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上海交通大学:《政治经济学经典导读》课程教学资源(读书心得)蒋佶颖:book review-Producing Security: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Globalization, and the Changing Calculus of Conflict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PDF,文档页数:5,文件大小:167.2KB,团购合买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

Brooks,S.G.(2005).Producing Security: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Globalization, and the Changing Calculus of Conflict.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蒋佶颖 一、梗概 本书关注国际商业活动(international commerce)对国际安全的影响。作者 强调,当今世界经济的新趋势己不再是贸易与金融的全球化,而是跨国公司生产 活动的全球化(globalization of production)。而这一趋势将通过以下三条路径重 塑国际安全环境一一(1)军工的跨国生产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与技术革新促使国 家放弃完全自己自足的军工生产制度,故各国可以通过切断供应的方式削弱进攻 性大国的军事能力:(2)跨国公司的生产全球化将减少军事征服的经济收益 (economic benefits of conquest),从而弱化大国因经济利益进行军事占领的动机: (3)在特定条件下,吸引跨国公司与对外投资的诉求有助于促进曾经的军事竞 争对手(security rivals)之间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加强区域稳定。但是,作者指 出,跨国公司生产全球化对国际安全的正面效应仅限于大国之间:它对大国与发 展中国家间安全关系的影响是不确定的:而对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安全关系的影响 是负面的。 第一章前言 学术界长久以来就国际商业活动对战争与和平的影响有过诸多讨论。以斯密、 康德、卢梭及密尔等人为代表的乐观派主张:国际通商能加强国际合作,维护世 界和平;而以汉密尔顿、李斯特与霍布森等人为代表的悲观派则持相反的观点: 跨国商业活动的加强将带来更多的国际冲突。 作者指出,以往的观点之所以无法适用于今天的全球经济,在于当今经济全 球化的主要趋势已不再是贸易或金融的全球流动,而是跨国公司生产活动的地域 扩散,即生产的全球化。这一新兴的趋势将通过三条路径来分别改变行为体的能 力、激励与本质,重塑国际安全环境。 1.跨国生产的经济效益与技术革新促使国家放弃自己自足的军工生产,故 各国可以通过切断供应的方式削弱进攻性大国的军事能力: 2. 跨国公司的生产全球化将减少军事征服的经济收益,从而弱化大国因经 济利益进行军事占领的动机: 3. 在特定条件下,吸引跨国公司与对外投资的诉求有助于促进军事对抗国 家间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加强区域稳定。 但是,生产全球化对国际安全的影响因国家而异。它对大国间的安全关系有 积极的作用:对大国与发展中国家间安全关系的影响是不确定的:而对发展中国 家之间的安全关系的影响是负面的。 第二章生产的全球化 本章通过数据展示,20世纪80年代以来,FDI存量占全球GDP的比例显 著上升,跨国公司国际生产的销售增长与总产量稳步增长,跨国生产的重要性已 经超越国际贸易在全球经济中的重要性。 这一趋势具体表现在:

