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上海交通大学:《政治经济学经典导读》课程教学资源(研究文章)对外经济战略、大国关联利益与战后秩序———两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对外经济战略与德国问题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PDF,文档页数:35,文件大小:1.06MB,团购合买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

对外经济战略、大国关联利益与战后秩序 两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对外经济战略与德国问题* 黄琪轩 内容提要:两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战胜国对德国问题的处理导致了迥然 不同的结果,文章试图探寻这种不同结果的外部根源。文章认为,一战后由 于美国坚持要求英法等欧洲国家偿付战争债务,致使后者在德国赔款问题上 实施了过度榨取的政策,从而引发了一战后德国国内政治经济的持续动荡, 为德国国内极端政治势力的妮起提供了条件。最终,美国不仅没能如数收回 债务,反而被卷入二战。而二战结束后,美国实施的马歌尔计划为欧洲重建 提供了启动资金,帮助欧洲恢复了经济,抑制了德国国内的极端政治势力, 稳固了联邦德国的新生政权,重建了战后国际秩序,同时也实现了美国自身 的国家利益。通过对比类国在两次世界大战后的不同对外经济战略所导致的 不同结果,文章试图闲明,随着当代世界安全结构的变迁,大国的利益半径 在扩大,与他国的关联利益日趋明显,要实现自身的国家利益,就需要关照 包括竞争对手在内的其他国家的利益。 关键词:德国问题战争赔款美国对外经济战略关联利益 作者简介:黄琪轩,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 *本文受上海交通大学文理交叉科研基金项目“跨国合作和与经济安全”(项目编号: 12JCY04)资助。本文曾于2014年9月在“第五届国际政治经济学论坛”上宜读,感谢张宇燕、王 正毅、朱天飚、李巍、陈拯等老师提出的意见与批评,感谢《当代亚太》匿名评审专家的意见和建 议。文中错漏由笔者负责, 《当代亚太》2016年第3期,第35~67页,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Asia-Pacific Studies (Bimonthly) —35—

对外经济战略、大国关联利益与战后秩序 ———两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对外经济战略与德国问题* 黄琪轩 内容提要:两次世界大战 结 束 后,战胜国对德国问题的处理导致了迥然 不同的结果,文章试图探寻这种不同结果的外部根 源。文 章 认 为,一 战 后 由 于美国坚持要求英法等欧洲国家偿付战争债务,致使后者在德国赔款问题上 实施了过度榨取的政策,从而引发了一战后德国国内政治经济的持续动荡, 为德国国内极端政治势力的崛起提供了条件。最 终,美国不仅没能如数收回 债务,反而被卷入二战。而二 战 结 束 后,美国实施的马歇尔计划为欧洲重建 提供了启动资金,帮助欧洲 恢 复 了 经 济,抑制了德国国内的极端政治势力, 稳固了联邦德国的新生政权,重建了战后国际秩序,同时也实现了美国自身 的国家利益。通过对比美国在两次世界大战后的不同对外经济战略所导致的 不同结果,文章试图阐明,随着当代世界安全结构的变迁,大国的利益半径 在扩大,与他国的关联利益日趋明显,要 实 现 自 身 的 国 家 利 益,就 需 要 关 照 包括竞争对手在内的其他国家的利益。 关 键 词:德国问题 战争赔款 美国对外经济战略 关联利益 作者简介:黄琪轩,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 * 本文受上海交通大学文理交 叉 科 研 基 金 项目 “跨国合作和与经济安全”(项目 编 号: 12JCY04)资助。本文曾于2014年9月在 “第五届国际政治经济学论 坛”上 宣 读。感 谢 张 宇 燕、王 正毅、朱天飚、李巍、陈拯等老师提出的意见与批评;感 谢 《当 代 亚 太》匿名评审专家的意见和建 议。文中错漏由笔者负责。 《当代亚太》2016年第3期,第35~67页。 JournalofContemporaryAsia-PacificStudies (Bimonthly) — 53 —

口当代亚太 20世纪上半叶爆发了两次世界大战。其中,一战中有超过1500万人死 亡:二战中伤亡的人数更是惊人,有超过6000万人死亡。美国在二战中的 伤亡人数为100余万人,其中死亡人数为40余万人。从某种意义上说,二 战是一战悲剧性的后续。在乔治·凯南(George Kennan)看来,二战无可 补救,只能任其发展,它不过是一战不可避免的后果。①之所以这么说,是 因为在一战结束后,战胜国所重建的战后秩序没能有效地解决德国问题。 两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战胜国都面临一个棘手的难题,即如何重建战后 秩序,尤其是如何将战败国德国纳入战后秩序。一战结束后,战胜国对德国 问题的处理是失败的,它们在很大程度上要对二战的爆发负责:而二战结束 后的战后安排则为德国以及战后西欧的繁荣与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战后秩序与大国关联利益 为何两次世界大战后的战后安排会有如此不同的结果?为何一战结束 后,德国要用战争的方式来推翻原有的国际秩序?而二战结束后,德国却能 和其他欧洲国家乃至世界共享和平?要回答这一问题,我们需要回顾两次世 界大战结束初期所建立的不同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二者存在重大区别。 首先,二战结束初期建立的国际经济秩序是由美国霸权主导的。二战结 束后,美国协调了大国之间的政治经济纷争,建立了稳定的国际经济秩序。 而一战结束后,却缺少一个稳固的霸权来建立和维系这样的国际经济秩序。 经济史学家查尔斯·金德尔伯格(Charles Kindleberger)在论及二战的经济 诱因时指出了霸权的重要作用。“世界经济萧条持续时间很长,部分原因是 英国没有能力继续发挥世界经济体系保险者的作用,而美国在1936年以前 又拒绝扮演这一角色。”②现实主义的政治经济学由此提出了霸权稳定论,指 出霸权有助于维系开放稳定的国际经济秩序。可以说,一战结束后,美国霸 权的缺位酝酿了国际冲突与战争。 其次,二战结束初期建立的国际经济秩序是制度化的。制度主义者约 翰·伊肯伯里(John Ikenberry)指出,二战结束后,美国的霸权是不情愿 ①乔治·凯南:《美国大外交》,雷建锋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第112页. ②查尔斯·金德尔伯格:《1929一1939年世界经济萧条》,宋承先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 年版,第13页, —36—

