 均衡。 (military-political world),开始变成“贸易的世界” 埃弗拉(Stephen Evera)的研究指出,国家之间存 (trading world),各国更加强调通过贸易来增强自身的 在进攻一防御平衡,当进攻占主导优势的时候,就容易 实力,国家也变成了贸易国家(trading state)。因此, 爆发战争。而军事技术、军事学说、地理等因素都会改 由于国际贸易的发展,国家的属性也在发生改变。以 变体系中的国家力量对比。就技术进步而言,技术的 往国家常常通过军事征服获得国家利益,现在国家依 进步既可能对进攻者有利,也可能对防御者有利,当技 靠自由无碍地与他国进行经济交换以获取国家利 术对进攻者有利的时候,则容易爆发战争。 益。6由此可见,贸易是和平的积极因素。贸易和平论 所以当要塞和骑兵在中世纪晚期占有支配地位的 的经验证据无法与民主和平论相比拟。学界常常提及 时候,防御就占优势,战争不容易爆发。而当加农炮的 的反例就是一战前德国的例子。尽管一战前德国和英 出现使得要塞更容易受到攻击的时候,进攻的威力就 1994-2012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p://www.cnki.net
觉, 避免了战争。1242民主和平论的研究非常丰富, 同时, 它们也遇到了强有力的挑战。 有不少研究宣称, 并不是民主国家的政治属性带 来和平, 而可能是由于其他因素在起作用。比如, 大部 分民主国家都比较富裕。由于经济富裕, 这些国家更 容易实现和巩固民主制度。同时, 由于经济富裕, 民主 国家的领导人和民众都不愿意用战争这样极端的方式 来实现利益。因此, 富裕既带来了民主, 也带来了和 平, 民主和平论背后其实是富裕和平论。此外, 民主国 家之间很少有战争爆发, 也可能是因为在第三波民主 化浪潮以前, 民主国家的数量不多, 由于数量有限, 爆 发战争的机会自然就少。抑或是民主国家年龄结构偏 向老龄化, 老龄化的国家发动战争的几率也就更小。 还有研究认为民主国家之间存在较高的贸易依存度, 因此, 不是民主带来和平, 而是贸易带来和平。 1252 这些 对民主和平论的质疑大都围绕着国家属性展开, 进而 丰富了从国家层次探讨战争起源的研究。此外, 值得 注意的是, 尽管民主和平论在推理上遇到了各种挑战, 但是从经验证据上, 它却得到了强有力的支持, 即从相 关性来看, 民主国家之间爆发战争的概率非常低。 有研究者试图指出, 尽管民主和平论得到了经验 证据的支持, 但是并不能期望在世界范围内推行民主 化就能消弭战争。因为, 如果双方都是成熟的民主制 度, 可能有利于维系和平。但是, 民主化的过程却是比 较危险的。民主化过程中, 旧有体制被撼动, 新的政治 制度又没有巩固。同时, 由于民主化伴随政治竞争, 政 治精英为了争取选票, 常常进行民族主义的宣传和煽 动, 这种煽动容易挑起对外冲突。因此, 民主化的进程 往往比较危险, 加大了战争爆发的概率。1262 与民主和平论一样有影响的是贸易和平论。贸易 和平论的研究既是从国家双方互动的角度来考察战 争, 也是从国家的属性来研究战争。有学者指出, 随着 世界贸易的增加, 世界政治的性质也开始发生变化。 以往强调军事征服、领土占领的/ 军事) 政治世界0 ( military-pol itical worl d) , 开始变成/ 贸易的世界0 ( trading world) , 各国更加强调通过贸易来增强自身的 实力, 国家也变成了贸易国家( trading state) 。1272 因此, 由于国际贸易的发展, 国家的属性也在发生改变。以 往国家常常通过军事征服获得国家利益, 现在国家依 靠自由无碍地与他国进行经济交换以获取国家利 益。1282由此可见, 贸易是和平的积极因素。贸易和平论 的经验证据无法与民主和平论相比拟。学界常常提及 的反例就是一战前德国的例子。尽管一战前德国和英 国有着较高的贸易水平, 但是还是没有阻止大战的 爆发。 因此, 国际关系的不同流派对贸易和平论有着不 同的认识。自由主义者认为贸易带来的好处能促使国 家避免战争; 而现实主义者则指出: 各国相互依赖具有 不对称性, 受益也不对等。国家对相对收益的考虑会 影响贸易和平论的实现。同时, 正是由于贸易量的上 升, 如果一方贸然中断贸易, 可能让另一方承受相当高 昂的成本。因此, 当国家对贸易前景比较悲观的时候, 它可能会选择战争, 以避免对方中断贸易造成的损害。 卡普兰( Dale Copland) 的研究就指出, 高度的相互依赖 既不必然导致战争, 也不必然带来和平, 战争与和平取 决于对贸易预期。只有当国家对未来贸易的预期是积 极的时候, 较高相互依赖程度才会是和平导向的。1292而 后续的研究指出, 贸易和平论缺少系统的经验证据支 持,/ 资本和平论0却得到更多的验证, 即资本市场的一 体化有利于和平。1302 此外, 还有从宗教、意识形态等因素来寻找战争起 源的著作。如有研究指出, 小布什的黩武行为就离不 开美国政治意识形态的转变。 1312而宗教、意识形态既可 能是国家属性, 也可能是地区属性。因此, 从宗教、意 识形态等因素入手来分析战争起源, 存在跨层次的研 究。而无论如何跨越, 不少研究者往往认为体系以下 的层次缺乏解释力, 要解释战争这样国际关系的重大 问题, 体系层次的变量更为有效。 四、从体系层次看战争的起源 结构现实主义者往往关注国际体系的变迁对战争 的影响, 他们尤其强调制衡。在他们眼中, 国家要确保 自身的安全, 就要防止世界霸权的出现。如果有霸权 正在崛起, 那么国家为了保障自身安全, 就需要对其采 取制衡措施, 乃至不惜用战争的方式来恢复势力的 均衡。 埃弗拉( Stephen Evera) 的研究指出, 国家之间存 在进攻 ) 防御平衡, 当进攻占主导优势的时候, 就容易 爆发战争。而军事技术、军事学说、地理等因素都会改 变体系中的国家力量对比。就技术进步而言, 技术的 进步既可能对进攻者有利, 也可能对防御者有利, 当技 术对进攻者有利的时候, 则容易爆发战争。 所以当要塞和骑兵在中世纪晚期占有支配地位的 时候, 防御就占优势, 战争不容易爆发。而当加农炮的 出现使得要塞更容易受到攻击的时候, 进攻的威力就 # 54 # 战争的起源: 研究层次的多样性
《国际论坛》2011年第2期 更加显著,此时战争爆发的概率提高。到了17世纪和 而从国际关系史上看,权力转移的确诱发了一些 18世纪,新的防御工事技术加强了防御的力量。而到 战争,但是值得我们关注的是:并非所有的权力转移都 了法国大革命时期,大规模军队的机动性提高,这又增 伴随战争的发生。国际关系史上存在和平的权力转移 强了进攻的优势。此后,战争的进攻一防御平衡几经 的例子。美国取代英国成为世界霸权就是最广为人知 变化。1945年以后,热核武器的出现使得防御获得了 的案例。据统计,从1816年到1975年近150年间,国 压倒性的优势,这也带来了核大国之间长期的和平。2 际社会发生了17次权力转移,其间引发战争的共有8 总的看来,即在国际体系中,当进攻占有优势的时候, 次。这么看来,权力转移引发战争的数量还不到总数 战争爆发的概率较高:而当防御占有优势的时候,战争 的一半。因此,尽管权力转移时期比较危险,但是却 爆发的概率下降。 不必然引发战争。 而吉尔平的研究则指出,国家谋求与其权力相称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从体系层次寻找战争的起 的利益,只有当体系的利益分配与权力分布大致平衡 源,丰富了以往的研究,对某些类型、某些时段爆发的 的时候,这个国际体系才是稳定的:而当体系的利益分 战争也有较强的解释力。然而,正如我们看到的那样, 配与权力分布不匹配的时候,容易引发结构变革,战争 其解释力也并非如其宣称的那样尽如人意。 就是结构变革的重要方式。5)国际体系就不断从均衡 到不均衡,再重新形成新的均衡。吉尔平所谓“均衡” 五、结语 (equilibrium)指的是权力分布与利益分配之间大致对 称。当权力与利益相当的时候,体系就不存在足够的 战争一直是国际安全持续关注的话题,而对战争 变革动力,世界政治也就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但是 起源的回答却林林总总,尤其是不同的层次的回答,更 世界政治的稳定只是暂时的。随着大国之间权力增长 使战争起源这一难题显得纷繁复杂。统计检验的引入 的不平衡,大国间利益安排就可能滞后于权力的变更。 也没有消弭长期存在的分歧。6那么是否存在一个解 因此,在有利可图的情况下,有的国家就会采取各种变 释战争起源的通论:对此的回答可能是否定的。 革措施,如战争,来满足自己的利益诉求。当变革的边 首先,战争的参与者众多,而不同的战争,不同层 际成本大于或等于边际收益的时候,国际体系又趋于 次的参与者所发挥的作用不尽相同。只有当一个层次 稳定,达到新的均衡。因此,国际体系总是从均衡到不 的参与者占主导地位的时候,才容易形成比较统一的、 均衡,战争也总是周而复始。对这一主题的研究吸引 以一个层次的参与者为主要分析单位的通论”。微观 了众多的研究者,而对此的研究也可以回溯到修昔底 经济学的基本分析单位是理性的个人,因此微观经济 德,他主要关注雅典的崛起打破了原有的均衡,权力的 学常常被翻译为“个体的政治学”,市场的主要参与者 转移引发了战争。 是个体层面的消费者与商人。由于参与者相对单一, 修昔底德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提到,雅典和 因此微观经济学能由单一的研究层次所主导。但是, 斯巴达之间很难达成谅解,战争是很自然的逻辑。这 我们却很难说战争的起源由一个层次或一个领域的参 是因为“雅典势力的日益增长,引起拉栖代梦人的恐 与者占据主导地位。战争是政治事务,政治事务不仅 惧,从而使战争成为不可避免的了。”6们为什么斯巴达 仅是一个领域的事务,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政治是一定 人会对雅典如此恐惧:这是因为雅典势力增长,伴随 高度的事务,各类事务都潜在地具有政治性。“任何宗 着斯巴达势力的相对衰落。此时斯巴达如果不采取有 教、道德、经济、种族或其他领域的对立,当其尖锐到足 效措施,坐视雅典做大,以后就可能陷入被动,乃至被 以有效地把人类按照敌友划分成阵营的时候,便转化 雅典的武力左右。所以,斯巴达需要趁雅典还不够强 成了政治对立。”)因此,不同领域的问题都可以有政 大,把雅典打下去。这就是权力转移理论的雏形。而 治,也可以引发战争。战争本身就是一个有着众多的、 权力转移理论往往认为,当挑战国在世界政治舞台崛 不同领域的主体参与的活动。在不同主体占主导的时 起的时候,领导国与挑战国双方容易爆发战争。其中 候,不同层次的解释力就会有所不同。 一种说法是领导国会在挑战国尚未崛起、羽翼未丰的 其次,战争的各个层次的参与者也并非同质的,而 时候,通过先发制人的战争,打击挑战国,维持自己在 要寻找规律性的认识,则需要满足样本同质化的假定。 世界政治经济中的领导权,这就是“早做比晚做好” 以战争的重要参与者国家为例,各个国家的地理位置、 (bettenow-thalater)的逻辑。C) 国土面积、政治制度、历史文化传统、人口数量等都在 1994-2012 China Academic Joural Electronic Publis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enki.net
