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旅游文化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旅游者:休闲阶层的新理论》与现代性的民族志者:Dean MacCannell访谈录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PDF,文档页数:11,文件大小:2.07MB,团购合买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

Deam MacCamnell等1《旅游者:休闲阶后的新理论》与现代性的民族志者:Dean MacCammell访谈录第33卷2D1g年第12期 《旅游者:休闲阶层的新理论》与现代性的 民族志者:Dean MacCannell访谈录 Dean MacCannell',赵红梅 (1.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加利福尼亚戴维斯95616:2.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云南昆明650500】 「摘要】《蔬游者,休闲阶层的新理论》(以下简独《蔬游者》)是 目前,Dean MacCannell是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 对旅游研究影响深远的一部社会学著作。自1976年初版以来 环境设计与景观建筑系的荣休教授(Em 诚书吸引了一批又一就评论者、运用者与反思者,其中的“舞台 Professor)、乡村研究的社会学家与加州实验站景观 真实性”理论已咸为“真实性”论持的一个元理论。《流游者》的 建筑部的研究员。 Dean MacCannell教授是-一位阅历丰富、见解深速的社 Dean maccannell对旅游者和旅游吸引物的兴 堂室的研蜜稳径是过流反理自身是△反弹手处不 在的现代性。诗绕DenM 长授的教育背景,智 趣始于20世纪60年代,但其旅游思考的正式发布 识渊源与该书的结构、理论内容来展开,以获得对作者与经典文 却晚至20世纪70年代,即1973年发表的首篇旅游 类论文 本的双重理解 -“舞台真实性:旅游情境下的社会空间 [关键间]“舞台真实性”:分化:社会结构:现代性:《旅游 设置”(Staged authenticity:On arrangements of 者:休闲阶层的新理论》 social space in tourists setti ngs)与1976出版的首部 「中图分类号159 专著《旅游者:休闲阶层的新理论》(The Tourists:A [文献标识码]A New Theory of the Leisure Class.以下简称《旅游 [文章编号11002.5006(2018)12-0015.11 者》)。1989年,MacCannell在Annals of Touri Do10.39694.isn.1002-5006.2018.12.009 2ach上组织了一期“符号学与旅游"专题的特 刊,正式将符号学引人旅游研究,他强调在全球社 引言 会文化背景下符号学对“他者”(异文化)研究将大 有可为同。由于《旅游者》名气太大,反而使得 Dean MacCannell教授出生于20世纪40年代关 MacCannell f的后期研究难以彰显,不过,他白20世 国的西雅图,是 ·位有深厚跨学科素养的社会学 纪90年代以来的研究重心可从1992年的《聚会空 家,其学识涉及哲学、社会学、人类学、文化地理学 场:旅游者研究论文集》(Empty meeting grounds 景观设计与艺术学第领域。MacCannell本科就读 The Tourists Papers)和2011年的专著《观光伦理学》 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人类学系,研究生转向 (The Ethies ofS 窥究竞 康奈尔大学的乡村社会学,博士后阶段先后赴费城 Dean MacCannell对旅游研究有卓越的原创性 和巴黎深造:在近十年的求学过程中接受到当时 贡献.《旅游者》是1976年以来唯 一部针对社会整 些大师级学者的影响与指点,如欧文·戈夫曼 体性的、英语语种的社会学论著,是旅游类专著甲 (Erving Goffman)、克劳德·列维-斯特劳斯(Claude 影响最广泛绵长的一部,“被书评”最多的一部,但 Levi-Strauss)、雅克·德里达(Jacques Derrida)等。 同时也是被误读最为严重的 一部。误读之 MacCannell视《旅游者》为现代性的民族志.但读者 一眼读出了“旅游者类型研究”。误读之 [收日期12018-05-02:【修订日期20 309 MacCa nell的“舞台直实性"意在揭示旅游空间的 结构化与旅游动机,但读者读出了旅游展演与文 会,旅游伦 生产州。误读之三,过度关注“舞台真实性”而严重 人类学与旅 文化,Ema 忽略《旅游者》的另一个核部分一 -“吸引力符号 hongmeizhaoyn @sina.com (the semiotis of attraction),使MacCannell关于 15 (C)1994-2020 China academic l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 enki net

Dean MacCannell 等 |《旅 游 者 :休 闲 阶 层 的 新 理 论》与 现 代 性 的 民 族 志 者 :Dean MacCannell 访 谈 录 第 33 卷 2018 年 第 12 期 《旅游者:休闲阶层的新理论》与现代性的 民族志者:Dean MacCannell访谈录 Dean MacCannell1 ,赵红梅2 (1. 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加利福尼亚 戴维斯 95616;2. 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云南 昆明650500) [摘 要]《旅游者:休闲阶层的新理论》(以下简称《旅游者》)是 对旅游研究影响深远的一部社会学著作。自1976年初版以来, 该书吸引了一批又一批评论者、运用者与反思者,其中的“舞台 真实性”理论已成为“真实性”论域的一个元理论。《旅游者》的著 者——Dean MacCannell教授是一位阅历丰富、见解深邃的社 会学家,他的研究路径是通过旅游者反观自身社会,反观无处不 在的现代性。访谈围绕Dean MacCannell教授的教育背景、智 识渊源与该书的结构、理论内容来展开,以获得对作者与经典文 本的双重理解。 [关键词]“舞台真实性”;分化;社会结构;现代性;《旅游 者:休闲阶层的新理论》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06(2018)12-0015-11 Doi: 10.3969/j.issn.1002-5006.2018.12.009 引言 Dean MacCannell教授出生于20世纪40年代美 国的西雅图,是一位有深厚跨学科素养的社会学 家,其学识涉及哲学、社会学、人类学、文化地理学、 景观设计与艺术学等领域。MacCannell 本科就读 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人类学系,研究生转向 康奈尔大学的乡村社会学,博士后阶段先后赴费城 和巴黎深造;在近十年的求学过程中接受到当时一 些 大 师 级 学 者 的 影 响 与 指 点 ,如 欧 文·戈 夫 曼 (Erving Goffman)、克劳德·列维-斯特劳斯(Claude Levi- Strauss)、雅克·德里达(Jacques Derrida)等。 目前,Dean MacCannell是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 环 境 设 计 与 景 观 建 筑 系 的 荣 休 教 授(Emeritus Professor)、乡村研究的社会学家与加州实验站景观 建筑部的研究员[1-2] 。 Dean MacCannell 对旅游者和旅游吸引物的兴 趣始于 20 世纪 60 年代,但其旅游思考的正式发布 却晚至 20 世纪 70 年代,即 1973 年发表的首篇旅游 类论文——“舞台真实性:旅游情境下的社会空间 设 置 ”(Staged authenticity: On arrangements of social space in tourists settings)与 1976 出版的首部 专著《旅游者:休闲阶层的新理论》(The Tourists: A New Theory of the Leisure Class,以 下 简 称《旅 游 者》)。 