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14 吴志成赵晶晶:新中国六十年中欧关系的历史回顾与思考 震发生后,欧洲国家政府和民众十分钦佩中国做出的迅速反应和采取的果断措施,并迅即给予中 国巨大的同情和支持。8月,来自33个欧洲国家的54位贵宾出席了北京奥运会。在欧方的积极 参与和配合下,第七届亚欧首脑会议也得以成功举行。特别是在应对世界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 温家宝总理于2009年1月对瑞士、德国、西班牙、英国和欧盟总部进行了被称为“信心之旅”的正式 访问,目的就是“推动中欧关系深人发展”①,中欧双方领导人均肯定加强中欧合作的全球和战略意 义,强调进一步发展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并决定于4月举行第2次中欧经贸高层对话,年内尽 快举行第11次中欧领导人会晤②。 自2003年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以来,中欧经贸合作进展显著。2003年中欧贸易额首次突破 1000亿美元大关,从2004年起欧盟连年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成为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 双边贸易额达1772.9亿美元,是1975年建交时的74倍③。据中国海关统计,2006年中欧贸易额达 2723亿美元,同比增长25.3%。欧盟继续保持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并成为中国第一大出口 市场。欧盟也是中国累计第一大技术供应方。2007全年进出口贸易额高达3561亿美元,比上年同 期增长27%。经贸关系迅猛发展,为中欧战略伙伴关系奠定坚实的共同利益基础。此外,在科技、 教育与文化交流、环保等诸多领域双方的合作力度也在不断加深。 在双方关系成熟发展的同时,中欧之间也存在着摩擦和不稳定的因素。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和 对华武器军售禁令问题是困扰中欧关系的两个老问题,中方早在21世纪初就提出这两个问题与中 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定位不符,希望欧方尽快解决,但即使在2003年、2004年希拉克、施罗德 当政期间也没能实现。而欧洲国家则在中欧贸易问题(逆差、知识产权等)和非洲问题上对中国的 戒心越发加重④。从2005年下半年开始,欧洲国家开始流行“中国威胁论”,欧盟对华贸易保护主 义倾向增强,越来越多的欧洲战略人士开始探讨中国崛起对欧盟的挑战问题。2006年10月欧盟 委员会先后发表了第六个对华政策文件《欧盟-中国:更紧密的伙伴,扩大的责任》,以及首份对华 贸易与投资文件《竞争与伙伴关系一欧中贸易与投资政策文件》,标志着欧盟对华经贸关系定位 已经由“成熟的伙伴”转为“竞争与合作伙伴关系”;同年12月欧洲理事会发布《关于欧盟-中国战 略伙伴关系的结论》,显示欧盟针对中国崛起调整了对华政策。此外,在欧对华政策中强调所谓 “价值观因素”和“人权”的重要性,欧盟拒绝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在反恐等问题上搞双重标 准,对“东突”以及西藏、台湾事务、人权与民主问题指手画脚,这些都使中欧关系的发展面临障碍。 特别是刚刚过去的2008年,中欧关系剧烈动荡。3月以来西方媒体热炒西藏问题,欧盟与美国还 签署了共同谴责中国的声明;奥运圣火传递先后在伦敦和巴黎受阻,也一度给中国与英国、法国的 关系稳定发展带来压力;12月初欧洲出台某些针对中国的反倾销措施;12月6日法国,总统萨科齐 不顾中国的强烈反对和严正交涉,执意会见达赖,导致第11次中欧峰会被取消等等。 二、中欧关系发展的特点 回顾新中国建国六十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发展历程,中欧关系的内涵不断丰富和 深化,从冷战对峙到建交和解,从集中发展经贸关系到密切加强政治、科技、文化、教育、环保等多 ①外交部官员介绍温家宝总理对瑞士,德国、西班牙,英国和欧盟总部进行正式访问并出席世界经济论坛209年年会,hp:/ www.mfa.gov.cn/chn/ziliao/wzzt/wenzonglichufangouzhousiguo/t474971.htm. ②《中歌联合声明》,2009年1月31日,中国外交部网站,hltp:/ww.fmpc.pv,cn/chn/2o/475287.him ③《近年来的中欧关系》,2006年9月9日,人民网,htp:/politics.people.com.cm/GB/8198/70530/70532/4798069.html. ④赵晨:《中欧关系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新视野》2008年第2期。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