更加显著, 此时战争爆发的概率提高。到了 17 世纪和 18 世纪, 新的防御工事技术加强了防御的力量。而到 了法国大革命时期, 大规模军队的机动性提高, 这又增 强了进攻的优势。此后, 战争的进攻 ) 防御平衡几经 变化。1945 年以后, 热核武器的出现使得防御获得了 压倒性的优势, 这也带来了核大国之间长期的和平。1322 总的看来, 即在国际体系中, 当进攻占有优势的时候, 战争爆发的概率较高; 而当防御占有优势的时候, 战争 爆发的概率下降。 而吉尔平的研究则指出, 国家谋求与其权力相称 的利益, 只有当体系的利益分配与权力分布大致平衡 的时候, 这个国际体系才是稳定的; 而当体系的利益分 配与权力分布不匹配的时候, 容易引发结构变革, 战争 就是结构变革的重要方式。1332 国际体系就不断从均衡 到不均衡, 再重新形成新的均衡。吉尔平所谓/ 均衡0 ( equilibrium) 指的是权力分布与利益分配之间大致对 称。当权力与利益相当的时候, 体系就不存在足够的 变革动力, 世界政治也就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但是 世界政治的稳定只是暂时的。随着大国之间权力增长 的不平衡, 大国间利益安排就可能滞后于权力的变更。 因此, 在有利可图的情况下, 有的国家就会采取各种变 革措施, 如战争, 来满足自己的利益诉求。当变革的边 际成本大于或等于边际收益的时候, 国际体系又趋于 稳定, 达到新的均衡。因此, 国际体系总是从均衡到不 均衡, 战争也总是周而复始。对这一主题的研究吸引 了众多的研究者, 而对此的研究也可以回溯到修昔底 德, 他主要关注雅典的崛起打破了原有的均衡, 权力的 转移引发了战争。 修昔底德在5伯罗奔尼撒战争史6中提到, 雅典和 斯巴达之间很难达成谅解, 战争是很自然的逻辑。这 是因为/ 雅典势力的日益增长, 引起拉栖代梦人的恐 惧, 从而使战争成为不可避免的了。0 1342为什么斯巴达 人会对雅典如此恐惧? 这是因为雅典势力增长, 伴随 着斯巴达势力的相对衰落。此时斯巴达如果不采取有 效措施, 坐视雅典做大, 以后就可能陷入被动, 乃至被 雅典的武力左右。所以, 斯巴达需要趁雅典还不够强 大, 把雅典打下去。这就是权力转移理论的雏形。而 权力转移理论往往认为, 当挑战国在世界政治舞台崛 起的时候, 领导国与挑战国双方容易爆发战争。其中 一种说法是领导国会在挑战国尚未崛起、羽翼未丰的 时候, 通过先发制人的战争, 打击挑战国, 维持自己在 世界政治经济中的领导权, 这就是/ 早做比晚做好0 ( better-now-than-later) 的逻辑。 1352 而从国际关系史上看, 权力转移的确诱发了一些 战争, 但是值得我们关注的是: 并非所有的权力转移都 伴随战争的发生。国际关系史上存在和平的权力转移 的例子。美国取代英国成为世界霸权就是最广为人知 的案例。据统计, 从 1816 年到 1975 年近 150 年间, 国 际社会发生了 17 次权力转移, 其间引发战争的共有 8 次。这么看来, 权力转移引发战争的数量还不到总数 的一半。1362因此, 尽管权力转移时期比较危险, 但是却 不必然引发战争。 因此, 我们可以看出, 从体系层次寻找战争的起 源, 丰富了以往的研究, 对某些类型、某些时段爆发的 战争也有较强的解释力。然而, 正如我们看到的那样, 其解释力也并非如其宣称的那样尽如人意。 五、结语 战争一直是国际安全持续关注的话题, 而对战争 起源的回答却林林总总, 尤其是不同的层次的回答, 更 使战争起源这一难题显得纷繁复杂。统计检验的引入 也没有消弭长期存在的分歧。1372那么是否存在一个解 释战争起源的通论? 对此的回答可能是否定的。 首先, 战争的参与者众多, 而不同的战争, 不同层 次的参与者所发挥的作用不尽相同。只有当一个层次 的参与者占主导地位的时候, 才容易形成比较统一的、 以一个层次的参与者为主要分析单位的/ 通论0。微观 经济学的基本分析单位是理性的个人, 因此微观经济 学常常被翻译为/ 个体的政治学0, 市场的主要参与者 是个体层面的消费者与商人。由于参与者相对单一, 因此微观经济学能由单一的研究层次所主导。但是, 我们却很难说战争的起源由一个层次或一个领域的参 与者占据主导地位。战争是政治事务, 政治事务不仅 仅是一个领域的事务,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 政治是一定 高度的事务, 各类事务都潜在地具有政治性。/ 任何宗 教、道德、经济、种族或其他领域的对立, 当其尖锐到足 以有效地把人类按照敌友划分成阵营的时候, 便转化 成了政治对立。0 1382因此, 不同领域的问题都可以有政 治, 也可以引发战争。战争本身就是一个有着众多的、 不同领域的主体参与的活动。在不同主体占主导的时 候, 不同层次的解释力就会有所不同。 其次, 战争的各个层次的参与者也并非同质的, 而 要寻找规律性的认识, 则需要满足样本同质化的假定。 以战争的重要参与者国家为例, 各个国家的地理位置、 国土面积、政治制度、历史文化传统、人口数量等都在 # 55 # 5国际论坛6 2011 年第 2 期
战争的起源:研究层次的多样性 塑造各自的国家性格。尤其在当今世界,国家如果做 们要么属于一个层次,要么属于多个层次的分析。在 了比较不明智的决策,被国际社会淘汰出局的概率比 今后较长一段时间里,研究层次的多样性可能仍然是 市场上的公司做了错误决定被淘汰出局的概率还 战争起源研究的重要特色。很难有一个层次的研究能 低。6国际竞争残酷性的降低,让世界各国有更大的空 决定性地胜出,并占据主导地位。不同的研究层次在 间保持自身的民族特性。由于国家的多样性,不同的 解释不同战争的时候,都可能发掘出重要的价值。此 国家参与可能会带来不同的战争起源。在一些非民主 外,多样化的研究层次不仅有助于解释国际战争,也在 国家,政治领导者可能在战争决策中扮演了重要的角 内战研究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也是今后的研究可 色。而在另外一些国家,当国家缺少自主性,集团和阶 进一步关注的。正是研究层次的多样性,丰富了这一 级利益就可能主导战争决策。而当一个国家足够强 领域的研究,也吸引着众多学者对这一领域进行更为 大,能够有效抵消国际结构的约束时,国家属性的影响 深入探索。 力就可能更为显著。因此,由于国家的异质性,我们更 难以得出战争起源的通论。 [注释] 再次,人具有自主性,能主动从历史中学习,人的 〔1〕2〔34〔古希腊〕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M】,徐松 自主性会改变战争的必然性。社会规律不同于自然规 岩、黄贤全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4页,第 律,自然物没有自主性,而社会中的人有自主性。因 14页,第15页。 此,如果说自然规律更多的是必然律,社会规律则更少 〔3】不同的研究者基于研究需要,也有不同的层次划分,辛格的 研究中,将分析层次划分为两类,即国际体系层次(interna 必然性更多或然性。而战争的规律与其他社会规律 tional system)的分析与次体系层次的分析(sub-s ystemic le- 相比,或然性可能更为明显。人们往往觉得,经济学的 el。参见David Singer,“The Leve of Analysis Problem in 规律性更强。这可能是由于经济生活的日常性,人们 Inter national Relations",in Klaus Knorr and Sidney Verba 可以从日常经济生活中学习“最大化”行为。而战争与 eds,The Internationdl System:Theoretical Essays,Princeton, 经济生活不同,这不仅体现在战争发生的频率相对较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61.国内有关国际关系研 低,相同性质的战争样本总体更少,还体现在战争的巨 究层次的研究,参见李巍、王勇:《国际关系研究层次的回 大代价会让人类的决策有较大改变。如果说经济生活 落》[」),《国际政治科学》2006年第3期:陈小鼎:《国际关系 更多让人学习的是“最大化”的经验,那么战争的代价 研究层次的上升与回落》〔),《世界经济与政治》2008年第 则带给人更多的教训。人更容易从重大教训中学习, 7期。 并改变自身的行为。因此,以往的历史教训让战争不 4]Robert Jervis,Percption and Misperaption in Internationd Poli- tics,Princeton,NI: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76. 容易形成不断重复的规律。不少进攻性现实主义者预 〔5〔6〔7]〔12]Stephen Rosen,War and Human Nature,Prince 测,随着中国经济和军事实力的增长,中国毫无疑问会 ton,NJ: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2005,p.1,p.5,p.31. 角逐亚洲的区域霸权。这种推测就忽略了历史对塑造 Pp.18182. 中国决策的重要影响。在国际关系史上,不少大国在 [8]Jack Levy,"Mis perception and the Causes of War:Theoreti- 崛起过程中,试图取得地区乃至世界霸权。但是,它们 cal Linkages and Analytical Problems",World Politics,Vol. 最终得到的不是霸权,而是诸大国的结盟以制衡其霸 36,1983,pp.7699. 权行为,得到的乃至是被他国军事占领。因此,以往的 [9]Benjamin Page and Robert Shapiro.The Rational Pullic:Fifty 国际关系史为人类提供了重要的教训。国家与个人 Years of Trends in Americans policy Preferences,Chicago:Uni 也会从历史教训中学习,中国当前尤其强调和平发展。 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92.p.295. 这也让研究者看到:中国的迅速发展并没有引发周边 [10]Richard Eichenberg,"Gender Differences in Public Atti- 国家的制衡行为。人是自主的,人能从历史教训中学 tudes toward the Use of Force by the United States,1990- 习,并调整自身的行为,尤其是关乎战争与和平这样的 2003,International Searrity,Vol.28.2003,pp.110-141. 〔11】但是,该研究的统计却展示,国内的男女地位的不同,对战 重大行为。因此,很多学者都对战争理论的预测功能 争的影响也不同。在女性领导人执掌政权的国家,如果该 持非常谨慎的态度。 国男女地位越平等,战争和暴力的强度就越低,参见Mary 值得注意的是,有不少研究难以清晰地划入某个 Caprioli and Mark Boyer,Gender,Violence,and Interna 研究层次,因此本文对这部分研究关注不足。不过大 tional Crisis",Journal of Conflic Resoltion,Vol.45,2001, 量关于战争起源的研究还是能找出其层次归属的,它 Pp.503518.关于性别与战争的研究,也可参见Joshua GoH 1994-2012 China Academic Joural Electronic Publis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enki.net
