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上海交通大学:《政治经济学经典导读》课程教学资源(研究文章)从大国间关联利益看国家安全——美国对俄德的经济战略及其后果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PDF,文档页数:14,文件大小:1.88MB,团购合买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

东北亚论坛 2015年第2期总第118期 No.2,2015 Total No.118 东北亚政治与外交 从大国间关联利益看国家安全 美国对俄德的经济战略及其后果 黄琪轩 【摘要】冷战结束以后,美国面临一次战略机遇,将昔日的对手俄罗斯转变为合作伙伴;二战结束以后,美 国也曾面临过类似的机逼:将欧洲最大的战争机器德国转变成盟友。美国对俄罗斯与联邦德国实施的经济 战略后果迥然不同。冷战后,美国对俄罗斯的经济战略是失败的,它让俄罗斯与美国的关系日益疏远;而二 战结束以后,美国对联邦德国的经济战略则取得了成功,将往日的对手转变成了盟友。本文试图指出:冷战 结束以后,美国在俄罗斯转型问题上实施了消极的对外经济战略,既没有减免俄罗斯背负的债务负担,也没 及时有效地提供援助。俄罗斯的经济困境导致了其国内政治困局,也使得俄罗斯民众和精英对西方国家的 认知越来越负面,美国失去了一个可能的合作伙伴。与此形成对照的是二战结束以后,美国协助昔日的对手 德国进行经济重建,并通过实施马歇尔计划进行大规模的国际援助。这样的经济战略最终也惠及美国。因 此,即便是相互竞争的国家,国家利益也存在关联性。随着当代世界安全结构的变迁,大国的利益半径在扩 大,关联利益日趋明显。要实现自身的国家利益,就需要关照包括竞争对手在内的国家利益。 【关键词】俄罗斯改革;美国对外战略;关联利益;国家安全;德国重建;马歇尔计划;现实主义政治经济 [中图分类号]D81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3654/i.cnki.naf.2015.02.010 [文章编号]1003-7411(2015)02-0103-(13) [收稿日期]2014-12-20 【作者简介】黄琪轩,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上海200030) 1991年末,苏联解体。在没有发生大战的情况下,国际格局出现了重大的体系变革。在 对苏联心怀畏惧长达近七十年,实施遏制政策长达四十余年以后,美国领导人面临一次全新 的战略调整:如何帮助俄罗斯政府发展市场经济,建立民主国家,这对美国外交战略而言是一 个新的契机。如果积极作为,美国就能帮助俄罗斯更好地融入国际社会,将俄罗斯转变为合 作伙伴。但是,冷战结束以后,美国对俄罗斯的经济战略却是失败的,没能把昔日的对手转变 为可靠的合作伙伴。这让美国政界、学界、新闻界不少人埋怨:谁失去了俄罗斯?美国对俄经 济战略的失败与二战后美国对联邦德国的经济战略形成鲜明对照。在二战结束以后,美国也 面临过类以的困境:如何将欧洲最大的战争机器德国转变成一个和平取向的国家?而美国的 NORTHEAST ASIA FORUM ?1994-2015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

NORTHEAST ASIA FORUM 从大国间关联利益看国家安全 从大国间关联利益看国家安全 ——美国对俄德的经济战略及其后果 黄 琪 轩 【摘 要】冷战结束以后,美国面临一次战略机遇,将昔日的对手俄罗斯转变为合作伙伴;二战结束以后,美 国也曾面临过类似的机遇:将欧洲最大的战争机器德国转变成盟友。美国对俄罗斯与联邦德国实施的经济 战略后果迥然不同。冷战后,美国对俄罗斯的经济战略是失败的,它让俄罗斯与美国的关系日益疏远;而二 战结束以后,美国对联邦德国的经济战略则取得了成功,将往日的对手转变成了盟友。本文试图指出:冷战 结束以后,美国在俄罗斯转型问题上实施了消极的对外经济战略,既没有减免俄罗斯背负的债务负担,也没 及时有效地提供援助。俄罗斯的经济困境导致了其国内政治困局,也使得俄罗斯民众和精英对西方国家的 认知越来越负面,美国失去了一个可能的合作伙伴。与此形成对照的是二战结束以后,美国协助昔日的对手 德国进行经济重建,并通过实施马歇尔计划进行大规模的国际援助。这样的经济战略最终也惠及美国。因 此,即便是相互竞争的国家,国家利益也存在关联性。随着当代世界安全结构的变迁,大国的利益半径在扩 大,关联利益日趋明显。要实现自身的国家利益,就需要关照包括竞争对手在内的国家利益。 【关键词】俄罗斯改革;美国对外战略;关联利益;国家安全;德国重建;马歇尔计划;现实主义政治经济 [中图分类号]D81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3654/j.cnki.naf.2015.02.010 [文章编号]1003-7411(2015)02-0103-(13) [收稿日期]2014-12-20 【作者简介】黄琪轩,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上海 200030) 1991 年末,苏联解体。在没有发生大战的情况下,国际格局出现了重大的体系变革。在 对苏联心怀畏惧长达近七十年,实施遏制政策长达四十余年以后,美国领导人面临一次全新 的战略调整:如何帮助俄罗斯政府发展市场经济,建立民主国家,这对美国外交战略而言是一 个新的契机。如果积极作为,美国就能帮助俄罗斯更好地融入国际社会,将俄罗斯转变为合 作伙伴。但是,冷战结束以后,美国对俄罗斯的经济战略却是失败的,没能把昔日的对手转变 为可靠的合作伙伴。这让美国政界、学界、新闻界不少人埋怨:谁失去了俄罗斯?美国对俄经 济战略的失败与二战后美国对联邦德国的经济战略形成鲜明对照。在二战结束以后,美国也 面临过类似的困境:如何将欧洲最大的战争机器德国转变成一个和平取向的国家?而美国的 从大国间关联利益看国家安全 2015年第2期 总第118期 No.2,2015 Total No.118 东北亚政治与外交

104 东北亚论坛2015年第2期 对德经济战略则是成功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美国将惩罚德国的措施转变为重建德 国,并提供马歇尔计划等大规模的国际援助,战后的欧洲才能有和平发展的国际环境,这样的 安排最终也惠及美国。俄罗斯与德国同为美国昔日的竞争对手,为何美国的对外经济战略在 俄罗斯失败了,但却在德国取得了成功? 一、对德与对俄援助的不同成效:不同的视角 美国对俄罗斯的经济战略让俄罗斯日益疏远美国:而对联邦德国实施的经济战略塑造了 一个可靠的合作伙伴。国际关系不同流派会从全然不同的视角审视这一问题。 自由制度主义者强调国际制度的力量。约翰·伊肯伯里(John Ikenberry)在其著作《大战胜 利之后:制度、战略约束与战后秩序》中指出:二战结束以后,美国的霸权是不情愿的霸权;也 是民主的、开放的霸权。它在战后建立的制度对自己形成约束,并建立了一套将各大国捆绑 在一起的政府间制度安排,从而将世界各国锁定在有利的战后秩序中。因此,美国能成功地 转变德国,有赖于强大的国际制度。但是制度主义者却需要回答:冷战结束以后,国际制度为 何无助于将俄罗斯转变为西方国家的可靠伙伴? 建构主义者强调理念、规范的力量。克雷格·帕森斯(Craig Parsons)认为二战结束以后,欧 洲具有“准联邦制”特点的一体化进程离不开理念的作用。在法国政治精英的推动下,从“欧 共体”到“欧盟”这样一套独特的政治理念在法国形成演变。这一理念发挥的影响越来越大, 最终推动了战后欧洲一体化,也实现了法德和解。2而泰德·霍普夫(Ted Hopf)则强调俄罗斯 普通民众的共识迫使俄罗斯领导人改变了对世界政治的看法。俄罗斯的精英要求推进自由 化、民主化、私有化,与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走得更近:而俄罗斯的普通民众则持有不同的 看法。当大众的理念和精英发生分歧时,大众观念形成了巨大的阻力使俄罗斯无法走向西 方。【1但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俄罗斯民众对走近西方还持有非常积极的态度,民众态度的转 变离不开俄罗斯政治经济环境的转变。 现实主义者会宣称,二战结束后美国和联邦德国能走到一起,有赖于一个强大的竞争对 手苏联的存在。但是,如果按照这样的逻辑来推演,冷战结束以后,美国应该把主要精力集中 在应对日益崛起的中国,并与俄罗斯展开更多合作。现实主义往往宣称国家在国家利益的选 择上没有什么回旋余地,国家利益是给定的,国家的首要利益是要确保生存最大化。不过,确 保国家安全的选择却不止有一条道路。同样是为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服务,美国在二战结束 以后对德国的经济战略与冷战结束以后对俄罗斯的经济战略就大相径庭。世界政治在逐步 演化,即便从现实主义政治经济的视角来审视,也需要我们重新反思当代国际关系的新特征。 首先,现代国家并非如霍布斯描述的自然状态那样脆弱。米尔斯海默从大国都拥有进攻 能力、也难以把握他国意图等特征推出了国家生存环境极端严峻。但是,现代国家所处的国 际环境却不同于以往。国际关系史上,军事竞争跌宕起伏、异常残酷,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往往 是生存与毁灭的竞争、灭国的竞争。公元990年,欧洲存在几千个类似国家的政治实体;到公 元1550年,只剩下了500余个;到1780年还剩100个左右。1因此,为了确保国家生存,国家在 实施对外经济战略时往往无所不用其极。查尔斯·利普森(Charles Lipson)宣称国家在安全领 NORTHEAST ASIA FORUM ?1994-2015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

