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美国在对台安全防卫责任方面所采取的“战略模糊”策略,本意是维持两岸现状。美国向海峡两岸发出 矛盾信息的理性考虑是假设双方战事规划者都必须考虑到最坏情况,认真接收美方传递给彼此的相应信 号。⑧只要北京严肃考虑美国军事介人两岸冲突的可能性,并且台北不期望美方会来保护“台湾独立”,那么 目前的现状就可以维持。然而,美方私下向北京和台北分别发出的矛盾信息可能分别造成两岸人士对美国立 场的误解。一方面,北京可能会被美国送往台湾的信息所误导,认为台湾只能靠自己捍卫本岛,因此低估了美 军干预两岸未来战争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台北方面可能过于受到美方送往北京的信号的鼓舞,即美国在任 何情况下都将介人两岸间战争,因此采取冒失行动,推动“台湾独立”。 除了误以为美国在任何情况下都会采取战略威慑来制止北京对台用武,台北对“台湾主权独立”的强势 宣示及其对两岸危险的低估,与岛内因素也是分不开的。80年代中期以来的台湾政治民主化过程,导致岛内 出现了日益增长的“台湾认同”意识。这种情绪给颇具政治企图心的李登辉提供了精神武器,试图突破中国 政府涉台外交斗争的防线,争取台湾的“国际空间”,甚至明目张胆地提出所谓的“两国论”。受同样情绪的影 响,陈水扁企图通过制定“新宪法”和“全民公决”,使台湾成为一个“正常的国家”,并且不顾美方压力,废除 “国家统一委员会”和“国家统一纲领”。可以肯定的是,在“认同台湾国家意识”和致力推动“台湾独立”之间确 实还有些微妙区隔。如同任雪丽(Shelley Rigger)所指出的,对于台湾文化的认同并不等同于支持“台湾独 立”,断言台湾已具备构成国家的要件(政治身份或公民身份)也不完全意味就要主张台湾必须正式从中国大 陆分离出去。⑤然而,台湾岛内日益增长的台湾“国家认同”意识确实导致了维系“台湾独立主权”的更高要求 和对中国统一大业的较低热情。只是(主要地)因为北京对“台湾法理独立”的威慑,岛内对台湾“国家认同” 意识尚未完全转变成对“台独”的更大支持。从中国政府的立场来看,正式宣布“台湾独立”和坚持“台湾主 权独立”,基本上是一样的意义,堪称同一货币的正反两面。 面对日益增长的台湾身份认同和岛内政权的迅速转型,中国政府难免要考虑使用非和平手段的可行性。 在整个20世纪80年代,强迫台北和大陆方面谈判中国统一是北京保留军事手段的目的之一。1990年3月 12日,中国政府清楚表明,保留军事手段仅有两个目的:防止“台湾独立"和外国势力介入台湾问题。®从2000 年初以来,北京方面时不时地重回旧调。在2000年发表的有关台湾问题的白皮书中,中国政府宣称如果台湾 无限期拒绝与大陆和谈统一,将采取强硬措施,包括军事手段来对付台湾。这一立场进一步反映在中国政府 2004年5月17日发表的声明中所列举的“非战即和”的两种选项。2005年3月出台的《反分裂国家法》,表 明一旦有利和平统一的条件完全消失,中国政府将采取非和平手段解决台湾问题。如果中国使用军事手段 来解决台湾问题或者台湾方面继续寻求“法理独立”最终越过中国政府的底线,美国将在与中国开战或放弃 台湾之间作出两难的抉择。 在分析两岸的安全困境中,卜睿哲指出,台北寻求“法理台独”的政治动作造成了中方的不安全感并促使 后者进行军事准备,而这又反过来增加了台湾的不安全感。柯庆生指出,由于台湾问题主要并非是领土征服, 而是政治认同问题,威慑能力可信度的门槛非常高,要作出可信的保证也是障碍重重。“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 武器系统,旨在威慑台湾,阻止其独立,但也可以展现中方有能力强迫台湾接受统一。与此同时,美国和台湾 方面阻止中方强行武力统一的努力,很容易使北京将之视为营造保护台独的条件。®由于中国大陆和台湾对 于在世界上是否只有一个中国以及台湾是否已经获得“独立主权”问题上有着截然不同的立场,很难想象两 岸在找到台湾未来的最终解决方案前能够达成美方所倡导的中程和平协议。因此,台海现状在本质上是不稳 定的。随着近年两岸政治分歧的加剧,美国的战略模糊策略面临新的挑战。 走向战略清晰? 伴随着两岸间日益增加的危险,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已经浮出水面,即美国是否应该明确表明当两岸未 来发生战争时,美方的特定反应方式。美国是否己面临一个关头,必须考虑发表一个明确的政策宣示,声明如 果台湾正式宜布“独立”,美国将不会出兵保卫台湾?对于可能发生的两岸战争,美方反应的不可预测性虽然 ·45· C1994-2012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