塑造各自的国家性格。尤其在当今世界, 国家如果做 了比较不明智的决策, 被国际社会淘汰出局的概率比 市场上的公司做了错误决定被淘汰出局的概率还 低。 1392国际竞争残酷性的降低, 让世界各国有更大的空 间保持自身的民族特性。由于国家的多样性, 不同的 国家参与可能会带来不同的战争起源。在一些非民主 国家, 政治领导者可能在战争决策中扮演了重要的角 色。而在另外一些国家, 当国家缺少自主性, 集团和阶 级利益就可能主导战争决策。而当一个国家足够强 大, 能够有效抵消国际结构的约束时, 国家属性的影响 力就可能更为显著。因此, 由于国家的异质性, 我们更 难以得出战争起源的通论。 再次, 人具有自主性, 能主动从历史中学习, 人的 自主性会改变战争的必然性。社会规律不同于自然规 律, 自然物没有自主性, 而社会中的人有自主性。因 此, 如果说自然规律更多的是必然律, 社会规律则更少 必然性, 更多或然性。而战争的规律与其他社会规律 相比, 或然性可能更为明显。人们往往觉得, 经济学的 规律性更强。这可能是由于经济生活的日常性, 人们 可以从日常经济生活中学习/ 最大化0行为。而战争与 经济生活不同, 这不仅体现在战争发生的频率相对较 低, 相同性质的战争样本总体更少, 还体现在战争的巨 大代价会让人类的决策有较大改变。如果说经济生活 更多让人学习的是/ 最大化0的经验, 那么战争的代价 则带给人更多的教训。人更容易从重大教训中学习, 并改变自身的行为。因此, 以往的历史教训让战争不 容易形成不断重复的规律。不少进攻性现实主义者预 测, 随着中国经济和军事实力的增长, 中国毫无疑问会 角逐亚洲的区域霸权。这种推测就忽略了历史对塑造 中国决策的重要影响。在国际关系史上, 不少大国在 崛起过程中, 试图取得地区乃至世界霸权。但是, 它们 最终得到的不是霸权, 而是诸大国的结盟以制衡其霸 权行为, 得到的乃至是被他国军事占领。因此, 以往的 国际关系史为人类提供了重要的教训。 1402国家与个人 也会从历史教训中学习, 中国当前尤其强调和平发展。 这也让研究者看到: 中国的迅速发展并没有引发周边 国家的制衡行为。1412人是自主的, 人能从历史教训中学 习, 并调整自身的行为, 尤其是关乎战争与和平这样的 重大行为。因此, 很多学者都对战争理论的预测功能 持非常谨慎的态度。 值得注意的是, 有不少研究难以清晰地划入某个 研究层次, 因此本文对这部分研究关注不足。不过, 大 量关于战争起源的研究还是能找出其层次归属的, 它 们要么属于一个层次, 要么属于多个层次的分析。在 今后较长一段时间里, 研究层次的多样性可能仍然是 战争起源研究的重要特色。很难有一个层次的研究能 决定性地胜出, 并占据主导地位。不同的研究层次在 解释不同战争的时候, 都可能发掘出重要的价值。此 外, 多样化的研究层次不仅有助于解释国际战争, 也在 内战研究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这也是今后的研究可 进一步关注的。正是研究层次的多样性, 丰富了这一 领域的研究, 也吸引着众多学者对这一领域进行更为 深入探索。 [ 注释] 11212213421古希腊2修昔底德: 5伯罗奔尼撒战争史61M2, 徐松 岩、黄贤全译,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年版, 第 14 页, 第 14 页, 第 15 页。 132不同的研究者基于研究需要, 也有不同的层次划分, 辛格的 研究中, 将分析层次划分为两类, 即国际体系层次( international s ystem)的分析与次体系层次的分析( sub-s ystemic level) 。参见 David Singer, / The Level of Analysis Problem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0 , in Klaus Knorr and Sidney Ver ba eds, The Inter national System: Th eoretical Essays , Princeton,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61. 国内有关国际关系研 究层次的研究, 参见李巍、王勇: 5国际关系研究层次的回 落61J2, 5国际政治科学6 2006 年第 3 期; 陈小鼎: 5国际关系 研究层次的上升与回落61J2,5世界经济与政治6 2008 年第 7 期。 142Robert Jer vis, Per ception and M isp ercep tion in I nternational Politics , Princeton,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76. 1521621721122Stephen Rosen, War and H uman Nature, Princeton,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05, p. 1, p. 5, p. 31, pp. 181-182. 182 Jack Levy, / Mis perception and the Causes of War: Theoretical Linkages and Analytical Problems0 , World Politics , Vol. 36, 1983, pp. 76-99. 192 Benjamin Page and Robert Shapiro, Th e Rational Public : Fifty Y ears of Trends in Americans ppolicy Pref erences ,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92, p. 295. 1102 Richard Eichenberg, / Gender Dif ferences in Public Attitudes toward the Use of Force by the United States, 1990- 20030, International Security , Vol. 28, 2003, pp. 110-141. 1112 但是, 该研究的统计却展示, 国内的男女地位的不同, 对战 争的影响也不同。在女性领导人执掌政权的国家, 如果该 国男女地位越平等, 战争和暴力的强度就越低, 参见 Mary Caprioli and Mar k Boyer, / Gender, Violence, and International Crisis0 , Journal of Conf lict Resolution , Vol. 45, 2001, pp. 503-518. 关于性别与战争的研究, 也可参见 Joshua Gol- # 56 # 战争的起源: 研究层次的多样性
《国际论坛》2011年第2期 dstein,War and Gender,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and Conquest in the Modern World,New York:Basic Books, Prss,2001. 1985,Pp.23-26. 〔i3】Graham Alison,.“Conceptual Models and the Cuban Missile [28]Richard Rosecrance,"International Security and the Virtual Crisis",American Political Saence Review,Vol.63,1969, State:States and Firms in World Politics",Review of Inter- Pp.689718. national Studies,Vol.28,2002,pp.443455. [14]Richard Bets,Enemies of Intelligence:Knowlede and Power 〔29】Dale Copeland.“Economic Interdependence and War:A in American National Security,New York:Columbia Uni- Theory of Trade Expectations International Security",Vol. versity Press,2007. 20,1996,pp.541. (15)A.J.P.Taylor,War by Time-table:How The First World 〔30]〔39]如柯希纳的研究强调资本的全球流动有助于世界和 War Began,London Macdonald Co,1969. 平,银行家常常能化解迫在眉睫的战争危机。参见Jox [16]Jack Levy,"Organizational Routines and the Causes of than Kirshner,Appeasing Bankers:Fnancal Caution on the War "International Studies Quarterly,Vol.30, Road to War,Princeton,NI: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86.Pp.193-222. 