Brooks, S. G. (2005). Producing Security: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Globalization, and the Changing Calculus of Conflict.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蒋佶颖 一、梗概 本书关注国际商业活动(international commerce)对国际安全的影响。作者 强调,当今世界经济的新趋势已不再是贸易与金融的全球化,而是跨国公司生产 活动的全球化(globalization of production)。而这一趋势将通过以下三条路径重 塑国际安全环境——(1)军工的跨国生产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与技术革新促使国 家放弃完全自己自足的军工生产制度,故各国可以通过切断供应的方式削弱进攻 性大国的军事能力;(2)跨国公司的生产全球化将减少军事征服的经济收益 (economic benefits of conquest),从而弱化大国因经济利益进行军事占领的动机; (3)在特定条件下,吸引跨国公司与对外投资的诉求有助于促进曾经的军事竞 争对手(security rivals)之间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加强区域稳定。但是,作者指 出,跨国公司生产全球化对国际安全的正面效应仅限于大国之间;它对大国与发 展中国家间安全关系的影响是不确定的;而对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安全关系的影响 是负面的。 第一章 前言 学术界长久以来就国际商业活动对战争与和平的影响有过诸多讨论。以斯密、 康德、卢梭及密尔等人为代表的乐观派主张:国际通商能加强国际合作,维护世 界和平;而以汉密尔顿、李斯特与霍布森等人为代表的悲观派则持相反的观点: 跨国商业活动的加强将带来更多的国际冲突。 作者指出,以往的观点之所以无法适用于今天的全球经济,在于当今经济全 球化的主要趋势已不再是贸易或金融的全球流动,而是跨国公司生产活动的地域 扩散,即生产的全球化。这一新兴的趋势将通过三条路径来分别改变行为体的能 力、激励与本质,重塑国际安全环境。 1. 跨国生产的经济效益与技术革新促使国家放弃自己自足的军工生产,故 各国可以通过切断供应的方式削弱进攻性大国的军事能力; 2. 跨国公司的生产全球化将减少军事征服的经济收益,从而弱化大国因经 济利益进行军事占领的动机; 3. 在特定条件下,吸引跨国公司与对外投资的诉求有助于促进军事对抗国 家间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加强区域稳定。 但是,生产全球化对国际安全的影响因国家而异。它对大国间的安全关系有 积极的作用;对大国与发展中国家间安全关系的影响是不确定的;而对发展中国 家之间的安全关系的影响是负面的。 第二章 生产的全球化 本章通过数据展示,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FDI 存量占全球 GDP 的比例显 著上升,跨国公司国际生产的销售增长与总产量稳步增长,跨国生产的重要性已 经超越国际贸易在全球经济中的重要性。 这一趋势具体表现在:

1. 跨国公司生产活动的地域性扩散一一更专业化的分工所带来的国际代 工与外包的增加、外国子公司间的公司内部贸易增加: 2. 跨国公司技术革新的地域性扩散一一为降低投资风险并提高经济效益 而产生的高新技术企业间联合(interfirm alliances): 3. 国家不对跨国公司开放的机会成本增大一一跨国公司所带来的巨大的 技术外溢效果使各国致力于创造良好投资环境,吸引FDI。 4 跨国公司生产活动的全球化是前所未有的一一不同于贸易与金融资本 的全球流动。 第三章理论框架 本章为作者建构的三条路径提供理论框架。 理论1:生产全球化与军事占领的经济收益 跨国公司生产改变了发达国家的经济结构,从而降低了发达国家间军事征服 的经济收益。 由于占领国很难在战败国内实行长期稳定的政策,无法可靠地承诺外国投资 者良好的市场环境(low credibility of commitment),跨国公司将承受更大的政治 风险,因而军事占领将减少FDI流入战败国。而近年来被跨国公司孤立的机会 成本增大意味着军事占领的经济收益降低。同时,由于当今产业价值链的细化、 工业生产地域的分散化,占领国极可能只能获取战败国在某一产业或技术的一个 环节。除此之外,跨国生产增加使发达国家转变为知识型经济体。而为了加强政 治统治、攥取经济资源,占领国更倾向于对经济进行集权化管理(economic centralization),这一做法将不利于知识型经济体的技术发展,不利于长期经济增 长。以上三点都极大地减少了军事占领发达国家所能够攥取的经济资源,削弱发 达国家间因经济利益进行军事占领的动机。 