1989 年 ,MacCannell 在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上组织了一期“符号学与旅游”专题的特 刊,正式将符号学引入旅游研究,他强调在全球社 会文化背景下符号学对“他者”(异文化)研究将大 有 可 为 [3] 。 由 于《旅 游 者》名 气 太 大 ,反 而 使 得 MacCannell 的后期研究难以彰显,不过,他自 20 世 纪 90 年代以来的研究重心可从 1992 年的《聚会空 场:旅游者研究论文集》(Empty Meeting Grounds: The Tourists Papers)和2011年的专著《观光伦理学》 (The Ethics of Sightseeing)中一窥究竟。 Dean MacCannell 对旅游研究有卓越的原创性 贡献。《旅游者》是1976年以来唯一一部针对社会整 体性的、英语语种的社会学论著,是旅游类专著里 影响最广泛绵长的一部,“被书评”最多的一部,但 同时也是被误读最为严重的一部。误读之一, MacCannell视《旅游者》为现代性的民族志,但读者 一 眼 读 出 了“ 旅 游 者 类 型 研 究 ”。 误 读 之 二 , MacCannell 的“舞台真实性”意在揭示旅游空间的 结构化与旅游动机,但读者读出了旅游展演与文化 生产[4] 。误读之三,过度关注“舞台真实性”而严重 忽略《旅游者》的另一个核心部分——“吸引力符号 学”(the semiotics of attraction),使 MacCannell 关于 [收稿日期]2018-05-07;[修订日期]2018-06-13 [作者简介]Dean MacCannell(1940—),男,美国西雅图人,博 士,荣休教授,研究方向为旅游者与现代社会、旅游伦理, E-mail: edmaccannell@ucdavis.edu;赵红梅(1974—),女,重庆 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人类学与旅游文化,E-mail: hongmeizhaoyn @sina.com. ⋅ 15 ⋅

旅游学刊第3对卷2018年第12用 Tourism Tribune Vol.33 No.12.2018 “能游县为社△分化所上演的一场仪式“倒的现占得 “舞台真实性理论的提出者有一些基本的了解,我 不到普遍的理解。 误读之四.《旅游者》 一部试 个人侧对您在旅游研究尚未成气候的年代选择“旅 在细致的经验主义与中层理论之基础上建构社会 游者”作为博土论文的最初选题比较好奇 系统之一般理论的社会学论著,但旅游人类学比旅 Dean maccannell(以下简你M).在西方智识传 游社会学更为热烈地接纳了它。简言之,上述误解 统中,从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开始 直有一股探 现象大都可归因于“懒惰”的阅读方式,《旅游者》是 索社会运行机制的力量存在。我个人比较偏爱蒙 一部系统性的、有内在逻辑的专著,但被割裂地阅 田与卢梭的著作(尤其是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和 读了。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以及涂尔干、马克 针对“舞台真实性"的误读,MacCannell曾先后 思与韦伯的社会学经典论著。20世纪60年代,当我 撰写3篇文章予以纠正四,但收效甚微.因为不同学 还是美国两所精英大学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科背景的研究者已经习惯对《旅游者》各取所 与康奈尔大学的学生时,就被要求深入阅读这些相 了。辩证地看,这样的误读不无建设性 ,因为月 关著作,理解它们并加以延伸拓展。 我本科就读于 1973年以来,从最初的直实性概念话语体系中逐神 伯克利分校人类学系,专业是文化人类学,我喜欢 分化出真实性研究的两套新话语:(1)真实化 经典民族志,爱看《原始人类》那样的书。但人类学 entication)过程,即真实性在不同文化中的多 引以为学科圭泉的研究对象,即所谓的“原始的孤 样性表现及其影响效应:(2)对真实性的集体“再 岛文化"(primitive olate)正消逝于无形,所以我 资“,即在表演理论基础上对真实性的跨学科研究 康奈尔大学读研时就转向了乡村社会学系。 。这两个方向为“旅游社会学”与“旅游人类学”共 就我对经典著作的阅读体验来说.印象最深刻 同关注的论域 文化商品化与真实性研究奠定 的是这些书籍的涉猎范围和探索勇气。人类学家 了相对坚实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从不惮于投身文化整体性的研究,他们总是想找到 笔者于2016年12月一2018年1月期间在加州 文化的这一部分与其他部分的共生关系:而像马克 大学伯克利分校人类学系访学,几乎每周五都能在 思韦伯和涂尔干样的社会学壁毫不犹豫地 人类学系“旅游研究工作组"(To rism Studi 紧盯社会整体性,探寻社会组织与社会变迁的重要 Working Group)的例会上与Dean MacCannell教授 机理。今天,社会学家和人类学家大都倾向于研究 碰面,于是萌生了对这位令人尊敬的教授做一次访 社会的一个小部分,比如一个特别的乡村、制度、地 谈的念头。基于对《旅游者》 书的粗浅阅读以及 理区域、阶层,或是像少数民族或贫困人口这样的 对MacCannell教授学术生涯的大致了解,笔者草 特殊人群,没有人愿意致力于社会整体形貌与总传 了8个问题,由于场所不便,遂采用了电子邮件笔谈 发展趋向的研究。在研究生阶段,我喜爱的论著有 的方式。访谈从2017年11月20日开始,一问一答 涂尔干的《社会分工论》和《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 直到12月10日结束,此后是断续的翻译商椎与 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和“科层制”理 认过程。访谈文本由引言、间答、结语3部分构成 论,马克思的《资本论》和带动异化(alienated 引言由赵红梅撰写.随后译成英文供MacCannell教 labor).莫斯的《礼物》,以及雷德菲尔德的城乡连续 授确证授权;主体是问答部分,赵红梅负责问题 体概念 。欧文 ,戈夫曼是我在伯克利读书时的老 MacCannell教授负责回答;结束语由赵红梅撰写 师,后来在费城我们成了朋友。我读过他的所有论 并将大致内容翻怪成英文供MacCannell数授参 著,有时他会在出版前把书稿拿给我看,征询我的 阅。访谈文本有中、英文两个对照版本,由Dean MacCannell教授与赵红梅共同收有 以下是中义 ①指Dean macCannel的如下3篇文意,cCanpell D.hw】 never was about authenticitv'll Sociolooy 2008 The 版的访谈文本,意与国内学界共享交流。《旅游者》 of 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mia Press.2011 的中译本已于2008年面世,因此也期待这次访谈能 1334Cc ment n Lan and Kunden/Ricky-Boyd 激起对经典文本的再阅读、再反思与再发现。 2014,44:283-28 1.赵红梅(以下简称赵):MacCannell教授,相 对于你本人而言,中国的旅游学术圈更为熟悉您的 “舞台直实性”理论,不知您是否愿章分享您的教育 for the Smdy of e 经历以及一些相关的故事? 中国读者 定希望无 uman Whole[M]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55. 16 C)1994-2020 China Academic Jou All rights ed