NORTHEAST ASIA FORUM 东北亚论坛 2015 年第 2 期 对德经济战略则是成功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美国将惩罚德国的措施转变为重建德 国,并提供马歇尔计划等大规模的国际援助,战后的欧洲才能有和平发展的国际环境,这样的 安排最终也惠及美国。俄罗斯与德国同为美国昔日的竞争对手,为何美国的对外经济战略在 俄罗斯失败了,但却在德国取得了成功? 一、对德与对俄援助的不同成效:不同的视角 美国对俄罗斯的经济战略让俄罗斯日益疏远美国;而对联邦德国实施的经济战略塑造了 一个可靠的合作伙伴。国际关系不同流派会从全然不同的视角审视这一问题。 自由制度主义者强调国际制度的力量。约翰·伊肯伯里(John Ikenberry)在其著作《大战胜 利之后:制度、战略约束与战后秩序》中指出:二战结束以后,美国的霸权是不情愿的霸权;也 是民主的、开放的霸权。它在战后建立的制度对自己形成约束,并建立了一套将各大国捆绑 在一起的政府间制度安排,从而将世界各国锁定在有利的战后秩序中。[1] 因此,美国能成功地 转变德国,有赖于强大的国际制度。但是制度主义者却需要回答:冷战结束以后,国际制度为 何无助于将俄罗斯转变为西方国家的可靠伙伴? 建构主义者强调理念、规范的力量。克雷格·帕森斯(Craig Parsons)认为二战结束以后,欧 洲具有“准联邦制”特点的一体化进程离不开理念的作用。在法国政治精英的推动下,从“欧 共体”到“欧盟”这样一套独特的政治理念在法国形成演变。这一理念发挥的影响越来越大, 最终推动了战后欧洲一体化,也实现了法德和解。[2] 而泰德·霍普夫(Ted Hopf)则强调俄罗斯 普通民众的共识迫使俄罗斯领导人改变了对世界政治的看法。俄罗斯的精英要求推进自由 化、民主化、私有化,与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走得更近;而俄罗斯的普通民众则持有不同的 看法。当大众的理念和精英发生分歧时,大众观念形成了巨大的阻力使俄罗斯无法走向西 方。[3] 但在 20 世纪 90 年代初期,俄罗斯民众对走近西方还持有非常积极的态度,民众态度的转 变离不开俄罗斯政治经济环境的转变。 现实主义者会宣称,二战结束后美国和联邦德国能走到一起,有赖于一个强大的竞争对 手苏联的存在。但是,如果按照这样的逻辑来推演,冷战结束以后,美国应该把主要精力集中 在应对日益崛起的中国,并与俄罗斯展开更多合作。现实主义往往宣称国家在国家利益的选 择上没有什么回旋余地,国家利益是给定的,国家的首要利益是要确保生存最大化。不过,确 保国家安全的选择却不止有一条道路。同样是为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服务,美国在二战结束 以后对德国的经济战略与冷战结束以后对俄罗斯的经济战略就大相径庭。世界政治在逐步 演化,即便从现实主义政治经济的视角来审视,也需要我们重新反思当代国际关系的新特征。 首先,现代国家并非如霍布斯描述的自然状态那样脆弱。米尔斯海默从大国都拥有进攻 能力、也难以把握他国意图等特征推出了国家生存环境极端严峻。但是,现代国家所处的国 际环境却不同于以往。国际关系史上,军事竞争跌宕起伏、异常残酷,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往往 是生存与毁灭的竞争、灭国的竞争。公元 990 年,欧洲存在几千个类似国家的政治实体;到公 元 1550 年,只剩下了 500 余个;到 1780 年还剩 100 个左右。[4] 因此,为了确保国家生存,国家在 实施对外经济战略时往往无所不用其极。查尔斯·利普森(Charles Lipson)宣称国家在安全领 104

从大国间关联利益看国家安全 105 域难以实现合作是因为在安全领域,国家遭受背叛的代价太大。巨大的风险和代价让国家之 间难以在安全领域实现合作。[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为什么国际关系的现实不像一个人处于 自然状态时那样污秽、野蛮和短暂。一个重要原因是国家不像自然状态的人那样脆弱。”[6]在 自然状态下,人很容易被他人伤害或者杀害,而在当代的世界政治中,国家却并非如此脆弱, 对大国而言尤其如此。连肯尼思·沃尔兹(Kenneth Waltz)也坦言:“在国际政治中,国家的消 亡率非常低。在19世纪下半期,仅有四个国家灭亡了,它们是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和 帝汶。在竞争的经济体系中,很多企业倒闭破产,而在国际体系中,却罕见国家灭亡。”即便 在安全领域,大国也并非像霍布斯描述的自然状态那样脆弱。大国间在政治经济领域长期的 互动不仅需要大国有能力报复对手的背叛行为,同时还要持有良善的、宽容的策略。【因此, 世界政治的变化促使我们要重新思考国家生存途径和实现国家利益的手段。 其次,大国的利益半径在扩大。随着技术的进步,新兴国家跻身大国俱乐部的成本和门 槛更高;大国对世界政治发挥的影响更为显著;大国的权力投射(power projection)在空间上得 到极大的扩展。沃尔兹用微观经济学的完全竞争来比附国际体系。沃尔兹宣称,正如完全竞 争条件下众多公司是价格的接受者,而不是价格的制定者:大国在国际体系中受到一个超出 自身控制的国际结构影响。但是,现代国际结构恰恰不同于微观经济学完全竞争的结构,而 类似于寡头竞争的结构。各个寡头都可以是“价格制定者”(price maker),而不仅仅是价格接 受者(price taker)。[换句话来讲,大国的选择可以重塑世界政治;反过来,世界政治的大国也 会受到自身行为的影响。由于大国的权力投射更广,以往和自身国家利益无关的安排,包括 竞争对手的利益和地缘上遥不可及的国家的利益,现在都可能影响到国际安全和国际政治经 济格局,进而影响自身的安全。 基于当代世界政治的这两个新特点,即大国并非高度脆弱;大国利益半径在扩大。因此, 现实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在探讨国家安全与国家利益时就需要关注竞争者的生存与基本利益, 这是“关联利益”(complementary interests)。它既不同于自由主义者强调的“绝对收益”,也不同 于传统现实主义学者强调的“相对收益”。由于大国高度卷入世界政治,被其压垮的国家的利 益也很可能是它自己的利益。 本文试图指出,正是由于冷战结束以后,美国在俄罗斯债务和援助问题上无所作为,加剧 了俄罗斯转型时期的经济困境。俄罗斯的经济困境导致了其国内政治困局,也使得俄罗斯民 众和精英对西方国家的认知越来越负面,美国失去了一个可能的合作伙伴。这与二战结束以 后,美国对联邦德国的对外经济战略形成鲜明对照。因此,即便相互竞争的国家之间的国家 利益也存在关联性。讨论国家利益的时候要超越“绝对收益”和“相对收益”的传统限制。大 国的对外经济战略需要关注与其他大国,包括竞争对手的“关联利益”。 二、背负债务负担的俄罗斯改革 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俄罗斯政府面临诸多困境,包括外汇储备枯竭、国内通货膨张、社 会陷入恐慌等。在1991年末的冬天,俄罗斯出现粮食短缺,俄国民众开始面临挨饿的危险。【] 尽管如此,俄罗斯的领导人对改革抱有很大的信心。俄罗斯前总统鲍里斯,叶利钦(Boris Yelt- NORTHEAST ASIA FORUM ?1994-2015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

NORTHEAST ASIA FORUM 从大国间关联利益看国家安全 域难以实现合作是因为在安全领域,国家遭受背叛的代价太大。巨大的风险和代价让国家之 间难以在安全领域实现合作。[5]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为什么国际关系的现实不像一个人处于 自然状态时那样污秽、野蛮和短暂。一个重要原因是国家不像自然状态的人那样脆弱。”[6] 在 自然状态下,人很容易被他人伤害或者杀害,而在当代的世界政治中,国家却并非如此脆弱, 对大国而言尤其如此。连肯尼思·沃尔兹(Kenneth Waltz)也坦言:“在国际政治中,国家的消 亡率非常低。在 19 世纪下半期,仅有四个国家灭亡了,它们是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和 帝汶。在竞争的经济体系中,很多企业倒闭破产,而在国际体系中,却罕见国家灭亡。”[7] 即便 在安全领域,大国也并非像霍布斯描述的自然状态那样脆弱。大国间在政治经济领域长期的 互动不仅需要大国有能力报复对手的背叛行为,同时还要持有良善的、宽容的策略。[8] 因此, 世界政治的变化促使我们要重新思考国家生存途径和实现国家利益的手段。 其次,大国的利益半径在扩大。随着技术的进步,新兴国家跻身大国俱乐部的成本和门 槛更高;大国对世界政治发挥的影响更为显著;大国的权力投射(power projection)在空间上得 到极大的扩展。沃尔兹用微观经济学的完全竞争来比附国际体系。沃尔兹宣称,正如完全竞 争条件下众多公司是价格的接受者,而不是价格的制定者;大国在国际体系中受到一个超出 自身控制的国际结构影响。但是,现代国际结构恰恰不同于微观经济学完全竞争的结构,而 类似于寡头竞争的结构。各个寡头都可以是“价格制定者”(price maker),而不仅仅是价格接 受者(price taker)。[9] 换句话来讲,大国的选择可以重塑世界政治;反过来,世界政治的大国也 会受到自身行为的影响。由于大国的权力投射更广,以往和自身国家利益无关的安排,包括 竞争对手的利益和地缘上遥不可及的国家的利益,现在都可能影响到国际安全和国际政治经 济格局,进而影响自身的安全。 基于当代世界政治的这两个新特点,即大国并非高度脆弱;大国利益半径在扩大。因此, 现实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在探讨国家安全与国家利益时就需要关注竞争者的生存与基本利益, 这是“关联利益”(complementary interests)。它既不同于自由主义者强调的“绝对收益”,也不同 于传统现实主义学者强调的“相对收益”。由于大国高度卷入世界政治,被其压垮的国家的利 益也很可能是它自己的利益。 本文试图指出,正是由于冷战结束以后,美国在俄罗斯债务和援助问题上无所作为,加剧 了俄罗斯转型时期的经济困境。俄罗斯的经济困境导致了其国内政治困局,也使得俄罗斯民 众和精英对西方国家的认知越来越负面,美国失去了一个可能的合作伙伴。这与二战结束以 后,美国对联邦德国的对外经济战略形成鲜明对照。因此,即便相互竞争的国家之间的国家 利益也存在关联性。讨论国家利益的时候要超越“绝对收益”和“相对收益”的传统限制。大 国的对外经济战略需要关注与其他大国,包括竞争对手的“关联利益”。 二、背负债务负担的俄罗斯改革 在 20 世纪 90 年代初期,俄罗斯政府面临诸多困境,包括外汇储备枯竭、国内通货膨胀、社 会陷入恐慌等。在 1991 年末的冬天,俄罗斯出现粮食短缺,俄国民众开始面临挨饿的危险。[10] 尽管如此,俄罗斯的领导人对改革抱有很大的信心。俄罗斯前总统鲍里斯·叶利钦(Boris Yelt⁃ 105

