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140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htp://www.cqnu.cn 第31卷 表1我国生态基础设施研究文献综述分析体系表 研究文献数量/篇 占全部文献数量比重/% 研究领域(主PA=P9)研究视角(亚类P。) 积研究文献相关系数≥Zx 规划方法 16(5)43(9)43(9)15.5341,7241,72 ≥0.928 规划模式 7(2) ≥0.914 规划研究 规划设计 7(1) ≥0,892 规划实证 13(1) ≥0,861 建设原则 6(1)22(1)65(10)5,8321.3463.0 ≥0,957 建设途径 6.78 ≥0.932 建设研究 对策分析 建设实证 7454 ≥0,849 生态安全 9(2)74(12)3,888,7371.79 ≥0,825 安全研究P2 景观安全 5(2) ≥0.92 保护与管制 882(12)4.857.7679,55 ≥0.917 保护与利用研究P3 开发利用 535 ≥0,942 8(1)90(13)4.857,7687,31 ≥0,895 文化遗产廊道研究 线性文化遗产 文化景观 3(1) 2.91 ≥0.825 空间结构研究24 941.943.8891.19 ≥0 调控机制研究P2 调控途径与对策 1.94 ≥0.927 评价模型研究 ≥0.878 定量研究 识别模式研究 文献综述P1 文献进展 2,912,9198.01 ≥0.963 其它研究 1.94 1.94 总计 103(13) 注:研究文献数量栏括号内数值为硕土、博士论文数量 2.2综述研究内容分类述评 2.2.1生态基础设施规划研究该领域重点研究我国城市生态基础设施的规划问题,文献总量43篇,约占文献 总量的41.5%。研究视角主要有规划方法(16篇)、规划模式(η篇)、规划设计(7篇)、规划实证(13篇)等4个 方面。各个研究视角的文献相关系数分别为0.899、0.917、0.834、0.905,均大于0.750,在双尾t检验为0.06 0.02、0.04、0.01的水平上有显著相关,说明该研究领域内各研究视角中的文献内容有很强的相关性。 1)生态基础设施规划方法在城市规划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必须有合理科学的规划方法为指导,很多学者在 这方面进行了研究。吴宇华以生境理论为基础,把城市规划过程分为3个阶段:生境规划阶段、经济社会规划阶 段和规划评价与调整阶段。俞孔坚及其研究团队在这方面研究较多,内容包括两个方面:①探讨“反规划”理 论的土地利用规划方法和把生态基础设施与土地利用规划相结合的实施途径;②探讨生态基础设施与城市 风貌规划相结合的方法[。汪洋等以GIS和RS空间信息技术建立区域生态基础设施定义的基本方法与技术路 线,并应用于广州市萝岗区,提出萝岗区空间规划和发展战略【0。吴耀宇强调尊重自然的思想,关注生物多样性 保护,把开发控制作为规划的重点。侯伟认为以“反规划”为途径建立生态基础设施是引导城市规划的基础之 并应用于城市形态、用地评价和选择方面。梁振然等反思我国旅游传统规划存在的问题,采用逆向的规划 方法,提出景区不可建设区域即生态基础设施[13。张莉、宋真真等把“反规划”理论应用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空 间布局上,以河南泌阳县为例,在分析区域土地现状特征的基础上,对其进行生态服务功能评价,形成多层次的 景观格局图层,对这些图层进行叠加得出区域生态基础设施,并以此划定土地生态控制线,对土地进行优化布 局1。孙攀讨论了基于生态基础设施理念的城镇绿地系统规划方法[1。王悦、李肖亮提出基于农村功能的 生”(生产、生活、生态)农村基础设施分类框架,探讨了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组织、管理的方法[71 2)近年来,生态基础设施规划模式成为研究的重要视角之一。