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并延续。人类得之于上帝的模仿天性催生了人类行为彼此的相似性、稳定性与连续性。 模仿是人类文化主要的传播方式。9模仿意味着服从对方或表达尊敬之意,20目的是为 了取得对方的信任并希望被对方接纳,以融入对方的群体之中。所谓入乡随俗、到什么山上 唱什么歌,从而形成了群体成员行为的相似性,这种相似性为个体之间彼此的行为提供了可 资预测的根据。这种模仿不只是发生于小孩对大人世界的行为规则的模仿,也经常发生在个 体与群体的关系上。模仿是一种简便易行且非常实用的交际方式。如果其他人己经全体一致 采取了共同的决定,那么,个体可能会忽略自己的观点,别人怎么做就跟着怎么做。这并不 是说跟着别人做的人是一个没有主见的人,而是因为别人的行为毕竞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可以 参考的信息来源。别人怎么说就怎么做总是比自己劳心费神琢磨出来的办法简便得多,有用 得多。2因为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经验主义者,对于未来的预测,经验总比理性在人们的心理 上感觉更为可靠。此外,部分原因也还因为如果大家有错,也是有很多人的错,个人因继续 犯错而受到的社会压力和道德压力也因为人数的众多而趋于减弱。并且有时,如果违背群体 意识认可的规则还需要具备很大的勇气。当然模仿也可能发生在个体与权威者的关系上,当 权威者的行为被大多数人所模仿时,群体行为的大数法则便己形成。而一旦形成群体行为的 大数法则,个体屈于群体意识的压力,自觉不自觉地选择遵从,甚至是盲从。因为在群体中, 具备强大的个性足以抵制那种集体意识暗示的个人几乎没有。2因此,在强大的群体意识的 支配下,自觉的个性往往消失。这也就可以解释,现实生活中有很多陈规陋俗,比如农村习 俗中的婚礼,虽然从理性上判断并无太多的道理,但仅仅因为是群体意识所强烈支持的大数 法则,那么后代就会自觉与不自觉地模仿和沿袭,因而也就具有着极强的生命力。在群体意 识的支配下,人类模仿的天性有效地保证了大数法则的历史延续性。 人类生活是一个集体生活,任何人都无可逃避。生活是不能选择自己的世界的,它从一 开始就只能在一个既定的、无法改变的世界中发现自己。在集体生活中,对集体生活的有效 形式进行选择和决定,根源于在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大众人。3对团体生活有害的东西往往 作为 禁忌规则来要求个体予以抵制,因而大多数人的生活习性与生活规则对集体生活中的个体构 成了压倒性的影响。因此,人的意识反映出来的往往首先是团体意识而不是个体意识。在这 样的群体社会里,人类的整体性往往作为神秘的力量而为人们所意识并为人们所坚持,这是 不需要更多理性考虑的。整体意识对个人行为的要求是不需要理由的,它本身就已经构成了 对个体意识的要求甚至是压迫,个体意识只能寻求与整体意识的一致才可以被团体所接受。 对制度经济学颇有研究的康芒斯认为,大家所共有的原则或多或少是个体行动受集体行动的 控制,因此,制度可以解释为集体行动对个人行动的一种控制。24习俗就是这样一种社会强 制,是那些同样感觉和同样行动的人的集体意见对个人的强制。25多数人坚持的制度与习俗 就是大数法则的载体。 现代社会是典型的陌生人社会。在陌生人社会里,陌生人之间如何能发生信任与合作的 关系取决于陌生人是否会根据我们日常生活经验中归纳出来的大数法则而行动。换言之,人 们是根据大数法则来对陌生人的可能行为作出预测的。大数法则可以使人们生活得简单而有 序,它在人际关系中提供了成本最小化的约束机制。为了确保合作不成为不道德的侵略者的 9“入乡随俗,依葫芦画瓢是文化传播和习得的一种方式,它能保证你到什么地方就做什么事一模仿是人 与生俱来的天性。”里德雷,见前注11,页195。 20(法)埃德加·莫兰:《迷失的范式:人性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页15。 21里德雷,见前注11,页198-199。 ”(法)古斯塔夫·勒庞:《大众心理学:乌合之众》,冯克利译,中央编译社2005年版,页18。 2(西班牙)奥尔特加·加塞特:《大众的反叛》,刘训练、佟德志译,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页41-42。 24参见(美)康芒斯:《制度经济学》(上),于树生译,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页87。 25同上注,页185。