106 东北亚论坛2015年第2期 s)向民众许诺一切将会变好:大家会发现在近六个月的时间里,生活会变得更加艰难。不 过,我们能迅速渡过难关。此后,物价会下跌,市场上将摆满商品。在1992年秋季的时候,俄 罗斯的经济将会稳定下来。] 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俄罗斯人的确有理由保持乐观的心态。叶利钦是支持民主政治的 力量,他积极支持市场化改革,和西方保持良好的关系。叶利钦还提拔了一批年轻的、锐意进 取的改革派进入政府。盖达尔等改革派具有美国式的自由主义信仰,他们认为俄罗斯的战略 利益和西方是一致的。他们还希望通过改革,让俄罗斯融入欧洲,转向市场经济,建立西方的 民主价值观。他们认为俄罗斯长达几个世纪的帝国和苏联时期的经历仅仅是偏离了轨道,现 在是回到正轨的时候了。不仅精英阶层持这样的想法,在20世纪90年代早期,俄罗斯民众也 希望建立像西方那样的“正常的国家”。]俄罗斯开始积极寻求和西方国家合作,和美国与欧 洲保持良好的关系,和周边国家和平相处。【]西方的政策顾问被邀请到俄罗斯。几乎所有的 俄罗斯政府部门都有西方顾问的身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官员为俄罗斯制定全面的经济 改革计划,美国的军事专家协助俄罗斯销毁核武器。这与后来形成鲜明对照。到了21世纪初 期,随着俄罗斯与西方国家关系日趋紧张,美国的新闻界、学界、政界都在谈论:“谁失去了俄 罗斯”?[事实上,这很大程度上要从美国自身的对外经济战略上寻找根源。 苏联解体以后,俄罗斯国内面临高度的政治经济不稳定。即便在卢布不可自由兑换的情 况下,俄罗斯每年的资本外逃达到200亿美元,超过西方国家给俄罗斯提供的援助资金。此 外,俄罗斯背负了沉重的债务负担。在苏联解体以前,苏联就欠下了西方国家高达600亿到 850亿美元的债务。1其中,欠美国的债务数额并不高,为28亿美元。【1但是,此时美国的态度 对西方各国的影响却十分重要。如果此时美国与西方国家一道对俄罗斯进行债务减免与经 济援助,将有助于恢复俄罗斯国内与国际社会的信心,帮助俄罗斯政治经济走上正轨。此时 的俄罗斯领导人认为,现在他们和西方国家有着共同的利益和价值观,西方国家会为俄罗斯 提供实质的帮助,乃至可以和二战结束后的马歇尔计划媲美。【51在1991年秋季,美国国务院官 员丹尼斯·罗斯(Dennis Ross)就建议召开援助会议。罗斯指出:我们不能以纯粹的经济眼光 看待俄罗斯,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此时此刻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历史性的机遇,如果我们 放任不管,或者对俄罗斯仅仅停留在口头上的支持,那么我们将蒙受重大损失。俄罗斯的改 革对资金需求巨大,需要外界提供帮助,【不过,俄罗斯领导人和罗斯的希望很快就落空了。 在这一时期,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经济政策让人百思不得其解。1991年到1992年 间,西方社会对俄罗斯遭受的困难无所作为。此时的西方国家目光短浅,一门心思考虑如何 让俄罗斯偿还苏联所欠的债务。【61 在苏联解体前夕,美国国务卿访问莫斯科,他告诉戈尔巴乔夫,只有偿还苏联的债务,西 方才会提供援助。【]1991年10月,由于苏联无法偿付西方债务,西方国家立刻做出反应,宣布 西方国家将不再提供新的贷款,还会中断食品援助。这些举措把苏联经济推向崩溃之路。在 1990年到1991年间,解体前夜的苏联接受了156亿美元的援助,而还债就用了131亿美元。因 此除了还债,苏联的盈余所剩无几。【在苏联解体之前,人们还可以理解西方国家对债务减免 和援助的重重顾虑。但是到1991年末,苏联解体以后,美国和欧洲国家的对外经济战略就让 NORTHEAST ASIA FORUM ?1994-2015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

NORTHEAST ASIA FORUM 东北亚论坛 2015 年第 2 期 sin)向民众许诺一切将会变好:大家会发现在近六个月的时间里,生活会变得更加艰难。不 过,我们能迅速渡过难关。此后,物价会下跌,市场上将摆满商品。在 1992 年秋季的时候,俄 罗斯的经济将会稳定下来。[11] 在 20 世纪 90 年代初期,俄罗斯人的确有理由保持乐观的心态。叶利钦是支持民主政治的 力量,他积极支持市场化改革,和西方保持良好的关系。叶利钦还提拔了一批年轻的、锐意进 取的改革派进入政府。盖达尔等改革派具有美国式的自由主义信仰,他们认为俄罗斯的战略 利益和西方是一致的。他们还希望通过改革,让俄罗斯融入欧洲,转向市场经济,建立西方的 民主价值观。他们认为俄罗斯长达几个世纪的帝国和苏联时期的经历仅仅是偏离了轨道,现 在是回到正轨的时候了。不仅精英阶层持这样的想法,在 20 世纪 90 年代早期,俄罗斯民众也 希望建立像西方那样的“正常的国家”。[12] 俄罗斯开始积极寻求和西方国家合作,和美国与欧 洲保持良好的关系,和周边国家和平相处。[13] 西方的政策顾问被邀请到俄罗斯。几乎所有的 俄罗斯政府部门都有西方顾问的身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官员为俄罗斯制定全面的经济 改革计划,美国的军事专家协助俄罗斯销毁核武器。这与后来形成鲜明对照。到了 21 世纪初 期,随着俄罗斯与西方国家关系日趋紧张,美国的新闻界、学界、政界都在谈论:“谁失去了俄 罗斯”?[10] 事实上,这很大程度上要从美国自身的对外经济战略上寻找根源。 苏联解体以后,俄罗斯国内面临高度的政治经济不稳定。即便在卢布不可自由兑换的情 况下,俄罗斯每年的资本外逃达到 200 亿美元,超过西方国家给俄罗斯提供的援助资金。此 外,俄罗斯背负了沉重的债务负担。在苏联解体以前,苏联就欠下了西方国家高达 600 亿到 850 亿美元的债务。[14] 其中,欠美国的债务数额并不高,为 28 亿美元。[10] 但是,此时美国的态度 对西方各国的影响却十分重要。如果此时美国与西方国家一道对俄罗斯进行债务减免与经 济援助,将有助于恢复俄罗斯国内与国际社会的信心,帮助俄罗斯政治经济走上正轨。此时 的俄罗斯领导人认为,现在他们和西方国家有着共同的利益和价值观,西方国家会为俄罗斯 提供实质的帮助,乃至可以和二战结束后的马歇尔计划媲美。[15] 在 1991 年秋季,美国国务院官 员丹尼斯·罗斯(Dennis Ross)就建议召开援助会议。罗斯指出:我们不能以纯粹的经济眼光 看待俄罗斯,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此时此刻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历史性的机遇,如果我们 放任不管,或者对俄罗斯仅仅停留在口头上的支持,那么我们将蒙受重大损失。俄罗斯的改 革对资金需求巨大,需要外界提供帮助。[10] 不过,俄罗斯领导人和罗斯的希望很快就落空了。 在这一时期,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经济政策让人百思不得其解。1991 年到 1992 年 间,西方社会对俄罗斯遭受的困难无所作为。此时的西方国家目光短浅,一门心思考虑如何 让俄罗斯偿还苏联所欠的债务。[16] 在苏联解体前夕,美国国务卿访问莫斯科,他告诉戈尔巴乔夫,只有偿还苏联的债务,西 方才会提供援助。[10] 1991 年 10 月,由于苏联无法偿付西方债务,西方国家立刻做出反应,宣布 西方国家将不再提供新的贷款,还会中断食品援助。这些举措把苏联经济推向崩溃之路。在 1990 年到 1991 年间,解体前夜的苏联接受了 156 亿美元的援助,而还债就用了 131 亿美元。因 此除了还债,苏联的盈余所剩无几。[14] 在苏联解体之前,人们还可以理解西方国家对债务减免 和援助的重重顾虑。但是到 1991 年末,苏联解体以后,美国和欧洲国家的对外经济战略就让 106