2007,p.19. [17 Jerome Slater and Terry Nardin,The Concept of a Militar- [31]Jonathan Monten,"The Roots of the Bush Doctrine:Pow- y-Industrial Complex",in Steven Rosen,ed.,Testing the er.Nationalism,and the Promotion of Democracy",Inter- Theory of the Military-Industr ial Complex.Lexington,Mass. national Seairity,Vol.29,2005,pp.112-156. Lexington Books,1973. 〔32]参见〔美]斯蒂芬·范·埃弗拉:《战争的原因》[M),何曜 〔18]列宁:《列宁全》(第26卷)〔M),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7(177页。同时也可 第296页。 参见Stephen Van Evera,“Offense,Defense,and the Cau 〔19]列宁:《列宁全》(第24卷)〔M,人民出版社,19%0年版, ses of Wat.International Seatrity,Vol.22.1998.pp.543. 第426页。 〔33][美罗伯特·吉尔平:《世界政治中的战争与变革》[M】, 〔20]Stephen Walt,,“Revolution and War”,W%orld Politis,Vol. 未新宁、杜建平译,邓正来、乔娅校,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44,1992,Pp.32-68. 年版。 〔21]参见Michael Doyle,“Liberalism and World Politics”,- [35]Jacek Kugler and Douglas Lemke,eds.,Par ity and War:E- 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Vol.80,1986,pp.115170, valuations and Extensions of The War Ledger,Ann Arbor: Bruce Russett and John Oneal,Triangulating Peac: 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1996. Demccracy,Interdpendence,and International Org mizations, [36]Henk Houweling.and Jan Siccama,Power Transitions as a New York:W.W.Nor ton,.2001等。 Cause of War",Journal of Conjia Resolution,Vol.32,1988. (22]Clifton Morgan and Sally Campbell.Domestic Structure, p.101. Decisional Constraints,and War:So Why Kant Democracies 〔37]关于对各个层次的统计检验,参见Scott Bennett and Allan Fight?",Journal of Conflict Resolution,Vol.35, Stam,The Behavioral Origins of War,Ann Arbor:The Uni 1991,pp.187-211. 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2004. (23]John Owe,"How Liberalism Produces Democratic Peace, 〔38][德卡尔·斯密特:《政治的概念》〔M〕,刘宗坤等译,上海 International Security.Vol.19.1994.pp.50-86. 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153页。 (24]Kenneth Schultz"Domestic Opposition and Signaling in In (40]Jonathan Kirshner,"Realist Political Economy:Traditional ternational Crises",American Political Scence Review,Vol. Themes and Contemporary Challenges",in Routledge 92,1998,Pp.829-844. Handbook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Ecnomy,edt by Mark 〔25)Henry Farber and Joanne Gowa,“Polities and Peace”",Inter- Blyth,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 national Security,Vol.20,1995,pp.123146. 2009,Pp.23-35. (26]Edward Mansfield,and Jack Snyder,Democratic Transi- [41]Joshua Kurlantzick,Charm Offensive:How China's Soft tions,Institutional Strength,and War",International Or Power is Tramgforming the World,New Haven and London: gaizaion,Vol.56.2002,pp.297337. Yale University Press,2007. (27]Richard Rosecrance,The Ris of the Trading State:Commerce 作者简介:黄琪轩,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讲师。(上海,200030) 收稿日期:20100826 1994-2012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p://www.enki.net
dstein, War and Gender ,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 ess , 2001. 1132 Graham Alison, / Conceptual Models and the Cuban Missile Crisis0 ,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 Vol. 63, 1969, pp. 689-718. 1142 Richard Betts, Enemies of Intel ligence : Knowle dge and Power in American National Security ,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2007. 1152 A. J. P. Taylor, War by Time- table: How The First Wor ld War Began , London : Macdonald & Co, 1969. 1162 Jack Levy, / Organizational Routines and the Causes of War 0 , International Studies Quarterly , Vol. 30, 1986, pp. 193-222. 1172 Jerome Slater and Terr y Nardin, / The Concept of a Military- Industrial Complex0, in Steven Rosen, ed. , Testing th e Theory of the Military-Industr ial Complex . Lexington, Mass. : Lexington Books, 1973. 1182 列宁:5列宁全集6 (第 26 卷)1M2, 人民出版社, 1988 年版, 第 296 页。 1192 列宁:5列宁全集6 (第 24 卷)1M2, 人民出版社, 1960 年版, 第 426 页。 1202 Stephen Walt, / Revolution and War0 , World Politics , Vol. 44, 1992, pp. 321-68. 1212 参见 Michael Doyle, / Liberalism and World Politics0,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 Vol. 80, 1986, pp. 1151-70, 以及 Bruce Russett and John Oneal, Triangulating Peace : Democracy , Interde pendence , and Inter national Org anizations , New Yor k: W. W. Norton, 2001 等。 1222 Clif ton Morgan and Sally Campbell, / Domestic Structure, Decisional Constraints, and War: So Why Kant Democracies Fight?0 , Journal of Conf lict Resolution , Vol. 35, 1991, pp. 187-211. 1232 John Owen, / How Liberalism Produces Democratic Peace0 , International Security , Vol. 19, 1994, pp. 50-86. 1242 Kenneth Schultz, / Domestic Opposition and Signaling in International Crises0 , American Political S cience Review , Vol. 92, 1998, pp. 829-844. 1252 Henr y Farber and Joanne Gowa, / Polities and Peace0 , International Security , Vol. 20, 1995, pp. 123-146. 