旅 游 学 刊 第 33 卷 2018 年 第 12 期 Tou rism Tribune Vol. 33 No. 12,2018 “旅游是为社会分化所上演的一场仪式”[5] 的观点得 不到普遍的理解。误读之四,《旅游者》是一部试图 在细致的经验主义与中层理论之基础上建构社会 系统之一般理论的社会学论著,但旅游人类学比旅 游社会学更为热烈地接纳了它。简言之,上述误解 现象大都可归因于“懒惰”的阅读方式,《旅游者》是 一部系统性的、有内在逻辑的专著,但被割裂地阅 读了。 针对“舞台真实性”的误读,MacCannell曾先后 撰写3篇文章①予以纠正[2] ,但收效甚微,因为不同学 科背景的研究者已经习惯对《旅游者》各取所需 了。辩证地看,这样的误读不无建设性,因为自 1973年以来,从最初的真实性概念话语体系中逐渐 分 化 出 真 实 性 研 究 的 两 套 新 话 语 :(1)真 实 化 (authentication)过程,即真实性在不同文化中的多 样性表现及其影响效应;(2)对真实性的集体“再投 资”,即在表演理论基础上对真实性的跨学科研究 [6] 。这两个方向为“旅游社会学”与“旅游人类学”共 同关注的论域——文化商品化与真实性研究奠定 了相对坚实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笔者于 2016 年 12 月—2018 年 1 月期间在加州 大学伯克利分校人类学系访学,几乎每周五都能在 人 类 学 系“ 旅 游 研 究 工 作 组 ”(Tourism Studies Working Group)的例会上与 Dean MacCannell 教授 碰面,于是萌生了对这位令人尊敬的教授做一次访 谈的念头。基于对《旅游者》一书的粗浅阅读以及 对MacCannell教授学术生涯的大致了解,笔者草拟 了8个问题,由于场所不便,遂采用了电子邮件笔谈 的方式。访谈从 2017 年 11 月 20 日开始,一问一答 直到 12月 10日结束,此后是断续的翻译、商榷与确 认过程。访谈文本由引言、问答、结语 3 部分构成: 引言由赵红梅撰写,随后译成英文供MacCannell教 授确证授权;主体是问答部分,赵红梅负责问题, MacCannell 教授负责回答;结束语由赵红梅撰写, 并将大致内容翻译成英文供 MacCannell 教授参 阅。访谈文本有中、英文两个对照版本,由 Dean MacCannell 教授与赵红梅共同收存。以下是中文 版的访谈文本,意与国内学界共享交流。《旅游者》 的中译本已于2008年面世,因此也期待这次访谈能 激起对经典文本的再阅读、再反思与再发现。 1. 赵红梅(以下简称赵):MacCannell 教授,相 对于你本人而言,中国的旅游学术圈更为熟悉您的 “舞台真实性”理论,不知您是否愿意分享您的教育 经历以及一些相关的故事?中国读者一定希望对 “舞台真实性”理论的提出者有一些基本的了解,我 个人则对您在旅游研究尚未成气候的年代选择“旅 游者”作为博士论文的最初选题比较好奇。 Dean MacCannell(以下简称M):在西方智识传 统中,从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开始,一直有一股探 索社会运行机制的力量存在。我个人比较偏爱蒙 田与卢梭的著作(尤其是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和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以及涂尔干、马克 思与韦伯的社会学经典论著。20世纪60年代,当我 还是美国两所精英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与康奈尔大学的学生时,就被要求深入阅读这些相 关著作,理解它们并加以延伸拓展。我本科就读于 伯克利分校人类学系,专业是文化人类学,我喜欢 经典民族志,爱看《原始人类》那样的书。但人类学 引以为学科圭臬的研究对象,即所谓的“原始的孤 岛文化”(primitive isolate)正消逝于无形,所以我在 康奈尔大学读研时就转向了乡村社会学系。 就我对经典著作的阅读体验来说,印象最深刻 的是这些书籍的涉猎范围和探索勇气。人类学家 从不惮于投身文化整体性的研究,他们总是想找到 文化的这一部分与其他部分的共生关系;而像马克 思、韦伯和涂尔干这样的社会学巨擘则毫不犹豫地 紧盯社会整体性,探寻社会组织与社会变迁的重要 机理。今天,社会学家和人类学家大都倾向于研究 社会的一个小部分,比如一个特别的乡村、制度、地 理区域、阶层,或是像少数民族或贫困人口这样的 特殊人群,没有人愿意致力于社会整体形貌与总体 发展趋向的研究。在研究生阶段,我喜爱的论著有 涂尔干的《社会分工论》和《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 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和“科层制”理 论 ② ,马 克 思 的《资 本 论》和 劳 动 异 化(alienated labor),莫斯的《礼物》,以及雷德菲尔德的城乡连续 体概念③。欧文·戈夫曼是我在伯克利读书时的老 师,后来在费城我们成了朋友。我读过他的所有论 著,有时他会在出版前把书稿拿给我看,征询我的 ① 指 Dean MacCannell 的 如 下 3 篇 文 章 :MacCannell D. Why it never was about authenticity?[J].Sociology, 2008, 45(3):334- 337; The Ethics of Sightseeing[M].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2011: 13- 34; Comment on Lan and Kunden/Ricky- Boyd[J].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2014,44: 283-287. ② 参见 Weber M. The Theory of Social and Economic Organization [M]. Henderson A M, Parsons T, trans.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47. ③ 参见 Redfield R. Little Community: Viewpoints for the Study of a Human Whole[M].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55. ⋅ 16 ⋅

De围MC用等1【旅指者,休用阶层的新理论》与现代性的民族表者,De围cCme访谈受 第33卷2018年第12期 评论和意见。在20世纪60年代的社会学巨擘中 寻找新的分析路径,因此就有了《旅游者》中“吸引 我认为欧文·戈夫曼、克劳德·列维-斯特劳斯和肯 力符号学"那 音 。所以 一开始我就没有把《旅游 尼斯·伯克(Kenneth Burke)是最具洞察力的,也是 者》看成 一种旅游研究,我只是把旅游者和旅游当 最让人受普匪浅的.此外环有罗兰,四特和雅克,拉 作一把开启当代社会研穷的钥匙,跟随旅游者,我 康。在着手《旅常者》一书之前我幸运地踏入了费 进入现代世界不为人所知的一些角落里,以全新的 城的欧文·戈夫曼和巴黎的列维-斯特劳斯的门庭 社会学眼光来审视这个世界 潜心做博士后研究。 2.赵:《旅游者》初版是在1976年,汔今,在社会 马克思、韦伯和涂尔干关于社会、社会关系的 学领域,该书仍是针对社会整体性研究的唯 .木 理论与他们所处的时代环境密切相关,宏大的社会 英语类著作。鉴于这40年来现代人疏离感的日益 变迁是孕有其理论的源泉:作为其研究“实验场”的 强烈,您认为《旅游者》的受欢迎是否与其所针对的 社会刚讲入工业革命不久,现代民族-国家的民主 社会分化现象(differentiations of society)有关系 思粗剩测延生世俗民主制度初出茅庐。我曾试图 呢?分化这种现象对现代社会有什么影响 设想过,对于20世纪中期的工业社会,他们会作有 M:涂尔干在论述“有机团结“理论时,他提到复 反应?他们仍然会关注宗教的功能、无产阶级和阶 杂社会(比如工业国家)得以凝聚的社会纽带要比 级斗争吗?不然.我如是想 简单社会或农村社会更牢固。这个罗辑今人疑成 伯克利和康奈尔的教授都灌输给我一种责但 因为复杂的、工业的、都市的社会人彼此间感受到 感,即新生代学者应该捡起社会整体性的接力棒 的团结感比小规模的、简单的乡村社会要弱得多 不要偏离宏大的社会问题。我在康奈尔大学乡村 个拥有如此众多疏离人口的社会怎么会比弱 社会学系的研究生同学也义不容辞地肩负起探索 离的乡民计今有申非常的计会纽带形?全尔干草 不发达国家经济停滞原因的重任,他们来自不同命 “当然我是正确的,以史为鉴,看看地球上曾存在过 国家和地区:印度、巴基斯坦(东部与西部)、澳大利 的社会,无 不是大型的、复杂的、疏离的社 亚中国台湾四西背尼亚尔四尼亚阿富汗和 在统驭小型的、简单的熟人社会。”他还用“互惠依 伊朗。与他们同窗学习,我收获巨大,我们成为朋 赖"理论(theory of reciprocal dependency)来解释这 友,并与其中儿位 直保持密切联系 个显而易见的矛盾。 