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1,局部治疗小面积皮损可用直接切除、C0,激光、电灼、电凝固、冷冻等 方法,较大面积皮损切除后需植皮,但应防止术中污染而引起播散:局部蜡疗、 辐射热等方法将局部加温至40℃~50℃可抑制真菌生长,与其他治疗方法联用 可提高疗效。 2.外用药物治疗外用含渗透剂的抗真菌药物有效,也可病灶内注射两性 霉素B1~3mg/ml,每周1~2次。 3.内用药物治疗两性霉素B、5一氟胞嘧啶、酮康唑、氟康唑、伊曲康唑 等药物对多数患者有良效,但对皮损广泛且有肥厚痕痕生成者欠佳,用药时间需 延长。 第十节孢子丝菌病 孢子丝菌病(Sporotrichosis)是由申克氏孢子丝菌(Sporothrix schenckii)及其卢里变种引起的皮肤、皮下组织、黏膜和局部淋巴系统的慢性 感染,偶可播散至全身引起多系统损害。 【病因】孢子丝菌一般生存在土壤和植物上(我国主要是申克氏孢子丝 菌),人的皮肤接触带菌植物或土壤后可引起感染。 【临床表现】本病遍布世界,我国南方多见,在黑龙江、吉林省的沼泽和 芦苇生长区有小范围流行,多累及矿工和造纸工人。本病一般可分为四型(图 11-9) (一)局限性皮肤型亦称固定型。好发于面、颈、躯干和手背,常局限于 初发部位。皮损呈多形性,可见丘疹、脓疱、疣状结节、浸润性斑块、脓肿、溃 疡、肉芽肿、痤疮样、脓皮病样或呈坏疽性皮损。 (二)皮肤淋巴管型较常见。原发皮损常在四肢远端,孢子由外伤处植入, 经数日或数月后局部出现一皮下结节,进而表面皮肤呈紫红色,中心坏死形成溃 疡,有稀薄脓液或覆有厚痂(孢子丝菌性初疮),数天乃至数周后,沿淋巴管向 心性出现新的结节,排列成串,可延伸至腋下或腹股沟淋巴结,但引起淋巴结炎 者甚少。旧皮损愈合的同时新皮损不断出现,病程延续数月乃至数年。 图11-9 (三)皮肤播散型可继发于皮肤淋巴管型或由自身接种所致,于远隔部位 出现多发性实质性皮下结节,继而软化形成脓肿,日久可溃破,皮损也可表现为1.局部治疗 小面积皮损可用直接切除、CO2激光、电灼、电凝固、冷冻等 方法,较大面积皮损切除后需植皮,但应防止术中污染而引起播散;局部蜡疗、 辐射热等方法将局部加温至 40℃~50℃可抑制真菌生长,与其他治疗方法联用 可提高疗效。 2.外用药物治疗 外用含渗透剂的抗真菌药物有效,也可病灶内注射两性 霉素 B 1~3mg/ml,每周 1~2 次。 3.内用药物治疗 两性霉素 B、5-氟胞嘧啶、酮康唑、氟康唑、伊曲康唑 等药物对多数患者有良效,但对皮损广泛且有肥厚瘢痕生成者欠佳,用药时间需 延长。 第十节 孢子丝菌病 孢子丝菌病 ( Sporotrichosis ) 是 由 申 克 氏 孢 子 丝 菌 ( Sporothrix schenckii)及其卢里变种引起的皮肤、皮下组织、黏膜和局部淋巴系统的慢性 感染,偶可播散至全身引起多系统损害。 【病因】 孢子丝菌一般生存在土壤和植物上(我国主要是申克氏孢子丝 菌),人的皮肤接触带菌植物或土壤后可引起感染。 【临床表现】 本病遍布世界,我国南方多见,在黑龙江、吉林省的沼泽和 芦苇生长区有小范围流行,多累及矿工和造纸工人。本病一般可分为四型(图 11-9): (一)局限性皮肤型 亦称固定型。好发于面、颈、躯干和手背,常局限于 初发部位。皮损呈多形性,可见丘疹、脓疱、疣状结节、浸润性斑块、脓肿、溃 疡、肉芽肿、痤疮样、脓皮病样或呈坏疽性皮损。 (二)皮肤淋巴管型 较常见。原发皮损常在四肢远端,孢子由外伤处植入, 经数日或数月后局部出现一皮下结节,进而表面皮肤呈紫红色,中心坏死形成溃 疡,有稀薄脓液或覆有厚痂(孢子丝菌性初疮),数天乃至数周后,沿淋巴管向 心性出现新的结节,排列成串,可延伸至腋下或腹股沟淋巴结,但引起淋巴结炎 者甚少。旧皮损愈合的同时新皮损不断出现,病程延续数月乃至数年。 图 11-9 (三)皮肤播散型 可继发于皮肤淋巴管型或由自身接种所致,于远隔部位 出现多发性实质性皮下结节,继而软化形成脓肿,日久可溃破,皮损也可表现为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