从大国间关联利益看国家安全 107 人费解了。当愿意和西方国家和解的俄罗斯政府需要轻装上阵时,美国领导的西方世界却让 俄罗斯背负沉重的债务负担负重前行。 三、虚幻的国际援助与改革的失败 1992年是俄罗斯进行大规模经济改革的第一年,也是稳定政治经济局势非常关键的一 年。在1992年1月底,俄罗斯代表告诉美国负责欧洲事务的助理国务卿托马斯·奈尔斯 (Thomas Niles):如果没有西方国家实实在在的援助,那么俄罗斯的改革只有50%的胜算。因 此,现在是关键时刻,我们需要在明天就看到俄罗斯往好的方面转变,而不是拖到几年以 后。【]到1992年2月,叶利软在美国马里兰州的戴维营指出:如果俄罗斯改革失败了,那么美 国和俄罗斯将可能重蹈军备竞赛和冷战的覆辙。在此次会议上,叶利钦希望获得更多的食品 援助。为表示诚意,他甚至还提到可以把俄罗斯的高浓缩铀卖给美国。但叶利钦却受挫了, 他没有获得任何实质性的援助。叶利钦抱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总是说得好听,但却对俄 罗斯的请求无动于衷。【] 在美国国内,有一批政界和学界人士希望把握好这次历史机遇,加大对俄罗斯的援助。 在1992年春,美国总统候选人比尔·克林顿(Bill Clinton)以及美国前总统理查德·尼克松 (Richard Nixon)敦促布什政府为新生的俄罗斯政权和改革派提供大规模经济援助。尼克松指 出:西方对俄罗斯的援助有利于实现美国的国家利益。这将会减少美国的国防开支,降低美 国面临的核威胁和核武器扩散的风险,通过展开和平的商贸活动,美国可以获得俄罗斯丰富 的资源,也可以为美国的商品开拓一个广阔的新兴市场。【哈佛教授杰弗里·萨克斯leffery Sacs)指出:只有国际社会给予慷慨的和富有远见的帮助,俄罗斯才可能转变。即便每年提供 150亿美元的援助,这也只是冷战时期军备开支的一个零头。如果能够确保冷战结束,这些花 费只是和平红利的一小部分,是值得的。「]但是,美国政府却迟迟没有行动。相反,财政部副 部长尼古拉斯·布雷迪(Nicholas Brady)还集中精力让俄罗斯偿还债务。【o1外部援助的匮乏,沉 重的债务负担让俄罗斯的改革步履维艰。 1991年11月,叶利钦任命叶戈尔·盖达尔(Yegor Gaidar)为负责经济改革的副总理。1992 年3月盖达尔出任俄罗斯第一副总理,在同年6月就任代总理。以盖达尔为代表的改革派推 行了一系列的经济改革。盖达尔看到,由于俄罗斯外汇储备枯竭,因此需要尽快获得外国援 助以推动改革。他指出:如果两三个月后我们还如此被动,就会发生严重的经济和政治的灾 难,出现全面的崩溃乃至内战。【1经济改革面临巨大的阻力。政府内阁成员、俄罗斯杜马领导 人以及盖达尔后来的继任者维克托·切尔诺梅尔金(Viktor Chemomyrdin)等都对经济改革展 开了攻击。年轻的盖达尔在政坛上刚崭露头角,因此他迫切需要西方支持为其改革提供国内 的正当性,也让俄罗斯议会和总统能认可其改革方案。因此,在这一时期,西方的债务减免和 援助对改革派非常重要。为了稳定卢布,俄罗斯的改革者希望西方政府能提供援助,为卢布 的自由兑换提供卢布稳定基金。这在1990年的波兰曾经有过成功的尝试。由于俄罗斯经济 体量大,萨克斯预计俄罗斯的改革需要比波兰等国更多的援助。因此,在1992年,俄罗斯共需 要150亿到200亿美元。世界银行也进行了类似的估算,认为在1992年俄罗斯需要230亿美元 NORTHEAST ASIA FORUM ?1994-2015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

NORTHEAST ASIA FORUM 从大国间关联利益看国家安全 人费解了。当愿意和西方国家和解的俄罗斯政府需要轻装上阵时,美国领导的西方世界却让 俄罗斯背负沉重的债务负担负重前行。 三、虚幻的国际援助与改革的失败 1992 年是俄罗斯进行大规模经济改革的第一年,也是稳定政治经济局势非常关键的一 年。在 1992 年 1 月底,俄罗斯代表告诉美国负责欧洲事务的助理国务卿托马斯·奈尔斯 (Thomas Niles):如果没有西方国家实实在在的援助,那么俄罗斯的改革只有 50%的胜算。因 此,现在是关键时刻,我们需要在明天就看到俄罗斯往好的方面转变,而不是拖到几年以 后。[10] 到 1992 年 2 月,叶利钦在美国马里兰州的戴维营指出:如果俄罗斯改革失败了,那么美 国和俄罗斯将可能重蹈军备竞赛和冷战的覆辙。在此次会议上,叶利钦希望获得更多的食品 援助。为表示诚意,他甚至还提到可以把俄罗斯的高浓缩铀卖给美国。但叶利钦却受挫了, 他没有获得任何实质性的援助。叶利钦抱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总是说得好听,但却对俄 罗斯的请求无动于衷。[17] 在美国国内,有一批政界和学界人士希望把握好这次历史机遇,加大对俄罗斯的援助。 在 1992 年春,美国总统候选人比尔·克林顿(Bill Clinton)以及美国前总统理查德·尼克松 (Richard Nixon)敦促布什政府为新生的俄罗斯政权和改革派提供大规模经济援助。尼克松指 出:西方对俄罗斯的援助有利于实现美国的国家利益。这将会减少美国的国防开支,降低美 国面临的核威胁和核武器扩散的风险,通过展开和平的商贸活动,美国可以获得俄罗斯丰富 的资源,也可以为美国的商品开拓一个广阔的新兴市场。[18]哈佛教授杰弗里·萨克斯(Jeffery Sachs)指出:只有国际社会给予慷慨的和富有远见的帮助,俄罗斯才可能转变。即便每年提供 150 亿美元的援助,这也只是冷战时期军备开支的一个零头。如果能够确保冷战结束,这些花 费只是和平红利的一小部分,是值得的。[19] 但是,美国政府却迟迟没有行动。相反,财政部副 部长尼古拉斯·布雷迪(Nicholas Brady)还集中精力让俄罗斯偿还债务。[10] 外部援助的匮乏,沉 重的债务负担让俄罗斯的改革步履维艰。 1991 年 11 月,叶利钦任命叶戈尔·盖达尔(Yegor Gaidar)为负责经济改革的副总理。1992 年 3 月盖达尔出任俄罗斯第一副总理,在同年 6 月就任代总理。以盖达尔为代表的改革派推 行了一系列的经济改革。盖达尔看到,由于俄罗斯外汇储备枯竭,因此需要尽快获得外国援 助以推动改革。他指出:如果两三个月后我们还如此被动,就会发生严重的经济和政治的灾 难,出现全面的崩溃乃至内战。[20] 经济改革面临巨大的阻力。政府内阁成员、俄罗斯杜马领导 人以及盖达尔后来的继任者维克托·切尔诺梅尔金(Viktor Chernomyrdin)等都对经济改革展 开了攻击。年轻的盖达尔在政坛上刚崭露头角,因此他迫切需要西方支持为其改革提供国内 的正当性,也让俄罗斯议会和总统能认可其改革方案。因此,在这一时期,西方的债务减免和 援助对改革派非常重要。为了稳定卢布,俄罗斯的改革者希望西方政府能提供援助,为卢布 的自由兑换提供卢布稳定基金。这在 1990 年的波兰曾经有过成功的尝试。由于俄罗斯经济 体量大,萨克斯预计俄罗斯的改革需要比波兰等国更多的援助。因此,在 1992 年,俄罗斯共需 要 150 亿到 200 亿美元。世界银行也进行了类似的估算,认为在 1992 年俄罗斯需要 230 亿美元 107

108 东北亚论坛2015年第2期 来推行改革,而俄罗斯国内却无法负担。【] 在1992年4月,美国和德国宣布为俄罗斯提供大规模的经济援助,金额高达240亿美元, 其中包括美国提供的20亿美元。但是美国的大部分援助是用于购买美国食品的拨款和信 贷。可见美国许诺的援助主要不是为了稳定俄罗斯经济,而是为了销售美国食品,促进出 口。尽管如此,这也让俄罗斯的改革派兴奋不已。盖达尔认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会马上 提供资金,帮助俄罗斯解决国际收支失衡、通货膨胀、预算赤字等问题。 这笔许诺的援助帮助盖达尔等人渡过了暂时的难关。面对国内强大的反对声音,盖达尔 表示:如果改革派被迫辞职,那么俄罗斯就难以获得这笔资金。俄罗斯的反对派做了妥协。 在这一轮较量中,美国的口头许诺拯救了俄罗斯的改革者。萨克斯宣称:这笔援助是富国无 穷无尽具有欺骗性声明中的一项,实际上这项声明根本没有给俄罗斯什么钱。大多数宣布的 款项是按照市场利率发放的短期贷款,用于购买美国和欧洲的食品。有人把这笔援助和马歇 尔计划相提并论,但是马歇尔计划是无偿援助,而不是短期的贷款。【] 俄罗斯国内的形势瞬息万变,而国际援助和行动却非常缓慢。美国的资金迟迟没有到 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资金也来晚了。到了1992年8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终为俄罗斯 提供第一笔10亿美元贷款时,盖达尔的宏观经济稳定计划已经流产。到1992年底,俄罗斯的 通货膨胀高达2500%。[2]当资金注入俄罗斯政府的账户时,盖达尔等改革派已经失势。克林顿 政府上合以后,增加了对俄罗斯的援助金额,但是每年10亿美元的援助对一个庞大的、千疮百 孔的俄罗斯而言不过是杯水车薪。【1大多数援助是以商业贷款的形式发放,这和20世纪20年 代德国获得的道威斯计划贷款并无二致,这些贷款没有减轻俄罗斯背负的巨额外债负担。 在冷战结束后,美国政府面临一次重要的机会,将以往的对手转变为合作伙伴。但是,美 国和欧洲却坐失良机。事实上,西方世界对俄罗斯的担心始终存在。有人指出俄罗斯曾是一 个帝国主义国家,且早在共产主义政权建立之前,俄罗斯就是一个帝国。因此,西方不应该帮 助这样一个国家。有一天它可能再度崛起并威胁西方利益。【]不少人还延续了冷战思维,指 出美国不仅需要摧毁俄罗斯的核武器,还可以让俄罗斯陷入分裂。俄罗斯越弱对美国国家利 益越有利。甚至有人还希望俄罗斯发生内部崩溃。【]萨克斯后来回忆道:到了1992年中期,设 立卢布稳定基金的方案没有被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大国付诸实施。当时的美国国防部长理 查德·切尼(Richard Cheney)及其副手正在起草“国防政策白皮书”,其主旨是要保持美国在长 期内对所有对手,包括俄罗斯在内的压倒性的军事优势。在美国决策层看来,俄罗斯注定不 会成为欧盟的成员,更不可能成为北约的成员国,]支持俄罗斯的经济恢复和政治稳定被美 国政府视为对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的威胁。在俄罗斯改革陷入困境之际,美国开始扩充其军 事影响力。从1994年开始,克林顿政府启动了北约东扩。美国人认为他们在扩展自由,而俄 罗斯人则认为美国军队将其权力渗透到了俄罗斯传统的势力范围,俄罗斯的国际生存空间面 临更严峻的挑战。此时的俄罗斯内外交困,为国内极端势力的滋生提供了土壤。 四、俄罗斯的困局与美国国家利益 背负着沉重的债务负担,国际援助也姗姗来迟,俄罗斯的改革步履维艰。到了1994年,俄 NORTHEAST ASIA FORUM ?1994-2015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