□ 当代亚太 20世纪上半叶爆发了两次世界大战。其中,一战中有超过1500万人死 亡;二战中伤亡的人数更是惊人,有超过6000万人死亡。美国在二战 中 的 伤亡人数为100余万人,其中死亡人数为40余万人。从某种意义上 说,二 战是一战悲剧性的后续。在乔治·凯南 (GeorgeKennan)看来,二战无可 补救,只能任其发展,它不过是一战不可避免的后果。① 之所以这么说,是 因为在一战结束后,战胜国所重建的战后秩序没能有效地解决德国问题。 两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战胜国都面临一个棘手的难题,即如何重建战后 秩序,尤其是如何将战败国德国纳入战后秩序。一战结束后,战胜国对德国 问题的处理是失败的,它们在很大程度上要对二战的爆发负责;而二战结束 后的战后安排则为德国以及战后西欧的繁荣与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战后秩序与大国关联利益 为何两次世界大战后的战后安排会有如此不同的结果?为 何 一 战 结 束 后,德国要用战争的方式来推翻原有的国际秩序?而二战结束后,德国却能 和其他欧洲国家乃至世界共享和平?要回答这一问题,我们需要回顾两次世 界大战结束初期所建立的不同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二者存在重大区别。 首先,二战结束初期建立的国际经济秩序是由美国霸权主导的。二战结 束后,美国协调了大国之间的政治经济纷争,建立了稳定的国际经济秩序。 而一战结束后,却缺少一个稳固的霸权来建立和维系这样的国际经济秩序。 经济史学家查尔斯·金德尔伯格 (CharlesKindleberger)在论及二战的经济 诱因时指出了霸权的重要作用。 “世界经济萧条持续时间很长,部分原因是 英国没有能力继续发挥世界经济体系保险者的作用,而美国在1936年以前 又拒绝扮演这一角色。”② 现实主义的政治经济学由此提出了霸权稳定论,指 出霸权有助于维系开放稳定的国际经济秩序。可以说,一战结束后,美国霸 权的缺位酝酿了国际冲突与战争。 其次,二战结束初期建立的国际经济秩序是制度化的。制 度 主 义 者 约 翰·伊肯伯里 (JohnIkenberry)指出,二战结束 后,美 国 的 霸 权 是 不 情 愿 — 63 — ① ② 乔治·凯南:《美国大外交》,雷建锋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第112页。 查尔斯·金德尔伯格:《1929—1939年世界经济萧条》,宋承先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 年版,第13页

对外经济战略、大国关联利益与战后秩序☐ 的霸权,但同时也是民主的、开放的霸权。美国在战后建立的制度对自己形 成约束,并建立了一套将各大国捆绑在一起的政府间制度安排。这样的制度 安排将世界各国锁定在有利的战后秩序中。①即便是霸权国美国的利益改变 了,它仍然受原有制度的约束。例如,在二战结束初期,美国设计了农产品 贸易保护制度,创建了特殊例外条款。美国此举是为了保护自身的农业利 益。但是,当美国农业变得具有竞争力,希望扩大海外市场时,欧洲、日本 等国家却利用该制度来保护自己的农业,抵制美国的农产品。②可见,制度 不仅约束弱者,也约束强者。由于制度化的约束,相比一战后变动不居的国 际秩序,二战后的国际秩序更为稳固和有序。 最后,二战结束初期国际经济秩序的建立受到了“嵌入式自由主义” (embedded liberalism)理念的影响。一战后重建的国际经济秩序试图恢复英 国霸权时期的古典自由主义秩序,英国试图重建以金本位制为代表的国际货 币秩序。卡尔·波兰尼(Karl Polanyi)指出,一战后国际政治经济危机的 根源在于国际经济体系的崩溃,因为这个体系严重依赖于金本位制。在金本 位体制下,由于各国政府需要把国际经济联系置于国内需求之上,以推动本 国在全球市场的扩张,因此,即便国内民众不愿意,也不得不节制消费,削 减工资。持续的国际市场扩张对国内社会造成了损害,引起了国内社会的反 弹,德国法西斯主义的崛起就是这种反弹的典型表现。③金本位制也因此被 称为“黄金镣铐”,它加剧了一战结束后的经济危机,④世界经济由此走向恶 性循环。全球经济崩溃导致各国相继发生危机,诱发了国内的经济民族主 义、军国主义和战争。 与一战后占主导地位的经济理念不同,二战结束后,“嵌入式自由主义” ①约翰·伊肯伯里:《大战胜利之后:制度、战略约束与战后秩序》,门洪华译,北京大学出 版社2008年版,第2~3页。 Judith Goldstein."Creating the GATT Rules:Politics,Instituions.and American Policy". in John Guggie,ed.,Multilateralism Matters:The Theory and Praxis of an Institutional Form. 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93,pp 201-232. Karl Polanyi.The Great Transformation:The Political and Economic Origins of Our Time,Boston:Beacon Press,1944.pp 21-32. Barry Eichengreen,Golden Fetters:The Gold Standard and the Great Depression.1919- 1939,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2.pR 3-28. —37—

对外经济战略、大国关联利益与战后秩序 □ 的霸权,但同时也是民主的、开放的霸权。美国在战后建立的制度对自己形 成约束,并建立了一套将各大国捆绑在一起的政府间制度安排。这样的制度 安排将世界各国锁定在有利的战后秩序中。① 即便是霸权国美国的利益改变 了,它仍然受原有制度的约束。例如,在二战结束初期,美国设计了农产品 贸易保护制度,创建了特殊例外条款。美国此举是为了保护自身的农业利 益。但是,当美国农业变得具有竞争力,希望扩大海外市场时,欧洲、日本 等国家却利用该制度来保护自己的农业,抵制美国的农产品。② 可见,制度 不仅约束弱者,也约束强者。由于制度化的约束,相比一战后变动不居的国 际秩序,二战后的国际秩序更为稳固和有序。 最后,二战结束初 期 国 际 经 济 秩 序 的 建 立 受 到 了 “嵌入式自由主义” (embeddedliberalism)理念的影响。一战后重建的国际经济秩序试图恢复英 国霸权时期的古典自由主义秩序,英国试图重建以金本位制为代表的国际货 币秩序。卡尔·波兰尼 (KarlPolanyi)指 出,一 战 后 国 际 政 治 经 济 危 机 的 根源在于国际经济体系的崩溃,因为这个体系严重依赖于金本位制。在金本 位体制下,由于各国政府需要把国际经济联系置于国内需求之上,以推动本 国在全球市场的扩张,因此,即便国内民众不愿意,也不得不节制消费,削 减工资。持续的国际市场扩张对国内社会造成了损害,引起了国内社会的反 弹,德国法西斯主义的崛起就是这种反弹的典型表现。③ 金本位制也因此被 称为 “黄金镣铐”,它加剧了一战结束后的经济危机,④ 世界经济由此走向恶 性循环。全球经济崩溃导致各国相继发生危机,诱发了国内的经济民族主 义、军国主义和战争。 与一战后占主导地位的经济理念不同,二战结束后,“嵌入式自由主义” — 73 — ① ② ③ ④ 约翰·伊肯伯里: 《大战胜利之后:制度、战略约束与战后秩序》,门 洪 华 译,北 京 大 学 出 版社2008年版,第2~3页。 JudithGoldstein,“CreatingtheGATTRules:Politics,Instituions,andAmericanPolicy”, inJohnGuggie,ed.,Multilateralism Matters:TheTheoryand PraxisofanInstitutionalForm, NewYork:ColumbiaUniversityPress,1993,pp.201-232. KarlPolanyi,TheGreat Transformation:ThePoliticaland Economic Originsof Our Time,Boston:BeaconPress,1944,pp.21-32. BarryEichengreen,GoldenFetters:TheGoldStandardandtheGreatDepression,1919- 1939,NewYork:OxfordUniversityPress,1992,pp.3-28.