朱强以浙江省台州市为例,先建立一个网格 化的微观生态基础设施,然后再进行道路和建筑布局,形成基于绿网的网格城市,构建了格网型城市结构的规划表1 我国生态基础设施研究文献综述分析体系表 研究领域(主PA =P9) 研究视角(亚类Pa) 研究文献数量/篇 占全部文献数量比重/% 单项 累 积 单项 累 积 研究文献相关系数≥Zxy 规划研究 P4 规划方法 16(5) 43(9) 43(9) 15.53 41.72 41.72 ≥0.928 规划模式 7(2) 6.78 ≥0.914 规划设计 7(1) 6.78 ≥0.892 规划实证 13(1) 12.62 ≥0.861 建设研究 P4 建设原则 6(1) 22(1) 65(10) 5.83 21.34 63.06 ≥0.957 建设途径 7 6.78 ≥0.932 对策分析 4 3.88 ≥0.849 建设实证 5 4.85 ≥0.915 安全研究 P2 生态安全 4 9(2) 74(12) 3.88 8.73 71.79 ≥0.825 景观安全 5(2) 4.85 ≥0.923 保护与利用研究 P3 保护与管制 5 8 82(12) 4.85 7.76 79.55 ≥0.917 开发利用 3 2.91 ≥0.942 文化遗产廊道研究 P4 线性文化遗产 5 8(1) 90(13) 4.85 7.76 87.31 ≥0.895 文化景观 3(1) 2.91 ≥0.825 调控机制研究 P2 空间结构研究 2 4 94 1.94 3.88 91.19 ≥0.873 调控途径与对策 2 1.94 ≥0.927 定量研究 P2 评价模型研究 3 4 98 2.91 3.91 95.10 ≥0.878 识别模式研究 1 1.00 =1 文献综述 P1 文献进展 3 3 101 2.91 2.91 98.01 ≥0.963 其它研究 ——— ——— 2 2 103 1.94 1.94 100 总计 103(13) 100 注:研究文献数量栏括号内数值为硕士、博士论文数量 2.2 综述研究内容分类述评 2.2.1 生态基础设施规划研究 该领域重点研究我国城市生态基础设施的规划问题,文献总量43篇,约占文献 总量的41.75%。研究视角主要有规划方法(16篇)、规划模式(7篇)、规划设计(7篇)、规划实证(13篇)等4个 方面。各个研究视角的文献相关系数分别为 0.899、0.917、0.834、0.905,均大于 0.750,在双尾t检验为0.06、 0.02、0.04、0.01的水平上有显著相关,说明该研究领域内各研究视角中的文献内容有很强的相关性。 1)生态基础设施规划方法在城市规划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必须有合理科学的规划方法为指导,很多学者在 这方面进行了研究。吴宇华以生境理论为基础,把城市规划过程分为3个阶段:生境规划阶段、经济社会规划阶 段和规划评价与调整阶段[6]。俞孔坚及其研究团队在这方面研究较多,内容包括两个方面:①探讨“反规划”理 论的土地利用规划方法和把生态基础设施与土地利用规划相结合的实施途径[7-8];②探讨生态基础设施与城市 风貌规划相结合的方法[9]。汪洋等以 GIS和 RS空间信息技术建立区域生态基础设施定义的基本方法与技术路 线,并应用于广州市萝岗区,提出萝岗区空间规划和发展战略[10]。吴耀宇强调尊重自然的思想,关注生物多样性 保护,把开发控制作为规划的重点[11]。侯伟认为以“反规划”为途径建立生态基础设施是引导城市规划的基础之 一,并应用于城市形态、用地评价和选择方面[12]。梁振然等反思我国旅游传统规划存在的问题,采用逆向的规划 方法,提出景区不可建设区域即生态基础设施[13]。张莉、宋真真等把“反规划”理论应用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空 间布局上,以河南泌阳县为例,在分析区域土地现状特征的基础上,对其进行生态服务功能评价,形成多层次的 景观格局图层,对这些图层进行叠加得出区域生态基础设施,并以此划定土地生态控制线,对土地进行优化布 局[14-15]。孙攀讨论了基于生态基础设施理念的城镇绿地系统规划方法[16]。王悦、李肖亮提出基于农村功能的 “三生”(生产、生活、生态)农村基础设施分类框架,探讨了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组织、管理的方法[17-18]。 2)近年来,生态基础设施规划模式成为研究的重要视角之一。朱强以浙江省台州市为例,先建立一个网格 化的微观生态基础设施,然后再进行道路和建筑布局,形成基于绿网的网格城市,构建了格网型城市结构的规划 140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http://www.cqnuj.cn 第31卷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