1262 Edwar d Mansfield, and Jack Snyder, / Democratic Transitions, Institutional Strength, and War0, I 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 Vol. 56. 2002, pp. 297-337. 1272 Richard Rosecrance, Th e Rise of the Trading State: Commerce and Conquest in the Modern Wor ld , New York: Basic Books, 1985, pp. 23-26. 1282 Richard Rosecrance, / International Security and the Virtual State: States and Firms in World Politics0 , Review of I nternational Studies , Vol. 28, 2002, pp. 443-455. 1292 Dale Copeland, / Economic Interdependence and War: A Theory of Trade Expectations International Security0 , Vol. 20, 1996, pp. 5-41. 13021392如柯希纳的研究强调资本的全球流动有助于世界和 平, 银行家常常能化解迫在眉睫的战争危机。参见 Jonathan Kirshner, Appeasing Bank ers : Financi al Caution on the Road to War , Princeton,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 ess, 2007, p. 19. 1312 Jonathan Monten, / The Roots of the Bush Doctrine: Power, Nationalism, and the Promotion of Democracy0 , I nternational Security , Vol. 29, 2005, pp. 112-156. 1322 参见 1美2斯蒂芬# 范# 埃弗拉: 5战争的原因61M2, 何曜 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7 年版, 第 176-177 页。同时也可 参见 Stephen Van Evera , / Off ense, Defense, and the Causes of War0, I nternational Security , Vol. 22, 1998, pp. 5-43. 1332 [ 美] 罗伯特# 吉尔平:5世界政治中的战争与变革61M2, 宋新宁、杜建平译, 邓正来、乔娅校,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7 年版。 1352 Jacek Kugler and Douglas Lemke, eds. , Par ity and War : Evaluations and Extensions of The War Ledger , Ann Ar bor :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 ess, 1996. 1362 Henk Houweling, and Jan Siccama, / Power Transitions as a Cause of War0, Journal of Conjict Resolution , Vol. 32, 1988, p. 101. 1372 关于对各个层次的统计检验, 参见 Scott Bennett and Allan Stam, Th e Beh avioral Origins of War , Ann Ar bor: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2004. 1382 [ 德] 卡尔# 斯密特:5政治的概念61M2, 刘宗坤等译, 上海 人民出版社, 2003 年版, 第 153 页。 1402 Jonathan Kirshner, / Realist Political Economy: Traditional Themes and Contemporary Challenges 0 , in Routledge Handbook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Economy , edt by Mark Blyth,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2009, pp. 23-35. 1412 Joshua Kurlantzick, Charm Of fensi ve: H ow Chinaps Soft Power is Transf orming the World , New Haven and London: Yale University Press, 2007. 作者简介: 黄琪轩,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讲师。( 上海, 200030) 收稿日期: 2010-08-26 # 57 # 5国际论坛6 2011 年第 2 期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27 The 1971 South Asian Crisis and The Policy of the Soviet Union by Zhang Wei The crisis of South Asia in 1971 was a regional crisis in the era of the Cold War which had vital international influence.The evolution of the crisis wa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interaction among the United States,the Sovi et Union,China,India and Pakistan and political,diplomatic and military competition among them.There was a significant shift of the policy of the Soviet Union:initially,the Soviet Union held sympathetic attitude but avoided direct involvement in the independence movement of east Pakistan.Later it shifted to direct in tervention and alliance with India.The direct cause of the policy shift was the power struggle and strategic competition around the subcontinent among the United States,the Soviet Union,and China. 33 The Evolvem ent and Related Factors of the Pushtunistan Problem by Yu Weiging The Pushtunistan problem is a histori cal legacy of British colonial aggression in Asia.In 1947,following the partition of India,Pakistan became an independent country and conflict arose between Afghanistan and Paki stan because the two states had serious disagreement on the status and under whose jurisdiction of the Pushtuns who inhabited a region east of the Durand Line.After more than sixty years,the Pushtunistan problem went through several different phases.As soon as Hamid Karzai assumed the rein of government,this dispute arose again.America and Russia both had a hand in the evol vement of the Pushtunistan problem.And the domestic factor and political factor in Afghanistan and the national policy of Pakistan influenced and restricted the evo- lution of the Pushtunistan dispute. Relat ions between China and Other Countries 38 Study on the Taiw an"Application for UN"Issue by Shen Huiping Taiwan s application for UN is the core of Taiwan s participation in international activities which is the major challenge and difficult problem in the peaceful development of cross-Strait relationship.The fact that Taiwan is part of China decides that Taiwan s participation in international activities including participation in UN ac- tivity is limited.In other words,Taiwan should not violate the One China