NORTHEAST ASIA FORUM 东北亚论坛 2015 年第 2 期 来推行改革,而俄罗斯国内却无法负担。[21] 在 1992 年 4 月,美国和德国宣布为俄罗斯提供大规模的经济援助,金额高达 240 亿美元, 其中包括美国提供的 20 亿美元。但是美国的大部分援助是用于购买美国食品的拨款和信 贷。可见美国许诺的援助主要不是为了稳定俄罗斯经济,而是为了销售美国食品,促进出 口。尽管如此,这也让俄罗斯的改革派兴奋不已。盖达尔认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会马上 提供资金,帮助俄罗斯解决国际收支失衡、通货膨胀、预算赤字等问题。 这笔许诺的援助帮助盖达尔等人渡过了暂时的难关。面对国内强大的反对声音,盖达尔 表示:如果改革派被迫辞职,那么俄罗斯就难以获得这笔资金。俄罗斯的反对派做了妥协。 在这一轮较量中,美国的口头许诺拯救了俄罗斯的改革者。萨克斯宣称:这笔援助是富国无 穷无尽具有欺骗性声明中的一项,实际上这项声明根本没有给俄罗斯什么钱。大多数宣布的 款项是按照市场利率发放的短期贷款,用于购买美国和欧洲的食品。有人把这笔援助和马歇 尔计划相提并论,但是马歇尔计划是无偿援助,而不是短期的贷款。[19] 俄罗斯国内的形势瞬息万变,而国际援助和行动却非常缓慢。美国的资金迟迟没有到 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资金也来晚了。到了 1992 年 8 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终为俄罗斯 提供第一笔 10 亿美元贷款时,盖达尔的宏观经济稳定计划已经流产。到 1992 年底,俄罗斯的 通货膨胀高达 2500%。[22] 当资金注入俄罗斯政府的账户时,盖达尔等改革派已经失势。克林顿 政府上台以后,增加了对俄罗斯的援助金额,但是每年 10 亿美元的援助对一个庞大的、千疮百 孔的俄罗斯而言不过是杯水车薪。[10] 大多数援助是以商业贷款的形式发放,这和 20 世纪 20 年 代德国获得的道威斯计划贷款并无二致,这些贷款没有减轻俄罗斯背负的巨额外债负担。 在冷战结束后,美国政府面临一次重要的机会,将以往的对手转变为合作伙伴。但是,美 国和欧洲却坐失良机。事实上,西方世界对俄罗斯的担心始终存在。有人指出俄罗斯曾是一 个帝国主义国家,且早在共产主义政权建立之前,俄罗斯就是一个帝国。因此,西方不应该帮 助这样一个国家。有一天它可能再度崛起并威胁西方利益。[23] 不少人还延续了冷战思维,指 出美国不仅需要摧毁俄罗斯的核武器,还可以让俄罗斯陷入分裂。俄罗斯越弱对美国国家利 益越有利。甚至有人还希望俄罗斯发生内部崩溃。[10] 萨克斯后来回忆道:到了 1992 年中期,设 立卢布稳定基金的方案没有被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大国付诸实施。当时的美国国防部长理 查德·切尼(Richard Cheney)及其副手正在起草“国防政策白皮书”,其主旨是要保持美国在长 期内对所有对手,包括俄罗斯在内的压倒性的军事优势。在美国决策层看来,俄罗斯注定不 会成为欧盟的成员,更不可能成为北约的成员国。[19] 支持俄罗斯的经济恢复和政治稳定被美 国政府视为对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的威胁。在俄罗斯改革陷入困境之际,美国开始扩充其军 事影响力。从 1994 年开始,克林顿政府启动了北约东扩。美国人认为他们在扩展自由,而俄 罗斯人则认为美国军队将其权力渗透到了俄罗斯传统的势力范围,俄罗斯的国际生存空间面 临更严峻的挑战。此时的俄罗斯内外交困,为国内极端势力的滋生提供了土壤。 四、俄罗斯的困局与美国国家利益 背负着沉重的债务负担,国际援助也姗姗来迟,俄罗斯的改革步履维艰。到了 1994 年,俄 108

从大国间关联利益看国家安全 109 罗斯的GDP比1991年下降了40%。[21经济的全面下滑影响到了普通民众的工资、养老金、住 房、幼托、医疗、假期等生活的方方面面。在1996年的一项调查显示,只有30%的俄罗斯人能 按时足额地领到工资:而有39%的人根本就领不到工资。【s]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只有1/10 的人能获得最低养老金,而这点微薄的养老金也在最低生存线之下,有时甚至还不到最低生 存线的一半,而且养老金也往往不及时发放,常常拖延3到9个月。【]在1992年到1993年间, 至少有1/3的俄罗斯人属于贫困人口,这个数字是1991年的3倍。到1999年,仍有超过38%的 俄罗斯人属于贫困人口。[1由于物资匮乏,超过一半的俄罗斯人口开始自己种植土豆、洋葱、 大蒜、黄瓜和西红柿。为了生存,不少俄罗斯人的生活退回到了前现代社会自给自足的生活 模式。【]俄国人的健康状况也急剧恶化,在20世纪末21世纪初,18岁以下的俄罗斯青少年,有 1/6被诊断患有慢性疾病。[2s1在90年代,俄罗斯的死亡率上升了30%,出生率下降了40%。俄 罗斯人变得沮丧、愤世嫉俗,悲观失望、自杀率显著上升。在20世纪90年代,俄罗斯的自杀率 增加了1/3,自杀率高居世界第三。在1992年和1993年,自杀的人数占俄罗斯非正常死亡人数 的1/3。【s]因此,大部分俄罗斯民众的生活受到了显著影响。据调查:大约有60%的俄罗斯民 众认为他们是这次转型的受害者。【1 随着改革的失败,俄罗斯国内的极端势力开始滋生。美国和欧洲失去推动俄罗斯改革, 转变俄罗斯社会的关键机会。俄罗斯社会原本存在两类亲西方的群体,他们要么主张推进市 场化改革,要么主张建立议会民主制度。到了1993年,这两类人群的数量大幅度下降,【极端 势力开始涌现。在1993年的新杜马选举中,持极端政治立场的弗拉基米尔·日里诺夫斯基 (ladimir Zhirinovsky)获得了俄罗斯民众很大的支持。他公开宣扬激进的、种族主义的、帝国 主义的和民族主义的政治目标。为了实现这些目标,他认为要推翻现有体制,旗帜鲜明地反 对美国。有人把他的风格比作当年纳粹时期的希特勒。【]新杜马选举后,俄罗斯的民主实验 逐渐变得和德国魏玛共和国时期类似。俄罗斯的经济困境加剧了国内分裂。在1993年,俄罗 斯杜马领导人和叶利钦发生了严重的冲突,引发大规模的街头暴动。叶利钦调动军队炮轰议 会大厦。据俄罗斯官方报道,在此次冲突中有150人死亡,600人受伤,而实际数字可能更高。【21 不少西方的观察家觉察到:到了1994年春,法西斯主义滋生的前提条件已经在俄罗斯社会蔓 延。【]自由派和温和派的团体逐渐失势,而强硬派逐渐占据主导地位,为了避免国内的危机, 强硬派敦促叶利钦在1994年12月袭击车臣武装。【]但是这次军事行动没有取得预期的成功, 反而让俄罗斯国内矛盾更加激化。 在1996年俄罗斯大选期间,不少反对市场化改革的候选人涌现。根纳季·久加诺夫(gennady Zyuganov)的竞选言论持比较激进的民族主义立场。他许诺要削弱过去几年推行的市场化改 革。久加诺夫还持有强烈的反美言论,批评叶利钦是美国的玩偶。他宣称如果自己上台,将 会带领俄罗斯抵制美国的帝国主义。另一位候选人亚历山大·列别德(Aleksandr Lebed)将军的 言行更让人感到他如果上台,将会颁布戒严令,实施军事化统治。【在大选前的1996年1月, 叶利钦的支持率跌至5%。俄罗斯国内的寡头集团和西方国家开始动员起来挽救叶利钦。美 国不得不通过援助等手段帮助叶利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积极向俄罗斯提供贷款,让人觉 得西方国家罔顾俄罗斯的经济改革,而只在乎政治。【]在国内寡头和西方国家的积极支持下, NORTHEAST ASIA FORUM ?1994-2015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

