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6期(总第246期) 种‘社会和主体身份赖以形成’的文化实践。”①公 换而言之,政治社会化是将模式化的核心价值 共空间在某种程度上演绎为权力剧场,伴随其承载和规范渗化为公民心理层面上的政治态度和政治 的文化意义扮演不同的权力角色,并随着政治环境价值取向,形成对国家的高度认同,从而维护社会 的变化产生角色置换。“无论是将其作为话语形稳定与国家统一的过程 式、现实的再现,还是实存的现实审视,中立性质的 现代化观点认为一旦社会经济发展获得成功 地理空间转化为文化定义的公共空间,生成并归化必要的政治发展将会自动生成。这一观点认为在 居于其中者的身份”②。公共空间的保护、创设与国家和民族被建构以前,社会应该已经被现代化。 演绎成为权力博弈与合法性塑造的工具。遵循这阿尔蒙德( Almond)对此就持乐观观点,认为政治 工具主义线索,具有怀旧意涵的“博物馆与纪念发展的结果是各类来源广泛的群体会日益整合进 碑成为众所周知的陈述历史的场所”③。方尖碑、决策和民族统一构设过程。但这种理论忽视了基 像以及奖章,传递团结、普适与永恒的信息 于生产系统的社会阶层和社会关系研究,过于机 使它们是高度政治化与充满争议的,公众也已经被械,同时他们也完全忽略了意识形态的角色和种族 练就观察与思考公共空间历史性与现代性标签的文化感⊙。 能力。因为公共空间本身就是根据民族符号,结合 这种忽略的直接后果就是所谓合法性危机,人 政治变迁,不断对古代史与当代史进行重新阐释的们对政治权威的评价发生分歧,导致政府的结构和 工具性产物。 行为受阻,甚至崩溃。合法性危机产生的原因不外 因此,在多民族国家统一构设中,公共空间因如下:人们以往形成的文化和心理基础被急剧破 其具有民族文化符号的承载性而成为可资利用的坏;传统政治权威在处理现代问题时显得无能为 工具性资源 力,权威基础不稳固,甚至受到来自社会的传统力 2.公共空间具有政治社会化功能。由于公共量的挑战;政治竞争失范,缺少制度化的机构加以 空间是一种可资利用的工具性资源,间又是人们参疏导;消极意义上的政治社会化的结果。社会、宗 与和互动的重要场所,是体现和处理民族关系的重教和文化制度衰微,无法履行自身的功能,以求强 要载体之一,因此,在一个国家中,不同时期的民族化政治权威;早期的社会化经验同后期的政治社会 关系以及不同民族的融洽程度都可以在公共空间化过程发生断裂,人们心理与世界发生冲突,人民 中得到展示。也正是基于这一理由,在多民族国家在诸多选择面前感到困惑,甚至会出现无根的感 统一构设中,公共空间可以成为政治社会化的重要觉。因此,如果社会成员仅仅将忠诚感维系于传 场所并具有政治社会化的功能。所谓“政治社会统社会的狭隘团体,对部落或种族等地方共同体的 化”( political socialization),原为社会学中的一个认同胜过对国家整体的认同时,就会形成认同危 名词,指一个社会经由各种途径引导其幼年成员或机,严重时可能酿成分离主义运动 成年的新成员进入既有社会结构及秩序的过程 针对前述合法化危机与认同危机,处于国家统 其含义可简述为政治体系经由各种途径,使其成员进程中的多民族国家可以占领公共空间,利用公 发展出共同的“认同”( identification)、“政治价值”共空间的隐含叙事功能,进行合法化与认同危机的 ( political values)和“政治效忠”( political loyalty)社会化消弭。这一策略即使在那些没有信仰和忠 的过程④ 诚的社会,也是基本的社会化策略之一。由于公共 ①②〔美〕温迪·J·达比:《风景与认同:英国民族与阶级地理》,张箭飞、赵红英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1年版,第 12、16页。 o Lisa Maya Knauer and Daniel J. Walkowitz, Memory and The Im pact of Political Trans formation in Public Space, Duke University Press, 2004, p. vii. ④王云五:《云五社会科学大辞典·政治学卷》,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第191-192页 6 Manish Jha. Ethnicity, Modernity and Nationalism in Central Asia ( Nation Building Experiences in Kazakh- stan). Delhi: Academic Excellence, 2007. P. 78. 理:《政治文化导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38、28页。 21994-2015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种‘社会和主 体 身 份 赖 以 形 成’的 文 化 实 践。”