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旅游学刊第3对卷2018年第12用 Tourism Tribune Vol.33 No.12.2018 “能游县为社△分化所上演的一场仪式“倒的现占得 “舞台真实性理论的提出者有一些基本的了解,我 不到普遍的理解。 误读之四.《旅游者》 一部试 个人侧对您在旅游研究尚未成气候的年代选择“旅 在细致的经验主义与中层理论之基础上建构社会 游者”作为博土论文的最初选题比较好奇 系统之一般理论的社会学论著,但旅游人类学比旅 Dean maccannell(以下简你M).在西方智识传 游社会学更为热烈地接纳了它。简言之,上述误解 统中,从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开始 直有一股探 现象大都可归因于“懒惰”的阅读方式,《旅游者》是 索社会运行机制的力量存在。我个人比较偏爱蒙 一部系统性的、有内在逻辑的专著,但被割裂地阅 田与卢梭的著作(尤其是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和 读了。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以及涂尔干、马克 针对“舞台真实性"的误读,MacCannell曾先后 思与韦伯的社会学经典论著。20世纪60年代,当我 撰写3篇文章予以纠正四,但收效甚微.因为不同学 还是美国两所精英大学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科背景的研究者已经习惯对《旅游者》各取所 与康奈尔大学的学生时,就被要求深入阅读这些相 了。辩证地看,这样的误读不无建设性 ,因为月 关著作,理解它们并加以延伸拓展。 我本科就读于 1973年以来,从最初的直实性概念话语体系中逐神 伯克利分校人类学系,专业是文化人类学,我喜欢 分化出真实性研究的两套新话语:(1)真实化 经典民族志,爱看《原始人类》那样的书。但人类学 entication)过程,即真实性在不同文化中的多 引以为学科圭泉的研究对象,即所谓的“原始的孤 样性表现及其影响效应:(2)对真实性的集体“再 岛文化"(primitive olate)正消逝于无形,所以我 资“,即在表演理论基础上对真实性的跨学科研究 康奈尔大学读研时就转向了乡村社会学系。 。这两个方向为“旅游社会学”与“旅游人类学”共 就我对经典著作的阅读体验来说.印象最深刻 同关注的论域 文化商品化与真实性研究奠定 的是这些书籍的涉猎范围和探索勇气。人类学家 了相对坚实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从不惮于投身文化整体性的研究,他们总是想找到 笔者于2016年12月一2018年1月期间在加州 文化的这一部分与其他部分的共生关系:而像马克 大学伯克利分校人类学系访学,几乎每周五都能在 思韦伯和涂尔干样的社会学壁毫不犹豫地 人类学系“旅游研究工作组"(To rism Studi 紧盯社会整体性,探寻社会组织与社会变迁的重要 Working Group)的例会上与Dean MacCannell教授 机理。今天,社会学家和人类学家大都倾向于研究 碰面,于是萌生了对这位令人尊敬的教授做一次访 社会的一个小部分,比如一个特别的乡村、制度、地 谈的念头。基于对《旅游者》 书的粗浅阅读以及 理区域、阶层,或是像少数民族或贫困人口这样的 对MacCannell教授学术生涯的大致了解,笔者草 特殊人群,没有人愿意致力于社会整体形貌与总传 了8个问题,由于场所不便,遂采用了电子邮件笔谈 发展趋向的研究。在研究生阶段,我喜爱的论著有 的方式。访谈从2017年11月20日开始,一问一答 涂尔干的《社会分工论》和《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 直到12月10日结束,此后是断续的翻译商椎与 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和“科层制”理 认过程。访谈文本由引言、间答、结语3部分构成 论,马克思的《资本论》和带动异化(alienated 引言由赵红梅撰写.随后译成英文供MacCannell教 labor).莫斯的《礼物》,以及雷德菲尔德的城乡连续 授确证授权;主体是问答部分,赵红梅负责问题 体概念 。欧文 ,戈夫曼是我在伯克利读书时的老 MacCannell教授负责回答;结束语由赵红梅撰写 师,后来在费城我们成了朋友。我读过他的所有论 并将大致内容翻怪成英文供MacCannell数授参 著,有时他会在出版前把书稿拿给我看,征询我的 阅。访谈文本有中、英文两个对照版本,由Dean MacCannell教授与赵红梅共同收有 以下是中义 ①指Dean macCannel的如下3篇文意,cCanpell D.hw】 never was about authenticitv'll Sociolooy 2008 The 版的访谈文本,意与国内学界共享交流。《旅游者》 of 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mia Press.2011 的中译本已于2008年面世,因此也期待这次访谈能 1334Cc ment n Lan and Kunden/Ricky-Boyd 激起对经典文本的再阅读、再反思与再发现。 2014,44:283-28 1.赵红梅(以下简称赵):MacCannell教授,相 对于你本人而言,中国的旅游学术圈更为熟悉您的 “舞台直实性”理论,不知您是否愿章分享您的教育 for the Smdy of e 经历以及一些相关的故事? 中国读者 定希望无 uman Whole[M]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55. 16 C)1994-2020 China Academic Jou All rights ed旅 游 学 刊 第 33 卷 2018 年 第 12 期 Tou rism Tribune Vol. 33 No. 12,2018 “旅游是为社会分化所上演的一场仪式”[5] 的观点得 不到普遍的理解。误读之四,《旅游者》是一部试图 在细致的经验主义与中层理论之基础上建构社会 系统之一般理论的社会学论著,但旅游人类学比旅 游社会学更为热烈地接纳了它。