并延续。人类得之于上帝的模仿天性催生了人类行为彼此的相似性、稳定性与连续性。 模仿是人类文化主要的传播方式。19模仿意味着服从对方或表达尊敬之意,20目的是为 了取得对方的信任并希望被对方接纳,以融入对方的群体之中。所谓入乡随俗、到什么山上 唱什么歌,从而形成了群体成员行为的相似性,这种相似性为个体之间彼此的行为提供了可 资预测的根据。这种模仿不只是发生于小孩对大人世界的行为规则的模仿,也经常发生在个 体与群体的关系上。模仿是一种简便易行且非常实用的交际方式。如果其他人已经全体一致 采取了共同的决定,那么,个体可能会忽略自己的观点,别人怎么做就跟着怎么做。这并不 是说跟着别人做的人是一个没有主见的人,而是因为别人的行为毕竟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可以 参考的信息来源。别人怎么说就怎么做总是比自己劳心费神琢磨出来的办法简便得多,有用 得多。21因为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经验主义者,对于未来的预测,经验总比理性在人们的心理 上感觉更为可靠。此外,部分原因也还因为如果大家有错,也是有很多人的错,个人因继续 犯错而受到的社会压力和道德压力也因为人数的众多而趋于减弱。并且有时,如果违背群体 意识认可的规则还需要具备很大的勇气。当然模仿也可能发生在个体与权威者的关系上,当 权威者的行为被大多数人所模仿时,群体行为的大数法则便已形成。而一旦形成群体行为的 大数法则,个体屈于群体意识的压力,自觉不自觉地选择遵从,甚至是盲从。因为在群体中, 具备强大的个性足以抵制那种集体意识暗示的个人几乎没有。22因此,在强大的群体意识的 支配下,自觉的个性往往消失。这也就可以解释,现实生活中有很多陈规陋俗,比如农村习 俗中的婚礼,虽然从理性上判断并无太多的道理,但仅仅因为是群体意识所强烈支持的大数 法则,那么后代就会自觉与不自觉地模仿和沿袭,因而也就具有着极强的生命力。在群体意 识的支配下,人类模仿的天性有效地保证了大数法则的历史延续性。 人类生活是一个集体生活,任何人都无可逃避。生活是不能选择自己的世界的,它从一 开始就只能在一个既定的、无法改变的世界中发现自己。在集体生活中,对集体生活的有效 形式进行选择和决定,根源于在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大众人。23对团体生活有害的东西往往 作为 禁忌规则来要求个体予以抵制,因而大多数人的生活习性与生活规则对集体生活中的个体构 成了压倒性的影响。因此,人的意识反映出来的往往首先是团体意识而不是个体意识。在这 样的群体社会里,人类的整体性往往作为神秘的力量而为人们所意识并为人们所坚持,这是 不需要更多理性考虑的。整体意识对个人行为的要求是不需要理由的,它本身就已经构成了 对个体意识的要求甚至是压迫,个体意识只能寻求与整体意识的一致才可以被团体所接受。 对制度经济学颇有研究的康芒斯认为,大家所共有的原则或多或少是个体行动受集体行动的 控制,因此,制度可以解释为集体行动对个人行动的一种控制。24习俗就是这样一种社会强 制,是那些同样感觉和同样行动的人的集体意见对个人的强制。25多数人坚持的制度与习俗 就是大数法则的载体。 现代社会是典型的陌生人社会。在陌生人社会里,陌生人之间如何能发生信任与合作的 关系取决于陌生人是否会根据我们日常生活经验中归纳出来的大数法则而行动。换言之,人 们是根据大数法则来对陌生人的可能行为作出预测的。大数法则可以使人们生活得简单而有 序,它在人际关系中提供了成本最小化的约束机制。为了确保合作不成为不道德的侵略者的 19“入乡随俗,依葫芦画瓢是文化传播和习得的一种方式,它能保证你到什么地方就做什么事——模仿是人 与生俱来的天性。”里德雷,见前注 11,页 195。 20 (法)埃德加·莫兰:《迷失的范式:人性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9 年版,页 15。 21里德雷,见前注 11,页 198-199。 22(法)古斯塔夫·勒庞:《大众心理学:乌合之众》,冯克利译,中央编译社 2005 年版,页 18。 23(西班牙)奥尔特加·加塞特:《大众的反叛》,刘训练、佟德志译,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4 年版,页 41-42。 24参见(美)康芒斯:《制度经济学》(上),于树生译,商务印书馆 2006 年版,页 87。 25同上注,页 185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