口当代亚太 理念逐渐胜出,①取代了自由放任的经济理念。这一理念融合了自由贸易和 对国内社会保护的理念,维系了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秩序。二战结束 初期建立的新的国际经济秩序形成了新的共识,即固定汇率、资本管制以及 政府参与到经济生活中。“嵌入式自由主义”理念使国内政治更加稳定,而 稳定的国内环境为有序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建立创造了前提条件。② 综上,与一战结束初期的国际经济秩序不同,二战结束初期,建立了由 美国霸权主导的、制度化的、受“嵌入式自由主义”理念影响的国际经济秩 序。在此过程中,权力、制度与理念都在发挥重要作用。同时,我们也需要 注意到,权力、制度与理念本身的存续需要一定的政治经济环境。 就权力而言,美国自19世纪末就已成为世界上第一大经济体。但大国 拥有权力和如何运用权力二者之间存在重大差别。拥有足够权力的国家对国 家利益的不同理解会导致不同的权力运作方式,也会导致不同的国际政治后 果。尽管在二战结束后,美国为欧洲国家的重建提供了大量的资金支持,但 是其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政策则不同,迟迟没有兑现对外援助达到其国民生 产总值Q.7%的承诺。③可见,具备权力的国家在不同的情况下会选择性地 运用权力一有时候会积极地运用其经济权力以服务于构建繁荣稳定的国际 经济秩序,而有时候则会消极地运用其经济权力。 就制度而言,即便建立了相应的国际制度安排,也需要一定的政治经济 环境以及大国的妥协,才能维持下去。当遭到强大的外在力量反对时,国际 制度就难以形成有效的正反馈并维持下去。一战结束后建立的国际联盟就饱 受诟病。战败的德国不接受国际联盟主导下的国际秩序,并不断尝试颠覆这 一制度安排。而二战结束后,战败国却能在当时的制度框架内追求自身的国 家利益。 就理念而言,一战结束后,和平与反战理念一度出现,非战公约的签署 意味着此类理念的短暂胜利。1929年,时任法国外长阿里斯蒂德·白里安 1 John Ruggie,"International Regimes.Transactions,and Change:Embedded Liberalism in the Postwar Economic Order".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Vol 36,Na 2.1982,pp 379-415. 2 Rawi Abdelal,"Constructivism as an Approach to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Economy",in Mark Blyth.ed..Routledge Handbook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Economy.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2009,pp 62-76. Jeffery Sachs,The End of Poverty:Economic Possibility of Our Times,New York:The Penguin Press,2005.p 304. —38—

□ 当代亚太 理念逐渐胜出,① 取代了自由放任的经济理念。这一理念融合了自由贸易和 对国内社会保护的理念,维系了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秩序。二战结束 初期建立的新的国际经济秩序形成了新的共识,即固定汇率、资本管制以及 政府参与到经济生活中。“嵌入式自由主义”理念使国内政治更加稳定,而 稳定的国内环境为有序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建立创造了前提条件。② 综上,与一战结束初期的国际经济秩序不同,二战结束初期,建立了由 美国霸权主导的、制度化的、受 “嵌入式自由主义”理念影响的国际经济秩 序。在此过程中,权力、制度与理念都在发挥重要作用。同时,我们也需要 注意到,权力、制度与理念本身的存续需要一定的政治经济环境。 就权力而言,美国自19世纪末就已成为世界上第一大经济体。但 大 国 拥有权力和如何运用权力二者之间存在重大差别。拥有足够权力的国家对国 家利益的不同理解会导致不同的权力运作方式,也会导致不同的国际政治后 果。尽管在二战结束后,美国为欧洲国家的重建提供了大量的资金支持,但 是其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政策则不同,迟迟没有兑现对外援助达到其国民生 产总值0.7%的承诺。③ 可见,具备权力的国家在不同的情况下会选择性地 运用权力———有时候会积极地运用其经济权力以服务于构建繁荣稳定的国际 经济秩序,而有时候则会消极地运用其经济权力。 就制度而言,即便建立了相应的国际制度安排,也需要一定的政治经济 环境以及大国的妥协,才能维持下去。当遭到强大的外在力量反对时,国际 制度就难以形成有效的正反馈并维持下去。一战结束后建立的国际联盟就饱 受诟病。战败的德国不接受国际联盟主导下的国际秩序,并不断尝试颠覆这 一制度安排。而二战结束后,战败国却能在当时的制度框架内追求自身的国 家利益。 就理念而言,一战结束后,和平与反战理念一度出现,非战公约的签署 意味着此类理念的 短 暂 胜 利。1929年,时任法国外长阿里斯蒂德·白 里 安 — 83 — ① ② ③ JohnRuggie, “InternationalRegimes,Transactions,andChange:EmbeddedLiberalismin thePostwarEconomicOrder”,InternationalOrganization,Vol.36,No.2,1982,pp.379-415. RawiAbdelal,“ConstructivismasanApproachtoInternationalPoliticalEconomy”,inMark Blyth,ed.,Routledge Handbookof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Economy,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2009,pp.62-76. JefferySachs,TheEndofPoverty:EconomicPossibilityofOurTimes,New York:The PenguinPress,2005,p.304.

