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权力的地理维度解释 -读Benjamin Cohen著作The Geography of Money 从某种程度上讲,我们常常对难得一见的事物充满好奇心,而对司空见惯的 事物丧失探索的兴趣,正所谓“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 之对”。货币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形影不离,但是我们大多数人在大多数情况下却 对我们当今使用的货币的来龙去脉知之甚少。比如,一个或许会令人感到些许意 外的事实是:“每个主权国家都有自己的货币”在我们当前看来似乎是一件理所 应当的事情,但是事实上主权货币(territorial currency)直到I9世纪才产生;同 时,如果我们仔细观察,我们会发现,同样具有主权货币身份的货币的地位与待 遇也截然不同:今天的美元己雄踞世界货币金字塔的顶尖长达半个多世纪,而非 洲南部国家津巴布韦发行的津巴布韦元却由于其惊人的贬值速度被本国人弃若 敝屣:如果我们再仔细观察,我们又会发现“每个主权国家都有自己的货币”也 似乎并没有那么的理所当然,例如,德国和法国是两个不同的主权国家,但是他 们和不少欧洲国家一样都使用同样的货币欧元。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理解与思考 上述的货币现象呢?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Santa Barbara)本杰明·科恩(Benjamin Cohen)教授在其著作《货币地理学》(The Geography of Money)中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基于地理维度的观察视角。 科恩教授认为,从货币的使用范围的角度来看,与以往的以国家领土范围 (Territorial Domain)为使用范围的威斯特伐利亚模式(Westphalian Model)不 同,当今货币的使用范围已经不在局限于本国的领土之内,而是随着货币的交易 使用与权威影响力不断扩大,交易范围(Transactional Domain)与权威范围 (Authoritarian Domain)往往是我们衡量一种货币的真正影响力更加准确的方式。 也正是鉴于此,科恩教授提出我们当今理解货币的地理不应再向之前那样过多地 着眼于主权领土而是应该更多地关注货币的流动性,即以流动性为基础的理解模 式(A Flow-Based Model)。 在以流动性为基础的模式下,“一国一币”(One state,.one currency)定势的 打破也就不足为奇了。尽管科恩教授在书中明确指出:如果你想要政治自主性, 就不要依赖其他货币(If you want political autonomy,don't rely on someone else's currency),但是,当获得与维持政治自主性的成本过于高昂时,放弃货币主权也
货币权力的地理维度解释 ——读 Benjamin Cohen 著作 The Geography of Money 从某种程度上讲,我们常常对难得一见的事物充满好奇心,而对司空见惯的 事物丧失探索的兴趣,正所谓“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 之对”。货币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形影不离,但是我们大多数人在大多数情况下却 对我们当今使用的货币的来龙去脉知之甚少。比如,一个或许会令人感到些许意 外的事实是:“每个主权国家都有自己的货币”在我们当前看来似乎是一件理所 应当的事情,但是事实上主权货币(territorial currency)直到 19 世纪才产生;同 时,如果我们仔细观察,我们会发现,同样具有主权货币身份的货币的地位与待 遇也截然不同:今天的美元已雄踞世界货币金字塔的顶尖长达半个多世纪,而非 洲南部国家津巴布韦发行的津巴布韦元却由于其惊人的贬值速度被本国人弃若 敝屣;如果我们再仔细观察,我们又会发现“每个主权国家都有自己的货币”也 似乎并没有那么的理所当然,例如,德国和法国是两个不同的主权国家,但是他 们和不少欧洲国家一样都使用同样的货币欧元。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理解与思考 上述的货币现象呢?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ta Barbara)本杰明·科恩(Benjamin Cohen)教授在其著作《货币地理学》(The Geography of Money)中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基于地理维度的观察视角。 科恩教授认为,从货币的使用范围的角度来看,与以往的以国家领土范围 (Territorial Domain)为使用范围的威斯特伐利亚模式(Westphalian Model)不 同,当今货币的使用范围已经不在局限于本国的领土之内,而是随着货币的交易 使用与权威影响力不断扩大,交易范围(Transactional Domain)与权威范围 (Authoritarian Domain)往往是我们衡量一种货币的真正影响力更加准确的方式。 