NORTHEAST ASIA FORUM 从大国间关联利益看国家安全 罗斯的 GDP 比 1991 年下降了 40%。[24]经济的全面下滑影响到了普通民众的工资、养老金、住 房、幼托、医疗、假期等生活的方方面面。在 1996 年的一项调查显示,只有 30%的俄罗斯人能 按时足额地领到工资;而有 39%的人根本就领不到工资。[25]在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只有 1/10 的人能获得最低养老金,而这点微薄的养老金也在最低生存线之下,有时甚至还不到最低生 存线的一半,而且养老金也往往不及时发放,常常拖延 3 到 9 个月。[26] 在 1992 年到 1993 年间, 至少有 1/3 的俄罗斯人属于贫困人口,这个数字是 1991 年的 3 倍。到 1999 年,仍有超过 38%的 俄罗斯人属于贫困人口。[27] 由于物资匮乏,超过一半的俄罗斯人口开始自己种植土豆、洋葱、 大蒜、黄瓜和西红柿。为了生存,不少俄罗斯人的生活退回到了前现代社会自给自足的生活 模式。[28] 俄国人的健康状况也急剧恶化,在 20 世纪末 21 世纪初,18 岁以下的俄罗斯青少年,有 1/6 被诊断患有慢性疾病。[25] 在 90 年代,俄罗斯的死亡率上升了 30%,出生率下降了 40%。俄 罗斯人变得沮丧、愤世嫉俗,悲观失望、自杀率显著上升。在 20 世纪 90 年代,俄罗斯的自杀率 增加了 1/3,自杀率高居世界第三。在 1992 年和 1993 年,自杀的人数占俄罗斯非正常死亡人数 的 1/3。[25] 因此,大部分俄罗斯民众的生活受到了显著影响。据调查:大约有 60%的俄罗斯民 众认为他们是这次转型的受害者。[26] 随着改革的失败,俄罗斯国内的极端势力开始滋生。美国和欧洲失去推动俄罗斯改革, 转变俄罗斯社会的关键机会。俄罗斯社会原本存在两类亲西方的群体,他们要么主张推进市 场化改革,要么主张建立议会民主制度。到了 1993 年,这两类人群的数量大幅度下降,[12] 极端 势力开始涌现。在 1993 年的新杜马选举中,持极端政治立场的弗拉基米尔·日里诺夫斯基 (Vladimir Zhirinovsky)获得了俄罗斯民众很大的支持。他公开宣扬激进的、种族主义的、帝国 主义的和民族主义的政治目标。为了实现这些目标,他认为要推翻现有体制,旗帜鲜明地反 对美国。有人把他的风格比作当年纳粹时期的希特勒。[10] 新杜马选举后,俄罗斯的民主实验 逐渐变得和德国魏玛共和国时期类似。俄罗斯的经济困境加剧了国内分裂。在 1993 年,俄罗 斯杜马领导人和叶利钦发生了严重的冲突,引发大规模的街头暴动。叶利钦调动军队炮轰议 会大厦。据俄罗斯官方报道,在此次冲突中有 150 人死亡,600 人受伤,而实际数字可能更高。[24] 不少西方的观察家觉察到:到了 1994 年春,法西斯主义滋生的前提条件已经在俄罗斯社会蔓 延。[29] 自由派和温和派的团体逐渐失势,而强硬派逐渐占据主导地位,为了避免国内的危机, 强硬派敦促叶利钦在 1994 年 12 月袭击车臣武装。[30] 但是这次军事行动没有取得预期的成功, 反而让俄罗斯国内矛盾更加激化。 在1996年俄罗斯大选期间,不少反对市场化改革的候选人涌现。根纳季·久加诺夫(Gennady Zyuganov)的竞选言论持比较激进的民族主义立场。他许诺要削弱过去几年推行的市场化改 革。久加诺夫还持有强烈的反美言论,批评叶利钦是美国的玩偶。他宣称如果自己上台,将 会带领俄罗斯抵制美国的帝国主义。另一位候选人亚历山大·列别德(Aleksandr Lebed)将军的 言行更让人感到他如果上台,将会颁布戒严令,实施军事化统治。[10] 在大选前的 1996 年 1 月, 叶利钦的支持率跌至 5%。俄罗斯国内的寡头集团和西方国家开始动员起来挽救叶利钦。美 国不得不通过援助等手段帮助叶利钦,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积极向俄罗斯提供贷款,让人觉 得西方国家罔顾俄罗斯的经济改革,而只在乎政治。[16] 在国内寡头和西方国家的积极支持下, 109

110 东北亚论坛2015年第2期 叶利钦得以连任。但是连任后的叶利钦仍无法扭转俄罗斯的改革颓势。 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波及俄罗斯,俄罗斯经济急剧下滑。经济危机下的叶利钦频繁更 换总理。到1999年8月,叶利钦任命普京为俄罗斯总理。这是俄罗斯在17个月内的第五任总 理。俄罗斯的经济困境加剧了政治困局。到了1998年,支持市场化的改革派已经销声匿迹。 有观察家发现:在俄罗斯国内,已经很难再找到支持改革的人了。【经济恶化和政治动荡动摇 了以往俄罗斯人在改革初期对西方国家持有的正面共识。[2]很多俄罗斯人抱怨西方国家的援 助不仅无助于俄罗斯经济的恢复,还损害了俄罗斯,试图控制俄罗斯经济命脉。关于西方国 家的传言越来越多,不少俄罗斯人认为西方国家对俄罗斯的援助与商贸活动就是一场阴谋, 目的在于剥夺俄罗斯的资源,让俄罗斯成为西方国家的附庸。这些传言被广泛地传播。【]在 90年代末,俄罗斯国内还滋生了显著的反美情绪。反美情绪的滋长不仅源自俄罗斯的经济困 难,也因为在1999年,美国领导下的北约对前南斯拉夫展开了空袭。这让俄罗斯人对西方国 家的憎恶与日俱增,即便是亲西方的俄罗斯人对西方国家罔顾俄罗斯意见,执意独行的行为 也感到震惊。俄罗斯和美国以及其他西方国家的关系越来越紧张。【2]到了90年代末,俄罗斯 人的情绪和1991年时所持有的乐观情绪显著不同,乃至有人觉得这与当年冷战时期的美苏关 系类似。[]不仅俄罗斯民众的情绪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俄罗斯领导人的言行也出现了变化。 普京在早年曾公开宣称俄罗斯需要更密切地融入西方社会,他也会和西方国家持续合作。但 是在他的第二个任期,普京反对西方的言论越来越多,这与之前形成鲜明的对比。【] 在对南联盟发动武装打击之后,美国政府又频频出手。进入新千年以后,美国政府积极 支持发生在格鲁吉亚、乌克兰等国家的颜色革命。2007年初,美国政府宣布,计划在波兰部署 导弹防御拦截器,在捷克部署中程雷达。俄罗斯对此做出强烈反应,认为此举矛头指向俄罗 斯,对俄罗斯的国家安全构成严重威胁。俄罗斯与美国的紧张关系直至2014年乌克兰危机爆 发达到高潮。自乌克兰危机爆发以来,美国和欧洲国家对俄罗斯实施了多轮经济制裁。普京 在俄罗斯国内的支持率却创下新高。有美国学者宣称,美国自身要对乌克兰危机负责,美国 和欧洲推动北约东扩,支持颜色革命,试图把乌克兰从俄罗斯防卫圈中解脱出来,融入西方怀 抱。而俄罗斯则不会坐视重要邻国成为西方堡垒,因此诱发了此次危机。【]1在2014年12月,俄 罗斯总统普京在记者招待会上指出:在柏林墙倒塌之后,西方国家又再度把墙筑起来了。冷战 结束后,西方国家以胜利者的姿态对待俄罗斯,导致俄罗斯与西方关系恶化,其主要症结出在西方。 我们看到,冷战结束以后,美国和欧洲原本有机会赢得一个合作的俄罗斯。而美国政府 对国家安全和利益则有着过度诉求,不仅要求俄罗斯偿还债务,也没有及时提供经济援助,还 推动北约东扩,对南联盟进行武装干涉,支持颜色革命等。对于俄罗斯的利益诉求,美国都没 有积极地回应,还不断挤压俄罗斯的战略空间。这些举措恰恰在于忽视大国间利益的关联 性,将俄罗斯越推越远。在给俄罗斯造成困难的同时,让自身面临更多的危机。 五、二战结束后美国对德经济战略 冷战后美国对俄经济战略的失败与二战后美国对联邦德国的经济战略形成鲜明对照。事 实上,美国协助联邦德国重建的历程有过波折,乃至可能引发和后来对俄战略同样的后果。 NORTHEAST ASIA FORUM ?1994-2015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