简言之,上述误解 现象大都可归因于“懒惰”的阅读方式,《旅游者》是 一部系统性的、有内在逻辑的专著,但被割裂地阅 读了。 针对“舞台真实性”的误读,MacCannell曾先后 撰写3篇文章①予以纠正[2] ,但收效甚微,因为不同学 科背景的研究者已经习惯对《旅游者》各取所需 了。辩证地看,这样的误读不无建设性,因为自 1973年以来,从最初的真实性概念话语体系中逐渐 分 化 出 真 实 性 研 究 的 两 套 新 话 语 :(1)真 实 化 (authentication)过程,即真实性在不同文化中的多 样性表现及其影响效应;(2)对真实性的集体“再投 资”,即在表演理论基础上对真实性的跨学科研究 [6] 。这两个方向为“旅游社会学”与“旅游人类学”共 同关注的论域——文化商品化与真实性研究奠定 了相对坚实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笔者于 2016 年 12 月—2018 年 1 月期间在加州 大学伯克利分校人类学系访学,几乎每周五都能在 人 类 学 系“ 旅 游 研 究 工 作 组 ”(Tourism Studies Working Group)的例会上与 Dean MacCannell 教授 碰面,于是萌生了对这位令人尊敬的教授做一次访 谈的念头。基于对《旅游者》一书的粗浅阅读以及 对MacCannell教授学术生涯的大致了解,笔者草拟 了8个问题,由于场所不便,遂采用了电子邮件笔谈 的方式。访谈从 2017 年 11 月 20 日开始,一问一答 直到 12月 10日结束,此后是断续的翻译、商榷与确 认过程。访谈文本由引言、问答、结语 3 部分构成: 引言由赵红梅撰写,随后译成英文供MacCannell教 授确证授权;主体是问答部分,赵红梅负责问题, MacCannell 教授负责回答;结束语由赵红梅撰写, 并将大致内容翻译成英文供 MacCannell 教授参 阅。访谈文本有中、英文两个对照版本,由 Dean MacCannell 教授与赵红梅共同收存。以下是中文 版的访谈文本,意与国内学界共享交流。《旅游者》 的中译本已于2008年面世,因此也期待这次访谈能 激起对经典文本的再阅读、再反思与再发现。 1. 赵红梅(以下简称赵):MacCannell 教授,相 对于你本人而言,中国的旅游学术圈更为熟悉您的 “舞台真实性”理论,不知您是否愿意分享您的教育 经历以及一些相关的故事?中国读者一定希望对 “舞台真实性”理论的提出者有一些基本的了解,我 个人则对您在旅游研究尚未成气候的年代选择“旅 游者”作为博士论文的最初选题比较好奇。 Dean MacCannell(以下简称M):在西方智识传 统中,从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开始,一直有一股探 索社会运行机制的力量存在。我个人比较偏爱蒙 田与卢梭的著作(尤其是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和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以及涂尔干、马克 思与韦伯的社会学经典论著。20世纪60年代,当我 还是美国两所精英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与康奈尔大学的学生时,就被要求深入阅读这些相 关著作,理解它们并加以延伸拓展。我本科就读于 伯克利分校人类学系,专业是文化人类学,我喜欢 经典民族志,爱看《原始人类》那样的书。但人类学 引以为学科圭臬的研究对象,即所谓的“原始的孤 岛文化”(primitive isolate)正消逝于无形,所以我在 康奈尔大学读研时就转向了乡村社会学系。 就我对经典著作的阅读体验来说,印象最深刻 的是这些书籍的涉猎范围和探索勇气。人类学家 从不惮于投身文化整体性的研究,他们总是想找到 文化的这一部分与其他部分的共生关系;而像马克 思、韦伯和涂尔干这样的社会学巨擘则毫不犹豫地 紧盯社会整体性,探寻社会组织与社会变迁的重要 机理。今天,社会学家和人类学家大都倾向于研究 社会的一个小部分,比如一个特别的乡村、制度、地 理区域、阶层,或是像少数民族或贫困人口这样的 特殊人群,没有人愿意致力于社会整体形貌与总体 发展趋向的研究。在研究生阶段,我喜爱的论著有 涂尔干的《社会分工论》和《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 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和“科层制”理 论 ② ,马 克 思 的《资 本 论》和 劳 动 异 化(alienated labor),莫斯的《礼物》,以及雷德菲尔德的城乡连续 体概念③。欧文·戈夫曼是我在伯克利读书时的老 师,后来在费城我们成了朋友。我读过他的所有论 著,有时他会在出版前把书稿拿给我看,征询我的 ① 指 Dean MacCannell 的 如 下 3 篇 文 章 :MacCannell D. Why it never was about authenticity?[J].Sociology, 2008, 45(3):334- 337; The Ethics of Sightseeing[M].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2011: 13- 34; Comment on Lan and Kunden/Ricky- Boyd[J].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2014,44: 283-287. ② 参见 Weber M. The Theory of Social and Economic Organization [M]. Henderson A M, Parsons T, trans.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47. ③ 参见 Redfield R. Little Community: Viewpoints for the Study of a Human Whole[M].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55. ⋅ 16 ⋅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