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力;建设以木本油料为主的经济林和林特产品生产基地;在黄土高原和北方干旱地区大力发 展水土保持和防风固沙林 ⑤水产业布局。1990年全国水产总量1237万吨,为1949年产量的265倍,但人均水 产品占有量仅10.8千克。海洋水产占577%,以捕捞产量为主(占77.28%),养殖产量较小 (2.72%)。淡水水产中,养殖产量占8492%,捕捞产量占1508%。长江及淮河流域拥有 全国最大的淡水湖群和最密的水网,淡水水产产量占全国60%以上,次为珠江流域。进 步发展水产生产,主要在于保护和合理利用水产资源,发展人工养殖和资源增殖,重点建设 批海水和淡水养殖基地 (六)农业区划概述 中国可综合地划分为以下10大农业区: ①东北农林区。包括辽、吉、黑3省及内蒙古东北部大兴安岭地区。农垦历史短,可垦 荒地广,森林资源丰富,是中国主要的商品粮基地和木材供应基地,也是重点开荒扩耕地区 大豆、甜菜、亚麻、温带水果等在国内占有重要地位。发展本区的农业生产,必须战胜自然 灾害特别是低温寒害的威胁,改变粗放种植习惯,大力提高单产。同时合理开垦荒地,建设 高产稳产的商品粮基地:合理开发利用森林资源,采育并重,建设永续采伐基地 ②内蒙古及长城沿线牧农林区。包括内蒙古自治区包头以东地区及从辽宁至宁夏的长城 沿线地区。草原辽阔,农牧兼营,在全国牧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发展本区生产,需要因 地制宜地逐步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坚持以牧为主,牧农林结合:合理利用和建设草原,逐步 摆脱靠天养畜状态:以草定畜,制止草原继续退化、沙化;稳定农区耕地,着力提高单产, 逐步实行粮草轮作:营造防风固沙林 ③黄淮海农业区。包括长城以南、淮河以北、太行山及豫西山地以东的黄淮海平原及山 东丘陵地区,是中国小麦、高粱、谷子等旱粮的主产区和棉花、花生、芝麻、烤烟等经济作 物的集中产区。发展本区农业的关键在于综合治理旱涝碱,实现水利化,改良低产土壤,大 大发掘增产潜力,实现稳产高产;因地制宜地建设粮食和经济作物的商品生产基地:改变农 业结构过分单一状况,大力发展畜牧业及林果渔业生产。 ④黄土高原农牧林区。包括太行山以西、青海日月山以东、长城以南及秦岭以北地区, 是重要的旱杂粮产区,但水土流失极其严重,是全国突出的低产、贫困地区。发展农业的关 键在于把土地合理利用和治理措施结合起来,控制水土流失;利用川地、坪地、塬地建设稳 产高产的农业生产基地:逐步把陡坡耕地退耕种草造林,尽快扩大草地林地比重,实行农牧 林副综合发展;以流域为单位开展综合性水土保持工作。 ⑤长江中下游农林养殖区。包括淮可一伏牛山以南、福州—英德一梧州以北、鄂西山地 雪峰山以东的广大地区。是全国稻谷、棉花、油菜籽、麻类、茶叶、蚕丝、木本油料、生 猪、淡水水产等的主要商品基地或集中产区,农业经营较集约,复种指数和粮棉单产均为各 大区最高。发展农业的关键在于加强水利建设,战胜洪涝渍害及伏旱威胁,改进耕作制度 合理利用丘陵山地及淡水水域,大力发展亚热带经济林、用材林、家畜家禽及水产养殖业。 ⑥西南农林区。位于秦岭以南,百色一新平一盈江一线以北,宜昌一溆浦一线以西,川 西高原以东,包括四川大部、滇黔地区及陕南、湘鄂西部,是重要的粮食产区和油菜籽、烤 烟、甘蔗、生猪及经济林、用材林生产基地。但大部地区农业生产水平不高,增产潜力很大 发展农业的关键在于大力发展丘陵区水利事业,改造低产田,提高单产;充分合理利用丘陵 山地的自然条件和资源,建设用材林和经济林基地,发展多种经济 ⑦华南农林热带作物区。位于福州一大埔一英德一百色一盈江一线以南,包括闽南、两 广大部、滇南及台湾省。农业经营较集约,大部粮食单产较高,是全国主要的蔗糖、热带亚 热带水果产区,也是橡胶、椰子、剑麻、油棕等热带经济作物的唯一产区。发展本区农业的 关键是要发挥本区的自然优势,建设以橡胶为主的热带作物基地,蔗糖基地和热带水果、经 济林、用材林生产基地:大兴水利,战胜洪涝旱渍,提高复种指数,提高粮食自给水平。 ⑧甘新农牧林区。位于包头一盐池一天祝一线以西,祁连山一阿尔金山以北。农业基本 上完全依靠灌溉,农区小而分散,利用荒漠及山地牧场进行季节性游牧,甜菜、瓜果、长绒 棉及畜牧业生产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发展本区农业的关键在于合理开发和合理利用区内有 限水源,改良盐碱地:调整季节牧场,加强草原建设,实行农牧结合:造林种草,防风固沙 ⑨青藏高原牧林农区。是国内最大的牧区,大牲畜和绵羊头数均为全国各区之冠,人均 牲畜头数也为各区最多,南部和东南部拥有全国第二大林区,农业主要限于东部和南部的河力;建设以木本油料为主的经济林和林特产品生产基地;在黄土高原和北方干旱地区大力发 展水土保持和防风固沙林。 ⑤水产业布局。1990 年全国水产总量 1237 万吨,为 1949 年产量的 26.5 倍,但人均水 产品占有量仅 10.8 千克。海洋水产占 57.7%,以捕捞产量为主(占 77.28%),养殖产量较小 (22.72%)。淡水水产中,养殖产量占 84.92%,捕捞产量占 15.08%。长江及淮河流域拥有 全国最大的淡水湖群和最密的水网,淡水水产产量占全国 60%以上,次为珠江流域。进一 步发展水产生产,主要在于保护和合理利用水产资源,发展人工养殖和资源增殖,重点建设 一批海水和淡水养殖基地。 (六)农业区划概述 中国可综合地划分为以下 10 大农业区: ①东北农林区。包括辽、吉、黑 3 省及内蒙古东北部大兴安岭地区。农垦历史短,可垦 荒地广,森林资源丰富,是中国主要的商品粮基地和木材供应基地,也是重点开荒扩耕地区。 大豆、甜菜、亚麻、温带水果等在国内占有重要地位。发展本区的农业生产,必须战胜自然 灾害特别是低温寒害的威胁,改变粗放种植习惯,大力提高单产。同时合理开垦荒地,建设 高产稳产的商品粮基地;合理开发利用森林资源,采育并重,建设永续采伐基地。 ②内蒙古及长城沿线牧农林区。包括内蒙古自治区包头以东地区及从辽宁至宁夏的长城 沿线地区。草原辽阔,农牧兼营,在全国牧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发展本区生产,需要因 地制宜地逐步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坚持以牧为主,牧农林结合;合理利用和建设草原,逐步 摆脱靠天养畜状态;以草定畜,制止草原继续退化、沙化;稳定农区耕地,着力提高单产, 逐步实行粮草轮作;营造防风固沙林。 ③黄淮海农业区。包括长城以南、淮河以北、太行山及豫西山地以东的黄淮海平原及山 东丘陵地区,是中国小麦、高粱、谷子等旱粮的主产区和棉花、花生、芝麻、烤烟等经济作 物的集中产区。发展本区农业的关键在于综合治理旱涝碱,实现水利化,改良低产土壤,大 大发掘增产潜力,实现稳产高产;因地制宜地建设粮食和经济作物的商品生产基地;改变农 业结构过分单一状况,大力发展畜牧业及林果渔业生产。 ④黄土高原农牧林区。包括太行山以西、青海日月山以东、长城以南及秦岭以北地区, 是重要的旱杂粮产区,但水土流失极其严重,是全国突出的低产、贫困地区。发展农业的关 键在于把土地合理利用和治理措施结合起来,控制水土流失;利用川地、坪地、塬地建设稳 产高产的农业生产基地;逐步把陡坡耕地退耕种草造林,尽快扩大草地林地比重,实行农牧 林副综合发展;以流域为单位开展综合性水土保持工作。 ⑤长江中下游农林养殖区。包括淮可—伏牛山以南、福州—英德—梧州以北、鄂西山地 —雪峰山以东的广大地区。是全国稻谷、棉花、油菜籽、麻类、茶叶、蚕丝、木本油料、生 猪、淡水水产等的主要商品基地或集中产区,农业经营较集约,复种指数和粮棉单产均为各 大区最高。发展农业的关键在于加强水利建设,战胜洪涝渍害及伏旱威胁,改进耕作制度, 合理利用丘陵山地及淡水水域,大力发展亚热带经济林、用材林、家畜家禽及水产养殖业。 ⑥西南农林区。位于秦岭以南,百色—新平—盈江一线以北,宜昌―溆浦一线以西,川 西高原以东,包括四川大部、滇黔地区及陕南、湘鄂西部,是重要的粮食产区和油菜籽、烤 烟、甘蔗、生猪及经济林、用材林生产基地。但大部地区农业生产水平不高,增产潜力很大。 发展农业的关键在于大力发展丘陵区水利事业,改造低产田,提高单产;充分合理利用丘陵 山地的自然条件和资源,建设用材林和经济林基地,发展多种经济。 ⑦华南农林热带作物区。位于福州—大埔—英德—百色—盈江一线以南,包括闽南、两 广大部、滇南及台湾省。农业经营较集约,大部粮食单产较高,是全国主要的蔗糖、热带亚 热带水果产区,也是橡胶、椰子、剑麻、油棕等热带经济作物的唯一产区。发展本区农业的 关键是要发挥本区的自然优势,建设以橡胶为主的热带作物基地,蔗糖基地和热带水果、经 济林、用材林生产基地;大兴水利,战胜洪涝旱渍,提高复种指数,提高粮食自给水平。 ⑧甘新农牧林区。位于包头—盐池—天祝一线以西,祁连山―阿尔金山以北。农业基本 上完全依靠灌溉,农区小而分散,利用荒漠及山地牧场进行季节性游牧,甜菜、瓜果、长绒 棉及畜牧业生产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发展本区农业的关键在于合理开发和合理利用区内有 限水源,改良盐碱地;调整季节牧场,加强草原建设,实行农牧结合;造林种草,防风固沙。 ⑨青藏高原牧林农区。是国内最大的牧区,大牲畜和绵羊头数均为全国各区之冠,人均 牲畜头数也为各区最多,南部和东南部拥有全国第二大林区,农业主要限于东部和南部的河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