NORTHEAST ASIA FORUM 东北亚论坛 2015 年第 2 期 叶利钦得以连任。但是连任后的叶利钦仍无法扭转俄罗斯的改革颓势。 1998 年的亚洲金融危机波及俄罗斯,俄罗斯经济急剧下滑。经济危机下的叶利钦频繁更 换总理。到 1999 年 8 月,叶利钦任命普京为俄罗斯总理。这是俄罗斯在 17 个月内的第五任总 理。俄罗斯的经济困境加剧了政治困局。到了 1998 年,支持市场化的改革派已经销声匿迹。 有观察家发现:在俄罗斯国内,已经很难再找到支持改革的人了。[31] 经济恶化和政治动荡动摇 了以往俄罗斯人在改革初期对西方国家持有的正面共识。[12] 很多俄罗斯人抱怨西方国家的援 助不仅无助于俄罗斯经济的恢复,还损害了俄罗斯,试图控制俄罗斯经济命脉。关于西方国 家的传言越来越多,不少俄罗斯人认为西方国家对俄罗斯的援助与商贸活动就是一场阴谋, 目的在于剥夺俄罗斯的资源,让俄罗斯成为西方国家的附庸。这些传言被广泛地传播。[13] 在 90 年代末,俄罗斯国内还滋生了显著的反美情绪。反美情绪的滋长不仅源自俄罗斯的经济困 难,也因为在 1999 年,美国领导下的北约对前南斯拉夫展开了空袭。这让俄罗斯人对西方国 家的憎恶与日俱增,即便是亲西方的俄罗斯人对西方国家罔顾俄罗斯意见,执意独行的行为 也感到震惊。俄罗斯和美国以及其他西方国家的关系越来越紧张。[12] 到了 90 年代末,俄罗斯 人的情绪和 1991 年时所持有的乐观情绪显著不同,乃至有人觉得这与当年冷战时期的美苏关 系类似。[10]不仅俄罗斯民众的情绪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俄罗斯领导人的言行也出现了变化。 普京在早年曾公开宣称俄罗斯需要更密切地融入西方社会,他也会和西方国家持续合作。但 是在他的第二个任期,普京反对西方的言论越来越多,这与之前形成鲜明的对比。[13] 在对南联盟发动武装打击之后,美国政府又频频出手。进入新千年以后,美国政府积极 支持发生在格鲁吉亚、乌克兰等国家的颜色革命。2007 年初,美国政府宣布,计划在波兰部署 导弹防御拦截器,在捷克部署中程雷达。俄罗斯对此做出强烈反应,认为此举矛头指向俄罗 斯,对俄罗斯的国家安全构成严重威胁。俄罗斯与美国的紧张关系直至 2014 年乌克兰危机爆 发达到高潮。自乌克兰危机爆发以来,美国和欧洲国家对俄罗斯实施了多轮经济制裁。普京 在俄罗斯国内的支持率却创下新高。有美国学者宣称,美国自身要对乌克兰危机负责,美国 和欧洲推动北约东扩,支持颜色革命,试图把乌克兰从俄罗斯防卫圈中解脱出来,融入西方怀 抱。而俄罗斯则不会坐视重要邻国成为西方堡垒,因此诱发了此次危机。[32] 在 2014 年 12 月,俄 罗斯总统普京在记者招待会上指出:在柏林墙倒塌之后,西方国家又再度把墙筑起来了。冷战 结束后,西方国家以胜利者的姿态对待俄罗斯,导致俄罗斯与西方关系恶化,其主要症结出在西方。 我们看到,冷战结束以后,美国和欧洲原本有机会赢得一个合作的俄罗斯。而美国政府 对国家安全和利益则有着过度诉求,不仅要求俄罗斯偿还债务,也没有及时提供经济援助,还 推动北约东扩,对南联盟进行武装干涉,支持颜色革命等。对于俄罗斯的利益诉求,美国都没 有积极地回应,还不断挤压俄罗斯的战略空间。这些举措恰恰在于忽视大国间利益的关联 性,将俄罗斯越推越远。在给俄罗斯造成困难的同时,让自身面临更多的危机。 五、二战结束后美国对德经济战略 冷战后美国对俄经济战略的失败与二战后美国对联邦德国的经济战略形成鲜明对照。事 实上,美国协助联邦德国重建的历程有过波折,乃至可能引发和后来对俄战略同样的后果。 110

从大国间关联利益看国家安全 111 在1944年夏,美国财政部长小亨利·摩根索(Henry Morgenthau Jr.)提出了一项计划,历史 上称为“摩根索计划”。该计划旨在削弱和控制德国,把德国变成以农业为主的国家。此时的 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Franklin Roosevelt)也比较倾向于摩根索削弱和压制德国的意见。 罗斯福相信德国人天生就具有进攻性,这样的天性难以根除。因此,他不相信一个多边的贸 易秩序可以改变德国。对罗斯福而言,世界和平的关键在于和苏联维持友好关系,并和苏联 一道携手对德国采取强硬立场。【]如果按照这一思路来执行美国的对德经济战略,美国得到 的就不是一个战略伙伴,而是和自己分歧越来越大的对手。面对削弱和压制德国的意见,美 国国内外都有不同的声音。陆军部长亨利·史汀生(Henry Stimson)就试图劝说罗斯福放弃该 计划。史汀生指出:强制的贫困是更糟糕的结果,它不仅摧毁了受害者的精神,还贬低了胜利 者。1945年1月,英国人也表达了类似的看法,指出摩根索计划不符合国家安全。因为一个混 乱、饥饿和破产的德国不符合占领军的利益。英国人看来:摩根索计划不仅无助于国家安全 的实现,反而是国家安全的威胁。1战后的欧洲面临严重的经济困难。1946年到1947年的寒 冷冬天更加剧了困境。整个欧洲的困境与德国的困境紧密相连。自1890年以后,西欧国家资 本输入的最主要来源是德国,而且德国也是欧洲非常重要的出口市场。因此,战后德国贸易 停滞成为当时欧洲经济困难的重要原因。【]要恢复战后欧洲的经济秩序,离不开帮助往日的 竞争对手德国。 以美国国务卿乔治·马歇尔(George Marshall)命名的马歇尔计划对战后欧洲实施了大规模 的援助,因此称为“欧洲复兴计划”。这项计划不仅让包括联邦德国在内的欧洲受益,也为战 后美国经济的成长做出了贡献。它通过大规模援助把美国利益和欧洲以及战败德国的利益 绑定到了一起。1947年6月,马歇尔在哈佛大学发表演讲。马歇尔指出,如果没有实质性的帮 助,欧洲将陷入致命的经济、社会和政治困境。这将会对世界和平与政治稳定构成负面影响, 反过来也会影响到美国经济。因此,美国需要担负起责任,帮助世界经济走上良性发展的轨 道。这项任务旨在消除饥饿、贫困、绝望和混乱。【]马歇尔援助欧洲的思路和美国的国家利益 逐渐融合为一体。1948年1月,马歇尔在美国国会发表证词指出,欧洲复兴计划会影响未来美 国的国家安全以及我们民族的福祉。我们做这件事既是为我们国家利益服务,也是为世界服 务,帮助他们就是帮助我们自己。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的国家利益和一个自由和繁荣的欧 洲是一致的。马歇尔的看法表明了二战结束后美国政府对外经济战略思路的调整,注意到大 国间利益的关联性。美国作为战后实力最强大的国家,要实现其国家利益,就要关照其他大 国的利益。实施马歇尔计划后,很多工业的订单集中在重工业产品,比如机械、卡车、拖拉机、 电子设备。这些产业在二战期间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战后的需求则不足。如果没有外部市 场,这些产业将面临巨大的困难。此外,马歇尔计划还为美国过剩的谷物、水果和棉花寻找海 外销路,这可能比在美国国内实施救济更为有效。【]在1948年4月到1951年12月,马歇尔计 划向欧洲提供了130亿美元的援助,按2011年的价格计算,相当于1000多亿美元,占当时美国 国内生产总值的2%。有2/3的援助流入了4个国家:英国接受了24%的援助;法国接受了20%; 联邦德国接受了10%:意大利接受了11%。援助不仅包括战胜国,还涵盖了战败国:不仅包括 了美国的盟友,也包括了昔日的竞争对手。 NORTHEAST ASIA FORUM ?1994-2015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

NORTHEAST ASIA FORUM 从大国间关联利益看国家安全 在 1944 年夏,美国财政部长小亨利·摩根索(Henry Morgenthau Jr.)提出了一项计划,历史 上称为“摩根索计划”。该计划旨在削弱和控制德国,把德国变成以农业为主的国家。此时的 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Franklin Roosevelt)也比较倾向于摩根索削弱和压制德国的意见。 罗斯福相信德国人天生就具有进攻性,这样的天性难以根除。因此,他不相信一个多边的贸 易秩序可以改变德国。对罗斯福而言,世界和平的关键在于和苏联维持友好关系,并和苏联 一道携手对德国采取强硬立场。[33] 如果按照这一思路来执行美国的对德经济战略,美国得到 的就不是一个战略伙伴,而是和自己分歧越来越大的对手。面对削弱和压制德国的意见,美 国国内外都有不同的声音。陆军部长亨利·史汀生(Henry Stimson)就试图劝说罗斯福放弃该 计划。史汀生指出:强制的贫困是更糟糕的结果,它不仅摧毁了受害者的精神,还贬低了胜利 者。1945 年 1 月,英国人也表达了类似的看法,指出摩根索计划不符合国家安全。因为一个混 乱、饥饿和破产的德国不符合占领军的利益。英国人看来:摩根索计划不仅无助于国家安全 的实现,反而是国家安全的威胁。[34] 战后的欧洲面临严重的经济困难。1946 年到 1947 年的寒 冷冬天更加剧了困境。整个欧洲的困境与德国的困境紧密相连。自 1890 年以后,西欧国家资 本输入的最主要来源是德国,而且德国也是欧洲非常重要的出口市场。因此,战后德国贸易 停滞成为当时欧洲经济困难的重要原因。[35] 要恢复战后欧洲的经济秩序,离不开帮助往日的 竞争对手德国。 以美国国务卿乔治·马歇尔(George Marshall)命名的马歇尔计划对战后欧洲实施了大规模 的援助,因此称为“欧洲复兴计划”。这项计划不仅让包括联邦德国在内的欧洲受益,也为战 后美国经济的成长做出了贡献。它通过大规模援助把美国利益和欧洲以及战败德国的利益 绑定到了一起。1947 年 6 月,马歇尔在哈佛大学发表演讲。马歇尔指出,如果没有实质性的帮 助,欧洲将陷入致命的经济、社会和政治困境。这将会对世界和平与政治稳定构成负面影响, 反过来也会影响到美国经济。因此,美国需要担负起责任,帮助世界经济走上良性发展的轨 道。这项任务旨在消除饥饿、贫困、绝望和混乱。[33] 马歇尔援助欧洲的思路和美国的国家利益 逐渐融合为一体。1948 年 1 月,马歇尔在美国国会发表证词指出,欧洲复兴计划会影响未来美 国的国家安全以及我们民族的福祉。我们做这件事既是为我们国家利益服务,也是为世界服 务,帮助他们就是帮助我们自己。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的国家利益和一个自由和繁荣的欧 洲是一致的。马歇尔的看法表明了二战结束后美国政府对外经济战略思路的调整,注意到大 国间利益的关联性。美国作为战后实力最强大的国家,要实现其国家利益,就要关照其他大 国的利益。实施马歇尔计划后,很多工业的订单集中在重工业产品,比如机械、卡车、拖拉机、 电子设备。这些产业在二战期间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战后的需求则不足。如果没有外部市 场,这些产业将面临巨大的困难。此外,马歇尔计划还为美国过剩的谷物、水果和棉花寻找海 外销路,这可能比在美国国内实施救济更为有效。[36] 在 1948 年 4 月到 1951 年 12 月,马歇尔计 划向欧洲提供了 130 亿美元的援助,按 2011 年的价格计算,相当于 1000 多亿美元,占当时美国 国内生产总值的 2%。有 2/3 的援助流入了 4 个国家:英国接受了 24%的援助;法国接受了 20%; 联邦德国接受了 10%;意大利接受了 11%。援助不仅包括战胜国,还涵盖了战败国;不仅包括 了美国的盟友,也包括了昔日的竞争对手。 111

