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视艺术整体,有时又要重点论述它们各自的差异性和独特性,总之是力图在一个新的艺术 学框架之中有机地纳入新兴的影视艺术并为之确立应有的合适的位置,并从艺术的角度对 影视现象作多方面的解析和探讨。 1、艺术学 为了更好地理解影视艺术学,我们先来看看艺术学。艺术学,自然是综合性地、系统地 研究整个艺术世界,研究艺术之本质、原理与现象,探讨艺术实践、艺术活动的规律和特点 的理论性、学术性的人文学科。而且,作为一门人文学科,艺术学始终以人为中心,以追问 艺术对于人的意义、价值和艺术存在本体为己任。艺术学应该站在本体论的高度,把艺术视 作人类把握世界的方式,人自身主体性的对象化的结果,乃至人的本体的存在方式和精神的 家园。 2、艺术的四要素 美国艺术理论家M·H·艾伯拉姆斯在其著名的理论专著<<镜与灯一一浪漫主义文论及 批评传统>中指出,“每一件艺术品总要涉及四个要点,几乎所有力求周密的理论总会在大 体上对这四个要素加以区别,使人一目了然。”这四个要素,即“作为艺术产品本身”的作 品(Work);作为与作品直接或间接相关或对应的客观自然或世界( World):“作为生产者” 的艺术家( Artist):欣赏者或读者( Reader)。据此,他设计了一个影响深远的,在一定的 意义上可以说开拓了一条文学艺术研究的新思路的“艺术四要素图式” 世界 作品 艺术家 读者 艾布拉姆斯借此四要素图式而整合西方文论史上形形色色的流派学说。他指出,“尽管 任何像样的理论都多少考虑到了所有这四个要素,然而我们将看到,几乎所有的理论都只明 显地倾向于一个要素。作者因而根据各种文论倾向重心的不同而归纳出模仿说、实用说、表 现说、客观说四类。” 著名的美籍华人文论家刘若愚在艾勃拉姆斯的基础上作了自己的独特改造,侧重于展示 四个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是怎样构成了整个艺术过程( artistic process)的四个阶段 的。”并把艺术的四个要素排成 宇宙 接受者 艺术家 作品 刘若愚并解释此一图式道:“在艺术过程的第一阶段,宇宙影响、感发作家,作家对之 作出反应。由于这种反应,作家创作出作品,这就是艺术过程的第二阶段。作品与读者见面 立即对他产生影响,这是艺术过程的第三阶段。在艺术过程的最后阶段,读者因阅读作品的 7〔美〕MH艾布拉姆斯:<<镜与灯>>,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 8参见刘若愚<<中国的文学理论>>,第14-17页,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年4月版8 视艺术整体,有时又要重点论述它们各自的差异性和独特性,总之是力图在一个新的艺术 学框架之中有机地纳入新兴的影视艺术并为之确立应有的合适的位置,并从艺术的角度对 影视现象作多方面的解析和探讨。 1、艺术学 为了更好地理解影视艺术学,我们先来看看艺术学。艺术学,自然是综合性地、系统地 研究整个艺术世界,研究艺术之本质、原理与现象,探讨艺术实践、艺术活动的规律和特点 的理论性、学术性的人文学科。而且,作为一门人文学科,艺术学始终以人为中心,以追问 艺术对于人的意义、价值和艺术存在本体为己任。艺术学应该站在本体论的高度,把艺术视 作人类把握世界的方式,人自身主体性的对象化的结果,乃至人的本体的存在方式和精神的 家园。 2、艺术的四要素 美国艺术理论家 M·H·艾伯拉姆斯在其著名的理论专著<<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 批评传统>>7中指出,“每一件艺术品总要涉及四个要点,几乎所有力求周密的理论总会在大 体上对这四个要素加以区别,使人一目了然。”这四个要素,即“作为艺术产品本身”的作 品(Work);作为与作品直接或间接相关或对应的客观自然或世界(World);“作为生产者” 的艺术家(Artist);欣赏者或读者(Reader)。据此,他设计了一个影响深远的,在一定的 意义上可以说开拓了一条文学艺术研究的新思路的“艺术四要素图式”: 世界 作品 艺术家 读者 艾布拉姆斯借此四要素图式而整合西方文论史上形形色色的流派学说。他指出,“尽管 任何像样的理论都多少考虑到了所有这四个要素,然而我们将看到,几乎所有的理论都只明 显地倾向于一个要素。作者因而根据各种文论倾向重心的不同而归纳出模仿说、实用说、表 现说、客观说四类。” 著名的美籍华人文论家刘若愚在艾勃拉姆斯的基础上作了自己的独特改造,侧重于展示 “四个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是怎样构成了整个艺术过程(artistic process)的四个阶段 的。”8并把艺术的四个要素排成: 宇宙 接受者 艺术家 作品 刘若愚并解释此一图式道:“在艺术过程的第一阶段,宇宙影响、感发作家,作家对之 作出反应。由于这种反应,作家创作出作品,这就是艺术过程的第二阶段。作品与读者见面, 立即对他产生影响,这是艺术过程的第三阶段。在艺术过程的最后阶段,读者因阅读作品的 7 〔美〕M`H`艾布拉姆斯:<<镜与灯>>,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 年。 8 参见刘若愚<<中国的文学理论>>,第 14-17 页,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 年 4 月版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