对外经济战略、大国关联利益与战后秩序☐ (Aristide Briand)曾向德国提议建立欧洲经济与政治联盟。①但是,由于德 国对赔款问题极度不满,和平、反战以及欧洲一体化的理念不能像二战结束 后那样发挥持续的影响并逐渐演化成为欧洲的规范。二战结束后,在具有共 同体意识的政治精英罗伯特·舒曼(Robert Schuman)等共同体派的推动 下,建立“欧共体”和“欧盟”这种政治理念在法国形成和发展。这种理念 发挥的影响越来越大,乃至改变了原本持强硬立场的查尔斯·戴高乐 (Charles de Gaulle)等法国政治领导人的立场,最终推动了战后欧洲的一体 化,也实现了法德和解。②对比两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两种理念的影响,可以 看出,共同体理念的成长需要一定的政治经济环境。 两次世界大战后不同的战后安排建立了不同的战后秩序,也导致了不同 的国际政治后果。这与两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实施了不同的对外经济战略 相关。现实主义和自由主义两种理论都预期国家试图从其他国家身上实现自 身利益的最大化。③但是,即便面临相同的国际政治经济问题,实现国家利 益的途径却不是唯一的。一战结束后,美国把国家利益与追讨战争债务绑定 在一起,罔顾大国国家利益之间的关联性:而二战结束后,美国却把免除战 争债务、实施大规模援助视为国家利益。可见,在两次战后安排中,美国政 府对国家利益的理解以及对自身权力的运用是不同的。 现实主义往往宣称国家在国家利益的选择上没有什么回旋余地,认为国 家利益是给定的,国家的首要利益是要确保生存安全。不过,确保国家安全 的选择却不止一个。同样是为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服务,美国在两次世界大 战后就做出了不同的选择。世界政治在逐步演化,即便从现实主义政治经济 的视角来审视,也需要我们重新反思当代国际关系的三个新特征。 首先,现实主义强调国家所处的国际环境是无政府状态,而现代国家并 非如霍布斯描述的自然状态那样脆弱。米尔斯海默(John J.Mearsheimer) 从大国都拥有进攻能力,且每个大国都难以把握他国的意愿等特征出发,得 出了国家生存环境极端严峻的结论。但是,现代国家所处的国际环境已不同 1Conan Fischer.Europe Between Democracy and Dictatorship:1900-1945,Malden:Wiley- Blackwell,2011,p 178 2 Craig Parsons."Showing Ideas as Causes:The Origins of the European Union".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Vol 56,Na 1,2002.pp.47-84. ③戴维·菜克:《国际关系中的等级制》,高婉妮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126页。 —39—

对外经济战略、大国关联利益与战后秩序 □ (AristideBriand)曾向德国提议建立欧洲经济与政治联盟。① 但是,由于德 国对赔款问题极度不满,和平、反战以及欧洲一体化的理念不能像二战结束 后那样发挥持续的影响并逐渐演化成为欧洲的规范。二战结束后,在具有共 同体意识的政 治 精 英 罗 伯 特 ·舒 曼 (RobertSchuman)等 共 同 体 派 的 推 动 下,建立 “欧共体”和 “欧盟”这种政治理念在法国形成和发展。这种理念 发挥的 影 响 越 来 越 大,乃至改变了原本持强硬立场的查尔斯 · 戴 高 乐 (CharlesdeGaulle)等法国政治领导人的立场,最终推动了战后欧洲的一体 化,也实现了法德和解。② 对比两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两种理念的影响,可以 看出,共同体理念的成长需要一定的政治经济环境。 两次世界大战后不同的战后安排建立了不同的战后秩序,也导致了不同 的国际政治后果。这与两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实施了不同的对外经济战略 相关。现实主义和自由主义两种理论都预期国家试图从其他国家身上实现自 身利益的最大化。③ 但是,即便面临相同的国际政治经济问题,实现国家利 益的途径却不是唯一的。一战结束后,美国把国家利益与追讨战争债务绑定 在一起,罔顾大国国家利益之间的关联性;而二战结束后,美国却把免除战 争债务、实施大规模援助视为国家利益。可见,在两次战后安排中,美国政 府对国家利益的理解以及对自身权力的运用是不同的。 现实主义往往宣称国家在国家利益的选择上没有什么回旋余地,认为国 家利益是给定的,国家的首要利益是要确保生存安全。不过,确保国家安全 的选择却不止一个。同样是为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服务,美国在两次世界大 战后就做出了不同的选择。世界政治在逐步演化,即便从现实主义政治经济 的视角来审视,也需要我们重新反思当代国际关系的三个新特征。 首先,现实主义强调国家所处的国际环境是无政府状态,而现代国家并 非如霍布斯 描 述 的 自 然 状 态 那 样 脆 弱。米 尔 斯 海 默 (JohnJ.Mearsheimer) 从大国都拥有进攻能力,且每个大国都难以把握他国的意愿等特征出发,得 出了国家生存环境极端严峻的结论。但是,现代国家所处的国际环境已不同 — 93 — ① ② ③ ConanFischer,EuropeBetweenDemocracyandDictatorship:1900-1945,Malden:Wiley- Blackwell,2011,p.178. Craig Parsons,“Showing Ideas as Causes: The Origins of the European Union”, InternationalOrganization,Vol.56,No.1,2002,pp.47-84. 戴维·莱克:《国际关系中的等级制》,高婉妮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126页

口当代亚太 于以往。国际关系史上,政治实体间激烈的军事竞争跌宕起伏、异常残酷。 在很长一段时期,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是生存与毁灭的竞争。公元990年,欧 洲存在数千个类似国家的政治实体:而到了公元1550年,只剩下了500余 个;到1780年则仅剩100个左右。①因此,为了确保生存,国家在实施对外 经济战略时往往无所不用其极。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为什么国际关系的现 实不像一个人处于自然状态时那样污秽、野蛮和短暂?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国 家不像自然状态的人那样脆弱”。②在自然状态下,人很容易被他人伤害或者 杀害,而在当代世界政治中,国家却并非如此脆弱,对当代的大国而言尤其 如此。连肯尼思·沃尔兹(Kenneth Waltz)也坦言:“在国际政治中,国家 的消亡率非常低。在19世纪下半期,仅有四个国家灭亡了,它们是爱沙尼 亚、拉脱维亚、立陶宛和帝汶。在竞争的经济体系中,很多企业倒闭破产, 而在国际体系中,却罕见国家灭亡。”③因此,世界政治的变化促使我们要重 新思考现实主义关于国家生存的途径和实现国家利益手段的观点。 其次,现实主义强调国家自助(self help)的性质,而在当代世界,进 入与退出大国队伍的门槛越来越高,致使大国之间需要长期共存和协调。沃 尔兹在论及大国进入门槛高昂时指出:“大国的强大不仅仅因为它们拥有核 武器,而且还因为它们拥有巨大的资源,这些资源让大国能获得并维持各种 权力。因此,超级大国的进入门槛变得非常高昂,超级大国俱乐部将长期是 世界上最具排斥性的俱乐部。”④该俱乐部不仅进入门槛高,退出门槛也变得 比以往高。尤其是权力、制度和理念等因素,都使大国的退出门槛高昂。 1945年以后,由于核武器的出现,在世界政治中战略防御开始占主导地位。 这样一来,大国的权力资源相对变得不可累积(noncumulative),因而二战 后大国间政治相对稳定。⑤同时,联合国安理会等一系列制度安排为各大国 Michael Man,States.War and Capitalism:Studies in Political Sociology.Oxford and Cambridge:Blackwell,1988,p 153. 2Robert Jervis."Cooperation under the Security Dilemma",World Politics.Vol 30.Na 2. 1978,n172. Kenneth Waltz,Theory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Reading,MA:Addison-Wesley,1979, pp137-138. ④Ibid,p183. Ted Hopf."Polarity,the Offense Defense Balance,and War",The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Vol 85.Na 2.1991.p.490. —40—