principle and international frame- work.However,Taiwan authorities al ways depart from the basic rule in reality which brings about the so- called Taiwan"Application for UN"issue.The issue has taken different forms in different periods but people can still find from its evolution some regular dlues such as the inviolability of the One-China principle,the importance of promoting mutual political trust and solving problems case by case. 45 Analysis of Pakistan's Active Prom otion of Better Relations betw een Pakist an and China in the Ear- y1960s by Han Xiaoqing During the early 1960s,Pakistan changed the lukewarm attitude toward China in the 1950s and actively pro moted better relations between Pakistan and China.The author deems that the reasons behind this are:First, discord long existed between Pakistan and the neighboring countries -India and Afghanistan became more intense in the early 1960s;Second,Pakistan could not get any support from either of the two superpowers in the world in the dispute with the neighboring countries and this was more evident in the 1960s;Third,in the early 1960s,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a and India and China and the Soviet Union was very tense,which enabled Pakistan to use the conflict to improve Pakistan-China relations. T heoretical Probes 51 Causes of War:Multiple Levels of Analysis by Huang Qixuan War is an important issue in international security.Many scholars have made great efforts in exploring causes of war.These researches constitute multiple levels of analysis,from individual level,organizational level, 4-2012 China Academic Joumal Electronie Publin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et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27 T he 1971 S o uth Asian C risis and The Policy o f th e So v iet U nio n by Zhang Wei The crisis of South Asia in 1971 was a regional crisis in the era of the Cold War whi ch had vital international influence. The evolution of the crisis wa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interaction among the United States, the Soviet Union, China, India and Pakistan and political, diplomatic and military competition among them. There was a signif icant shift of the policy of the Soviet Union: initially, the Soviet Union hel d sympathetic attitude but avoided direct involvement in the independence movement of east Pakistan. Later it shifted to direct intervention and all iance with India. The direct cause of the pol icy shift was the power struggle and strategi c competition around the subcontinent among the United States, the Soviet Union, and China. 33 T he Ev o lv em ent and Related Facto rs o f t he Pushtun istan Pr o blem by Yu Weiqing The Pushtunistan problem is a histori cal legacy of British colonial aggression in Asia. In 1947, following the partition of India, Pakistan became an independent country and confl ict arose between Afghanistan and Pakistan because the two states had serious disagreement on the status and under whose jurisdiction of the Pushtuns who inhabited a region east of the Durand Line. After more than sixty years, the Pushtunistan problem went through several diff erent phases. As soon as Hamid Karzai assumed the rein of government, this dispute arose again. America and Russia both had a hand in the evol vement of the Pushtunistan probl em. And the domesti c factor and pol itical factor in Af ghanistan and the national policy of Pakistan influenced and restricted the evolution of the Pushtunistan dispute. Relat ions between China and O ther Countries 38 Study o n th e T aiw an / Applica tio n fo r UN0 Issue by Sh en Huiping Taiwanps appli cation for UN is the core of Taiwanps participation in international activities which is the maj or challenge and dif ficult problem in the peacef ul devel opment of cross-Strait relationship. The fact that Taiwan is part of China decides that Taiwanps participation in international activities incl uding participation in UN activity is limited. In other words, Taiwan should not violate the One China principl e and international framework. However, Taiwan authoriti es always depart from the basic rule in reality which brings about the socal led Taiwan / Application f or UN0 issue. The issue has taken diff erent f orms in diff erent periods but people can still find from its evol ution some regular clues such as the inviolability of the One-China principle, the importance of promoting mutual political trust and sol ving problems case by case. 45 Analy sis of Pakistanps Activ e Pr om o tio n o f Better Relatio ns betw een Pakist an and C hina in the Early 1960s by Han X iaoqing During the early 1960s, Pakistan changed the lukewarm attitude toward China in the 1950s and actively promoted better relations between Pakistan