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C、文中的“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表明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鄙弃 D、作者在结尾处引用孔子的话,意在表明只要环境清幽宁静,生活闲适,“陋室”就不陋。 4、“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对于作者这种交友方式,你有什么看法? 5.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四、简答题 1.全文的文眼是什么?为什么这样说? 我的理解: 2.本文从哪几个方面来极力形容“陋室”不“陋”的? 我的归纳 3.联系本文谈谈: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应具有怎样的道德品质和情操? 我的畅谈: 4.用原文语句回答问题 ①表现室主人交往之雅的语句是 ②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 5.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描写陋室的? 6.文中说“斯是陋室”,而结尾却说“何陋之有”, 到底 这屋子陋还是不陋呢? 7、文中写到哪三位古人?为什么要写这三位古人? 8、结合全文思考,文章写“诸葛庐、子云亭”有什么作用? 、①出名;②品德高尚;③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④使…劳累。⑤ 这;⑥调弄,这里指弹(琴);⑦大⑧官府的公文⑨琴瑟箫管等乐器,这里泛指奏乐 的声音二、(1)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2)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3苔痕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膏葱,映入帘里 三、1.0 2.c 3.D(“陋室”不陋的原因在于屋主人品德高尚 4开放性试题,盲之成理即可。示例①:这种交友方式可取,我们就是要与那些有知识有学 问的人交往,这样才能不断进步。 5.D 四、1.文眼是“德馨”二字,因为全文是围绕品德问题展开,同时“馨”字统领全篇,起画 龙点睛的作用。 2.通过对居室环境、往来人物和日常生活的情景描述来表现“惟吾德馨”,以“惟吾德馨” 说明“陋室”不陋。(从环境的清幽、交友的品位、情趣的髙雅、远离世俗官场四方面表现陋 室不陋) 3.如以兴国为己任(言之成理即可)。 4.①谈笑有鸿儡,往来无白丁②惟吾德馨 5.陋室的环境、陋室中的人和陋室的生活三个方面 例②:这种交友方式不可取,他自命清高,看不起平民百姓。 6.从建筑和室内布置看是简陋的,但由于屋主人品德高尚,所以这小屋就不显得简陋了 7、诸葛亮子云孔子写这三位古人,用于证明只要住的人品德好,陋室就不显得简陋了 8、示例:作者采用类比的手法,以历史上两个知名人物的名室和自己的陋室作比,说明陋室 不陋的原因是主人品德高尚。 3、爱莲说(周敦颐)C、文中的“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表明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鄙弃。 D、作者在结尾处引用孔子的话,意在表明只要环境清幽宁静,生活闲适,“陋室”就不陋。 4、“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对于作者这种交友方式,你有什么看法? 5.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四、简答题 1. 全文的文眼是什么?为什么这样说? 我的理解: 2.本文从哪几个方面来极力形容“陋室”不“陋”的? 我的归纳: 3.联系本文谈谈: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应具有怎样的道德品质和情操? 我的畅谈: 4.用原文语句回答问题。 ①表现室主人交往之雅的语句是: ②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 5.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描写陋室的? 6.文中说“斯是陋室”,而结尾却说“何陋之有”,到底这屋子陋还是不陋呢? 7、文中写到哪三位古人?为什么要写这三位古人? 8、结合全文思考,文章写“诸葛庐、子云亭”有什么作用? 一、①出名; ②品德高尚;③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④使……劳累。 ⑤ 这; ⑥调弄,这里指弹(琴);⑦大 ⑧官府的公文 ⑨琴瑟箫管等乐器,这里泛指奏乐 的声音二、(1)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⑵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⑶苔痕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三、1.C 2. C 3. D(“陋室”不陋的原因在于屋主人品德高尚) 4.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示例①:这种交友方式可取,我们就是要与那些有知识有学 问的人交往,这样才能不断进步。 5.D 四、1. 文眼是“德馨”二字,因为全文是围绕品德问题展开,同时“馨”字统领全篇,起画 龙点睛的作用。 2. 通过对居室环境、往来人物和日常生活的情景描述来表现“惟吾德馨”,以“惟吾德馨” 说明“陋室”不陋。(从环境的清幽、交友的品位、情趣的高雅、远离世俗官场四方面表现陋 室不陋) 3. 如以兴国为己任(言之成理即可)。 4.①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②惟吾德馨 5.陋室的环境、陋室中的人和陋室的生活三个方面 例②:这种交友方式不可取,他自命清高,看不起平民百姓。 6.从建筑和室内布置看是简陋的,但由于屋主人品德高尚,所以这小屋就不显得简陋了 7、诸葛亮 子云 孔子 写这三位古人,用于证明只要住的人品德好,陋室就不显得简陋了 8、示例:作者采用类比的手法,以历史上两个知名人物的名室和自己的陋室作比,说明陋室 不陋的原因是主人品德高尚。 3、爱莲说(周敦颐)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