我想研究的是一种全球性现象,涉及所谓的氨 据涂尔干观察,小规模的、简单的、原始的社 一世界和第三世界之间的互动与交易、目潜在地揭 基本上是自给自足的社会,每个人都自盖房、自种 示了一种新文化形式的现象。我读研时到遥远的 粮、自符猎,生病亦自主护理:但在大型的、复杂的 波多黎各做了平生第一次田野调查,研究那里农村 社会里,无人能自给自足,我们雇用木匠来盖房, 地风的传统农业活动。在那儿的一个海淀小镇我 农民那里购买粮食,生病时找医生,完全依赖于他 看到许多正在为外国旅游者面兴津的酒店。哈哈 人的专业化,正如他人亦依的干我们为社会整体性 旅游! 所贡献的各种专业化一样。这就是互惠依,涂尔 我的第一个念头是,有朝一日旅游可能作为持 把这种互惠依赖称为有机团结 他解释说现代 新而高效的农业技术①而对全球发展产生巨大影 复杂社会好比一株有完整的根、茎、叶、花的植物 响;第 个念头是旅游将成为 个有趣而持续的 每一部分都对这株植物的生命状态至关重要如果 究领域,因为它涉及以人类为载体的跨文化互动 只害虫损害了哪怕其中很小一个部分,整株植物 而不仅仅是现代化理念、工序与科技等文化成果从 D MacCanne教授解释说:20世纪60代是西方“绿色革甚 文化源地进入文化接受地的单向传播模式。 尘上的时代:高产量的杂交植物(尤其是水稻和玉米)盛行,新杀虫剂与 当我写下《旅游者》的第一行字时,对我而言 新机器为种植与丰收提供了保障。美国的大学都在加班加点忙着发明 旅游者这个角色就充当了一般人类的当代楷身或 这些新农业技术“,老师告诉我们说这些技术将帮时第三世界摆脱农业 赖,进 年去波多黎各时 代表,接替了经典社会学理论中产业无产阶级的位 置。 我很快意识到常规研究方法不足以应对《旅 者》所要完成的任务,于是我追随列维一斯特劳斯 中诗的膜因。害时我壮不相信一轻桶蓝合”会没右任何角面效应我相它 欧文·戈夫曼与肯尼斯·伯克的脚步,转而从结构语 很有可能改变全球食物生产和消费的模式,并导反数百万农民离开 言学、符号学以及文学批评的分支 解构学派中 地。比较面言,我认为旅舒将在经济和文化上产生更大的影用效应 17 (C)1994-202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Dean MacCannell 等 |《旅 游 者 :休 闲 阶 层 的 新 理 论》与 现 代 性 的 民 族 志 者 :Dean MacCannell 访 谈 录 第 33 卷 2018 年 第 12 期 评论和意见。在 20 世纪 60 年代的社会学巨擘中, 我认为欧文·戈夫曼、克劳德·列维-斯特劳斯和肯 尼斯·伯克(Kenneth Burke)是最具洞察力的,也是 最让人受益匪浅的,此外还有罗兰·巴特和雅克·拉 康。在着手《旅游者》一书之前,我幸运地踏入了费 城的欧文·戈夫曼和巴黎的列维-斯特劳斯的门庭, 潜心做博士后研究。 马克思、韦伯和涂尔干关于社会、社会关系的 理论与他们所处的时代环境密切相关,宏大的社会 变迁是孕育其理论的源泉:作为其研究“实验场”的 社会刚进入工业革命不久,现代民族-国家的民主 思想刚刚诞生,世俗民主制度初出茅庐。我曾试图 设想过,对于 20 世纪中期的工业社会,他们会作何 反应?他们仍然会关注宗教的功能、无产阶级和阶 级斗争吗?不然,我如是想。 伯克利和康奈尔的教授都灌输给我一种责任 感,即新生代学者应该捡起社会整体性的接力棒, 不要偏离宏大的社会问题。我在康奈尔大学乡村 社会学系的研究生同学也义不容辞地肩负起探索 不发达国家经济停滞原因的重任,他们来自不同的 国家和地区:印度、巴基斯坦(东部与西部)、澳大利 亚、中国台湾、巴西、肯尼亚、阿尔巴尼亚、阿富汗和 伊朗。与他们同窗学习,我收获巨大,我们成为朋 友,并与其中几位一直保持密切联系。 我想研究的是一种全球性现象,涉及所谓的第 一世界和第三世界之间的互动与交易、且潜在地揭 示了一种新文化形式的现象。我读研时到遥远的 波多黎各做了平生第一次田野调查,研究那里农村 地区的传统农业活动。在那儿的一个海滨小镇,我 看到许多正在为外国旅游者而兴建的酒店。哈哈, 旅游! 我的第一个念头是,有朝一日旅游可能作为崭 新而高效的农业技术①而对全球发展产生巨大影 响;第二个念头是旅游将成为一个有趣而持续的研 究领域,因为它涉及以人类为载体的跨文化互动, 而不仅仅是现代化理念、工序与科技等文化成果从 文化源地进入文化接受地的单向传播模式。 当我写下《旅游者》的第一行字时,对我而言, 旅游者这个角色就充当了一般人类的当代替身或 代表,接替了经典社会学理论中产业无产阶级的位 置。我很快意识到常规研究方法不足以应对《旅游 者》所要完成的任务,于是我追随列维-斯特劳斯、 欧文·戈夫曼与肯尼斯·伯克的脚步,转而从结构语 言学、符号学以及文学批评的分支——解构学派中 寻找新的分析路径,因此就有了《旅游者》中“吸引 力符号学”那一章。所以,一开始我就没有把《旅游 者》看成一种旅游研究,我只是把旅游者和旅游当 作一把开启当代社会研究的钥匙,跟随旅游者,我 进入现代世界不为人所知的一些角落里,以全新的 社会学眼光来审视这个世界。 2. 赵:《旅游者》初版是在1976年,迄今,在社会 学领域,该书仍是针对社会整体性研究的唯一一本 英语类著作。鉴于这 40 年来现代人疏离感的日益 强烈,您认为《旅游者》的受欢迎是否与其所针对的 社 会 分 化 现 象(differentiations of society)有 关 系 呢?分化这种现象对现代社会有什么影响? M:涂尔干在论述“有机团结”理论时,他提到复 杂社会(比如工业国家)得以凝聚的社会纽带要比 简单社会或农村社会更牢固。这个逻辑令人疑惑, 因为复杂的、工业的、都市的社会人彼此间感受到 的团结感比小规模的、简单的乡村社会要弱得多。 一个拥有如此众多疏离人口的社会怎么会比弱疏 离的乡民社会有更牢靠的社会纽带呢?涂尔干说, “当然我是正确的,以史为鉴,看看地球上曾存在过 的社会,无一不是大型的、复杂的、疏离的社会一直 在统驭小型的、简单的熟人社会。”他还用“互惠依 赖”理论(theory of reciprocal dependency)来解释这 个显而易见的矛盾。 据涂尔干观察,小规模的、简单的、原始的社会 基本上是自给自足的社会,每个人都自盖房、自种 粮、自狩猎,生病亦自主护理;但在大型的、复杂的 社会里,无人能自给自足,我们雇用木匠来盖房,从 农民那里购买粮食,生病时找医生,完全依赖于他 人的专业化,正如他人亦依赖于我们为社会整体性 所贡献的各种专业化一样。这就是互惠依赖,涂尔 干把这种互惠依赖称为有机团结。他解释说,现代 复杂社会好比一株有完整的根、茎、叶、花的植物, 每一部分都对这株植物的生命状态至关重要,如果 一只害虫损害了哪怕其中很小一个部分,整株植物 ① MacCannell教授解释说:20世纪 60年代是西方“绿色革命”甚嚣 尘上的时代:高产量的杂交植物(尤其是水稻和玉米)盛行,新杀虫剂与 新机器为种植与丰收提供了保障。美国的大学都在加班加点忙着发明 这些“新农业技术”,老师告诉我们说这些技术将帮助第三世界摆脱农业 依赖,进入工业时代,并消除全球贫困。这是我当年去波多黎各时的社 会背景,我想去找寻农民懈怠于“绿色革命”并使得“革命”迟滞的原因。 当时没有人哪怕一丁点考虑过旅游,这就是为何我义无反顾押宝于旅游 的原因,当然也是为何康奈尔大学会驳回我将旅游作为毕业论文选题的 申请的原因。那时我并不相信“绿色革命”会没有任何负面效应,我想它 很有可能改变全球食物生产和消费的模式,并导致数百万农民离开土 地。比较而言,我认为旅游将在经济和文化上产生更大的影响效应。 ⋅ 17 ⋅