理论2:生产全球化与发展中国家的区域经济一体化 跨国公司生产全球化为东道国所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与技术进步,使国家被 FDI孤立的代价增大。故一些自身条件不足的国家将通过区域贸易协定(regional trade agreements,.简称RTA)来促进经济一体化。RTA的签订不仅扩大了市场规 模,而且向跨国公司发出了自由化与制度化的信号,吸引FDI流入。 但问题是,在什么条件下,吸引FDI的动机足以使曾经的军事竞争对手成 为亲密的区域经济合作伙伴?在此,作者通过对最不可能案例(the least likely case)一一军事对抗国一一进行理论上的论述,来强调跨国生产对国际安全的影 响。得出条件如下: (1)在没有区域合作的情况下,RTA成员国各自吸引FDI流入的能力非 常弱: (2)RTA成员国数量很少却能形成极大的区域市场规模。(RTA成员国数 量增多将加大谈判、解决分歧与制定有约束力的协议的难度:相反, 数量越少成员国越有可能为形成区域合作付更大的努力与政治牺牲。) 在以上两个条件皆满足的情况下,发展中国家间的区域一体化越牢固,即使 成员国间曾有军事对抗。 理论3:生产全球化与军工生产 如今,各国积极融入跨国生产从而在主导产业上获得国际竞争力。这不仅是

1. 跨国公司生产活动的地域性扩散——更专业化的分工所带来的国际代 工与外包的增加、外国子公司间的公司内部贸易增加; 2. 跨国公司技术革新的地域性扩散——为降低投资风险并提高经济效益 而产生的高新技术企业间联合(interfirm alliances); 3. 国家不对跨国公司开放的机会成本增大——跨国公司所带来的巨大的 技术外溢效果使各国致力于创造良好投资环境,吸引 FDI。 4. 跨国公司生产活动的全球化是前所未有的——不同于贸易与金融资本 的全球流动。 第三章 理论框架 本章为作者建构的三条路径提供理论框架。 理论 1:生产全球化与军事占领的经济收益 跨国公司生产改变了发达国家的经济结构,从而降低了发达国家间军事征服 的经济收益。 由于占领国很难在战败国内实行长期稳定的政策,无法可靠地承诺外国投资 者良好的市场环境(low credibility of commitment),跨国公司将承受更大的政治 风险,因而军事占领将减少 FDI 流入战败国。而近年来被跨国公司孤立的机会 成本增大意味着军事占领的经济收益降低。同时,由于当今产业价值链的细化、 工业生产地域的分散化,占领国极可能只能获取战败国在某一产业或技术的一个 环节。除此之外,跨国生产增加使发达国家转变为知识型经济体。而为了加强政 治统治、攥取经济资源,占领国更倾向于对经济进行集权化管理(economic centralization),这一做法将不利于知识型经济体的技术发展,不利于长期经济增 长。以上三点都极大地减少了军事占领发达国家所能够攥取的经济资源,削弱发 达国家间因经济利益进行军事占领的动机。 理论 2:生产全球化与发展中国家的区域经济一体化 跨国公司生产全球化为东道国所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与技术进步,使国家被 FDI 孤立的代价增大。故一些自身条件不足的国家将通过区域贸易协定(regional trade agreements, 简称 RTA)来促进经济一体化。RTA 的签订不仅扩大了市场规 模,而且向跨国公司发出了自由化与制度化的信号,吸引 FDI 流入。 但问题是,在什么条件下,吸引 FDI 的动机足以使曾经的军事竞争对手成 为亲密的区域经济合作伙伴?在此,作者通过对最不可能案例(the least likely case)——军事对抗国——进行理论上的论述,来强调跨国生产对国际安全的影 响。得出条件如下: (1) 在没有区域合作的情况下,RTA 成员国各自吸引 FDI 流入的能力非 常弱; (2) RTA 成员国数量很少却能形成极大的区域市场规模。(RTA 成员国数 量增多将加大谈判、解决分歧与制定有约束力的协议的难度;相反, 数量越少成员国越有可能为形成区域合作付更大的努力与政治牺牲。) 在以上两个条件皆满足的情况下,发展中国家间的区域一体化越牢固,即使 成员国间曾有军事对抗。 理论 3:生产全球化与军工生产 如今,各国积极融入跨国生产从而在主导产业上获得国际竞争力。这不仅是