也正是鉴于此,科恩教授提出我们当今理解货币的地理不应再向之前那样过多地 着眼于主权领土而是应该更多地关注货币的流动性,即以流动性为基础的理解模 式(A Flow-Based Model)。 在以流动性为基础的模式下,“一国一币”(One state, one currency)定势的 打破也就不足为奇了。尽管科恩教授在书中明确指出:如果你想要政治自主性, 就不要依赖其他货币(If you want political autonomy, don’t rely on someone else’s currency),但是,当获得与维持政治自主性的成本过于高昂时,放弃货币主权也
就成为了理所当然的选择。这就出现了两种新的货币主权形式:从属的货币主权 (Subordinating Monetary Sovereignty)与共享的货币主权(Sharing Monetary Sovereignty)。首先,从属的货币主权分为两大类别:货币主权的无条件放弃 (unconditional surrender)以及主权的服从或者有条件放弃(subjugation of sovereignty,conditional surround)。那么,为什么会出现以上两种情况呢? 一个 主权国家并不会平白无故地放弃货币主权,但是,当货币主权带来的管理成本十 分高昂或者一国的货币信用极度缺乏乃至危及整个国家的权威与合法性的时候 (例如我们之前谈到的津巴布韦与津巴布韦元),放弃货币主权而向外国货币尤 其是向相对强势货币寻求货币替代在此时不失为明智之举。另一方面,货币主权 的放弃也有可能是有条件的放弃并以货币局(Currency boards,例如香港的货币 局制度)、钉住汇率(Pegged interest rates,例如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波 兰经济转轨时期以兹罗提钉住美元)或者货币集团(Currency blocs,例如非洲金 融共同体法郎区)为主要呈现形式。其次,共享的货币主权主要表现为货币联盟 (Currency unions),包括l9世纪的拉丁货币联盟(The Latin Monetary Union) 与斯堪的纳维亚货币联盟(The Scandinavian Monetary Union),以及20世纪成立 至今的欧元区(Euro Zone)。但是货币联盟的成立绝非易事,维持更是难上加难, 货币联盟若想维持下去,地区的主导力量与政治共识以及完善的制度设计缺一不 可。从历史的经验来看,苏联解体之后尽管苏联遗产的主要继承者俄罗斯勉力维 持,前苏联地区的卢布区依旧没有能够延续下来:而欧元区建立并维持至今的原 因除去经济意义上的减少内部成本之外,更重要的是政治意义上的统一共识以及 加强货币合作以制衡美元。 显然,以流动性为基础的货币地理学模式带来了国际货币的竞争以及森严分 明的货币等级。科恩教授指出,货币的跨境使用带来了货币国际化(international currency use)以及货币替代(foreign-domestic use),而这两种货币的跨境使用形 式的本质都是货币发行国的政治稳定以及其对货币未来价值的背书,并且需要兑 换的便利性、资本价值的确定性(因为不确定性意味着风险)以及庞大的货币交 易网络作为基础。科恩教授也为货币国际化与货币替代提供了经验证据,并提出 国际货币空间呈现“金字塔”式等级制度的形状.在领土货币(territorial currency) 非领土化的过程中,“金字塔”式的新权力结构在政治象征、铸币税、宏观经济
就成为了理所当然的选择。这就出现了两种新的货币主权形式:从属的货币主权 (Subordinating Monetary Sovereignty)与共享的货币主权(Sharing Monetary Sovereignty)。首先,从属的货币主权分为两大类别:货币主权的无条件放弃 (unconditional surrender)以及主权的服从或者有条件放弃(subjugation of sovereignty,conditional surround)。那么,为什么会出现以上两种情况呢?一个 主权国家并不会平白无故地放弃货币主权,但是,当货币主权带来的管理成本十 分高昂或者一国的货币信用极度缺乏乃至危及整个国家的权威与合法性的时候 (例如我们之前谈到的津巴布韦与津巴布韦元),放弃货币主权而向外国货币尤 其是向相对强势货币寻求货币替代在此时不失为明智之举。另一方面,货币主权 的放弃也有可能是有条件的放弃并以货币局(Currency boards,例如香港的货币 局制度)、钉住汇率(Pegged interest rates,例如上个世纪 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波 兰经济转轨时期以兹罗提钉住美元)或者货币集团(Currency blocs,例如非洲金 融共同体法郎区)为主要呈现形式。其次,共享的货币主权主要表现为货币联盟 (Currency unions),包括 19 世纪的拉丁货币联盟(The Latin Monetary Union) 与斯堪的纳维亚货币联盟(The Scandinavian Monetary Union),以及 20 世纪成立 至今的欧元区(Euro Zone)。