and China. The author deems that the reasons behind this are: First, discord long existed between Pakistan and the neighboring countries ) India and Afghanistan became more intense in the early 1960s; Second, Pakistan could not get any support from either of the two superpowers in the worl d in the dispute with the neighboring countries and this was more evident in the 1960s; Third, in the early 1960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a and India and China and the Soviet Union was very tense, which enabled Pakistan to use the confl ict to improve Pakistan-China relations. T heoret ical Probes 51 Ca uses of War: M ultiple Lev els o f Analy sis by Huang Qixuan War is an important issue in international security. Many scholars have made great efforts in expl oring causes of war. These researches constitute multiple levels of anal ysis, from indi vidual level, organizational level , # 80 #
group level,class level,state level to international system level.Different levels of analysis have various an swers to this question.Diversified levels of analysis help us look at things from different perspectives.It is difficult to have a general theory,which is dominated by one level of analysis,in answering the causes of war.In the future,multiple levels of analysis will still dominate the research in this field. Countries and Regions 58 Transform ation of Forfeiture of Property in Russian Crim inal Law and its Enlightenm ent to China by Pang Dongmei In this paper,the author reveals the emergence and development of forfeiture of property in Russian Criminal Law,and analyzes the social background and contents of the new provisions about forfeiture of property in Russian Federal Law in 2006.The author summarizes its legal concept,essential characteristics,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injudicial practice by empirical analysis.Combining with corresponding provisions in Chi nese criminal law,the author presents her view on the future development and prospects of forfeiture of property in China. 65 Adjustm ent of ROK's Strategy for Maritime Security and Developm ent of Naval Arm am ent by Guo Rui Wang Xiaoke Maritime securit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ROK's national security.ROK has changed the strategy of "coastal defense,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aval armament has directed more attention to the needs of blue-water navy since the 1990s.ROK s independent maritime defense has made significant achievements, and ROK has grown into a regional naval power.How ever,there are also some defects in the development, such as lack of overall planning,imbalance of structure,excessive dependence on foreign countries and so on. The rapid expansion of ROK s naval amaments and the continuous reinforcement of US-ROK military alli ance have brought negative impact on the regional security situation,and also made China and South Korea face the potential risk of disputes in maritime rights. 71 Civil Religious Political Movem ents of Saudi Arabia at the Turn of the Century by Wu Yan Civil religious-political movements of Saudi Arabia at the turn of the century are the logical conseguence of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ization in the Absolutism period.Awakening movement has acquired power-sha ring through legal status.The Islamic-Liberalism movement breaks the boundaries of religion and secular,and integrates multiple ideologies and political forces.Jihad movement becomes a great threat to the rule of the Saud family through the use of violence.The diversification trend of civil religious-political movements re- presents the initial sign of the devel opment of civil society,and becomes the necessary condition for democra tization.Civil religious-political movements are the impetus of political reform and democratization.Due to the lack of"Charisma"political leader and political programme that every side can accept,the different civil religious-political movements are difficult to form long term and stable political coalition. Book Review 77 A Double-Edged Sw ord:Gain and Loss of National Interests in the Perspective of Globallization A Comm entary on Dr.Gao Weikai s Book:Free Trade and National Interests by Li Zhongjie In the process of free trade,systematic study of national interests is to study the dialectical relationship be- tween international politics and trade economics,especially a study of international trade economics through exploration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In recent years,Dr.Gao Weikai has made a series of theoretical contri bution in the field.He has published a lot of valuable papers in leading academic journals.Free Trade and Na- tional Interests,is his another masterpiece of research in this field.It will be used not only as a reference book in theoretical research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 and trade economics and in graduate teaching,but will also be used as policy support to further improvement of openingup to the outside world. 1994-2012 China Academie Joumal Electronic Publin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
