轧#板厚差与实测板厚差的差值△,如图1所示。以K为常值得到的最大偏差值△max为 0.148mm,K不均匀分布得到的△max为0.072mm。可以得出结论,迭代求出的辊间刚度系 数K(x)分布比常值分布更符合辊间的实际情况,以此为依据可使计算精度提高1倍。 3轧辊凸度对辊系变形的影响 轧辊凸度对辊系变形的影响是讨论对辊系有载辊缝的影响,实际上是对工作辊的变形及 弹性压扁诸项的影响,这个影响涉及到轧辊的刚度、辊面硬度和辊面磨损等。如果以C(x) 表示轧辊凸度对辊系的影响函数,则有: C(x)=f(,CC,Ew,E,I) (5) 式中:x一一沿辊身轴向的坐标影 C,E,I一轧辊的凸度函数、弹性模量和断面系数: W,b一一下标,分别代表工作辊与支承辊。 以轧件为研究对象并设其横断面为矩形。当工作辊增加了一个峰值为的凸度,轧制时 轧辊辊端相对辊中央应有-一个大小为?的挠度差,仅对工作辊而言,必须克服本身的刚度才 能实现这个挠度,同理,当支承辊同时获得一个峰值为¢的凸度时,在两辊相接触的情况 下,支承辊应有(+d/2)的挠度,支承辊必须克服自身的刚度才能实现这个位移。'这两方 面的情况说明,考虑轧辊凸度对轧辊有载辊缝的影响,应加入辊刚度的影响因素。分析工作 辊与支承辊的位移,应将(3)、(4)式中的凸度影响函数Cw(x)+Cb(x)换成(5)式。设两轧 辊的弹性模量相等,鉴于本文的出发点,将(5)式简化为只与轧辊尺寸有关的凸度影响函 数: C(x)=(AI+B/I)C(x)+AC(x)/I (6) 式中A、B为影响系数。根据某冷轧厂的轧机参数及带钢实测结果,当轧制力为1150t,工作 辊弯锟力80t,支承辊弯辊力为零,工作辊凸度0.03mm,支承锟凸度0.05mm,轧件入口平 均厚度3.142mm,出口平均厚度2.216mm, 可计算得A=1.523×1012mm‘,B=1.8948 2.2 ×101°mm‘。将(6)式的两系数相比较可得: 耳 ( (A1I。+B/I,)/(A1I6)=1.486 p=570t,Fw=80t,Fb=0 表明凸度同是增加一个单位,工作辊凸度对辊 2.1 C.=0.03mm,Cp=0.05mm 0 100 200300 400500 系变形的影响是支承辊的近1.5倍。这为合理 6/mm 正确地利用轧辊凸度提供了理论根据。 图2不同公式对应的带钢横向厚度分布 将(6)式代入(3),(4)式可得到修正后的 1。实测值影2。本城计算值:3.修正值 计算公式。利用修正后的公式和本城原公式进 Fig.2 Profile of the thickness of strip 行计算,并和实测数据进行比较,可得图2。 under equations 修正后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误差0.468%,本 城模型的误差为1.558%,计算精度提高了3倍多。 12执件板厚差与实洲板厚差的差值△ , 如图 1 所示 。 以 K 为常值得到的 一 最 大 偏 差 值 △。 a 宝 为 。 . 14 8 ` 二 , K 不均匀分布得到 的△。 a x 为 0 . 07 2 rn 二 。 可以得出结 论 , 迭代求出的辊间刚度系 数 K (时分布比常值分布更 符合辊间的实际情况 , 以此为依据可使 计算情度提高 1 信 。 3 轧辊凸度对辊系变形 的影响 轧辊凸度对辊系变形的影响是 讨论对辊系有载辊缝的 影响 , 实际上是对工作辊的变形及 弹性压扁诸项的影响 , 这个影响涉及到轧辊的附度 、 辊面硬度和辊面磨损等 。 如果 以 c (习 表示轧辊凸度对辊系的影响函数 , 则有 : C (二 ) = f ( x , C , , C 、 , E , , E 。 , I , , I 、 … … ) ( 5 ) 式 中 : x — 沿辊身轴向的坐标 , C , E J 一轧 辊的凸度 函数 、 弹性模量和断面系数 ; w , b — 下 标 , 分别代表工作 辊与支承辊 。 以轧件为研究对象并设其横断面为矩形 。 当工作辊增加了 一个峰值为 嵘的凸 度 , 轧制 时 轧辊辊端相对辊 中央应有一个大小为 e 的挠度差 , 仅对 工作 辊而言 , 必须克服本身的刚度才 能 实瑰这个挠度; 同理 , 当支承辊同时获得一个峰值为 d 的凸 度时 , 在两辊相接 触 的 情况 下 , 支承辊应有 (e + dl 2) 的 烧度 , 支承辊必 须克服 自身的刚度才能 实现选个位 移 。 ’ 这 两 方 面的情况说明 , 考虑轧辊 凸度对轧辊有载辊缝的影响 , 应加人辊刚度的影响因素 。 分析工作 辊与支承辊的位移 , 应将 (3 ) 、 以 )式 中的凸度影响 l 函数亡 w x( ) + C 。 x( ) 换成 (5 ) 式 。 设两轧 辊的弹性模量相等 , 鉴于本文的出发点 , 将 (5 ) 式简化为只 与轧辊尺寸有关 的 凸 度 影 响 函 致 : C (劣 ) 二 ( A / I 卜 + B 11 , ) C , ( x ) + A C 、 ( 二 ) /I 、 ( 6 ) 式 中A 、 B为影响系数 。 根据某冷轧 厂的轧机参数及带钾实侧结果 , 当轧 制 力为 1 辊弯辊力 8 0t , 支承辊弯辊力为零 , 工作辊凸度。 。 03 二 m , 支承辊凸度 .0 05 m 二 , 均厚度 3 . 1 4 2瓜 , , 出 口平 均厚度 一~ 味盆习一- 上 - . 一 ,二 = . 一~ 一 ~ P , 5 7 0 t , 片80t , 气扩。 、 一 ~ 闷 e , 二 0 · 0 入 专 ( m叭 几观 。 Os n ] 打) 可计 算 得 A = z . 5 2 3 x 1 0 ` Z m ln ` , 1 5 0 t , 工作 轧件 人 口平 2 。 2 1 6 m 皿 , B = l 。 8 9 4 8 x 1 01 “ 二 m 4 。 将 ( 6) 式的 两系数相比较可 得 : ( A /I 、 + B f几) f ( A /几 ) = 1 。 4 8 6 叱、ǎ乞日日 夕m m 图 2 不同 公式对 应的带翩横向厚度 分布 1 。 实橄值 , 2 。 本城计算值 ; 3 。 修正值 F 19 . 2 p r o f i l e o f t h e t h i e k n e s s o f s t r i P 让 n d e r e q u a t i o n s 表明 凸度同是 增加 一个单位 , 工作辊凸度对辊 系变形的影响是支承辊的近 1 . 5 倍 。 这 为合理 正 确地利用轧辊凸度提供了理论根 据 。 将 ( 6) 式代入 (3 ) , ( 4) 式可得到修正后的 计算公 式 。 利用 修正后 的公式和本城原公 式进 行计算 , 并和实侧数据进行 比较 , 可得图 2 。 修正后计算结果与实侧数据误 差 0 。 46 8 % , 本 城模型的误差为 1 。 5 8 % , 计算精度提高了 8 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