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中可见,当时我国教育界已经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认识规律以及能力的发展 表示了较大的关注。 1996年,我国发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供试验用)》,由 该大纲可见,20世纪末,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已经明确 (二)从“双基”与“三力”观点的形成,发展到更宽广的能力观和素质观 20世纪50年代,我国重视讲授“数量计算,空间形式及其相互关系之普 通知识为主”,1954年发表的《中学数学教学大纲(修订草案)》指出,重视 双基”。 从60年代开始,“双基”和“三力”一直成为我国大陆数学教学的基本要 求 1982年《全日制六年制重点中学数学教学大纲(征求意见稿)》,明确地指 出了“双基”和“三力”的关系,我国不但要求学生掌握“双基”和“三大能 力”,对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1996年,我国《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供试验用)》对“基 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要求分别给予了明确的界定,该大纲中增加了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提法。 进入21世纪,我国《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于2001年 发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于2003年问世,上述两个标准提出了 数学教学的许多新理念。提出了新的数学能力观。 (三)从听课、阅读、演题,到提倡实验、讨论、探索的学习方式 1、重视解题训练,要求逐步明确 20世纪50-90年代,我国一直把解题训练视为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1951年,我国《中学数学课程标准草案》关于“演题”的要求是:“演题 是透彻理论,熟练方法,触类旁通,学以致用的不二法门,学者必须认真耐烦, 及时演就,妥善保存”。 1963年,我国《全日制中学数学教学大纲(草案)》对于数学练习的处理 作了更详细的说明。①明确了数学练习的目的;②指出了数学练习的分量应该 适当控制;③阐述了练习的组织安排,即先复习,再练习;循序渐进,先作基 本题,再做综合题;④提出了保证练习收到效果的要领,包括仔细审题,独立 思考,格式规范,认真批改,及时纠正 2、提倡实验与探索,鼓励合作与交流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数学课程中关于数学学习的理念发生了显著的变 化,开始注重创新意识和探索能力的培养 (四)从看重数学的抽象和严谨,到关注数学文化、数学探究和数学应用 1951年,我国《中学数学课程标准草案》对数学的应用价值以及它的思维 训练价值都给予同样的重视。 1963年,我国《全日制中学数学教学大纲(草案)》对于数学教学中理论 联系实际的问题作了适当的调整,是对1958-1962年间勉强盲目地联系实际的 种批评与反思。 在1966-1976年间,我国教育面临一场浩劫。直到1976年文化革命结束 1977年恢复高考,学校的教学秩序才得以正常。 1992年《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反映了人们对理论 联系实际的新认识。 2001年《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把“应用意识”作为中可见,当时我国教育界已经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认识规律以及能力的发展 表示了较大的关注。 1996 年,我国发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供试验用)》,由 该大纲可见,20 世纪末,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已经明确。 (二) 从“双基” 与“三力”观点的形成,发展到更宽广的能力观和素质观 20 世纪 50 年代,我国重视讲授“数量计算,空间形式及其相互关系之普 通知识为主”, 1954 年发表的《中学数学教学大纲(修订草案)》指出,重视 “双基”。 从 60 年代开始,“双基”和“三力”一直成为我国大陆数学教学的基本要 求。 1982 年《全日制六年制重点中学数学教学大纲(征求意见稿)》,明确地指 出了“双基”和“三力”的关系,我国不但要求学生掌握“双基”和“三大能 力”,对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1996 年,我国《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供试验用)》对“基 础知识” 和“基本技能”的学习要求分别给予了明确的界定,该大纲中增加了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提法。 进入 21 世纪,我国《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于 2001 年 发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于 2003 年问世,上述两个标准提出了 数学教学的许多新理念。提出了新的数学能力观。 (三)从听课、阅读、演题,到提倡实验、讨论、探索的学习方式 1、重视解题训练,要求逐步明确 20 世纪 50-90 年代,我国一直把解题训练视为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1951 年,我国《中学数学课程标准草案》关于“演题”的要求是:“演题 是透彻理论,熟练方法,触类旁通,学以致用的不二法门,学者必须认真耐烦, 及时演就,妥善保存”。 1963 年,我国《全日制中学数学教学大纲(草案)》对于数学练习的处理 作了更详细的说明。①明确了数学练习的目的;② 指出了数学练习的分量应该 适当控制;③阐述了练习的组织安排,即先复习,再练习;循序渐进,先作基 本题,再做综合题;④提出了保证练习收到效果的要领,包括仔细审题,独立 思考,格式规范,认真批改,及时纠正。 2、提倡实验与探索,鼓励合作与交流 进入 21 世纪以来,我国数学课程中关于数学学习的理念发生了显著的变 化,开始注重创新意识和探索能力的培养。 (四)从看重数学的抽象和严谨,到关注数学文化、数学探究和数学应用 1951 年,我国《中学数学课程标准草案》对数学的应用价值以及它的思维 训练价值都给予同样的重视。 1963 年,我国《全日制中学数学教学大纲(草案)》对于数学教学中理论 联系实际的问题作了适当的调整,是对 1958-1962 年间勉强盲目地联系实际的 一种批评与反思。 在 1966-1976 年间,我国教育面临一场浩劫。直到 1976 年文化革命结束, 1977 年恢复高考,学校的教学秩序才得以正常。 1992 年《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反映了人们对理论 联系实际的新认识。 2001 年《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把“应用意识”作为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