因为能够寻找到最佳的生产地,更是因为国家需要同时应对促进技术发展的压力 与在发展新技术中所面临的日益增大的成本、难度、复杂性与规模。而军工产业, 因为其高度复杂的现代武器系统与极为昂贵的生产成本,也逐渐卷入跨国生产的 浪潮中。故作者认为,如果一个国家继续维持完全自己自足的军工生产,将无法 在军事技术上处于领先地位。大国也是如此。 第四章生产全球化与军事技术竞争力 作者通过对比美国与苏联的案例,论证日益频繁的跨国生产活动所带来的巨 大的经济效益与技术进步将促使大国放弃自己自足的军工生产而投入跨国生产。 上世纪80年代的微电子技术革命与其他一系列技术革新极大地改变了武器 发展的本质,使军工产业转向了军民两用技术(dual-use technologies)的常规武 器时代。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放弃了自己自足的战略转而积极投入军工产 业的跨国生产,在核心军民两用产业(尤其是生产链低端)中出现了大量的企业 联合与跨国采购的现象。事实证明,武器的跨国生产提升了美国军事技术的竞争 力,不仅大大减少了生产成本,而且提高了武器质量。相比之下,在冷战后期苏 联坚持自主的军工生产战略使其无法在当时占主导的微电子技术与军民两用技 术中占得先机,致使它在与美国的军事技术竞争中处于下风。 第五章发展中世界的跨国生产,经济一体化和区域安全 本章通过检验南美共同市场(the Southern Cone Common Market,又称 Mercosur)的案例来论证,在跨国公司生产日益全球化的背景下,国家为了吸引 FDI能够在某些条件下促进区域经济整合,稳定地区安全局势。 阿根廷与巴西各自吸引FDI的能力并不强,使90年代之前FDI流入的比例 相当低。为吸引FDI流入,两国政府通过签订区域经济合作协议,与其他邻国 形成Mercosur,扩大了市场规模,90年代后两国的FDI流入大大增加。而南美 共同市场的巩固是缓和两国安全局势的重要因素。阿根廷与巴西曾因领土纷争有 过长达150多年的对抗关系,而在两国签订区域经济合作协议之后,日益频繁的 交流与制度化的合作关系使两国在90年代的安全关系日趋改善。同时,作者通 过对比东盟(ASEAN)的案例,强调了这一作用机制的两个条件:(1)RTA成 员国各自吸引FDI难度大:(2)RTA成员国数量很少却能形成较大的区域市场 规模。 第六章生产全球化与军事征服的经济效益 本章通过检验冷战时期苏联对东欧的政治统治(以匈牙利为案例),展示生 产的日益全球化极大减少了军事征服的经济效益。 匈牙利在上世纪70年代初制定了一系列经济政策来吸引FDI,但受制于苏 联的控制,无法保证能够长期维持对外资友好的经济政策,而外国投资者最担心 的就是未来经济政策的不可预测,这一点极大地阻碍了FDI的流入。同时,苏 联为了巩固统治对东欧进行了经济集权控制,不利于匈牙利的技术进步与经济发 展,也抑制了FDI的流入。事实证明在冷战末期,苏联并没有在东欧攥取大量 的经济资源,而匈牙利与其他东欧国家的产品与技术也逐渐失去了竞争力。在冷 战结束,苏联终结对东欧各国的控制之后,情况出现了好转。 第七章生产全球化的安全影响

因为能够寻找到最佳的生产地,更是因为国家需要同时应对促进技术发展的压力 与在发展新技术中所面临的日益增大的成本、难度、复杂性与规模。而军工产业, 因为其高度复杂的现代武器系统与极为昂贵的生产成本,也逐渐卷入跨国生产的 浪潮中。故作者认为,如果一个国家继续维持完全自己自足的军工生产,将无法 在军事技术上处于领先地位。大国也是如此。 第四章 生产全球化与军事技术竞争力 作者通过对比美国与苏联的案例,论证日益频繁的跨国生产活动所带来的巨 大的经济效益与技术进步将促使大国放弃自己自足的军工生产而投入跨国生产。 上世纪 80 年代的微电子技术革命与其他一系列技术革新极大地改变了武器 发展的本质,使军工产业转向了军民两用技术(dual-use technologies)的常规武 器时代。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放弃了自己自足的战略转而积极投入军工产 业的跨国生产,在核心军民两用产业(尤其是生产链低端)中出现了大量的企业 联合与跨国采购的现象。事实证明,武器的跨国生产提升了美国军事技术的竞争 力,不仅大大减少了生产成本,而且提高了武器质量。相比之下,在冷战后期苏 联坚持自主的军工生产战略使其无法在当时占主导的微电子技术与军民两用技 术中占得先机,致使它在与美国的军事技术竞争中处于下风。 第五章 发展中世界的跨国生产,经济一体化和区域安全 本章通过检验南美共同市场(the Southern Cone Common Market, 又称 Mercosur)的案例来论证,在跨国公司生产日益全球化的背景下,国家为了吸引 FDI 能够在某些条件下促进区域经济整合,稳定地区安全局势。 阿根廷与巴西各自吸引 FDI 的能力并不强,使 90 年代之前 FDI 流入的比例 相当低。为吸引 FDI 流入,两国政府通过签订区域经济合作协议,与其他邻国 形成 Mercosur,扩大了市场规模,90 年代后两国的 FDI 流入大大增加。