①公 共空间在某种程度上演绎为权力剧场,伴随其承载 的文化意义扮演不同的权力角色,并随着政治环境 的变化产 生 角 色 置 换。“无论是将其作为话语形 式、现实的再现,还是实存的现实审视,中立性质的 地理空间转化为文化定义的公共空间,生成并归化 居于其中者的 身 份”② 。公 共 空 间 的 保 护、创 设 与 演绎成为权力博弈与合法性塑造的工具。遵循这 一工具主义线索,具有怀旧意涵的“博物馆与纪念 碑成为众所周知的陈述历史的场所”③。方 尖 碑、 雕像以及奖章,传递团结、普适与永恒的信息。即 使它们是高度政治化与充满争议的,公众也已经被 练就观察与思考公共空间历史性与现代性标签的 能力。因为公共空间本身就是根据民族符号,结合 政治变迁,不断对古代史与当代史进行重新阐释的 工具性产物。 因此,在多民族国家统一构设中,公共 空 间 因 其具有民族文化符号的承载性而成为可资利用的 工具性资源。 2.公共空间具有政治社会化功能。由于公共 空间是一种可资利用的工具性资源,间又是人们参 与和互动的重要场所,是体现和处理民族关系的重 要载体之一,因此,在一个国家中,不同时期的民族 关系以及不同民族的融洽程度都可以在公共空间 中得到展示。也正是基于这一理由,在多民族国家 统一构设中,公共空间可以成为政治社会化的重要 场所并具 有 政 治 社 会 化 的 功 能。所 谓“政 治 社 会 化”(politicalsocialization),原为社会学中的一个 名词,指一个社会经由各种途径引导其幼年成员或 成年的新成员进入既有社会结构及秩序的过 程。 其含义可简述为政治体系经由各种途径,使其成员 发展出共同的“认同”(identification)、“政治价值” (politicalvalues)和“政治 效 忠”(politicalloyalty) 的过程④。 换而言之,政治社会化是将模式化的核心价值 和规范渗化为公民心理层面上的政治态度和政治 价值取向,形成对国家的高度认同,从而维护社会 稳定与国家统一的过程。 现代化观点认为一旦社会经济发展获得成功, 必要的政治发展将会自动生成。这一观点认为在 国家和民族被建构以前,社会应该已经被现代化。 阿尔蒙德(Almond)对此就 持 乐 观 观 点,认 为 政 治 发展的结果是各类来源广泛的群体会日益整合进 决策和民族统一构设过程。但这种理论忽视了基 于生产系统 的 社 会 阶 层 和 社 会 关 系 研 究,过 于 机 械,同时他们也完全忽略了意识形态的角色和种族 文化感⑤。 这种忽略的直接后果就是所谓合法性危机,人 们对政治权威的评价发生分歧,导致政府的结构和 行为受阻,甚至崩溃。合法性危机产生的原因不外 如下:人们 以 往 形 成 的 文 化 和 心 理 基 础 被 急 剧 破 坏;传统政 治 权 威 在 处 理 现 代 问 题 时 显 得 无 能 为 力,权威基础不稳固,甚至受到来自社会的传统力 量的挑战;政治竞争失范,缺少制度化的机构加以 疏导;消极意义上的政治社会化的结果。社会、宗 教和文化制度衰微,无法履行自身的功能,以求强 化政治权威;早期的社会化经验同后期的政治社会 化过程发生断裂,人们心理与世界发生冲突,人民 在诸多选择 面 前 感 到 困 惑,甚 至 会 出 现 无 根 的 感 觉⑥。因此,如果社会成员仅仅将忠诚感维系于传 统社会的狭隘团体,对部落或种族等地方共同体的 认同胜过对 国 家 整 体 的 认 同 时,就 会 形 成 认 同 危 机,严重时可能酿成分离主义运动⑦ 。 针对前述合法化危机与认同危机,处于国家统 一进程中的多民族国家可以占领公共空间,利用公 共空间的隐含叙事功能,进行合法化与认同危机的 社会化消弭。这一策略即使在那些没有信仰和忠 诚的社会,也是基本的社会化策略之一。由于公共 06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6期(总第246期) ① ③ ④ ⑤ ⑥ ② 〔美〕温迪·J·达比:《风景与 认 同:英国民族与阶级地理》,张 箭 飞、赵 红 英 译,南 京:译 林 出 版 社,2011年 版,第 12、16页。 LisaMaya Knauerand DanielJ.Walkowitz,Memoryand TheImpactof PoliticalTransformationin Public Space,DukeUniversityPress,2004,p.viii. 王云五:《云五社会科学大辞典·政治学卷》,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第191-192页。 ManishJha.Ethnicity,Modernityand NationalisminCentralAsia (NationBuildingExperiencesin Kazakh- stan),Delhi:AcademicExcellence,2007.p.78. ⑦ 王乐理:《政治文化导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38、28页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