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的对一般性他人的信任。在中国社会里,人们在追求目标的时候,通过与特定的人建立长期稳 固的关系而感到放心(安心),在这种情况下,安心感的确有利于降低企业组织运行过程中的交 易成本,获得暂时利益,但同时也使依恋关系内的人失去与外界交往而获取更大利益的潜在机 会。文章将在下一步对这一问题作详细讨论。 理论背景 信任解放理论 信任解放理论(Yamagishi&Y amagishi,.I994)为本研究提供了理论背景,这一理论包括6 个命题:()信任只有在社会不确实情况下才有存在意义。社会不确实性的定义是当行为对象 者受到诱惑而行为不正时,行为者一方不能正确判断行为对象的意图,比如,市场上充斥着伪 造商品,消费者因为不能区别真假品而遭受损失,卖者却由于伪造商品而营利。(2)解决社会 不确实性所带来的问题的最普通的办法是建立依恋关系,即与可靠对象形成稳固关系,这是因 为与特定对象的持续交往降低了被欺骗的可能性。(3)特定伙伴间的依恋关系减低社会的不 确实性,但同时也带来机会代价”或者说失去可能从外人那儿获得的机会。这就意味着机会 代价高的时候与特定伙伴维持依恋关系并非有利。一般来说,在机会代价低的社会,建立相互 依恋关系是解决社会不确实性所带来的问题的有效办法,但对于流动性高、机会多的社会,与 特定伙伴保持依恋关系便相对无利。(4)因此,在机会代价高的社会情景下,依恋关系变成一 种损失而非一种资产。(5)高信任者(意指对一般人具有高信任者)比较容易脱离为减低社会 不确实性而形成的依恋关系。(6因此,在社会不确实性和机会代价都很高的情景下,高信任 者比低信任者能更多地利用外界机会而获得成功。 在信任解放理论的基础上,山岸等(1994)在美国和日本实施了问卷调查,比较了日、美的 信任水平,其结果支持了他们的假设。 日、美信任水平的差异 先行研究的结果一致表明,美国人比日本人更信任一般人(T.Y amagishi,I988aM. Yamgishi&Y amag ishi,.1989,。比如,T.山岸(1988a)采用了8个项目的信任量度,证明了美 国人(N=852)的一般信任平均值比日本人(N=212)高出三分之二,类似的结果在M.山岸等 (1989)的研究里再次得到证实。此外,山岸等(1994.1988使用了6个项目、5点量尺的信任 量度进行了日、美问卷调查,其结果表明,美国学生和一般人的信任感均高于同样的日本被试。 虽然这些研究使用的对象是学生,但由统计数理研究所(ISM)(C.Hayashi,T.Suzuki,.G.Suzuki &Murak ami,.1982)采用代表性国民调查对象进行了更具系统性的研究得到了同样的日、美差 异,例如,对这一问题:“你认为你可以信任大多数人,还是时刻提防他人为好?”,47%的美国人 (N=1571)回答“可以信任大多数人”,而只有26%的日本人(N=2032)给予了同样回答。同 样,对另一个问题:“你认为大多数时候人们都乐于助人呢,还是只顾自己?”,47%的美国人回 答大多数人都乐于助人,而作同样回答的日本人只有19%。 以上结果表明,虽然福山(1995认为日本是一个高信任社会,但实证研究证实了美国比日 本信任感高。对于日、美存在的信任差异,山岸等(1994指出,日本的社会和贸易关系(例如日 本的系列”体系)是在一种约定关系中产生的相互间的安心(放心),而非对他人是否值得信任 的一种信息不足的判断之意义上的信任(一般信任)。 研究目的 0994-2012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e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的对一般性他人的信任。在中国社会里, 人们在追求目标的时候, 通过与特定的人建立长期稳 固的关系而感到放心( 安心) , 在这种情况下, 安心感的确有利于降低企业组织运行过程中的交 易成本, 获得暂时利益, 但同时也使依恋关系内的人失去与外界交往而获取更大利益的潜在机 会。文章将在下一步对这一问题作详细讨论。 理论背景 信任解放理论 信任解放理论( Yamag ishi & Yamagishi, 1994) 为本研究提供了理论背景, 这一理论包括 6 个命题: ( 1) 信任只有在社会不确实情况下才有存在意义。社会不确实性的定义是当行为对象 者受到诱惑而行为不正时, 行为者一方不能正确判断行为对象的意图, 比如, 市场上充斥着伪 造商品, 消费者因为不能区别真假品而遭受损失, 卖者却由于伪造商品而营利。( 2) 解决社会 不确实性所带来的问题的最普通的办法是建立依恋关系, 即与可靠对象形成稳固关系, 这是因 为与特定对象的持续交往降低了被欺骗的可能性。( 3) 特定伙伴间的依恋关系减低社会的不 确实性, 但同时也带来/ 机会代价0或者说失去可能从外人那儿获得的机会。这就意味着机会 代价高的时候与特定伙伴维持依恋关系并非有利。一般来说, 在机会代价低的社会, 建立相互 依恋关系是解决社会不确实性所带来的问题的有效办法, 但对于流动性高、机会多的社会, 与 特定伙伴保持依恋关系便相对无利。( 4) 因此, 在机会代价高的社会情景下, 依恋关系变成一 种损失而非一种资产。( 5) 高信任者( 意指对一般人具有高信任者) 比较容易脱离为减低社会 不确实性而形成的依恋关系。( 6) 因此, 在社会不确实性和机会代价都很高的情景下, 高信任 者比低信任者能更多地利用外界机会而获得成功。 在信任解放理论的基础上, 山岸等( 1994) 在美国和日本实施了问卷调查, 比较了日、美的 信任水平, 其结果支持了他们的假设。 日、美信任水平的差异 先行研究的结果一致表明, 美国人比日本人更信任一般人( T. Yamag ishi, 1988a, M . Yamgishi & Yamag ishi, 1989) 。比如, T. 山岸( 1988a) 采用了 8 个项目的信任量度, 证明了美 国人( N= 852) 的一般信任平均值比日本人( N= 212) 高出三分之二, 类似的结果在 M. 山岸等 ( 1989) 的研究里再次得到证实。此外, 山岸等( 1994, 1988a) 使用了 6 个项目、5 点量尺的信任 量度进行了日、美问卷调查, 其结果表明, 美国学生和一般人的信任感均高于同样的日本被试。 虽然这些研究使用的对象是学生, 但由统计数理研究所( ISM) ( C. Hayashi, T. Suzuki, G. Suzuki & Murakami, 1982) 采用代表性国民调查对象进行了更具系统性的研究得到了同样的日、美差 异, 例如, 对这一问题: / 你认为你可以信任大多数人, 还是时刻提防他人为好?0, 47% 的美国人 ( N= 1 571) 回答/ 可以信任大多数人0, 而只有 26%的日本人( N= 2 032) 给予了同样回答。同 样, 对另一个问题: / 你认为大多数时候人们都乐于助人呢, 还是只顾自己?0, 47% 的美国人回 答大多数人都乐于助人, 而作同样回答的日本人只有 19% 。 以上结果表明, 虽然福山( 1995) 认为日本是一个高信任社会, 但实证研究证实了美国比日 本信任感高。对于日、美存在的信任差异, 山岸等( 1994) 指出, 日本的社会和贸易关系( 例如日 本的/ 系列0体系) 是在一种约定关系中产生的相互间的安心( 放心) , 而非对他人是否值得信任 的一种信息不足的判断之意义上的信任( 一般信任) 。 研究目的 70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