而南美 共同市场的巩固是缓和两国安全局势的重要因素。阿根廷与巴西曾因领土纷争有 过长达 150 多年的对抗关系,而在两国签订区域经济合作协议之后,日益频繁的 交流与制度化的合作关系使两国在 90 年代的安全关系日趋改善。同时,作者通 过对比东盟(ASEAN)的案例,强调了这一作用机制的两个条件:(1)RTA 成 员国各自吸引 FDI 难度大;(2)RTA 成员国数量很少却能形成较大的区域市场 规模。 第六章 生产全球化与军事征服的经济效益 本章通过检验冷战时期苏联对东欧的政治统治(以匈牙利为案例),展示生 产的日益全球化极大减少了军事征服的经济效益。 匈牙利在上世纪 70 年代初制定了一系列经济政策来吸引 FDI,但受制于苏 联的控制,无法保证能够长期维持对外资友好的经济政策,而外国投资者最担心 的就是未来经济政策的不可预测,这一点极大地阻碍了 FDI 的流入。同时,苏 联为了巩固统治对东欧进行了经济集权控制,不利于匈牙利的技术进步与经济发 展,也抑制了 FDI 的流入。事实证明在冷战末期,苏联并没有在东欧攥取大量 的经济资源,而匈牙利与其他东欧国家的产品与技术也逐渐失去了竞争力。在冷 战结束,苏联终结对东欧各国的控制之后,情况出现了好转。 第七章 生产全球化的安全影响

本章作者论证生产全球化对国际安全的积极影响只适用于发达的大国之间, 对发展中国家之间安全关系的影响是负面的,对发展中国家与大国之间的安全关 系的影响是混合的、不确定的。 这是因为发达的大国符合本文论点成立的条件一一即开展了深入、广泛的跨 国生产活动,而发展中国家卷入生产全球化的程度远没有前者来得高,因此路径 一(切断武器供应链)与路径二(减少军事政府的经济收益)并不适用,而路径 三(强化区域经济合作)的前提条件过于严格,除了Mercosur之外没有其他发 展中国家符合,所以跨国生产的日益全球化并不能改善发展中世界的安全关系。 对于大国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安全关系,路径二与路径三由于条件不满足因 此也不适用,而路径一可能带来的结果是不确定的。在常规武器方面,生产全球 化并不改变各国之间的军事能力现状:而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方面,跨国生产活 动使发展中国家制造这些武器更为方便。但是,究竟武器的生产全球化对两类国 家见的影响如何仍然如法确定。 二、评论与问题 不同于以往对经济全球化的安全后果的研究,作者首次将我们的注意力从国 际贸易与金融转移到了跨国公司生产活动的全球化,重点关注后者如何影响了国 际安全,为这一经典议题做出了突破性的尝试与贡献。在论证方面,作者创新性 地建构了三条因果路径,系统性地阐述了生产全球化对国际安全环境的作用机制。 但是,作者在理论构建与实证检验方面也暴露出了一些不足与问题,可能间接或 直接影响本书论点的解释力。 1.对于路径一一一生产全球化弱化大国动用武器的能力,作者所建构的理 论的逻辑在于生产全球化所带来的效益促使大国进行武器的跨国生产, 因此其他国家可以通过切断供应的方式削弱进攻性大国的军事能力。但 是在第四章实证检验中,供应链这一环却没有涉及,无法完整地验证路 径一是否成立。其次,作者并没有探讨大国进行外包与采供的武器供应 国。在现实中,大国的武器跨国生产地极有可能在其盟国之中,这样一 来,切断武器供应链这一说就很难成立了。事实上,第四章中就有涉及, 冷战后期美国就在北约国家之中积极开展武器的跨国生产。这恰恰证明 了国家安全逻辑左右着跨国公司的选择。 2. 第四章作者认为苏联在冷战末期落后的原因在于没有进行军工业的跨 国生产。但反事实的问题是,即使有跨国公司,即使苏联在其阵营中积 极开展了武器的跨国生产,也不一定能获得像美国一样的技术进步。苏 联计划式的经济使其无法创造像美国与北约国家那样巨大的市场规模 与市场需求,即使有大量的军民两用产业的跨国公司,它们也会因为高 额的研发与生产成本无法被市场消化而失败。所以,可能问题并不是苏 联没有意愿进行武器生产的全球化,而是因为其自身的经济结构导致这 种方案根本行不通。 3. 第六章对于军事征服的经济收益的论证存在极多的干扰变量无法排除。 战胜国倾向于对占领国实施经济的集权控制,但在苏联控制东欧的案例 中,无法将苏联本身就是这种集权式经济结构的影响独立出来。究竟是 苏联为了巩固统治才对东欧进行经济集权控制,还是其自身的经济结构、 政治制度与意识形态决定的?如果苏联是像美国一样的自由开放的经

