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荒谬的结论. 1.3关于原子结构的早期理论 1.3.1电子的确定 电子作为一个粒子的概念应追溯到法拉第(Faraday)的电解电池实验.他发现电极上电解出的物质质量与 通过电池的电量成正比,而且当不同的电池串联时,各电池析出的产物都有相等的当量数.Faraday由这些 实验所得出的结论是:相等当量的物质(如1克氢,8克氧,118克银)含有相等的电量.1891年,斯托尼 (Stoney)提出用“电子”这一名称来表示电量的单位,在l897年前后,J.J.Thomson用阴极射线管的实验, 由射线在电场和磁场中的偏转,测定了电子的电荷和质量比约为广的电荷和质量比的,1 ,从而得到电子 1840 质量约为氢原子质量的80在1S09年,密利肯RA.Milikan采用油滴实验,由运动着的带有电子的油滴 所经受的重力,电场力和空气阻力之间的关系,测定了电子电荷,从而最后证实了电子是一个带有负电荷 的粒子. 现在采用的电子电荷和质量的精确值是 e=1.6201×1019c 4=9.1091×102g 1.3.2汤姆森(Thomson)的原子模型 因为原子的质量为1022一1024g,比电子的质量大3-5个数量级,所以电子对原子质量的贡献很小.而 且,原子是电中性的,这一事实表明,原子中存在着中和电子的正电荷.另外,由动力学理论可估计出原 子的半径约为l0cm.在对原子有了这些认识的基础上,Thomson提出了一种原子模型.他认为原子的质 量和正电荷像“胶冻”一样均匀充满原子占据的空间,而电子则大致均匀地嵌在胶冻中,Thomson的原子 模型曾被称作为“胶冻”模型或“葡萄干面包”(currant bun)模型.这一模型并没有延续很长时间,因为时 隔不久新的实验表明这种模型并不正确. 1.3.3原子核的发现 I9I1年,Rutherford和他的学生盖革(Geiger)用带有两个正电荷的a粒子流轰击重金属箔时,在所有的角 度都发现有经散射后的粒子,少数α粒子的散射角为180°(与入射方向相反).相应的计算表明,若按 Thomson原子模型,a粒子的散射角不应大于90°,对这一实验结果的唯一解释是原子的质量和正电荷集中 分布在一个粒子上(即原子核上),原子核的半径约为1012cm,而运动着的电子则充满半径约为108cm的 原子空间, l.3.4卢瑟福(Rutherford)的原子模型 根据a粒子散射实验,Rutherford提出了一个原子模型.他认为原子是一个微小的太阳系,电子绕原子 核的运动相似于行星绕太阳的轨道运动。 在这一原子模型下,原子序数为Z的原子,其原子核与一个电子间的静电势能为 66 荒谬的结论. 1.3 关于原子结构的早期理论 1.3.1 电子的确定 电子作为一个粒子的概念应追溯到法拉第(Faraday)的电解电池实验.他发现电极上电解出的物质质量与 通过电池的电量成正比,而且当不同的电池串联时,各电池析出的产物都有相等的当量数.Faraday 由这些 实验所得出的结论是:相等当量的物质(如 1 克氢,8 克氧,118 克银)含有相等的电量.1891 年,斯托尼 (Stoney)提出用“电子”这一名称来表示电量的单位,在 1897 年前后,J.J.Thomson 用阴极射线管的实验, 由射线在电场和磁场中的偏转,测定了电子的电荷和质量比约为 H+ 的电荷和质量比的 ଵ ଵ଼ସ଴,从而得到电子 质量约为氢原子质量的 ଵ ଵ଼ସ଴。在 1909 年,密利肯(R.A.Millikan)采用油滴实验,由运动着的带有电子的油滴 所经受的重力,电场力和空气阻力之间的关系,测定了电子电荷 e,从而最后证实了电子是一个带有负电荷 的粒子. 现在采用的电子电荷和质量的精确值是 e=1.6201×10-19C μ=9.1091×10-28 g 1.3.2 汤姆森(Thomson)的原子模型 因为原子的质量为 10-22—10-24 g,比电子的质量大 3-5 个数量级,所以电子对原子质量的贡献很小.而 且,原子是电中性的,这一事实表明,原子中存在着中和电子的正电荷.另外,由动力学理论可估计出原 子的半径约为 10-8 cm.在对原子有了这些认识的基础上,Thomson 提出了一种原子模型.他认为原子的质 量和正电荷像“胶冻”一样均匀充满原子占据的空间,而电子则大致均匀地嵌在胶冻中.Thomson 的原子 模型曾被称作为“胶冻”模型或“葡萄干面包”(currant bun)模型.这一模型并没有延续很长时间,因为时 隔不久新的实验表明这种模型并不正确. 1.3.3 原子核的发现 1911 年,Rutherford 和他的学生盖革(Geiger)用带有两个正电荷的ߙ粒子流轰击重金属箔时,在所有的角 度都发现有经散射后的ߙ粒子,少数ߙ粒子的散射角为 180°(与入射方向相反).相应的计算表明,若按 Thomson 原子模型,ߙ粒子的散射角不应大于 90°,对这一实验结果的唯一解释是原子的质量和正电荷集中 分布在一个粒子上(即原子核上),原子核的半径约为 10-12 cm,而运动着的电子则充满半径约为 10-8 cm 的 原子空间. 1.3.4 卢瑟福(Rutherford)的原子模型 根据ߙ粒子散射实验,Rutherford 提出了—个原子模型.他认为原子是一个微小的太阳系,电子绕原子 核的运动相似于行星绕太阳的轨道运动。 在这一原子模型下,原子序数为 Z 的原子,其原子核与一个电子间的静电势能为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