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果是后者。2)研究偷窃啤酒中的证人作证的几率,发现在场的人数与作证的可能性之间存在比率关 系。在这种意义上,伦理学、数学、逻辑学等都不是科学。因为逻辑学和数学并非实证研究,无须 进行实验,它们研究的不是事实或经验,而是纯形式,是符号之间的逻辑关系。当然,辨明一个学 科不是科学,决非意味该学科不重要。 在这个意义上,存在社会科学,而没有人文科学。人文由“Humanity”而来,是和神学相对立 的知识体系,产生于文艺复兴时期。社会科学始于19世纪,由孔德创立,他论述了静态的社会静力 学和动态的社会动力学。 这种科学观的内部也存在着分歧。如证实主义与证伪主义。证实主义是主流的评判,即使用了 实证方法得出的结果还不算真正的结论,需结果可被证实。而后期的学者波普尔则创设了证伪主义。 即能被证实未必就科学,能够进一步被证伪,才是科学。如算命天宫图,能被证实,但永远不能被 证伪,它永远有其解释的方法。那种能解释和允许任何事情发生的辩证法是最可怕的。 第三种科学观(我国流行),认为科学是理性的最高体现,运用理性的方法研究即是科学。这是 最广泛的科学观。依此,与迷信和宗教相对立的东西都是科学。其标准在于理性的有无。其结果是 科学成为一种泛滥的话语。它同时向四种研究方法开放,即经验方法(观察实验),形式化方法(根 据逻辑规则进行形式演算的方法),思辩方法(跳出经验世界的,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都是运用这种 方法),规范性方法(进行价值评价)。但问题在于,这四种研究方法之间不可通约,无共同性。这 种科学观,从语义学分析看来,是应该抛弃的。因为它造成了误解和混乱。神学和自然科学都属科 学,但神学家之间的争论是关于应当如何的争论,与事实没有必然的联系,他们之间不能通约:而 科学家则通过进行实验而达成共识,他们之间可以通约对话。这种科学观,导致科学成为一个“杂 货店”。 我国存在三个关于科学的误区:误区之一,科学等于正确。科学不等于正确,正确也不等于科 学。这是以图腾崇拜来崇拜科学。所有科学不过是对事实的临时性解释(医患关系从举证责任倒置 到重新审视这一制度:时间不会倒流的公理被相对论颠覆:司法改革从制定法为主到引入案例指导 制度),换言之,科学的确追求正确,但并非追求终极的、不可改变的结论。科学精神是怀疑一切。 随时准备被证伪。马克思具有科学精神,他不仅怀疑别人,他连自己都怀疑。西方人说,存在三个 马克思:一是,青年马克思:二是,中年马克思:三是,老年马克思。三种不同的思想之间存在着 的断裂,是不断怀疑自己的结果。其晚年可能怀疑中年的生产力决定一切的论断。生产力要成为决 定性因素必须有一个条件,即出现以追求财富为最大欲望的人。所有的社会因素是相互作用的,没 有什么是最终极的决定性因素。科学是以合理怀疑为基础的。科学的态度是,不在于你说了什么, 而在于你为什么这么说。相对来说,以经验材料、观察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是可靠的,科学是一种假 设。 误区之二,科学等于有用。科学不等于有用,有用不等于科学。有些科学理论的论证和推演, 是无用的“垃圾”(如心理科学,“接受变革的意识”会影响其“接受变革的行为”)。但它们展现了 用科学的方法逻辑去推演结论。 误区之三,科学等于善(所谓科学的民主制度,可能也会导致多数人的暴政,如不封顶的个人 所得税问题)。这是一种浪漫的理解,求真等于求善,科学不一定是善。 2、法律是理性,还是情感? 流行的观点认为支撑法律的是理性。但是否在法律中,就只是理性起作用?情感起何种作用? 比较而言,自然科学中,情感并非不发生作用。如居里夫人对科学的热爱的情感。但它是从科学的 外部起作用,在科学内部是不起作用的。而人文学科,情感起着非常强大的导向作用。情感是基石。 道德因素,是情感。道德信念,传递着一种情感。理性是以情感为基础,由此产生对命题进行 理顺的过程。理性的作用,是将情感的药包上糖衣。人是一种没有推理能力而又偏爱推理的动物。 何为理性?语义分析的基本命题,是避免定义。重要的是,把握如何使用该术语。如某人有理3 果是后者。