group level , class level , state level to international system level. Diff erent levels of analysis have various answers to this question. Diversified levels of analysis help us look at things from diff erent perspecti ves. It is difficult to have a general theory, which is dominated by one level of analysis, in answering the causes of war. In the future, multiple l evels of anal ysis will still dominate the research in this fi eld. Countries and Regions 58 T ran sfo rm at io n of Fo rfeitu re of Pr o perty in Russian C rim in al L aw and its En lig htenm ent to C hina by Pang Dongmei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reveals the emergence and development of forf eiture of property in Russian Criminal Law, and analyzes the social background and contents of the new provisions about forf eiture of property in Russian Federal Law in 2006. The author summarizes its l egal concept, essential characteristics,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in j udicial practice by empirical analysis. Combining with corresponding provisions in Chinese criminal law, the author presents her view on the future development and prospects of forf eiture of property in China. 65 Adjustm ent o f ROKp s S tr ategy fo r M aritim e S ecurity an d D ev elo pm ent o f N av al A rm am ent by Guo Rui &Wang X iaoke Maritime securit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ROKps national security. ROK has changed the strategy of / coastal def ense0,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aval armament has directed more attention to the needs of bl ue-water navy since the 1990s. ROKps independent maritime def ense has made si gnificant achievements, and ROK has grown into a regional naval power. However, there are also some def ects in the development, such as lack of overal l planning, imbalance of structure, excessive dependence on foreign countri es and so on. The rapid expansion of ROKps naval armaments and the continuous reinforcement of US-ROK mil itary all iance have brought negative impact on the regional security situation, and also made China and South Korea face the potential risk of disputes in maritime rights. 71 Civ il Relig io us-Po litical M o v em ents o f S audi Ar abia at the Tur n of the Cent ury by Wu Yan Civil reli gious-politi cal movements of Saudi Arabia at the turn of the century are the logical conseguence of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ization in the Absolutism period. Awakening movement has acquired power-sharing through l egal status. The Islamic-Liberal ism movement breaks the boundaries of reli gion and secular, and integrates multipl e ideologies and political forces. Jihad movement becomes a great threat to the rule of the Saud f amily through the use of viol ence. The di versif ication trend of civil reli gious-pol itical movements represents the initial sign of the devel opment of civil society, and becomes the necessary condition for democratization. Ci vil rel igious-political movements are the impetus of politi cal ref orm and democrati zation. Due to the lack of / Charisma0 political leader and political programme that every side can accept, the dif f erent civil rel igious-political movements are diffi cult to form l ong-term and stable pol itical coal ition. Book Review 77 A Do uble-Edg ed Sw o rd: Ga in and Lo ss of N atio na l I nterests in the Perspectiv e o f Glo balliza tio n ) A C omm enta ry o n D r. Gao Weikaips B o ok: Free Trade and N ational Interests by Li Zhongjie In the process of free trade, systematic study of national interests is to study the dialect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ernational politi cs and trade economics, especially a study of international trade economi cs through exploration of international pol itics. In recent years, Dr. Gao Weikai has made a series of theoreti cal contribution in the field. He has published a lot of valuable papers in leading academic journals. Free Trade and National Interests , is his another masterpiece of research in this field. It wil l be used not only as a ref erence book in theoretical research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 and trade economics and in graduate teaching, but will also be used as pol icy support to f urther improvement of opening-up to the outside world. # 8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