□ 当代亚太 于以往。国际关系史上,政治实体间激烈的军事竞争跌宕起伏、异 常 残 酷。 在很长一段时期,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是生存与毁灭的竞争。公元990年,欧 洲存在数千个类似国家的政治实体;而到了公元1550年,只剩下了500余 个;到1780年则仅剩100个左右。① 因此,为了确保生存,国家在实施对外 经济战略时往往无所不用其极。不过值得注意的是, “为什么国际关系的现 实不像一个人处于自然状态时那样污秽、野蛮和短暂?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国 家不像自然状态的人那样脆弱”。② 在自然状态下,人很容易被他人伤害或者 杀害,而在当代世界政治中,国家却并非如此脆弱,对当代的大国而言尤其 如此。连肯尼思·沃尔兹 (Kenneth Waltz)也坦言: “在国际政治中,国家 的消亡率非常低。在19世纪下 半 期,仅有四个国家灭亡了,它 们 是 爱 沙 尼 亚、拉脱维亚、立陶宛和帝汶。在竞争的经济体系中,很多企业倒闭 破 产, 而在国际体系中,却罕见国家灭亡。”③ 因此,世界政治的变化促使我们要重 新思考现实主义关于国家生存的途径和实现国家利益手段的观点。 其次,现实主义强调国家自助 (selfhelp)的性质,而在当代世界,进 入与退出大国队伍的门槛越来越高,致使大国之间需要长期共存和协调。沃 尔兹在论及大国进入门槛高昂时指出: “大国的强大不仅仅因为它们拥有核 武器,而且还因为它们拥有巨大的资源,这些资源让大国能获得并维持各种 权力。因此,超级大国的进入门槛变得非常高昂,超级大国俱乐部将长期是 世界上最具排斥性的俱乐部。”④ 该俱乐部不仅进入门槛高,退出门槛也变得 比以往 高。尤 其 是 权 力、制度和理念等因素,都使大国的退出门槛高昂。 1945年以后,由于核武器的出现,在世界政治中战略防御开始占主导地位。 这样一来,大国的权力资源相对变得不可累积 (noncumulative),因而二战 后大国间政治相对稳定。⑤ 同时,联合国安理会等一系列制度安排为各大国 — 04 — ① ② ③ ④ ⑤ MichaelMan,States,Warand Capitalism:Studiesin PoliticalSociology,Oxfordand Cambridge:Blackwell,1988,p.153. RobertJervis,“CooperationundertheSecurityDilemma”,WorldPolitics,Vol.30,No.2, 1978,p.172. KennethWaltz,TheoryofInternationalPolitics,Reading,MA:Addison-Wesley,1979, pp.137-138. Ibid.,p.183. Ted Hopf,“Polarity,the Offense Defense Balance,and War”,The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Review,Vol.85,No.2,1991,p.490.

对外经济战略、大国关联利益与战后秩序☐ 在重大国际事务问题上的沟通提供了制度化平台。尽管战后经济增长乏力, 英国等国家仍在联合国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中占据一席之地。国际制度发挥 的作用越来越大,而制度的惯性在维系着大国的地位。此外,大国规范也在 变迁。19世纪到20世纪初,随着主权观念在世界范围的普及,美国、英国 和法国等这些主权思想的接受者和支持者,认为剥夺战败国德国的主权和生 存权是不可想象的。因此,随着大国的进入与退出门槛日益高昂,各大国都 必须做好与竞争对手长期打交道的打算。只要竞争对手没有“从肉体上被消 灭”,与竞争对手的博弈就是一个看不见尽头的多轮博弈。在这种情况下,注 重长期收益并选择与对方合作对自己更有利。理性的大国在与对手的长期互动 中,不仅需要有能力报复对手的背叛行为,同时还要持有良善、宽容的策略。① 最后,现实主义强调国家需要最大化自身的国家利益,而当代世界大国 的利益半径在扩大,这使得大国利益与竞争对手乃至边远小国的利益开始关 联。随着技术的进步,大国影响世界政治的手段更加便捷,大国的权力投射 (power projection)在空间上得到极大的扩展。沃尔兹用微观经济学中的完 全竞争来比附国际体系。按沃尔兹对国际体系的理解,正如完全竞争条件下 众多企业作为价格的接受者(price taker)而非价格的制定者(price maker) 一样,大国在国际体系中受到一个超出自身控制的国际结构的影响。但是, 现代国际结构并不同于微观经济学中的完全竞争结构,而是类似于寡头竞争 结构,各个寡头都可以是价格制定者,而不仅仅是价格接受者。②连沃尔兹 也坦言,“国家,尤其是大国,就像大公司一样,它们既受到环境的限制, 又能够通过行动来影响环境。大国不得不对其他行为体的行动做出反应,而 后者的行动也会因为前者的反应而随之改变。因此,这就像个寡头市场”。③ 换句话说,大国能成为国际结构的改写者,它们的选择可以重塑世界政治; 反过来,世界政治中的大国也会受到自身行为的影响。由于大国的权力投射 更广,以往和自身国家利益无关的安排,包括竞争对手的利益甚至地缘上相 距遥远的国家的利益,现在都可能影响到国际安全和国际政治经济格局,进 Robert Axelrod.The Evolution of Cooperation,New York:Basic Books,1984.pp 169- 190.相关研究亦可参见马丁·诺瓦克、罗杰·海菲尔德:《超级合作者》,龙志勇等译,浙江人民出 版社2013年版,第1~23页。 2 Jonathan Kirshner.Appeasing Bankers:Financial Caution on the Road to War.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2007.B.19. G Kenneth Waltz,Theory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p.134. -41-

