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合理论,包括功能整合理论、团体互动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等,分析海峡两岸的政治互动和整合模式。魏镛 在多年前曾提出“民族内共同体”的概念,用以说明台海两岸并未分裂为两个国家,而是彼此竞争的两个政治 体系。两个体系之间的关系不适用国际法,应由双方的协议或内部法律处理彼此之间的关系,但对外则适用 国际法,双方均可与其他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及加人国际组织而不违背“一个中国”原则。魏辅认为在“民族内 共同体"的框架下,双方可共同发扬中华文化,共同维持中国领土主权的完整,不在国际社会上相互打压,设 法建立军事预警机制,全面扩展经贸文化科技交流,并由经贸之统合,迈向文化及政治统合。4但他所说的 “一个中国”是指“历史、地理、文化的中国”,这与两岸在“九二共识”中所体现的“一个中国”原则有相当距离。 所谓两岸可以与其他国家建交及加入国际组织而不违背“一个中国”原则,也有难以自圆其说之嫌。张亚中 认为欧盟式的“新功能主义”理论可适用于两岸政治整合的过程,即不是一下子由“联邦主义”方式实现统一, 而是以“超国家主义”与“政府间主义”两者并重,仿效欧洲共同体,创造一个除了两岸各自完整的法律主体之 外的“两岸共同体”,即非国际法人的“第三主体”。5这一理论虽然含有两岸走向统一的价值导向,但强调台 湾在过渡期享有完整的法律主体性,与台海的实际现状有一定距离。 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的出发点是两岸的政治现状。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的东西德和南北韩 等分裂国家不同,两岸在1949年后虽然在政治上处于对立状态,但在宪法和国际法的意义上并没有分裂为 两个国家。按照国际法学者克劳福(Crawford)的概念,台湾在国际公法的地位,是一个“处于内战局面的既成 事实的地方政府(a consolidated local de facto government in a civil war situation)”。i61不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宪法还是“中华民国宪法”,均将对方所实际控制的领域视为己方的主权范围。而且,国际社会只承认一个中 国,没有对两岸在外交上进行交叉承认,两岸在以国家为单位的国际组织中也没有出现双重代表权问题。从 法律的意义上说,两岸处于一种“分而不离”的“交战”状态。我们承认中国尚未完全统一,不等于说中国已经 分裂成为两个国家,更不能以此论定台湾已经“事实上独立”(de facto independence)。上述这些特点,界定了 两岸政治关系的现状,也是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的基础。如果说,军事上交战双方签定和平协议的前 提是放弃对他方领土要求的话,那么,两岸在政治上达成和平协议的前提,恰恰是坚持“两岸同属一个中国” 的民族认同,不对国家主权进行政治和法律意义上的切割。 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的路径是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先经济后政治,逐步破解政治难题。两岸 经济和文化的扩大交流,包括双方在经贸和文化产业领域的合作,人员的高度地域流动性(常住大陆地区的 数十万台商及其家属和大量的大陆游客)和大陆对台湾人民的一系列优惠政策,有利于加强两岸间的相互依 存意识,促进经济,文化一体化发展,强化国家认同。大陆经济的持续发展,特别是海峡西岸繁荣带的逐渐成 形,将对台湾产生进一步的吸引力。民间交流不但可以使台湾人民从中直接受益,也有助于化解或抵消台湾 当局多年来所进行的“恐共”、“反共”或“去中国化”的宣传结果。根据台湾学者魏镛的“联锁社群”概念,在 “多体系国家”某一政治体系之内有一群人民,与另一政治体系的人民及社群可能因为广泛的社会、文化、商 业或其它形式的接触,导致他们跨越体系界线而发展出与另一体系中的人民及社会间的有相当程度的了解、 敏感度与情感关系,同时又与本身政治体系内具有相似性与经验的人民保持密切联系。这一理论可以在大 陆台商的一些政治行为得到验证。从2005年“绿色台商”许文龙公开表态支持《反分裂国家法》,到2007年 台湾企业界人士曹兴诚倡导两岸制定“和平共处法”,都可以视为“联锁社群”效应的典型例证。 优先推动两岸经济和文化交流,不等于应该将政治议题束之高阁。台湾学者高朗曾指出,在两岸之间政 治问题未解决及台湾内部政治精英意见未整合前,不能期望透过两岸经贸来迅速进行政治整合。⑧20年来 两岸经济和文化交流虽然不断扩大,但政治对立并没有得到根本缓解。说明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的 关键,应从政治的视角切人,确立双方对“一个中国”的认同。 国家或民族认同属于一种社会观念性质的概念。政治学领域中的原生主义(primodialist)或本质主义 (essentialism)理论认为民族认同是社会共同体成员通过一些共有的象征符号、语言、神话和历史而形成的, 具有很强的稳定性。政府间主义理论强调认同的稳定性和政府的功能,认为集体认同应该而且只能限于民 族国家范围之内。[建构主义理论则认为,民族和民族认同属于历史性发展的社会建构。根据这些理论,海 ·8· C1994-2012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