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政治学研究 发展变迁,即政治机会结构理论( political意义以使抗争行动取得合法性。在抗争政治中, pportunty structure)、资源动员理论( resources抗争者有意识地、策略性地升华自己的诉求或讲 mobilization)和架构( framing)理论。这三种理论述自身遭遇,并通过建构价值认同来动员潜在参 范式分别从政治环境、资源利用和意义建构的角与者,争取社会輿论支持,最终通过集体行动在时 度促进了抗争政治研究的发展。从20世纪70年间上的延续和空间上的扩散对决策者施加压力以 代至今,政治机会结构理论是解释和分析抗争性达到抗争目的。架构理论虽然指明了意识建构 集体行动的主导范式和重要分析工具。该范式认的重要意义,但该理论范式存在一种重静态描述 为抗争政治的发生必然与其所在的政治环境高度而轻动态分析的研究倾向。罗伯特·本福德 相关,并强调特定的政治环境对集体行动的发生( Robert D. Benford)认为,架构理论的研究过于 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西德尼·塔罗( Sidney重视各种架构“事实”而忽视其构建、谈判、竞争 Tarrow)列举了政治机会的五个基本维度,即政体的动态过程。简言之,大量研究集中在了“架构 的开放程度、政府的镇压能力、执政基础的稳定程( frame)本身而非更具理论价值的架构过程 度、第三方势力的支持(如社会精英、外国势力( framing) 等)、政治精英的内部分化。④诸如以上政治环境 虽然政治机会结构理论、资源动员理论和架 的变化以及抗争者对这种变化的判读决定着抗争构理论为我们深入理解抗争政治提供了富有洞察 政治的发生及演变。然而,政治机会结构理论虽力的理论范式,但这三种范式却无一例外地侧重 然为抗争性集体行动的爆发提供了有力的理论解于以抗议者的角度来解读抗争政治的演进—政 释,但也陷入了概念外延被无限放大的困境。任治机会结构理论强调政治环境对抗争者的重要影 何政治上或权力上的微小变动都会被解读为某种响;资源动员理论侧重于外部资源对抗争者发起 政治机会并归纳为引发抗争行为的政治背景。威行动的关键作用;架构理论发掘了抗争者有意识 廉·加姆森( William A. Gamson)和大卫·迈耶的建构行为对抗争行动的重大意义。然而,作为 ( David S. Meyer)一针见血地指出,“政治机会结抗争政治诉求对象的“国家”却被忽视了。在抗 构正变成一块海绵,吸收着社会运动环境的每 争政治中,抗争者和国家是两个同等重要的参与 个方面。”因此,这一理论框架的问题是涵盖了方。一方面,抗争者由于无法介入政府决策过程 过多的解释变量,变得无所不包而渐渐失去其核或缺乏有效的制度化渠道来反映自身利益诉求而 心的解释力( explanatory leverage) 发起抗争行动以吸引国家的关注。另一方面,国 资源动员理论侧重于研究抗争者如何利用各家通常是集体行动最主要的诉求对象和应对抗争 种正式和非正式的社会组织、人际关系网络以及行为的责任主体。因此,国家理应是抗争政治重 其他外部资源发动并维系抗争行动。任何集体行要的参与一方。 动的发展和延续皆离不开必要的资源支持,例如 从现实角度来看,国家在面对抗争行动时具 资金、人力、土地、技术及各种组织资源(如人际有策略选择及回应的自主空间。国家如同一个拥 网络、社会组织、宗教团体等)。抗争行动的发生有自主能力的“理性人”,可以相对独立地去界定 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抗争者动员上述资源的能力。威胁、组织资源并作出符合自身利益的回应,而国 该理论认为抗争政治与资源支持及组织动员工作家的应对策略又作用于抗争行动本身并影响其演 存在正向的逻辑关联,并强调必要的组织资源是化轨迹及最终结果。艾克尔特( grzegorz ekiert) 抗争行动发生的前提条件。资源动员理论的不足指出“国家具有决定性的权力选择使用暴力去 之处是过于强调外部资源的重要性,将其视为集镇压社会骚乱或采取经济手段化解紧张局势。” 体行动发生及延续的决定性条件,从而忽视了意蒂利认为,国家对挑战者的应对深刻影响着集体 识、文化和心理等其他因素对抗争行动的作用及行动参与者对抗争手法及方式的选择和使用。 从某种程度上而言,抗争行动的每一阶段都是抗 架构理论的硏究切入点是抗争者如何刻意强争者针对国家应对策略有意识的反馈。 调某些信息或事物的某一方面以建构某种主题和 因此,以抗争者为中心的理论视角将国家视 21994-2015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发展 变 迁,即政治机会结构理论 ( political opportunity structure ) 、资 源 动 员 理 论 ( resources mobilization) 和架构( framing) 理论。