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就很难得到如实的综合成绩考评依据了。而问题就在于,平时要布置作业就 意味着要改作业(增加工作量),期中要考试就意味着要停课一周(浪费教 学时),岂不是多增加师生负担?如果这些工作不是硬性规定的话,那么认 真履行的教师岂不是工作量无法得到认可?换句话说,同样一门课的教学, 认真与否,工作量是完全不同的 实事求是地说,大学生学习不应只是追求成绩的获得,而是各种知识的 储备和能力的提高。因此,作为教师就应该尽可能想办法让学生在平时积极 储备知识和参与锻炼,不断给他们提供实践和成才的机会。当然,这无疑是 有一定难度的。不过,也并非不可企及。我以为,只要改变考评成绩的标 准,即改变以往只注重期末考试的成绩,更多地关注平时各种作业和表现的 成绩,就能充分调动大学生平时主动学习和锻炼的积极性。同样,作为任课 教师,就应该根据教学的进度,适当布置一些作业,提出一些重要问题,让 所有同学参与完成,并作为总评成绩的主要依据。如此一来,教学质量肯定 会提高,当然教师的工作量也会大大增加。这也就触及到如何增加投入以加 强大学本科教学的核心问题一一如何提高和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及其工作待 遇的问题。话说回来,教师的天职就是要教好课,不能因为工薪报酬较低而 减少教学主要环节,否则就是有失师德了。可是,在当今如此浮躁的风气 下,在缺乏科学督导和考评机制的情况下,真正追求良好师德和形象的又有 多少呢? 复旦大学开设的核心课程,从目前来看,虽然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以往学 生接受知识偏狭和思考能力偏低的问题,但是在成绩考评标准上仍不利于学 生的成长。已有的六大模块课程,要求每位学生都必须在每一模块中任选 门修读,无疑可以扩大学生的视野,提高各方面的素质。但从实际效果来 看,修完规定的学分是容易的,而要真正对各模块学科知识的全面深入理解 是无法达到的。这就意味着修读核心课程的目的不应是追求知识的完备,而 是对学科的理解及其特有研究方法的学以致用,以更新固有专业的知识结构 和思维方法。对此,核心课程规定的小班讨论,不管怎么说都是有所助益 的,可以促动学生结合实际问题认真思考和组织讨论,培养其学术思辨的能就很难得到如实的综合成绩考评依据了。而问题就在于,平时要布置作业就 意味着要改作业(增加工作量),期中要考试就意味着要停课一周(浪费教 学时),岂不是多增加师生负担?如果这些工作不是硬性规定的话,那么认 真履行的教师岂不是工作量无法得到认可?换句话说,同样一门课的教学, 认真与否,工作量是完全不同的。 实事求是地说,大学生学习不应只是追求成绩的获得,而是各种知识的 储备和能力的提高。因此,作为教师就应该尽可能想办法让学生在平时积极 储备知识和参与锻炼,不断给他们提供实践和成才的机会。当然,这无疑是 有一定难度的。不过,也并非不可企及。我以为,只要改变考评成绩的标 准,即改变以往只注重期末考试的成绩,更多地关注平时各种作业和表现的 成绩,就能充分调动大学生平时主动学习和锻炼的积极性。同样,作为任课 教师,就应该根据教学的进度,适当布置一些作业,提出一些重要问题,让 所有同学参与完成,并作为总评成绩的主要依据。如此一来,教学质量肯定 会提高,当然教师的工作量也会大大增加。这也就触及到如何增加投入以加 强大学本科教学的核心问题——如何提高和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及其工作待 遇的问题。话说回来,教师的天职就是要教好课,不能因为工薪报酬较低而 减少教学主要环节,否则就是有失师德了。可是,在当今如此浮躁的风气 下,在缺乏科学督导和考评机制的情况下,真正追求良好师德和形象的又有 多少呢? 复旦大学开设的核心课程,从目前来看,虽然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以往学 生接受知识偏狭和思考能力偏低的问题,但是在成绩考评标准上仍不利于学 生的成长。已有的六大模块课程,要求每位学生都必须在每一模块中任选一 门修读,无疑可以扩大学生的视野,提高各方面的素质。但从实际效果来 看,修完规定的学分是容易的,而要真正对各模块学科知识的全面深入理解 是无法达到的。这就意味着修读核心课程的目的不应是追求知识的完备,而 是对学科的理解及其特有研究方法的学以致用,以更新固有专业的知识结构 和思维方法。对此,核心课程规定的小班讨论,不管怎么说都是有所助益 的,可以促动学生结合实际问题认真思考和组织讨论,培养其学术思辨的能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