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研究分析架构。范岱年把80余年来中国学术界“关于中国近代科学落后原因的讨论”分为 四个阶段,范本人在其中的后两个阶段中都扮演了推动者的角色,因此他的论述不仅具有学 术价值,还具有史料价值。董英哲和吴国源合作的论文则对近年来质疑“李约瑟难题”的倾 向,从辩证思维的立场提出了有说服力的批评。 第五组为“中国科学与世界科学”,阐述世界科学史视野中的中国传统科学。有关这方面的 文献很多,但由于篇幅所限,编者只选了三篇论文。日本著名科学史家山田庆儿的论文,对 中国独特的科学思想进行了独到而深入的分析。这一论文虽然早就被译介过来了,但显然还 没有为新近的中国无科学论者注意。美国社会学家和科学哲学家斯蒂文·富勒从元历史学的 角度对李约瑟命题进行了重新诠释,提出了一种新的世界科学史论。两位印度学者则分析了 李约瑟的科学史方法在处理印度文明的编史学时存在难以克服的困难,从而回答为什么没有 出现李约瑟式的印度科学史 如上所见,许多学者将“李约瑟难题”视同一个关于科学革命命题的等价物。因此,文集的 最后一部分选编了几篇关于近代欧洲科学革命的论文,以期为有关中国科学革命问题的讨论 提供参照。其中两篇分别是关于哥白尼革命和17世纪科学革命的概要论述,一篇是著名的 科学史家亚历山大·柯瓦雷的经典性论文。编者还选译了曾经给予李约瑟影响和启发的奥地 利科学史家齐塞尔的著名论文《科学的社会学起源》,科学史研究中的“齐塞尔命题”就是 因为这篇论文而得名的。 全书收入论文32篇。其中属于解答“李约瑟难题”之作,仅有5篇。这似乎与人们求解难 题的热望相左。但我们编选本书的初衷,主要是为“李约瑟难题”及其相关问题的讨论提供 些基本的文献,并不打算对近20余年来国内的求解“难题”热进行归纳和总结。在此, 我们想对这股求解“李约瑟难题”热提出 点也许是不合时宜的看法 今天很多中国人前仆后继地投身于“李约瑟问题”,企图对中国古代何以没有产生近代科学 这一古怪命题给出一个又一个特解,就象数学家企图求解“费尔马大定理”一类的数学难题 样。他们大多把“李约瑟问题”理解为对于“中国近代科学何以落后”这一现象的探索 虽然增强了问题的现实意义,却容易使人忽略这一问题蕴涵的深刻编史学意义,而在“就事 论事”的叙述中又常常同各种出于现实考虑的因素纠缠在一起。本来中国有过辉煌的昨天, 近几个世纪以来却被远远地抛在世界潮流的后面,这种背景很容易影响求解人的心态,似乎 找到了这一问题的某一“特解”,就发现了“落后”的症结之所在,并可以为当代中国科学 技术的发展提供有益的指导。但是不客气地说,答卷中很多是重复性的论述,有些甚至重复 二、三百年前的论断。不少论者缺乏必要的学术训练,或不遵守基本的学术规范,因此,多 数答卷就像那些业余数学家解答“费尔马大定理”和“哥德巴赫猜想”一样,还没有进入学 术研究的层次。为了使我们对“李约瑟难题”的探讨建立在较高的学术层面上,考察和反思 李约瑟难题”的学术内涵和意蕴就显得很有必要。在这一方面,本书展示的海内外相关研 究已经显示了较高的学术深度,是我们所不应该忽视的 当代中国的“李约瑟难题”热,使人想起将近半个世纪前我国史学界盛极一时的关于“资本 主义萌芽”的讨论,当时被誉为史学研究中的“五朵金花”之一,曾几何时,即不复有人问 津。“李约瑟难题”与“资本主义萌芽”的讨论应该说有很多相似之处,它们之间甚至可以研究分析架构。