旅学刊第33018年第12三 Tourism Tribune Vol.33 No.12.2018 都会因生命遭遇危机而做出连锁反应。另一方面 生活是如何组织,它与工业社会、乡民社会、原始社 涂尔干将简单社会的团结称为机械的,简单社会 会有怎样的区别很感兴趣,因此我把《旅游者》称作 每个部分(每个家庭、每个村庄)都与其他部分类 部现代性的民族志”」 似,正如一面墙上的砖,每一块都与其他任意一块 现代生活最显著的特征是其日益复杂的趋势 同等自足,如果其中一块遭受戕害,整体不会有连 即“分化",这是我能给出的主要答案。 ,酷如人类以 锁反应,整个社会将以较小的、依然自足的聚合体 前只有一男 一女的异性婚烟形式,但现在有“男 形式,像被我害之前一样排续运行。机械组织而成 婚”“女同婚”与“男同婚”,一变三。在地球上任意 的社会可以被拆解,化整为零,剩下的任意部分都 个角落,选择层出不穷,现代生活所包罗的一切 不会受影响,直至最后 部分消失 领域,都充斥着无数选项,比如不同类型的金融合 涂尔干是个非常可爱的人,他假设现代复杂社 同、不同种族的人群、多重社会阶层等,不再只有工 会的人们能理解其自身相互依赖的关系,并且尊重 人和扉主两个对立阶层,不有中产阶级,而中产阶 差异性基础上的功能性整合,因为这是集体生存的 级内部又有上中,下之分。甚至连历史也有分化 基础。在撰写《旅游者 书时,我却看到现代人 过去”不再是 一段均质的时间类型,每10年就有个 彼此之间切实的依懒关系缺乏清醒的认识,这就是 名号,比如咆哮的20年代、最伟大的一代,60一代 我为什么没有借用涂尔干的劳动分工和有机团结 X一代(迷惘的一代)等。 这两个概念的原因 这两个概念意味着我们对剂 我认为 些研究者所宣称的经济发展和现 互依機的情形有一种普遍的感觉深度,但我认为这 化实际上也是制度、社会范時不断分化的结果。作 种感觉深度是普遍缺乏的.所以我改用“结构性分 为社会学家,我建议将经济发展看作社会分化的偶 化"(structural)这一中性词,抛出 然性副产品:人类所能感受到的分化,似乎就是社 们怎样应对分化”这个问题,我发现现代人对此作 会正在远离其日常生活实践的 种体验。众所周 出的最善瑞、最积极、最有静的应对方式就是规光 知,我们生活在社会复杂性之中,但我们无法理解 与旅游。在《聚会空场》的“第三章.后现代社区规 或掌握它,现代社会的许多问题都与失控的社会分 划“里,我详细解释了自已与涂尔干在理论上的分歧 化体验有关,比如疏离,毒品泛溢,极端利已等 那时写《旅游者》,我还没有认真严肃地读过求 让我们回到旅游。我在旅游与现代性之间 洛伊德的书,但我见过青春期少女不无怨尤地声称 立的是一种积极的联系,我把每一个旅游吸引物都 憎恨自己含辛茹苦的母亲:在加州,人们 边依 解释成社会分化具象的象征对应物,比如我者与他 那些农场移民工人提供的日常饮食 边又表现出 者如何发生联系,现在与过去如何联系等。如果 对他们的增恶与敌意。因此,就我的所见所闻.我 会变得不可思议的复杂,我们跟上它的唯一方式就 认为人类的相互依既能跨差异产牛尊重,亦能 是夫观摩那此象征其复杂性的事物或现象,并向它 孕育出敌意。所以,分化对社会的影响取决于人们 们致敬。 于是,观光就是为应对社会分化所上演的 的反应,反应主要包括两种情形 是面对与日俱 场仪式。 增的复杂性与全球化,一些人自觉跟不上时代,主 4.赵:我想知道在社会分化与文化碎片化现象 动撤退到人为建构的、相对简单的身份中去,以此 之间是否有内在联系?我把《旅游者》的持续流行 彰显其族类归属的纯粹性 一些人会事先明 与社会分化联系在 一起的思路是对的吗?我想是 地理解并消化人类的差异性,再从差异性中找到丰 或许是因为早在20世纪70年代您就预见到现代 富生活的法.这样他们就有理由赞美社会的分化 会的发展趋势,它就是存在一股将人们推向其他时 了,民族旅游走的就是这条路 3.赵:在英文版《旅游者》的第13页,有 M:对你的问题,我回答是的。的确是社会分化 关键的句子.“视光是为社会分化上茜的一场仪式 将人们推到异文化的时空中去,但它也能将眼界端 (sightseeing is a ritual performed to the differentia 的人推讲所谓的庇护所与隔缔地拍使他们在虎 tions of society),应该怎样理解这个句子,尤其是分 构的 、碎片的、传统的“过去”里寻找安全感与慰 化(differentiation)一i词的含义是什么? 藉。我最近就在研究这种两种结果的区别所在,以 M:你问到最重要的问题,我在《旅游者》里试图 及人们选择逃开差异性和选择面对并接纳之的原因。 解释的不仅仅是旅游现象,我还对现代社会及社会 你关于文化碎片(fragmentation of cultures)的 18 C)1994-2020 China Academic All rights reserved

旅 游 学 刊 第 33 卷 2018 年 第 12 期 Tou rism Tribune Vol. 33 No. 12,2018 都会因生命遭遇危机而做出连锁反应。另一方面, 涂尔干将简单社会的团结称为机械的,简单社会的 每个部分(每个家庭、每个村庄)都与其他部分类 似,正如一面墙上的砖,每一块都与其他任意一块 同等自足,如果其中一块遭受戕害,整体不会有连 锁反应,整个社会将以较小的、依然自足的聚合体 形式,像被戕害之前一样继续运行。机械组织而成 的社会可以被拆解,化整为零,剩下的任意部分都 不会受影响,直至最后一部分消失。 涂尔干是个非常可爱的人,他假设现代复杂社 会的人们能理解其自身相互依赖的关系,并且尊重 差异性基础上的功能性整合,因为这是集体生存的 基础。在撰写《旅游者》一书时,我却看到现代人对 彼此之间切实的依赖关系缺乏清醒的认识,这就是 我为什么没有借用涂尔干的劳动分工和有机团结 这两个概念的原因。这两个概念意味着我们对相 互依赖的情形有一种普遍的感觉深度,但我认为这 种感觉深度是普遍缺乏的,所以我改用“结构性分 化”(structural differentiation)这一中性词,抛出“人 们怎样应对分化”这个问题,我发现现代人对此作 出的最普遍、最积极、最有趣的应对方式就是观光 与旅游。在《聚会空场》的“第三章:后现代社区规 划“里,我详细解释了自己与涂尔干在理论上的分歧。 那时写《旅游者》,我还没有认真严肃地读过弗 洛伊德的书,但我见过青春期少女不无怨尤地声称 憎恨自己含辛茹苦的母亲;在加州,人们一边依赖 那些农场移民工人提供的日常饮食,一边又表现出 对他们的憎恶与敌意。因此,就我的所见所闻,我 认为人类的相互依赖既能跨越差异产生尊重,亦能 孕育出敌意。所以,分化对社会的影响取决于人们 的反应,反应主要包括两种情形:一是面对与日俱 增的复杂性与全球化,一些人自觉跟不上时代,主 动撤退到人为建构的、相对简单的身份中去,以此 彰显其族类归属的纯粹性;二是一些人会事先明智 地理解并消化人类的差异性,再从差异性中找到丰 富生活的办法,这样他们就有理由赞美社会的分化 了,民族旅游走的就是这条路。 3. 赵:在英文版《旅游者》的第 13 页,有一个很 关键的句子:“观光是为社会分化上演的一场仪式” (sightseeing is a ritual performed to the differentia￾tions of society),应该怎样理解这个句子,尤其是分 化(differentiation)一词的含义是什么? M:你问到最重要的问题,我在《旅游者》里试图 解释的不仅仅是旅游现象,我还对现代社会及社会 生活是如何组织,它与工业社会、乡民社会、原始社 会有怎样的区别很感兴趣,因此我把《旅游者》称作 “一部现代性的民族志”。 现代生活最显著的特征是其日益复杂的趋势, 即“分化”,这是我能给出的主要答案。譬如人类以 前只有一男一女的异性婚姻形式,但现在有“男女 婚”“女同婚”与“男同婚”,一变三。在地球上任意 一个角落,选择层出不穷,现代生活所包罗的一切 领域,都充斥着无数选项,比如不同类型的金融合 同、不同种族的人群、多重社会阶层等,不再只有工 人和雇主两个对立阶层,还有中产阶级,而中产阶 级内部又有上、中、下之分。甚至连历史也有分化, “过去”不再是一段均质的时间类型,每10年就有个 名号,比如咆哮的 20年代、最伟大的一代、60一代、 X一代(迷惘的一代)等。 我认为,一些研究者所宣称的经济发展和现代 化实际上也是制度、社会范畴不断分化的结果。作 为社会学家,我建议将经济发展看作社会分化的偶 然性副产品;人类所能感受到的分化,似乎就是社 会正在远离其日常生活实践的一种体验。众所周 知,我们生活在社会复杂性之中,但我们无法理解 或掌握它,现代社会的许多问题都与失控的社会分 化体验有关,比如疏离、毒品泛滥、极端利己等。 让我们回到旅游。我在旅游与现代性之间建 立的是一种积极的联系,我把每一个旅游吸引物都 解释成社会分化具象的象征对应物,比如我者与他 者如何发生联系,现在与过去如何联系等。如果社 会变得不可思议的复杂,我们跟上它的唯一方式就 是去观摩那些象征其复杂性的事物或现象,并向它 们致敬。于是,观光就是为应对社会分化所上演的 一场仪式。 4. 赵:我想知道在社会分化与文化碎片化现象 之间是否有内在联系?我把《旅游者》的持续流行 与社会分化联系在一起的思路是对的吗?我想这 或许是因为早在 20世纪 70年代您就预见到现代社 会的发展趋势,它就是存在一股将人们推向其他时 空的力量。 M:对你的问题,我回答是的。的确是社会分化 将人们推到异文化的时空中去,但它也能将眼界褊 狭的人推进所谓的庇护所与隔绝地,迫使他们在虚 构的、碎片的、传统的“过去”里寻找安全感与慰 藉。我最近就在研究这种两种结果的区别所在,以 及人们选择逃开差异性和选择面对并接纳之的原因。 你关于文化碎片(fragmentation of cultures)的 ⋅ 18 ⋅