2)研究偷窃啤酒中的证人作证的几率,发现在场的人数与作证的可能性之间存在比率关 系。在这种意义上,伦理学、数学、逻辑学等都不是科学。因为逻辑学和数学并非实证研究,无须 进行实验,它们研究的不是事实或经验,而是纯形式,是符号之间的逻辑关系。当然,辨明一个学 科不是科学,决非意味该学科不重要。 在这个意义上,存在社会科学,而没有人文科学。人文由“Humanity”而来,是和神学相对立 的知识体系,产生于文艺复兴时期。社会科学始于 19 世纪,由孔德创立,他论述了静态的社会静力 学和动态的社会动力学。 这种科学观的内部也存在着分歧。如证实主义与证伪主义。证实主义是主流的评判,即使用了 实证方法得出的结果还不算真正的结论,需结果可被证实。而后期的学者波普尔则创设了证伪主义。 即能被证实未必就科学,能够进一步被证伪,才是科学。如算命天宫图,能被证实,但永远不能被 证伪,它永远有其解释的方法。那种能解释和允许任何事情发生的辩证法是最可怕的。 第三种科学观(我国流行),认为科学是理性的最高体现,运用理性的方法研究即是科学。这是 最广泛的科学观。依此,与迷信和宗教相对立的东西都是科学。其标准在于理性的有无。其结果是 科学成为一种泛滥的话语。它同时向四种研究方法开放,即经验方法(观察实验),形式化方法(根 据逻辑规则进行形式演算的方法),思辩方法(跳出经验世界的,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都是运用这种 方法),规范性方法(进行价值评价)。但问题在于,这四种研究方法之间不可通约,无共同性。这 种科学观,从语义学分析看来,是应该抛弃的。因为它造成了误解和混乱。神学和自然科学都属科 学,但神学家之间的争论是关于应当如何的争论,与事实没有必然的联系,他们之间不能通约;而 科学家则通过进行实验而达成共识,他们之间可以通约对话。这种科学观,导致科学成为一个“杂 货店”。 我国存在三个关于科学的误区:误区之一,科学等于正确。科学不等于正确,正确也不等于科 学。这是以图腾崇拜来崇拜科学。所有科学不过是对事实的临时性解释(医患关系从举证责任倒置 到重新审视这一制度;时间不会倒流的公理被相对论颠覆;司法改革从制定法为主到引入案例指导 制度),换言之,科学的确追求正确,但并非追求终极的、不可改变的结论。科学精神是怀疑一切。 随时准备被证伪。马克思具有科学精神,他不仅怀疑别人,他连自己都怀疑。西方人说,存在三个 马克思:一是,青年马克思;二是,中年马克思;三是,老年马克思。三种不同的思想之间存在着 的断裂,是不断怀疑自己的结果。其晚年可能怀疑中年的生产力决定一切的论断。生产力要成为决 定性因素必须有一个条件,即出现以追求财富为最大欲望的人。所有的社会因素是相互作用的,没 有什么是最终极的决定性因素。科学是以合理怀疑为基础的。科学的态度是,不在于你说了什么, 而在于你为什么这么说。相对来说,以经验材料、观察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是可靠的,科学是一种假 设。 误区之二,科学等于有用。科学不等于有用,有用不等于科学。有些科学理论的论证和推演, 是无用的“垃圾”(如心理科学,“接受变革的意识”会影响其“接受变革的行为”)。但它们展现了 用科学的方法逻辑去推演结论。 误区之三,科学等于善(所谓科学的民主制度,可能也会导致多数人的暴政,如不封顶的个人 所得税问题)。这是一种浪漫的理解,求真等于求善,科学不一定是善。 2、法律是理性,还是情感? 流行的观点认为支撑法律的是理性。但是否在法律中,就只是理性起作用?情感起何种作用? 比较而言,自然科学中,情感并非不发生作用。如居里夫人对科学的热爱的情感。但它是从科学的 外部起作用,在科学内部是不起作用的。而人文学科,情感起着非常强大的导向作用。情感是基石。 道德因素,是情感。道德信念,传递着一种情感。理性是以情感为基础,由此产生对命题进行 理顺的过程。理性的作用,是将情感的药包上糖衣。人是一种没有推理能力而又偏爱推理的动物。 何为理性?语义分析的基本命题,是避免定义。重要的是,把握如何使用该术语。如某人有理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