112 东北亚论坛2015年第2期 马歇尔计划帮助欧洲渡过了最艰难的时刻,也渡过了最不稳定的时期。美国也从马歇尔 计划中获得了巨大的好处。按计划,欧洲超过2/3的进口源自美国,这意味着美国公司获得了 利润和机会。此外,马歇尔计划的政治成就可能大于经济上的成就,这项计划更好地实现了 美国对外政策和国家安全目标,让包括联邦德国在内的欧洲的民主国家站稳了脚跟,美国也 赢得了可靠的盟友。二战结束后,美国能用更宽广的视野考虑自身的国家利益,才能更好地 服务于美国的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 美国二战后处理战败德国的经济战略和一战后处理德国问题的经济战略形成鲜明对比。 战结束以后,战胜的协约国集团在战争期间已欠下美国100多亿美元的债务。要是美国能 放弃这笔债务的话,那将大大有利于解决德国战争赔款问题。但是,美国改府坚决反对取消 债务。美国财政部长威廉·麦卡杜(William McAdoo)在1918年11月宣布:所有的战争债务都 需要全额偿还。【]由于美国在债务问题上的坚持,致使欧洲战胜国在德国赔款问题上实施过 度榨取的政策,引发了一战后德国国内政治经济的持续动荡。在20世纪20年代初期德国经 历了严重的通货膨胀,沉重的赔款负担让魏玛政府开动印钞机。德国马克变得一文不值,大 人们将钞票捆起来生火或者糊墙,小孩则拿来当积木。到了20世纪20年代末期,德国又开始 经历严重的失业。1929年,德国的失业人数为130万人,在1930年纳粹党崛起的时候,失业人 数大致是300万:仅仅一年以后,这个数字上升到435万:到了1932年,它又上升到510万:1933 年上升到600万。[]德国国内政治经济的动荡,为德国极端政治势力的崛起提供了条件。纳粹 党在1928年的大选中仅获得了12个国会议席。随着经济形势的恶化,在1930的国会选举中, 纳粹赢得了640万张选票,由国会中位居第九的最小党变成了德国的第二大党。在1932年7 月的选举中,纳粹党赢得了1370万张选票,取代了社会民主党而成为德国的第一大党。【1尽管 在1932年,美国政府在洛桑会议上把债务一笔勾销,但这一切来得太晚了。“这个历程花了13 年,这是各方相互猜忌和怨恨不断增长的13年。赔款使得战争激情历久不衰。”[】一战后美 国政府对战争赔款问题的坚持,最终无助于美国国家利益的实现,反而把美国卷入了第二次 世界大战。美国伤亡人员总计为100余万人,其中死亡人数为40余万人。历史学家威廉·麦 克尼尔(William McNeil)夸张地形容道,“德国欠下的所有战争债务,只需要美国人掏出五美分 就偿还了。”[而正是因为这“五美分”的战争债务,美国需要吞下自己酿下的苦果。而美国在 冷战后,其对外经济战略又重蹈一战后的覆辙,在追求国家安全最大化的同时,罔顾大国间关 联利益,失去了化敌为友的机会。 六、结语 本文主要关注冷战结束后美国对俄罗斯实施的经济战略与二战结束后美国对联邦德国实 施的经济战略导致的不同后果。冷战结束后,美国政府在俄罗斯转型问题上持消极态度,既 没有减免俄罗斯背负的巨额债务,也没有向俄罗斯提供及时有效的援助。不仅如此,美国还 推动北约东扩,武装干预南联盟事务、支持颜色革命等。俄罗斯的经济困境导致了其国内政 治困局,也使得俄罗斯民众和精英对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的认知越来越负面。美国在冷战 结束后忽视大国间存在的关联利益,过度追求国家利益与安全,从而失去了一个可能的合作 NORTHEAST ASIA FORUM ?1994-2015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

NORTHEAST ASIA FORUM 东北亚论坛 2015 年第 2 期 马歇尔计划帮助欧洲渡过了最艰难的时刻,也渡过了最不稳定的时期。美国也从马歇尔 计划中获得了巨大的好处。按计划,欧洲超过 2/3 的进口源自美国,这意味着美国公司获得了 利润和机会。此外,马歇尔计划的政治成就可能大于经济上的成就,这项计划更好地实现了 美国对外政策和国家安全目标,让包括联邦德国在内的欧洲的民主国家站稳了脚跟,美国也 赢得了可靠的盟友。二战结束后,美国能用更宽广的视野考虑自身的国家利益,才能更好地 服务于美国的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 美国二战后处理战败德国的经济战略和一战后处理德国问题的经济战略形成鲜明对比。 一战结束以后,战胜的协约国集团在战争期间已欠下美国 100 多亿美元的债务。要是美国能 放弃这笔债务的话,那将大大有利于解决德国战争赔款问题。但是,美国政府坚决反对取消 债务。美国财政部长威廉·麦卡杜(William McAdoo)在 1918 年 11 月宣布:所有的战争债务都 需要全额偿还。[37] 由于美国在债务问题上的坚持,致使欧洲战胜国在德国赔款问题上实施过 度榨取的政策,引发了一战后德国国内政治经济的持续动荡。在 20 世纪 20 年代初期德国经 历了严重的通货膨胀,沉重的赔款负担让魏玛政府开动印钞机。德国马克变得一文不值,大 人们将钞票捆起来生火或者糊墙,小孩则拿来当积木。到了 20 世纪 20 年代末期,德国又开始 经历严重的失业。1929 年,德国的失业人数为 130 万人,在 1930 年纳粹党崛起的时候,失业人 数大致是 300 万;仅仅一年以后,这个数字上升到 435 万;到了 1932 年,它又上升到 510 万;1933 年上升到 600 万。[38] 德国国内政治经济的动荡,为德国极端政治势力的崛起提供了条件。纳粹 党在 1928 年的大选中仅获得了 12 个国会议席。随着经济形势的恶化,在 1930 的国会选举中, 纳粹赢得了 640 万张选票,由国会中位居第九的最小党变成了德国的第二大党。在 1932 年 7 月的选举中,纳粹党赢得了 1370 万张选票,取代了社会民主党而成为德国的第一大党。[39] 尽管 在 1932 年,美国政府在洛桑会议上把债务一笔勾销,但这一切来得太晚了。“这个历程花了 13 年,这是各方相互猜忌和怨恨不断增长的 13 年。赔款使得战争激情历久不衰。”[40] 一战后美 国政府对战争赔款问题的坚持,最终无助于美国国家利益的实现,反而把美国卷入了第二次 世界大战。美国伤亡人员总计为 100 余万人,其中死亡人数为 40 余万人。历史学家威廉·麦 克尼尔(William McNeil)夸张地形容道,“德国欠下的所有战争债务,只需要美国人掏出五美分 就偿还了。”[41] 而正是因为这“五美分”的战争债务,美国需要吞下自己酿下的苦果。而美国在 冷战后,其对外经济战略又重蹈一战后的覆辙,在追求国家安全最大化的同时,罔顾大国间关 联利益,失去了化敌为友的机会。 六、结语 本文主要关注冷战结束后美国对俄罗斯实施的经济战略与二战结束后美国对联邦德国实 施的经济战略导致的不同后果。冷战结束后,美国政府在俄罗斯转型问题上持消极态度,既 没有减免俄罗斯背负的巨额债务,也没有向俄罗斯提供及时有效的援助。不仅如此,美国还 推动北约东扩,武装干预南联盟事务、支持颜色革命等。俄罗斯的经济困境导致了其国内政 治困局,也使得俄罗斯民众和精英对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的认知越来越负面。美国在冷战 结束后忽视大国间存在的关联利益,过度追求国家利益与安全,从而失去了一个可能的合作 112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共14页,试读已结束,阅读完整版请下载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