De围MC道等1【旅兼者,休用阶层的新理论》与现性的民装表者,De围McCe访谈受 第33卷2018年第12期 问题很有趣,但我并不认为一种文化可以碎片化 真实性就不存在。所以,几乎每个人都想绕开“舞 除非文化主体拒绝变化。 在自然状态下,文化是相 台真实性"的概念:“MacCannell错了 ,我们对真实 当混杂的,比如语言和音乐,当它们存在或充满活 性并不太感兴趣:旅游者对真实性没有诉求,他们 力时,会拒压时时的形式,业试并接纳话宜的新形 只想寻欢作乐:我个人的直实感与MacCanne说的 式。即师是所谓的传统文化也在发展亦化。诵可 截然不同”等。但这些评论都没有触及或驳倒《旅 中国访问学者在伯克利“旅游研究工作组所做 游者》所引用的那些实证材料:注射硝酸盐的火 一系列演讲,我看到中国的少数民族也处在不断的 和填塞硅胶的乳房:付费拉人参加乐队排练:搭建 变迁之中,他们将成为整个社会结构性分化的能动 虚假的“后台”以满足旅游者:用鱼网、软木筏子和 要素。多年前,我写过一篇题为“传统的前途 塑料金枪鱼装饰“渔夫餐馆”:向食客开放饭店的厨 (Tradition's next step)的文章,讨论艺术家与创意 房区域等。这类东道主行为在旅游场景里遍地于 才在文化变迁中所起到的作用,其实文化既能灵活 花,无非是为了提升想象中的旅游体验的直实性 地适应变迁,同时亦能维系其认同,而不是僵化和 旅游者对“舞台直实性”的态府与接纳府因 碎片化的,我想你在网上能找到这篇文章 而异 ,有人被吸引,有人看穿它,这 点我 直深 5.赵:在汉语类旅游文献里,“舞台直实性”理 知,并在直实性的那篇文章中予以了说明(1973) 论被运用的频率比较高,与美国旅游学术圈的情形 但旅游者的不同反应并不能改变“舞台真实性”是 相似,对“舞台直实性“概念的误读现象也普遍存 现代社会中一种无所不在的,浩大的文化建构的事 在。我对您2008年那篇文章“为何真实性从未真实 实 ,詹妮·曹(Jenny Chio)在《旅行景观》 d”(why it never really was about authenticity)印象 Landscape of Trave)一书中收录了大量当代中国社 很深,为什么您会认为爱德华·布鲁纳(Edward 会的类似事实,比如:给煤渣砖房的外墙贴上树皮 Bruner)的“真实性再生产"(authentic reproduction 装饰,显得更有乡村意味以吸引旅游者:千篇 律 与“舞台真实性”没有本质区别?您认为是什么使 的民族节日的舞台化:明明不再种田却刻意保留稻 得“舞台直实性”概念的运用脱离了您的初衷? 田当作标志性风唇等。这一切都品不新发围的全 M:为什么真实性概念出现如此之多的混淆用 球性的“舞台真实性”建构。在我的《观光伦理学》 法,我认为主要有两个原因 书里,专门有 章 今日舞台真实"(Sage 首先,在英语世界的社会科学传统里,每门大 Authenticity Today),阐述了在过去40年里建构现 学果程都在反复灌输价值中立的研究取向,即研穷 象是如何变得如此广泛而普润的 者的心理、政治、宗教偏好不应影响其解决问题的 其次,我测,旅静研究者误读舞台直实性 方式,当然亦不应影响其发现与结论,比如人类 可能与另 ·个深层价值观有密切关系,即原创性 强调文化相付视以确保民族志文本的客观性不被 (originality)。西方数重视学生发翼新事物的能 人类学家身上的文化包袱所影响。“舞台真实性”概 力,比如博士论文就应该包含史无前例的新构思或 念高度考验了我的社科同行们保持价值中立的前 新发现。 假设在你的论文答辩会上 立教授指者 力。直实性,大概是美国白人世界里最根深蒂周的 本期刊说:“很抱数,你博士论文的发现与某某人 价值观了。在个人层面,暗示某人或某物可能不真 十年前发表的这篇文章基本雷同。“那么,你的答 实的意思是他们或许是说谎者、自欺的、不可靠的 就宣告失败,必须另起炉灶 这就是为何我那 肤浅的。我刻意与真实性的心理学意涵保持距离 代的学生比今天的学生阅读量要大得多的原因 转而关注旅游者支闻乐见的经典吸引物,探究它们 位教授曾告城我.“如果你打算就某个专题做而 在被是现和舞台化的程中采用了哪此显得直实 究,那没有理由不毒完有关文个专颗的所有文献。 的手段和方式。我的本意在于直实性的社会建构 我们还被教导要引证完所有相关文献 ,表明是怎样 而非真实性本身,而目我有意稀掉了真实性体验或 将这些文献整合到自己的研究中的、自己的研究与 真实感这样的论题。 前人有何不同、对这一专题领域的知识体系有何新 现在我意识到,大多数读者对我的真实性分机 贡献,如若不然,科学研究就将因此而萎缩并襄 的反应是防御性的,有点庸人自扰,以为我的分 亡。我曾遇到过 位日本学者,他告诉我说,如果 是在质疑他们辨别自我与他人直实性的能力,更相 没有把一本书的参考书目和脚注都统统找来读完 的是,他们指出如果直实性可以舞台化,那么可能 他就不认为自己是“读”了这本书。他说他用了好 9 (C)1994-202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 htn:/ww.cnki.ne时

Dean MacCannell 等 |《旅 游 者 :休 闲 阶 层 的 新 理 论》与 现 代 性 的 民 族 志 者 :Dean MacCannell 访 谈 录 第 33 卷 2018 年 第 12 期 问题很有趣,但我并不认为一种文化可以碎片化, 除非文化主体拒绝变化。在自然状态下,文化是相 当混杂的,比如语言和音乐,当它们存在或充满活 力时,会拒斥过时的形式,尝试并接纳适宜的新形 式。即便是所谓的传统文化,也在发展变化。通过 中国访问学者在伯克利“旅游研究工作组”所做的 一系列演讲,我看到中国的少数民族也处在不断的 变迁之中,他们将成为整个社会结构性分化的能动 要素。多年前,我写过一篇题为“传统的前途” (Tradition’s next step)的文章,讨论艺术家与创意人 才在文化变迁中所起到的作用,其实文化既能灵活 地适应变迁,同时亦能维系其认同,而不是僵化和 碎片化的,我想你在网上能找到这篇文章。 5. 赵:在汉语类旅游文献里,“舞台真实性”理 论被运用的频率比较高,与美国旅游学术圈的情形 相似,对“舞台真实性”概念的误读现象也普遍存 在。我对您2008年那篇文章“为何真实性从未真实 过”(why it never really was about authenticity)印象 很深,为什么您会认为爱德华·布鲁纳(Edward Bruner)的“真实性再生产”(authentic reproduction) 与“舞台真实性”没有本质区别?您认为是什么使 得“舞台真实性”概念的运用脱离了您的初衷? M:为什么真实性概念出现如此之多的混淆用 法,我认为主要有两个原因: 首先,在英语世界的社会科学传统里,每门大 学课程都在反复灌输价值中立的研究取向,即研究 者的心理、政治、宗教偏好不应影响其解决问题的 方式,当然亦不应影响其发现与结论,比如人类学 强调文化相对观以确保民族志文本的客观性不被 人类学家身上的文化包袱所影响。“舞台真实性”概 念高度考验了我的社科同行们保持价值中立的能 力。真实性,大概是美国白人世界里最根深蒂固的 价值观了。在个人层面,暗示某人或某物可能不真 实的意思是他们或许是说谎者、自欺的、不可靠的、 肤浅的。我刻意与真实性的心理学意涵保持距离, 转而关注旅游者喜闻乐见的经典吸引物,探究它们 在被呈现和舞台化的过程中采用了哪些显得真实 的手段和方式。我的本意在于真实性的社会建构, 而非真实性本身,而且我有意漏掉了真实性体验或 真实感这样的论题。 现在我意识到,大多数读者对我的真实性分析 的反应是防御性的,有点庸人自扰,以为我的分析 是在质疑他们辨别自我与他人真实性的能力,更糟 的是,他们指出如果真实性可以舞台化,那么可能 真实性就不存在。所以,几乎每个人都想绕开“舞 台真实性”的概念:“MacCannell 错了,我们对真实 性并不太感兴趣;旅游者对真实性没有诉求,他们 只想寻欢作乐;我个人的真实感与MacCannell说的 截然不同”等。但这些评论都没有触及或驳倒《旅 游者》所引用的那些实证材料:注射硝酸盐的火腿 和填塞硅胶的乳房;付费拉人参加乐队排练;搭建 虚假的“后台”以满足旅游者;用鱼网、软木筏子和 塑料金枪鱼装饰“渔夫餐馆”;向食客开放饭店的厨 房区域等。这类东道主行为在旅游场景里遍地开 花,无非是为了提升想象中的旅游体验的真实性。 旅游者对“舞台真实性”的态度与接纳度因人 而异,有人被吸引,有人看穿它,这一点我一直深 知,并在真实性的那篇文章中予以了说明(1973)。 但旅游者的不同反应并不能改变“舞台真实性”是 现代社会中一种无所不在的、浩大的文化建构的事 实 ,詹 妮·曹(Jenny Chio)在《 旅 行 景 观 》(A Landscape of Travel)一书中收录了大量当代中国社 会的类似事实,比如:给煤渣砖房的外墙贴上树皮 装饰,显得更有乡村意味以吸引旅游者;千篇一律 的民族节日的舞台化;明明不再种田却刻意保留稻 田当作标志性风景等。这一切都是不断发展的、全 球性的“舞台真实性”建构。在我的《观光伦理学》 一 书 里 ,专 门 有 一 章“ 今 日 舞 台 真 实 ”(Staged Authenticity Today),阐述了在过去 40 年里建构现 象是如何变得如此广泛而普遍的。 其次,我揣测,旅游研究者误读“舞台真实性” 可能与另一个深层价值观有密切关系,即原创性 (originality)。西方教育重视学生发现新事物的能 力,比如博士论文就应该包含史无前例的新构思或 新发现。假设在你的论文答辩会上,一位教授指着 一本期刊说:“很抱歉,你博士论文的发现与某某人 十年前发表的这篇文章基本雷同。”那么,你的答辩 就宣告失败,必须另起炉灶了。这就是为何我那一 代的学生比今天的学生阅读量要大得多的原因。 一位教授曾告诫我:“如果你打算就某个专题做研 究,那没有理由不读完有关这个专题的所有文献。” 我们还被教导要引证完所有相关文献,表明是怎样 将这些文献整合到自己的研究中的、自己的研究与 前人有何不同、对这一专题领域的知识体系有何新 贡献,如若不然,科学研究就将因此而萎缩并衰 亡。我曾遇到过一位日本学者,他告诉我说,如果 没有把一本书的参考书目和脚注都统统找来读完, 他就不认为自己是“读”了这本书。他说他用了好 ⋅ 19 ⋅

