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②脑底动脉硬化。 ③额极、额叶眶面及左侧颞极挫伤及出血 ④左枕叶皮质部浅表挫裂创 35:示如下病变: ①硬膜下出血。 ②蛛网膜下腔出血 ③左大脑挫裂伤,挫伤从皮质深达外囊区,在该处形成一纵形的出血,坏死灶。 38:脑挫伤:左侧颞上回及顶叶的中央后回下部,曲回有4.5×l。5cm大小的挫伤 右侧颞叶上、中、下回明显挫伤,范围9×5cm,深2era,脑组织挫碎,表面附有血块。 134:大脑额极,颞极脑挫伤,海马钩回疝形成。 135:海马钩回疝及小脑扁桃体疝 137:左大脑实质挫伤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 138:左、右大脑额极挫伤,脑实质内点状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 146;右侧小脑囊肿(外伤性)。囊肿大小为5×4×3cm内有淡黄色冻胶状物少许(已流 去),无囊壁。囊肿向中线压迫,致中脑导水管下段不完全性堵塞。149:与i46为同一案例 因中脑导水管阻塞而致侧脑室扩张。 切片:2一12:脑挫伤:软脑膜及皮质浅层挫碎,脑组织间有散在分布的条形,片 状出血灶,不成血泊,神经元周围,胶质细胞周围及血管间隙增宽。 2一15:脑水肿:脑组织疏松,血管间隙増宽,神经元及胶质细胞周围出现空隙。神 经元变性,尼氏体消失。脑实质局部形成软化灶 【思考题】 1.脑冲击伤及对冲伤形成的机制及成伤规律是什么? 2.脑疝形成的原因有哪些,后果如何 3.描述脑水肿的镜下组织学变化 实习八损伤时间的推断 【要求】 熟悉不同时间生前损伤的形态学改变。 【内容】 观察动物实验结果,切片2-10(1)~(5)。 【动物实验切片制做说明】 1.家兔背部皮肤去毛,用手术刀片形成3cm长切创,深达肌层 2.继续喂养,分别于伤后8、16、24、36小时及一周后处死 3.取损伤部组织作石蜡切片,髓染色。 切片:2-10(1)伤后8小时,局部组织出血,水肿、炎细胞浸润不明显 2-10(2)伤后16小时,可见损伤外周带有炎性细胞浸润,以嗜中性白细胞为主。②脑底动脉硬化。 ③额极、额叶眶面及左侧颞极挫伤及出血。 ④左枕叶皮质部浅表挫裂创。 35:示如下病变: ①硬膜下出血。 ②蛛网膜下腔出血。 ③左大脑挫裂伤,挫伤从皮质深达外囊区,在该处形成一纵形的出血,坏死灶。 38:脑挫伤:左侧颞上回及顶叶的中央后回下部,曲回有 4.5×l。5cm 大小的挫伤, 右侧颞叶上、中、下回明显挫伤,范围 9×5cm,深 2era,脑组织挫碎,表面附有血块。 134:大脑额极,颞极脑挫伤,海马钩回疝形成。 135:海马钩回疝及小脑扁桃体疝。 137:左大脑实质挫伤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 138:左、右大脑额极挫伤,脑实质内点状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 146;右侧小脑囊肿(外伤性)。囊肿大小为 5×4×3cm,内有淡黄色冻胶状物少许(已流 去),无囊壁。囊肿向中线压迫,致中脑导水管下段不完全性堵塞。149:与 i46 为同一案例, 因中脑导水管阻塞而致侧脑室扩张。 切片:2 一 12:脑挫伤:软脑膜及皮质浅层挫碎,脑组织间有散在分布的条形,片 状出血灶,不成血泊,神经元周围,胶质细胞周围及血管间隙增宽。 2—15:脑水肿:脑组织疏松,血管间隙增宽,神经元及胶质细胞周围出现空隙。神 经元变性,尼氏体消失。脑实质局部形成软化灶。 【思考题】 1.脑冲击伤及对冲伤形成的机制及成伤规律是什么? 2.脑疝形成的原因有哪些,后果如何? 3.描述脑水肿的镜下组织学变化。 实习八 损伤时间的推断 【要求】 熟悉不同时间生前损伤的形态学改变。 【内容】 观察动物实验结果,切片 2 一 10(1)~(5)。 【动物实验切片制做说明】 1.家兔背部皮肤去毛,用手术刀片形成 3cm 长切创,深达肌层。 2.继续喂养,分别于伤后 8、16、24、36 小时及一周后处死。 3.取损伤部组织作石蜡切片,髓染色。 切片:2—10 (1) 伤后 8 小时,局部组织出血,水肿、炎细胞浸润不明显。 2—10 (2) 伤后 16 小时,可见损伤外周带有炎性细胞浸润,以嗜中性白细胞为主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