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三、污染环境的生物修复;四、污染环境的微生物监测 3.重点、难点及对学生的要求(掌握、熟悉、了解、自学) 对学生的要求第十章微生物的生态 掌握 1.概念:种群、群落、根际微生物、菌根、根瘤、BOD、COD、活性污泥、生物膜、 生物修复。 2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主要作用—分解者 3.微生物在氮素循环中的作用(固氮、硝化、反硝化;氨化和各种同化作用)。 4举出典型例子说明微生物种群间的协同作用关系 5微生物种群间、微生物与动、植物间互惠共生的典型例子以及共生关系中各方的 主要作用。 6举例说明微生物种群间的偏害(拮抗)作用关系和捕食关系。 7举出典型例子说明微生物种群间的寄生作用关系(病毒与寄主;蛭弧菌与某些细 菌)。 8为什麽说土壤是微生物的合适生境 9嗜极微生物包括哪些主要类群? 10大肠菌群—水质粪便污染的指示菌,检测常用的方法和鉴别培养基? 11Ames实验的方法、原理以及在环境致突变物质检测中的应用 熟悉 1.概念: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水体的富营养化作用、未培养微生物、微生物活的非 可培养状态 2微生物种群间中立生活、偏利作用和竞争作用的含义 3空气中微生物存在的特点以及与人类的关系(有益和有害) 4水体中微生物存在的特点以及与人类的关系(有益和有害) 5研究嗜极微生物的意义何在?列举出典型应用实例 6微生物与动物之间共生关系的典型例子 7污水的微生物厌氧处理(沼气发酵)特点。 8污水微生物处理的优点 9生物修复的基础以及可采取的强化措施 了解 根据己学知识,分析嗜极微生物存在于极端环境中的结构和生理基础。 人体体表与体内的正常微生物种群与人类的关系。 3.微生物在工农业产品上生长繁殖对人类的影响。 自学1微生物参与的地化循化,如碳、硫、磷等元素循化 第11章微生物分类及鉴定 1.本单元或章节的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课堂教学,使学生掌握微生物分类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方法。了解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三、污染环境的生物修复; 四、污染环境的微生物监测 3. 重点、难点及对学生的要求(掌握、熟悉、了解、自学) 对学生的要求 第十章 微生物的生态 掌握 1.概念:种群、群落、根际微生物、菌根、根瘤、BOD、COD、活性污泥、生物膜、 生物修复。 2.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主要作用——分解者。 3.微生物在氮素循环中的作用(固氮、硝化、反硝化;氨化和各种同化作用)。 4.举出典型例子说明微生物种群间的协同作用关系。 5.微生物种群间、微生物与动、植物间互惠共生的典型例子以及共生关系中各方的 主要作用。 6.举例说明微生物种群间的偏害(拮抗)作用关系和捕食关系。 7.举出典型例子说明微生物种群间的寄生作用关系(病毒与寄主;蛭弧菌与某些细 菌)。 8.为什麽说土壤是微生物的合适生境? 9.嗜极微生物包括哪些主要类群? 10.大肠菌群——水质粪便污染的指示菌,检测常用的方法和鉴别培养基? 11.Ames 实验的方法、原理以及在环境致突变物质检测中的应用 熟悉 1.概念: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水体的富营养化作用、未培养微生物、微生物活的非 可培养状态 2.微生物种群间中立生活、偏利作用和竞争作用的含义。 3.空气中微生物存在的特点以及与人类的关系(有益和有害) 4.水体中微生物存在的特点以及与人类的关系(有益和有害) 5.研究嗜极微生物的意义何在?列举出典型应用实例 6.微生物与动物之间共生关系的典型例子 7.污水的微生物厌氧处理(沼气发酵)特点。 8.污水微生物处理的优点 9.生物修复的基础以及可采取的强化措施 了解 1.根据已学知识,分析嗜极微生物存在于极端环境中的结构和生理基础。 2.人体体表与体内的正常微生物种群与人类的关系。 3.微生物在工农业产品上生长繁殖对人类的影响。 自学 1.微生物参与的地化循化,如碳、硫、磷等元素循化 第 11 章 微生物分类及鉴定 1. 本单元或章节的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课堂教学,使学生掌握微生物分类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方法。了解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