对外经济战略、大国关联利益与战后秩序 □ 在重大国际事务问题上的沟通提供了制度化平台。尽管战后经济增长乏力, 英国等国家仍在联合国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中占据一席之地。国际制度发挥 的作用越来越大,而制度的惯性在维系着大国的地位。此外,大国规范也在 变迁。19世纪到20世纪初,随着主权观念在世界范围的普及,美国、英国 和法国等这些主权思想的接受者和支持者,认为剥夺战败国德国的主权和生 存权是不可想象的。因此,随着大国的进入与退出门槛日益高昂,各大国都 必须做好与竞争对手长期打交道的打算。只要竞争对手没有 “从肉体上被消 灭”,与竞争对手的博弈就是一个看不见尽头的多轮博弈。在这种情况下,注 重长期收益并选择与对方合作对自己更有利。理性的大国在与对手的长期互动 中,不仅需要有能力报复对手的背叛行为,同时还要持有良善、宽容的策略。① 最后,现实主义强调国家需要最大化自身的国家利益,而当代世界大国 的利益半径在扩大,这使得大国利益与竞争对手乃至边远小国的利益开始关 联。随着技术的进步,大国影响世界政治的手段更加便捷,大国的权力投射 (powerprojection)在空间上得到极大的扩展。沃尔兹用微观经济学中的完 全竞争来比附国际体系。按沃尔兹对国际体系的理解,正如完全竞争条件下 众多企业作为价格的接受者 (pricetaker)而非价格的制定者 (pricemaker) 一样,大国在国际体系中受到一个超出自身控制的国际结构的影响。但是, 现代国际结构并不同于微观经济学中的完全竞争结构,而是类似于寡头竞争 结构,各个寡头都可以是价格制定者,而不仅仅是价格接受者。② 连沃尔兹 也坦言, “国家,尤其是大国,就像大公司一样,它们既受到环境的 限 制, 又能够通过行动来影响环境。大国不得不对其他行为体的行动做出反应,而 后者的行动也会因为前者的反应而随之改变。因此,这就像个寡头市场”。③ 换句话说,大国能成为国际结构的改写者,它们的选择可以重塑世界政治; 反过来,世界政治中的大国也会受到自身行为的影响。由于大国的权力投射 更广,以往和自身国家利益无关的安排,包括竞争对手的利益甚至地缘上相 距遥远的国家的利益,现在都可能影响到国际安全和国际政治经济格局,进 — 14 — ① ② ③ RobertAxelrod,TheEvolutionofCooperation,New York:BasicBooks,1984,pp.169- 190.相关研究亦可参见马丁·诺瓦克、罗杰·海菲尔德: 《超级合作者》,龙 志 勇 等 译,浙 江 人 民 出 版社2013年版,第1~23页。 JonathanKirshner,AppeasingBankers:FinancialCautionontheRoadtoWar,Princeton: PrincetonUniversityPress,2007,p.19. KennethWaltz,TheoryofInternationalPolitics,p.134.

口当代亚太 而影响到自身的安全。例如,冷战结束后,美国在俄罗斯转型问题上实施了 消极的对外经济战略,既没有减免俄罗斯的债务,也未及时提供有效援助。 而俄罗斯的经济困境导致了其国内政治困局,也使得俄罗斯民众和精英对西 方国家的认知越来越负面,美国失去了一个可能的合作伙伴。①米尔斯海默 曾指出,美国自身要对乌克兰危机负责,美国和欧洲推动北约东扩,支持颜 色革命,试图把乌克兰从俄罗斯防卫圈中解脱出来,融入西方怀抱。而俄罗 斯则不会坐视重要邻国成为西方堡垒,从而诱发了此次危机。②再如,冷战 结束后,美国长期没有兑现对外援助达到其国民生产总值Q7%的承诺,导 致自身也受到了牵连。萨克斯(Jeffery Sachs)曾指出,无论恐怖主义者是 富人、穷人还是中产阶级,如果他们成长的社会被贫穷、失业、快速的人口 增长、饥饿以及缺乏希望所包围,恐怖主义就有滋生的温床。不解决这些不 稳定的根源,就不能消除恐怖主义。③富裕国家的民众会因全球最底层的十 亿人身处混乱而丧命。①因此,对大国而言,其利益半径的扩大使得其关联 利益变得更为广泛。 基于当代世界政治的上述三个新特点,现实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在探讨国 家安全与国家利益时就需要关注竞争者的生存与基本利益,考虑国际社会的 共生性。⑤在现实主义看来,考虑国际社会的共生性,即国家要实现国家利 益,就需要考虑“关联利益”(complementary interests)。它既不同于自由主义 所强调的“绝对收益”,也不同于传统现实主义所强调的“相对收益”。由于大 国高度卷入世界政治,被其压垮的国家的利益也很可能就是它自己的利益。 本文试图指出,正是由于美国在一战结束后,在处理德国赔款问题上, 罔顾大国之间利益的关联性,把自身的国家利益与获得战争债务绑定在一 起,才造成了一战后的国际秩序格外混乱,使得德国极端政治势力有了发展 ①黄琪轩:《从大国间关联利益看国家安全一美国对俄德的经济战略及其后果》,载《东北 亚研究》2015年第2期,第103~115页。 2 John Mearsheimer."Why the Ukraine Crisis is the West's Fault",Foreign Affairs. Vol93,Na5,2014,pp77-89. 3Jeffery Sachs.The End of Poverty:Economic Possibility of Our Times,pp 210-225. Paul Collier,The Bottom Billion:Why the Poorest Countries are Failing and What Can Be Done About It,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7.p 126. ⑤关于国际社会共生性的讨论,参见胡守钧:《国际共生论》,载《国际观察》2014年第4期, 第35一42页:金应忠:《共生性国际社会与中国和平发展》,载《国际观察》2012年第4期,第43一 49页:苏长和:《共生型国际体系的可能》,载《世界经济与政治》2013年第9期,第4一22页, —42—