旅游学刊第3对卷2018年第12用 Tourism Tribune Vol.33 No.12.2018 几年才差点读完《旅游者》,包括阅读书中所引用的 分的内在逻辑(这正是20世纪60年代我们在康奈 一本书和每一篇文章,但最终仍未完成,他很汇 尔大学被教导的读书方法)。《旅游者》首先是一部 丧,因为我当时引用了露丝·扬(Ruth C.Young)"的 关于社会变迁的书这个社会正处于一个特定时代 一篇未刊稿。我告诉他这篇文章业已发表,我可以 的尾声阶段,工业化、现代民族国家、民主运动、全 给他 一份,他很感激,说自己终于能看完旅游者》了 球混战与全球市场仍余波未息,相形之下,旅游 最后,还是回到“舞台直实性”。旅游研究者如 个主题的重要性就退而居其次了。乔治成为彻底 于纠结困境,他们无法忽视“舞台真实性”,因为它 理解了这本书的极少数人之一,他洞悉到我是想用 是旅游场域的一项庞大内容;他们不能对1973年发 旅游者这个角色解开新出现的全球化社会与社会 表的“舞台真实性”概念模型视而不见:他们也不能 关系类型的谜题 故意忘记自己应该出一些新东西的学术职责,即他 乔治还发现,为捕捉正在出现的新社会形式和 们的研应该是原创的。许多人把自己打成一 人类主体性的新类型,我不得不打破社会学和人类 结,来 次性应对这些要求,他们重复我的话,并 学的学科蒂篱,选择符号学作为主要方法,因为我 上新际蕊,文就是布鲁纳·爱德华所散的事,现在 需要为前时可能出现的新事物和事件搭律一个有 他承认“直实性再生产”就是新瓶装旧酒,不过 效的框架,这个框架应该适用于地表上任何 一个批 舞台真实性”的别称罢了:或者,他们在自己的而 理、文化或社会场景。在我写作《旅游者的那个年 究中援引“舞台直实性”的观点,仿佛只要指出我的 代,多数社会科学的理论模型都有特定的针对性 所说与实际所指有出人,他们就成了原创者:或者 要么是一个边界明品的文化区,要么是格兰工业 他们干脆绕过原作,直接捡拾那些草率学者的牙 或欧洲资本主义国家阶级关系的地方形成过程,要 慧:或者,他们也可能生产出对于该论题而言完全 么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的关系问题等,只有像 原创的知识。 《动分工》《资本论》这样伟大的社会学经典才能 我同意你说的,“舞台真实性”的误用兴许是合 超越其原来的概念王国,成为相对普适的元概 理而言于创造性的,但若有人想从 理学路径探 然而,社会已经行进到了 个甚至连伟大经典都无 旅游者体验的直实性,那就在我的概念框架之分 法解释的关键历史节点上了 了,不过我欢迎并鼓励这样的研究,这是一条有前 在20世纪中期,旅游者已无处不在,我曾经关 途的研究路径,基本上没有引用或参考“舞台真实 注过这一时期的旅游者总人数,包括刚刚兴起的南 性:旅游社会空间的规置”这篇文章的必要 极或北极包团游。今天,我们说起市场全球化及其 6.赵:我注意到您高度认可乔治,范登艾比力 衍生问题来,可能是云淡风轻的口气,但那时我的 (George Van Den Abbeele)与蒂莫西·奥克斯 《旅游者》就是打算研究文化全球化及其衍生问题 (Tim Oaks)关于《旅游者》的书评,那是什么 乔治看出了我的意图,正是这一点使他刻意强调我 因使您认为这两篇书评与众不同呢 的“吸引力符号学”羽。地球上到外都旅者 M:乔治·范登艾比力的“作为理论家的旅游者 我想创建 个模式,切实弄清楚他们想看什么、做 (The tourist as theorist)是我所读过最长且最有悟性 什么,其旅游动机的基跳是什么?旅游吸引物何以 的一篇关于(旅游者》的书评,他写这篇文章时还 成为吸引物? 康奈尔大学比较文学专业的一名研究生。后来他 乔治是唯 个看出“吸引力符号学”是《旅游 成为一位知名的、受人尊敬的学者,勒内·笛卡尔 者》核心的人,因此他能对《旅游者》中被忽视的内 (Rene Descartes)研究的专家(就是那位说“我思故 我在"的法国哲学家),旅行游记史的敏锐观察者利 ①Ru曲C.Youn是麦坎内尔的博士论文指导老师antW,Yo 的子一位有大学术成果且影力的独立学者。前一 一所大学的系主任。《旅游者》的书评是他发表的第 严肃对待麦坎内尔关于旅静与发展的思想的人,地曾写过一篇题为“加 论文 比海旅静业的结情境"的文章.在这篇文章发表之前(197年).麦圳 乔治的书评之所以与众各别,是因为他通览全 内尔就读过并与作者封抢过,所以这篇未刊慎就成了《旅游者)(1976年 书,从整体框架着眼。大多数评论人只针对像疏 离、直实性、工作展前、现代化这样的单一主顺他 的是爱德华,布鲁纳在其(旅途中的文化:旅行民就 们把《旅游者》中的各章节当作互不相干的文章来 真大性生产的亚伯拉军林,个后现代主义的 读,但乔治就书读书,认真关注了统领全书每个部 20 C)1994-2020 China Academic All rights

旅 游 学 刊 第 33 卷 2018 年 第 12 期 Tou rism Tribune Vol. 33 No. 12,2018 几年才差点读完《旅游者》,包括阅读书中所引用的 每一本书和每一篇文章,但最终仍未完成,他很沮 丧,因为我当时引用了露丝·扬(Ruth C. Young)①的 一篇未刊稿。我告诉他这篇文章业已发表,我可以 给他一份,他很感激,说自己终于能看完《旅游者》了。 最后,还是回到“舞台真实性”。旅游研究者处 于纠结困境,他们无法忽视“舞台真实性”,因为它 是旅游场域的一项庞大内容;他们不能对1973年发 表的“舞台真实性”概念模型视而不见;他们也不能 故意忘记自己应该出一些新东西的学术职责,即他 们的研究应该是原创的。许多人把自己打成一个 结,来一次性应对这些要求,他们重复我的话,并打 上新标签,这就是布鲁纳·爱德华所做的事②,现在 他承认“真实性再生产”就是新瓶装旧酒,不过是 “舞台真实性”的别称罢了;或者,他们在自己的研 究中援引“舞台真实性”的观点,仿佛只要指出我的 所说与实际所指有出入,他们就成了原创者;或者, 他们干脆绕过原作,直接捡拾那些草率学者的牙 慧;或者,他们也可能生产出对于该论题而言完全 原创的知识。 我同意你说的,“舞台真实性”的误用兴许是合 理而富于创造性的,但若有人想从心理学路径探寻 旅游者体验的真实性,那就在我的概念框架之外 了,不过我欢迎并鼓励这样的研究,这是一条有前 途的研究路径,基本上没有引用或参考“舞台真实 性:旅游社会空间的规置”这篇文章的必要了。 6. 赵:我注意到您高度认可乔治·范登艾比力 (George Van Den Abbeele)与 蒂 莫 西·奥 克 斯 (Timothy Oaks)关于《旅游者》的书评,那是什么原 因使您认为这两篇书评与众不同呢? M:乔治·范登艾比力的“作为理论家的旅游者” (The tourist as theorist)是我所读过最长且最有悟性 的一篇关于《旅游者》的书评,他写这篇文章时还是 康奈尔大学比较文学专业的一名研究生。后来他 成为一位知名的、受人尊敬的学者,勒内·笛卡尔 (René Descartes)研究的专家(就是那位说“我思故 我在”的法国哲学家),旅行游记史的敏锐观察者和 一所大学的系主任。《旅游者》的书评是他发表的第 一篇论文。 乔治的书评之所以与众各别,是因为他通览全 书,从整体框架着眼。大多数评论人只针对像疏 离、真实性、工作展演、现代化这样的单一主题,他 们把《旅游者》中的各章节当作互不相干的文章来 读,但乔治就书读书,认真关注了统领全书每个部 分的内在逻辑(这正是 20 世纪 60 年代我们在康奈 尔大学被教导的读书方法)。《旅游者》首先是一部 关于社会变迁的书,这个社会正处于一个特定时代 的尾声阶段,工业化、现代民族国家、民主运动、全 球混战与全球市场仍余波未息,相形之下,旅游这 个主题的重要性就退而居其次了。乔治成为彻底 理解了这本书的极少数人之一,他洞悉到我是想用 旅游者这个角色解开新出现的全球化社会与社会 关系类型的谜题。 