范岱年把 80 余年来中国学术界“关于中国近代科学落后原因的讨论”分为 四个阶段,范本人在其中的后两个阶段中都扮演了推动者的角色,因此他的论述不仅具有学 术价值,还具有史料价值。董英哲和吴国源合作的论文则对近年来质疑“李约瑟难题”的倾 向,从辩证思维的立场提出了有说服力的批评。 第五组为“中国科学与世界科学”,阐述世界科学史视野中的中国传统科学。有关这方面的 文献很多,但由于篇幅所限,编者只选了三篇论文。日本著名科学史家山田庆儿的论文,对 中国独特的科学思想进行了独到而深入的分析。这一论文虽然早就被译介过来了,但显然还 没有为新近的中国无科学论者注意。美国社会学家和科学哲学家斯蒂文•富勒从元历史学的 角度对李约瑟命题进行了重新诠释,提出了一种新的世界科学史论。两位印度学者则分析了 李约瑟的科学史方法在处理印度文明的编史学时存在难以克服的困难,从而回答为什么没有 出现李约瑟式的印度科学史。 如上所见,许多学者将“李约瑟难题”视同一个关于科学革命命题的等价物。因此,文集的 最后一部分选编了几篇关于近代欧洲科学革命的论文,以期为有关中国科学革命问题的讨论 提供参照。其中两篇分别是关于哥白尼革命和 17 世纪科学革命的概要论述,一篇是著名的 科学史家亚历山大•柯瓦雷的经典性论文。编者还选译了曾经给予李约瑟影响和启发的奥地 利科学史家齐塞尔的著名论文《科学的社会学起源》,科学史研究中的“齐塞尔命题”就是 因为这篇论文而得名的。 全书收入论文 32 篇。其中属于解答“李约瑟难题”之作,仅有 5 篇。这似乎与人们求解难 题的热望相左。但我们编选本书的初衷,主要是为“李约瑟难题”及其相关问题的讨论提供 一些基本的文献,并不打算对近 20 余年来国内的求解“难题”热进行归纳和总结。在此, 我们想对这股求解“李约瑟难题”热提出—— 一点也许是不合时宜的看法 今天很多中国人前仆后继地投身于“李约瑟问题”,企图对中国古代何以没有产生近代科学 这一古怪命题给出一个又一个特解,就象数学家企图求解“费尔马大定理”一类的数学难题 一样。他们大多把“李约瑟问题”理解为对于“中国近代科学何以落后”这一现象的探索, 虽然增强了问题的现实意义,却容易使人忽略这一问题蕴涵的深刻编史学意义,而在“就事 论事”的叙述中又常常同各种出于现实考虑的因素纠缠在一起。本来中国有过辉煌的昨天, 近几个世纪以来却被远远地抛在世界潮流的后面,这种背景很容易影响求解人的心态,似乎 找到了这一问题的某一“特解”,就发现了“落后”的症结之所在,并可以为当代中国科学 技术的发展提供有益的指导。但是不客气地说,答卷中很多是重复性的论述,有些甚至重复 二、三百年前的论断。不少论者缺乏必要的学术训练,或不遵守基本的学术规范,因此,多 数答卷就像那些业余数学家解答“费尔马大定理”和“哥德巴赫猜想”一样,还没有进入学 术研究的层次。为了使我们对“李约瑟难题”的探讨建立在较高的学术层面上,考察和反思 “李约瑟难题”的学术内涵和意蕴就显得很有必要。在这一方面,本书展示的海内外相关研 究已经显示了较高的学术深度,是我们所不应该忽视的。 当代中国的“李约瑟难题”热,使人想起将近半个世纪前我国史学界盛极一时的关于“资本 主义萌芽”的讨论,当时被誉为史学研究中的“五朵金花”之一,曾几何时,即不复有人问 津。“李约瑟难题”与“资本主义萌芽”的讨论应该说有很多相似之处,它们之间甚至可以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