□ 当代亚太 而影响到自身的安全。例如,冷战结束后,美国在俄罗斯转型问题上实施了 消极的对外经济战略,既没有减免俄罗斯的债务,也未及时提供有效援助。 而俄罗斯的经济困境导致了其国内政治困局,也使得俄罗斯民众和精英对西 方国家的认知越来越负面,美国失去了一个可能的合作伙伴。① 米尔斯海默 曾指出,美国自身要对乌克兰危机负责,美国和欧洲推动北约东扩,支持颜 色革命,试图把乌克兰从俄罗斯防卫圈中解脱出来,融入西方怀抱。而俄罗 斯则不会坐视重要邻国成为西方堡垒,从而诱发了此次危机。② 再如,冷战 结束后,美国长期没有兑现对外援助达到其国民生产总值0.7%的承诺,导 致自身也受到了牵连。萨克斯 (JefferySachs)曾指出,无论恐怖主义者是 富人、穷人还是中产阶级,如果他们成长的社会被贫穷、失业、快速的人口 增长、饥饿以及缺乏希望所包围,恐怖主义就有滋生的温床。不解决这些不 稳定的根源,就不能消除恐怖主义。③ 富裕国家的民众会因全球最底层的十 亿人身处混乱而丧命。④ 因此,对大国而言,其利益半径的扩大使得其关联 利益变得更为广泛。 基于当代世界政治的上述三个新特点,现实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在探讨国 家安全与国家利益时就需要关注竞争者的生存与基本利益,考虑国际社会的 共生性。⑤ 在现实主义看来,考虑国际社会的共生性,即国家要实现国家利 益,就需要考虑 “关联利益”(complementaryinterests)。它既不同于自由主义 所强调的 “绝对收益”,也不同于传统现实主义所强调的 “相对收益”。由于大 国高度卷入世界政治,被其压垮的国家的利益也很可能就是它自己的利益。 本文试图指出,正是由于美国在一战结束后,在处理德国赔款问 题 上, 罔顾大国之间利 益 的 关 联 性,把自身的国家利益与获得战争债务绑定在一 起,才造成了一战后的国际秩序格外混乱,使得德国极端政治势力有了发展 — 24 — ① ② ③ ④ ⑤ 黄琪轩:《从大国间关联利益看国家安全———美国对俄德的经济战略 及 其 后 果》,载 《东 北 亚研究》2015年第2期,第103~115页。 John Mearsheimer,“Whythe Ukraine Crisisisthe West’s Fault”,Foreign Affairs, Vol.93,No.5,2014,pp.77-89. JefferySachs,TheEndofPoverty:EconomicPossibilityofOurTimes,pp.210-225. PaulCollier,TheBottomBillion:WhythePoorestCountriesareFailingand WhatCanBe DoneAboutIt,NewYork:OxfordUniversityPress,2007,p.126. 关于国际社会共生性的讨论,参见胡守钧:《国际共生论》,载 《国际观察》2014年第4期, 第35~42页;金应忠:《共生性国际社会与中国和平发展》,载 《国际观察》2012年第4期,第43~ 49页;苏长和:《共生型国际体系的可能》,载 《世界经济与政治》2013年第9期,第4~22页

对外经济战略、大国关联利益与战后秩序☐ 壮大的空间,美国反过来也深受其害:而二战结束后,美国转变其对外经济 战略,关照大国间关联利益,将惩罚德国的措施转变为重建德国,并通过马 歇尔计划等提供大规模的国际援助,战后的欧洲才得以拥有和平发展的国际 环境,这样的安排最终也惠及了美国。可见,即使相互竞争的国家之间的国 家利益也存在关联性。因此,讨论国家利益时要超越绝对收益和相对收益这 种传统思维的限制,大国的对外经济战略需要关注与其他大国,包括竞争对 手的关联利益。 本文重点关注一战结束后的战后安排,对其进行详尽的过程追踪,并将 二战结束后的战后安排作为辅助案例。全文分为六部分。第一部分是有关战 后秩序的争论,同时指出世界政治的变迁迫使现实主义的政治经济学需要关 注大国的关联利益:第二至第四部分是对一战结束后的战后安排及其国际政 治后果的过程追踪,这三部分将展示一战结束后世界政治在几个关键时期面 临的多种可能性,以及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构性原因。第五部分分析二 战结束后美国对外经济战略的转变,以及这种转变如何促进了欧洲的繁荣、 实现了美国的利益。最后是总结。 二、一战后的欧洲经济困局与战争债务问题 一战结束后的世界秩序跌宕起伏,而德国问题则是影响战后国际秩序的 关键。这一时期德国的政治经济变迁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 1918~1923年的动荡时期,德国经历了严重的通货膨胀和政治经济动荡;第 二个阶段是19241929年,德国处于一个相对繁荣稳定的时期;第三个阶 段是从1929年后期到1933年,这一时期德国又经历了经济衰退、大规模失 业和政治动荡,阿道夫·希特勒(Adolf Hitler)抓住机会逐步获得政权。 而在这几个阶段,德国局势的变迁都离不开美国对外经济战略的调整变换。 事实上,美国有多次机会扭转一战后德国和欧洲的困局。 在美国卷入一战之前,时任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Woodrow Wilson)就提出了结束战争的方案。1917年1月,威尔逊就曾声明反对完全 胜利,他说,“强加给失败者的胜利话语,将在耻辱中被迫地,以一个不可 忍受的牺牲为代价被接受。它将留下苦难、愤怒和一个痛苦的回忆。和平的 -43—

对外经济战略、大国关联利益与战后秩序 □ 壮大的空间,美国反过来也深受其害;而二战结束后,美国转变其对外经济 战略,关照大国间关联利益,将惩罚德国的措施转变为重建德国,并通过马 歇尔计划等提供大规模的国际援助,战后的欧洲才得以拥有和平发展的国际 环境,这样的安排最终也惠及了美国。可见,即使相互竞争的国家之间的国 家利益也存在关联性。因此,讨论国家利益时要超越绝对收益和相对收益这 种传统思维的限制,大国的对外经济战略需要关注与其他大国,包括竞争对 手的关联利益。 本文重点关注一战结束后的战后安排,对其进行详尽的过程追踪,并将 二战结束后的战后安排作为辅助案例。全文分为六部分。第一部分是有关战 后秩序的争论,同时指出世界政治的变迁迫使现实主义的政治经济学需要关 注大国的关联利益;第二至第四部分是对一战结束后的战后安排及其国际政 治后果的过程追踪,这三部分将展示一战结束后世界政治在几个关键时期面 临的多种可能性,以及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构性原因。第五部分分析二 战结束后美国对外经济战略的转变,以及这种转变如何促进了欧洲的繁荣、 实现了美国的利益。最后是总结。 二、一战后的欧洲经济困局与战争债务问题 一战结束后的世界秩序跌宕起伏,而德国问题则是影响战后国际秩序的 关键。这一时期德国的政治经济变迁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 一 个 阶 段 是 1918~1923年的动荡时期,德国经历了严重的通货膨胀和政治经济动荡;第 二个阶段是1924~1929年,德国处于一个相对繁荣稳定的时期;第三 个 阶 段是从1929年后期到1933年,这一时期德国又经历了经济衰退、大规模失 业和政治动 荡,阿 道 夫 · 希 特 勒 (AdolfHitler)抓 住 机 会 逐 步 获 得 政 权。 而在这几个阶段,德国局势的变迁都离不开美国对外经济战略的调整变换。 事实上,美国有多次机会扭转一战后德国和欧洲的困局。 在美国 卷 入 一 战 之 前, 时 任 美 国 总 统 伍 德 罗 · 威 尔 逊 (Woodrow Wilson)就提出了结束战争的方案。1917年1月,威尔逊就曾声明反对完全 胜利,他说,“强加给失败者的胜利话语,将在耻辱中被迫地,以一个不可 忍受的牺牲为代价被接受。它将留下苦难、愤怒和一个痛苦的回忆。和平的 — 34 —