但是货币联盟的成立绝非易事,维持更是难上加难, 货币联盟若想维持下去,地区的主导力量与政治共识以及完善的制度设计缺一不 可。从历史的经验来看,苏联解体之后尽管苏联遗产的主要继承者俄罗斯勉力维 持,前苏联地区的卢布区依旧没有能够延续下来;而欧元区建立并维持至今的原 因除去经济意义上的减少内部成本之外,更重要的是政治意义上的统一共识以及 加强货币合作以制衡美元。 显然,以流动性为基础的货币地理学模式带来了国际货币的竞争以及森严分 明的货币等级。科恩教授指出,货币的跨境使用带来了货币国际化(international currency use)以及货币替代(foreign-domestic use),而这两种货币的跨境使用形 式的本质都是货币发行国的政治稳定以及其对货币未来价值的背书,并且需要兑 换的便利性、资本价值的确定性(因为不确定性意味着风险)以及庞大的货币交 易网络作为基础。科恩教授也为货币国际化与货币替代提供了经验证据,并提出 国际货币空间呈现“金字塔”式等级制度的形状。在领土货币(territorial currency) 非领土化的过程中,“金字塔”式的新权力结构在政治象征、铸币税、宏观经济
管理以及货币隔离方面都对原有的领土货币造成了冲击,处于金字塔顶端的货币 跨越领土边境,蚕食着处于金字塔底端货币的生存空间,具体体现为乔纳森·科 什纳(Jonathan Kirshner)教授在其著作《货币与强制:国际货币权力的政治经 )(Currency and coercion: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international monetary power)一书所描述的货币依赖(Currency Dependence)的不同形式:强迫、驱 逐、挤压与诱陷。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其他货币的无计可施。事实上,稍逊于顶 级货币的货币也拥有托马斯·谢林(Thomas Schelling)所讲“摇船”(rocking the bot)选择来进行策略性的体系破坏从而获得补偿性收益,例如20世纪20年代 以及20世纪的60年代法国两次利用囤积黄金储备作为权力工具,利用当时国际 货币体系的弱点,分别威胁英国和美国以期望达到其政治目的。 在阐述具体的方式与实例之后,科恩教授接着提及了以流动性为基础的模式 也同时带来了国家与市场关系在货币政治领域的重塑。在当今的货币政治领域, 政府权威确实被削弱了,政府面临着著名的“不可能三角”(the Unholy Trinity) 带来的利弊权衡(即独立的货币政策、资本自由流动以及固定汇率制三者之间只 能三选其二)以及外国的货币发行机构作为货币的供给方的竞争。但是,这并不 意味着所有的政府在任何时候都全无作为。然而,面对流动性为基础的货币地理 学模式或许会让人联想到两个极端的方式:一是弗里德里希·哈耶克(Friedrich Hayek)式的货币非国家化并使政府彻底退出,二是政府主导下的对威斯特伐利 亚模式的重构。然而,在当今复杂的货币政治现实面前,这两种方式无疑都是痴 人说梦。另一方面,科恩教授认为,对于相对处于金字塔低端的货币而言,如何 维持自身的存在是更为严峻的挑战。 笔者认为,以流动性为基础的货币地理学带来的政府权威的削弱并非一视同 仁,而是天差地别,是一种基于国家规模与国家实力的“非对称形式”的增强/ 削弱,现实主义国际政治经济学的逻辑在以流动性为基础的模式下的货币地理学 中体现得淋漓尽致:科恩教授所讲的“被渗透货币”(Permeated Currency)、“准 货币”(Quasi-Currency)以及“伪货币”(Pseudo-Currency)所在国家的权威会 得到不同程度削弱,因为在这些国家主权货币带来的铸币税与宏观经济规制能力 将不复从前,另一方面,顶级货币的所在国家可以将货币作为权力工具并将其影 1乔纳森·科什纳著,李巍译:《货币与强制:国际货币权力的政治经济学》,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 2013年版,第127-132页
管理以及货币隔离方面都对原有的领土货币造成了冲击,处于金字塔顶端的货币 跨越领土边境,蚕食着处于金字塔底端货币的生存空间,具体体现为乔纳森·科 什纳(Jonathan Kirshner)教授在其著作《货币与强制:国际货币权力的政治经 济学》(Currency and coercion: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international monetary power)一书所描述的货币依赖(Currency Dependence)的不同形式:强迫、驱 逐、挤压与诱陷。1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其他货币的无计可施。事实上,稍逊于顶 级货币的货币也拥有托马斯·谢林(Thomas Schelling)所讲“摇船”(rocking the boat)选择来进行策略性的体系破坏从而获得补偿性收益,例如 20 世纪 20 年代 以及 20 世纪的 60 年代法国两次利用囤积黄金储备作为权力工具,利用当时国际 货币体系的弱点,分别威胁英国和美国以期望达到其政治目的。 