这三种理论 范式分别从政治环境、资源利用和意义建构的角 度促进了抗争政治研究的发展。从 20 世纪 70 年 代至今,政治机会结构理论是解释和分析抗争性 集体行动的主导范式和重要分析工具。该范式认 为抗争政治的发生必然与其所在的政治环境高度 相关,并强调特定的政治环境对集体行动的发生 具有 至 关 重 要 的 作 用。西 德 尼·塔 罗 ( Sidney Tarrow) 列举了政治机会的五个基本维度,即政体 的开放程度、政府的镇压能力、执政基础的稳定程 度、第三方势力的支持( 如社会精英、外国势力 等) 、政治精英的内部分化。④ 诸如以上政治环境 的变化以及抗争者对这种变化的判读决定着抗争 政治的发生及演变。然而,政治机会结构理论虽 然为抗争性集体行动的爆发提供了有力的理论解 释,但也陷入了概念外延被无限放大的困境。任 何政治上或权力上的微小变动都会被解读为某种 政治机会并归纳为引发抗争行为的政治背景。威 廉·加 姆 森( William A. Gamson) 和 大 卫·迈 耶 ( David S. Meyer) 一针见血地指出,“政治机会结 构正变成一块海绵,吸收着社会运动环境的每一 个方面。”⑤因此,这一理论框架的问题是涵盖了 过多的解释变量,变得无所不包而渐渐失去其核 心的解释力( explanatory leverage) 。 资源动员理论侧重于研究抗争者如何利用各 种正式和非正式的社会组织、人际关系网络以及 其他外部资源发动并维系抗争行动。任何集体行 动的发展和延续皆离不开必要的资源支持,例如 资金、人力、土地、技术及各种组织资源( 如人际 网络、社会组织、宗教团体等) 。⑥ 抗争行动的发生 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抗争者动员上述资源的能力。 该理论认为抗争政治与资源支持及组织动员工作 存在正向的逻辑关联,并强调必要的组织资源是 抗争行动发生的前提条件。资源动员理论的不足 之处是过于强调外部资源的重要性,将其视为集 体行动发生及延续的决定性条件,从而忽视了意 识、文化和心理等其他因素对抗争行动的作用及 影响。 架构理论的研究切入点是抗争者如何刻意强 调某些信息或事物的某一方面以建构某种主题和 意义以使抗争行动取得合法性。在抗争政治中, 抗争者有意识地、策略性地升华自己的诉求或讲 述自身遭遇,并通过建构价值认同来动员潜在参 与者,争取社会舆论支持,最终通过集体行动在时 间上的延续和空间上的扩散对决策者施加压力以 达到抗争目的。⑦ 架构理论虽然指明了意识建构 的重要意义,但该理论范式存在一种重静态描述 而轻动 态 分 析 的 研 究 倾 向。罗 伯 特·本 福 德 ( Robert D. Benford) 认为,架构理论的研究过于 重视各种架构“事实”而忽视其构建、谈判、竞争 的动态过程。简言之,大量研究集中在了“架构” ( frame) 本身而非更具理论价值的架构过程 ( framing) 。⑧ 虽然政治机会结构理论、资源动员理论和架 构理论为我们深入理解抗争政治提供了富有洞察 力的理论范式,但这三种范式却无一例外地侧重 于以抗议者的角度来解读抗争政治的演进———政 治机会结构理论强调政治环境对抗争者的重要影 响; 资源动员理论侧重于外部资源对抗争者发起 行动的关键作用; 架构理论发掘了抗争者有意识 的建构行为对抗争行动的重大意义。然而,作为 抗争政治诉求对象的“国家”却被忽视了。在抗 争政治中,抗争者和国家是两个同等重要的参与 方。一方面,抗争者由于无法介入政府决策过程 或缺乏有效的制度化渠道来反映自身利益诉求而 发起抗争行动以吸引国家的关注。另一方面,国 家通常是集体行动最主要的诉求对象和应对抗争 行为的责任主体。因此,国家理应是抗争政治重 要的参与一方。 从现实角度来看,国家在面对抗争行动时具 有策略选择及回应的自主空间。国家如同一个拥 有自主能力的“理性人”,可以相对独立地去界定 威胁、组织资源并作出符合自身利益的回应,而国 家的应对策略又作用于抗争行动本身并影响其演 化轨迹及最终结果。艾克尔特( Grzegorz Ekiert) 指出,“国家具有决定性的权力选择使用暴力去 镇压社会骚乱或采取经济手段化解紧张局势。”⑨ 蒂利认为,国家对挑战者的应对深刻影响着集体 行动参与者对抗争手法及方式的选择和使用。⑩ 从某种程度上而言,抗争行动的每一阶段都是抗 争者针对国家应对策略有意识的反馈。 因此,以抗争者为中心的理论视角将国家视 — 153 — 政治学研究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