口当代亚太 话语建立在此基础上,就如同建立在流沙之上”。①在1918年1月的国会演 讲中,威尔逊提出了十四点原则,并许诺要实现公正和持久的和平。在威尔 逊看来,要实现持久的和平,就需要公正、宽厚地对待战败国。战争结束 后,战胜国不向战败国索要赔款。②威尔逊的讲话给了德国人希望,他们寄 希望于美国能努力促成这样的和平。③但是,当结束一战的巴黎和会召开时, 事情的发展却不遂威尔逊所愿。 巴黎和会于1919年1月召开。协约国曾一再宣称,它们不想摧毁德国, 而只是要向德国人证明发动侵略战争是不会得逞的。协约国曾向世界宣告: 它们是同德国皇帝及其军事顾问作战,而不是同德国人民打仗。④不过,在 巴黎和会上,协约国并未兑现其许诺,对德国的和平条约非常严苛,因而被 认为是导致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政治和经济失败的关键因素。⑤ 德国人普遍认为,《凡尔赛和约》是一个“强制的和平”,它是由胜利者 强加给被征服者的。尽管“几乎每一个结束战争的条约都是强制的和平,因 为战败国很难接受其战败的结果。但是《凡尔赛和约》中的强制成分,比任 何近代以来和平条约中的强制成分都更为明显”。⑥结束一战的巴黎和会更多 聚焦于惩罚而不是和平,从这个意义上讲,巴黎和会就是通往二战的起点。⑦ 使《凡尔赛和约》发挥持续恶劣影响的是德国的战争赔款问题,这一问 题强化了和约的强制成分。后来曾担任美国国务卿的约翰·杜勒斯(Jon Dulles)在巴黎和会时曾担任美国代表团的法律顾问。他写道:赔款问题是 和会上唯一的,也是最惹麻烦的问题。③美国政府的对外经济政策恶化了这 一问题,这是由于当时的美国政府把追讨欧洲国家所欠的战争债务和美国的 ①乔治·凯南:《美国大外交》,第95页, 2 Alan Dobson.Anglo-American Relations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Of Friendship, Conflict and the Rise and Decline of Superpowers,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1995,p.37. Eric Weitz.Weimar Germany:Promise and Tragedy,Princeti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2007,p15. ④AIP.泰勒:《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源》,潘人杰等译,上海辞书出版社2013年版,第18页。 5 Peter Temin and Gianni Toniolo.The World Economy Between the World Wars.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8.p 37. @EH卡尔:《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国际关系》,徐蓝译,商务印书馆2009年版,第2页, 1Jay Winter and Blaine Baggett,1914-1918:The Great War and the Shaping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London:BBC Books,1996,p 338. Ronald Pruessen.John Foster Dulles,London and New York:Collier Macmillan.1982. B32. -44

□ 当代亚太 话语建立在此基础上,就如同建立在流沙之上”。① 在1918年1月的国会演 讲中,威尔逊提出了十四点原则,并许诺要实现公正和持久的和平。在威尔 逊看来,要实 现 持 久 的 和 平,就 需 要 公 正、宽 厚 地 对 待 战 败 国。战 争 结 束 后,战胜国不向战败国索要赔款。② 威尔逊的讲话给了德国人希望,他们寄 希望于美国能努力促成这样的和平。③ 但是,当结束一战的巴黎和会召开时, 事情的发展却不遂威尔逊所愿。 巴黎和会于1919年1月召开。协约国曾一再宣称,它们不想摧毁德国, 而只是要向德国人证明发动侵略战争是不会得逞的。协约国曾向世界宣告: 它们是同德国皇帝及其军事顾问作战,而不是同德国人民打仗。④ 不过,在 巴黎和会上,协约国并未兑现其许诺,对德国的和平条约非常严苛,因而被 认为是导致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政治和经济失败的关键因素。⑤ 德国人普遍认为,《凡尔赛和约》是一个 “强制的和平”,它是由胜利者 强加给被征服者的。尽管 “几乎每一个结束战争的条约都是强制的和平,因 为战败国很难接受其战败的结果。但是 《凡尔赛和约》中的强制成分,比任 何近代以来和平条约中的强制成分都更为明显”。⑥ 结束一战的巴黎和会更多 聚焦于惩罚而不是和平,从这个意义上讲,巴黎和会就是通往二战的起点。⑦ 使 《凡尔赛和约》发挥持续恶劣影响的是德国的战争赔款问题,这一问 题强化了和约的 强 制 成 分。后 来 曾 担 任 美 国 国 务 卿 的 约 翰 ·杜 勒 斯 (John Dulles)在巴黎和会时曾担任美国代表团的法律顾问。他写道:赔款问题是 和会上唯一的,也是最惹麻烦的问题。⑧ 美国政府的对外经济政策恶化了这 一问题,这是由于当时的美国政府把追讨欧洲国家所欠的战争债务和美国的 — 44 —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乔治·凯南:《美国大外交》,第95页。 Alan Dobson,Anglo-American Relations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Of Friendship, ConflictandtheRiseandDeclineofSuperpowers,LondonandNewYork:Routledge,1995,p.37. Eric Weitz,Weimar Germany:Promiseand Tragedy,Princeti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2007,p.15. A.J.P.泰勒:《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源》,潘人杰等译,上海辞书出版社2013年版,第18页。 PeterTeminandGianniToniolo,TheWorldEconomyBetweentheWorldWars,NewYork: OxfordUniversityPress,2008,p.37. E.H.卡尔:《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国际关系》,徐蓝译,商务印书馆2009年版,第2页。 Jay Winterand Blaine Baggett,1914-1918:The Great War and the Shaping of the TwentiethCentury,London:BBCBooks,1996,p.338. RonaldPruessen,JohnFoster Dulles,Londonand New York:Collier Macmillan,1982, p.32.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共35页,可试读12页,点击继续阅读 ↓↓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