在阐述具体的方式与实例之后,科恩教授接着提及了以流动性为基础的模式 也同时带来了国家与市场关系在货币政治领域的重塑。在当今的货币政治领域, 政府权威确实被削弱了,政府面临着著名的“不可能三角”(the Unholy Trinity) 带来的利弊权衡(即独立的货币政策、资本自由流动以及固定汇率制三者之间只 能三选其二)以及外国的货币发行机构作为货币的供给方的竞争。但是,这并不 意味着所有的政府在任何时候都全无作为。然而,面对流动性为基础的货币地理 学模式或许会让人联想到两个极端的方式:一是弗里德里希·哈耶克(Friedrich Hayek)式的货币非国家化并使政府彻底退出,二是政府主导下的对威斯特伐利 亚模式的重构。然而,在当今复杂的货币政治现实面前,这两种方式无疑都是痴 人说梦。另一方面,科恩教授认为,对于相对处于金字塔低端的货币而言,如何 维持自身的存在是更为严峻的挑战。 笔者认为,以流动性为基础的货币地理学带来的政府权威的削弱并非一视同 仁,而是天差地别,是一种基于国家规模与国家实力的“非对称形式”的增强/ 削弱,现实主义国际政治经济学的逻辑在以流动性为基础的模式下的货币地理学 中体现得淋漓尽致:科恩教授所讲的“被渗透货币”(Permeated Currency)、“准 货币”(Quasi-Currency)以及“伪货币”(Pseudo-Currency)所在国家的权威会 得到不同程度削弱,因为在这些国家主权货币带来的铸币税与宏观经济规制能力 将不复从前,另一方面,顶级货币的所在国家可以将货币作为权力工具并将其影 1 乔纳森•科什纳 著,李巍 译:《货币与强制:国际货币权力的政治经济学》,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 2013 年版,第 127-132 页
响辐射至不同地区乃至全世界,向全世界收取铸币税并影响着全球经济:例如, 一张100美元的纸币印刷成本只有区区几美分,但是这张薄薄的纸片却被几乎全 世界所认可并可以换取价值100美元的货物或者用来对美国自身的贸易逆差进 行弥补,而世界其他国家为了获得这张纸片却必须实实在在提供价值100美元的 商品或者服务。法国前财政部长瓦勒里·吉斯卡·德斯坦(Valery Giscard d'Estaing) 曾毫不客气地指出美元拥有“嚣张的特权(exorbitant privilege)”,这样的特权并 非来源于人们对美国人在一张张名为“美国联邦储备券(Federal Reserve Note)” 的纸片上面所写的“我们信仰上帝(In God We Trust).”的信任,而是人们对美 国长期以来稳固而强大的经济与军事实力的信任。 总而言之,在货币的地理维度上,权力的影响力无远弗届,这也需要我们不 断更新观察视角与不断打破既有的前提,正如科恩教授在书的末尾告诉每一位读 者的那样,缩小映像和现实之间不断扩大的鸿沟(close the widening gap between image and fact)。 2 Barry Eichengreen.Exorbitant Privilege: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Dollar and the Futre of th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System.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10:p4
响辐射至不同地区乃至全世界,向全世界收取铸币税并影响着全球经济:例如, 一张 100 美元的纸币印刷成本只有区区几美分,但是这张薄薄的纸片却被几乎全 世界所认可并可以换取价值 100 美元的货物或者用来对美国自身的贸易逆差进 行弥补,而世界其他国家为了获得这张纸片却必须实实在在提供价值 100 美元的 商品或者服务。2法国前财政部长瓦勒里•吉斯卡•德斯坦(Valéry Giscard d’Estaing) 曾毫不客气地指出美元拥有“嚣张的特权(exorbitant privilege)”,这样的特权并 非来源于人们对美国人在一张张名为“美国联邦储备券(Federal Reserve Note)” 的纸片上面所写的“我们信仰上帝(In God We Trust)”的信任,而是人们对美 国长期以来稳固而强大的经济与军事实力的信任。 总而言之,在货币的地理维度上,权力的影响力无远弗届,这也需要我们不 断更新观察视角与不断打破既有的前提,正如科恩教授在书的末尾告诉每一位读 者的那样,缩小映像和现实之间不断扩大的鸿沟(close the widening gap between image and fact)。 2 Barry Eichengreen. Exorbitant Privilege: 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Dollar and the Future of th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System.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0: 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