本章作者论证生产全球化对国际安全的积极影响只适用于发达的大国之间, 对发展中国家之间安全关系的影响是负面的,对发展中国家与大国之间的安全关 系的影响是混合的、不确定的。 这是因为发达的大国符合本文论点成立的条件——即开展了深入、广泛的跨 国生产活动,而发展中国家卷入生产全球化的程度远没有前者来得高,因此路径 一(切断武器供应链)与路径二(减少军事政府的经济收益)并不适用,而路径 三(强化区域经济合作)的前提条件过于严格,除了 Mercosur 之外没有其他发 展中国家符合,所以跨国生产的日益全球化并不能改善发展中世界的安全关系。 对于大国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安全关系,路径二与路径三由于条件不满足因 此也不适用,而路径一可能带来的结果是不确定的。在常规武器方面,生产全球 化并不改变各国之间的军事能力现状;而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方面,跨国生产活 动使发展中国家制造这些武器更为方便。但是,究竟武器的生产全球化对两类国 家见的影响如何仍然如法确定。 二、评论与问题 不同于以往对经济全球化的安全后果的研究,作者首次将我们的注意力从国 际贸易与金融转移到了跨国公司生产活动的全球化,重点关注后者如何影响了国 际安全,为这一经典议题做出了突破性的尝试与贡献。在论证方面,作者创新性 地建构了三条因果路径,系统性地阐述了生产全球化对国际安全环境的作用机制。 但是,作者在理论构建与实证检验方面也暴露出了一些不足与问题,可能间接或 直接影响本书论点的解释力。 1. 对于路径一——生产全球化弱化大国动用武器的能力,作者所建构的理 论的逻辑在于生产全球化所带来的效益促使大国进行武器的跨国生产, 因此其他国家可以通过切断供应的方式削弱进攻性大国的军事能力。但 是在第四章实证检验中,供应链这一环却没有涉及,无法完整地验证路 径一是否成立。其次,作者并没有探讨大国进行外包与采供的武器供应 国。在现实中,大国的武器跨国生产地极有可能在其盟国之中,这样一 来,切断武器供应链这一说就很难成立了。事实上,第四章中就有涉及, 冷战后期美国就在北约国家之中积极开展武器的跨国生产。这恰恰证明 了国家安全逻辑左右着跨国公司的选择。 2. 第四章作者认为苏联在冷战末期落后的原因在于没有进行军工业的跨 国生产。但反事实的问题是,即使有跨国公司,即使苏联在其阵营中积 极开展了武器的跨国生产,也不一定能获得像美国一样的技术进步。苏 联计划式的经济使其无法创造像美国与北约国家那样巨大的市场规模 与市场需求,即使有大量的军民两用产业的跨国公司,它们也会因为高 额的研发与生产成本无法被市场消化而失败。所以,可能问题并不是苏 联没有意愿进行武器生产的全球化,而是因为其自身的经济结构导致这 种方案根本行不通。 3. 第六章对于军事征服的经济收益的论证存在极多的干扰变量无法排除。 战胜国倾向于对占领国实施经济的集权控制,但在苏联控制东欧的案例 中,无法将苏联本身就是这种集权式经济结构的影响独立出来。究竟是 苏联为了巩固统治才对东欧进行经济集权控制,还是其自身的经济结构、 政治制度与意识形态决定的?如果苏联是像美国一样的自由开放的经

济体,那会是一个hard test。但是,二战后美国占领日本与西德的结果 恰恰和冷战末期苏联在东欧的情况大相径庭,这对作者在路径二中的推 论构成了极大的挑战。 4.路径三一一生产全球化强化区域合作,成立条件过于严格。联系第五章 对南美共同市场的检验,路径三的两个成立条件像是特别的事后解释 (ad hoc)。除此之外,招商引资的压力对于促成区域合作从而改善安 全环境究竟起到多大的作用很难说清。如果吸引FDI不是一个必要条 件,更不能说是一个关键的因素,而且又没有其他更多的案例以供检验, 那么路径三就不能作为一个可供推广的命题。社会科学本身就存在变量 多、案例少的问题,这在国际关系中似乎尤为明显,这为理论检验带来 了更大的困难

济体,那会是一个 hard test。但是,二战后美国占领日本与西德的结果 恰恰和冷战末期苏联在东欧的情况大相径庭,这对作者在路径二中的推 论构成了极大的挑战。 4. 路径三——生产全球化强化区域合作,成立条件过于严格。联系第五章 对南美共同市场的检验,路径三的两个成立条件像是特别的事后解释 (ad hoc)。除此之外,招商引资的压力对于促成区域合作从而改善安 全环境究竟起到多大的作用很难说清。如果吸引 FDI 不是一个必要条 件,更不能说是一个关键的因素,而且又没有其他更多的案例以供检验, 那么路径三就不能作为一个可供推广的命题。社会科学本身就存在变量 多、案例少的问题,这在国际关系中似乎尤为明显,这为理论检验带来 了更大的困难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已到末页,全文结束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