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术建立的有关生物进化和系统发育的理论。 2.授课主要内容: 第11章微生物的分类与鉴定 1l1基本理论 M分类学三个组成部分:二.分类单元及其等级:三.微生物命名:四.细菌分类系统-- Bergey's Manual 112微生物分类鉴定的特征和技术 形态学和生理生化特征;二.血清型和噬菌体型;三.氨基酸顺序和蛋白质分析; 四.核酸的碱基组成和分子杂交;五.rRNA的序列分析;六.化学分类特征 113微生物的快速鉴定和自动化分析技术 一微量多项试验鉴定系统;二数值分类 3.重点、难点及对学生的要求(掌握、熟悉、了解、自学) 对学生的要求 掌握 1.明确分类学涉及的三个组成部分是:分类、命名和鉴定。 2.掌握国际细菌命名法规中关于命名的常用法规——以种的命名和亚种的命名为 例进行阐释。 3.明确“命名模式是分类单元命名的依据,并且仅仅是命名时所依据的模式 4.细菌在种、属和科-目的不同分类单元等级上的命名模式是如何指定的?指定依 据 5.为何说被指定的命名模式不一定是该分类单元中最典型或具有代表性的基本单 元?(从指定依据上分析) 6.明确伯杰氏手册在细菌全面分类鉴定中的国际化权威地位。 7.细菌分类鉴定的特征包括那几大类?(形态、生理生化、蛋白及核酸的组成及 序列等) 8.明确血清型检测主要适用于微生物种内不同菌株的分类鉴定 9.(G+Cmo%)的概念以及在分类鉴定应用中仅能够使用其否定原则的含义 10.全基因组DNA一DNA杂交应用于判断同属、同种和同亚种的标准如何? 11.何谓数值分类? 熟悉 1.熟悉分类学涉及的三个组成部分分类、命名和鉴定的分工及其具体含义 2.分类单元及其等级、以及各种亚等级的存在 3.如何理解菌株是微生物分类和研究工作中最基础的操作实体。 4.如何理解分类鉴定中“型”的概念及命名或鉴定不同的型必须有分类学的依据 了解 1.如何评价原核生物“种”的定义的历史发展过程 2.对于获得的新分类群,如何才能获得其新名称的有效发表 3.了解微生物的快速鉴定和自动化分析技术并关注其进展 4. DNA-RNA杂交和探针杂交的应用术建立的有关生物进化和系统发育的理论。 2. 授课主要内容: 第 11 章 微生物的分类与鉴定 11.1 基本理论 一. M 分类学三个组成部分;二. 分类单元及其等级;三. 微生物命名;四. 细菌分类系统----Bergey’s Manual 11.2 微生物分类鉴定的特征和技术 一. 形态学和生理生化特征; 二. 血清型和噬菌体型;三. 氨基酸顺序和蛋白质分析; 四. 核酸的碱基组成和分子杂交; 五. rRNA 的序列分析; 六. 化学分类特征 11.3 微生物的快速鉴定和自动化分析技术 一.微量多项试验鉴定系统; 二.数值分类 3. 重点、难点及对学生的要求(掌握、熟悉、了解、自学) 对学生的要求 掌握 1. 明确分类学涉及的三个组成部分是: 分类、命名和鉴定。 2. 掌握国际细菌命名法规中关于命名的常用法规——以种的命名和亚种的命名为 例进行阐释。 3. 明确“命名模式”是分类单元命名的依据,并且仅仅是命名时所依据的模式。 4. 细菌在种、属和科-目的不同分类单元等级上的命名模式是如何指定的?指定依 据? 5. 为何说被指定的命名模式不一定是该分类单元中最典型或具有代表性的基本单 元?(从指定依据上分析) 6.明确伯杰氏手册在细菌全面分类鉴定中的国际化权威地位。 7. 细菌分类鉴定的特征包括那几大类?(形态、生理生化、蛋白及核酸的组成及 序列等) 8. 明确血清型检测主要适用于微生物种内不同菌株的分类鉴定 9. (G+C mol%)的概念以及在分类鉴定应用中仅能够使用其否定原则的含义 10. 全基因组 DNA-DNA 杂交应用于判断同属、同种和同亚种的标准如何? 11. 何谓数值分类? 熟悉 1. 熟悉分类学涉及的三个组成部分 分类、命名和鉴定的分工及其具体含义 2. 分类单元及其等级、以及各种亚等级的存在 3. 如何理解菌株是微生物分类和研究工作中最基础的操作实体。 4. 如何理解分类鉴定中“型”的概念及命名或鉴定不同的型必须有分类学的依据。 了解 1. 如何评价原核生物“种”的定义的历史发展过程 2. 对于获得的新分类群,如何才能获得其新名称的有效发表? 3. 了解微生物的快速鉴定和自动化分析技术并关注其进展 4. DNA-rRNA 杂交和探针杂交的应用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