乔治还发现,为捕捉正在出现的新社会形式和 人类主体性的新类型,我不得不打破社会学和人类 学的学科藩篱,选择符号学作为主要方法,因为我 需要为随时可能出现的新事物和事件搭建一个有 效的框架,这个框架应该适用于地表上任何一个地 理、文化或社会场景。在我写作《旅游者》的那个年 代,多数社会科学的理论模型都有特定的针对性, 要么是一个边界明显的文化区,要么是英格兰工业 或欧洲资本主义国家阶级关系的地方形成过程,要 么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的关系问题等,只有像 《劳动分工》《资本论》这样伟大的社会学经典才能 超越其原来的概念王国,成为相对普适的元概念。 然而,社会已经行进到了一个甚至连伟大经典都无 法解释的关键历史节点上了。 在 20 世纪中期,旅游者已无处不在,我曾经关 注过这一时期的旅游者总人数,包括刚刚兴起的南 极或北极包团游。今天,我们说起市场全球化及其 衍生问题来,可能是云淡风轻的口气,但那时我的 《旅游者》就是打算研究文化全球化及其衍生问题, 乔治看出了我的意图,正是这一点使他刻意强调我 的“吸引力符号学”模型。地球上到处都是旅游者, 我想创建一个模式,切实弄清楚他们想看什么、做 什么,其旅游动机的基础是什么?旅游吸引物何以 成为吸引物? 乔治是唯一一个看出“吸引力符号学”是《旅游 者》核心的人,因此他能对《旅游者》中被忽视的内 ① Ruth C. Young 是麦坎内尔的博士论文指导老师 Frank W. Young 的妻子,是一位有大量学术成果、颇具影响力的独立学者。她是第一个 严肃对待麦坎内尔关于旅游与发展的思想的人,她曾写过一篇题为“加 勒比海旅游业的结构情境”的文章,在这篇文章发表之前(1977年),麦坎 内尔就读过并与作者讨论过,所以这篇未刊稿就成了《旅游者》(1976年) 的一个参考文献了。 ② 麦坎内尔指的是爱德华·布鲁纳在其《旅途中的文化:旅行民族 志》(Culture on Tour: Ethnographies of Travel)一书中的第四章——作为 真实性再生产的亚伯拉罕·林肯:一个后现代主义的批评(Abraham Lincoln as Authentic Reproduction)。 ⋅ 20 ⋅

De围MC用等1【旅指者,休用阶层的新理论》与现代性的民族表者,De围cCme访谈受 第33卷2018年第12期 容作出一些解读。针对(旅游者》的文化批评维度 前原始和后现代性,或者说是从旅游者与他者之间 他说,“旅游是现代人的鸦片。”他用 -种新颖的力 的互动中产生的 式延伸了书中的论点,“观光不仅是如MacCannell所 7.赵:您1989年在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说的为社会分化而上猫的仪式事实上也是在生 上主持了一期“旅游与符号学”的特刊,特刊的主题 分化,”乔治也抓到了《旅游者》的革命章涵他音订 亦是《旅游者》的核心内容。在中国的旅游规划与 到当旅游 上归途时,就再无可能完全地重新 发展中,给旅游吸引物添加文化解释的做法很盛 合到其母社会了,这样,旅游行为自身就比任何现 行,这被认为是一种吸引旅游者的快速而有效的策 成的革命理论都更具革命性。他下结论说,我们必 略。我想知道,在美国旅游学界,除了“舞台直实 须停止对一些周定地方的理论思考与游历 ,的 理论的荫蔽效应外,是什么原因使得大多数人都忽 确.思绪简徉,我思故我旅行 视了《旅游者》 一书中的“吸引物行号学”理论 当我们重新思考自己关于民族志主体、文化与 M:要回答你的问题,必须先了解与《旅游者》有 文化接触的一些观念时,毫无疑问,《旅游者》在影 关的三条阅读路线:第一条,数量最多,是把《旅游 响我们的思考方式,所以我很高兴《旅游者》找到回 归人类学的路,希望右朝一日,它也能找到回归社 ①Mac Cannell解释道:乔治·范登艾比力注意到《旅游者)是第一部 会学的路,虽然这仍需要时间。 没有将空间作为社会学与人类学的分析单位的理论著作,不像那些“在 蒂莫西,奥克斯的书中不 一章题为“旅游与现 美城内能我到美国社会,中田文化是存在于中的东西,或这是对 代主体"(Tourism and the Modern Subject)的内容 写得较晚,大概是在《旅游者》出版30年后。这一章 与乔治的书评很不一样,因为人类主体性发生了很 大的变化,正如我所预见的那样,现代意识(mode 物之间的臣离 只有旅者白己才能赋予意义的距离。乔治认识 这样的分析给旅游者施加了如此巨大的意识形态负担,以至于他们成 consciousness)已经出现。在他那篇发人深省的书 一有革命查识的阶层,我很同他的看法。我也完全赞同乔治“我们 评里,奥克斯描述了我在《旅游者》里只提了个大概 的这类现代或后现代主体,我把它归入真正拓展 我的理论的极少数应用案例之列,不肤浅,有意义。 然我很乐于承认 )的照:面我关于民装国家的论述本并不 奥克斯大概是从《旅游者》第44页开始存细保 在干旧社会学术语意义下的社会.面更在于它们是怎样象征性地出现在 读他是谁一一个认可在西方理论话语中该书是结 由于《旅游 旅游者的字宙观中的。 上述内容可参考n den Abbeele G.Revie 构主义向后结构主义过渡的桥梁的人 heorist].Diacrities,1980,10(4) 者》在后结构主义与解构等术语出现之前就已出 边界的壮 版虽然肤浅的批评家相把它当成过时的结物理 论,但问题在于朱丽娅2和我当时就在“后结构主 认在现代 者我们现在所称的后现代).这种想法越来越不第谱。这是 义”的诞生地 雅克·德里达的研讨班 ,时 当前所有的人类价值在缩成然无摩维对不是。这仅是 里达还是巴黎城里的一名助数:我们还参加了康有 每个人都需要为价值观的表述与运转承相更多的个人责任。我的《旅 尔大学保罗,德的研班,德是解构主义的教 》想传达的 一观点就是旅游以独特的姿态胜任了人类价值观 父。因此,在后现代主义、后结构主义和解构主 人要的助来安然度过递 变成英语学术界的时髦术语之前,我的《旅游者》 作就搭乘了被雅克·德里达和保罗·德曼演绎到极 我不同意格丽特 致的符号学与列维-斯特劳斯的结构主义的便车 划尔社金不存在“的点,我原把它修正如下,社会不是先在的: 我在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上曾有篇小文章 合在我们的筑造之中 应劳教授(Lau)3对我的误读,在这篇文章里我也重 2 Dean MacCannell的妻子朱雨·弗劳 麦坎内尔(Juliet F 业后( 温了这段历史。 尤其令我高兴的是 ,在他那 一章的末尾,奥 斯比我更好地闸释了从《旅游者》到《聚会空场》里 论 的“今日食人族"(Cannibalism Today)章节中概念的 ③参见Macd nell D.C on Lan and Ki len/Rickv-Bod[l 演化过程。他支持我的观点,即现代主体意识是从 m Research.44:2014.44:283-287 21 (C)1994-202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Dean MacCannell 等 |《旅 游 者 :休 闲 阶 层 的 新 理 论》与 现 代 性 的 民 族 志 者 :Dean MacCannell 访 谈 录 第 33 卷 2018 年 第 12 期 容作出一些解读。针对《旅游者》的文化批评维度, 他说,“旅游是现代人的鸦片。”他用一种新颖的方 式延伸了书中的论点,“观光不仅是如MacCannell所 说的为社会分化而上演的仪式,事实上也是在生产 分化。”乔治也抓到了《旅游者》的革命意涵,他意识 到当旅游者踏上归途时,就再无可能完全地重新整 合到其母社会了,这样,旅游行为自身就比任何现 成的革命理论都更具革命性。他下结论说,我们必 须停止对一些固定地方的理论思考与游历①。的 确,思绪徜徉,我思故我旅行。 当我们重新思考自己关于民族志主体、文化与 文化接触的一些观念时,毫无疑问,《旅游者》在影 响我们的思考方式,所以我很高兴《旅游者》找到回 归人类学的路,希望有朝一日,它也能找到回归社 会学的路,虽然这仍需要时间。 蒂莫西·奥克斯的书中有一章题为“旅游与现 代主体”(Tourism and the Modern Subject)的内容, 写得较晚,大概是在《旅游者》出版30年后。这一章 与乔治的书评很不一样,因为人类主体性发生了很 大的变化,正如我所预见的那样,现代意识(modern consciousness)已经出现。在他那篇发人深省的书 评里,奥克斯描述了我在《旅游者》里只提了个大概 的这类现代或后现代主体,我把它归入真正拓展了 我的理论的极少数应用案例之列,不肤浅,有意义。 奥克斯大概是从《旅游者》第 44 页开始仔细阅 读,他是唯一一个认可在西方理论话语中该书是结 构主义向后结构主义过渡的桥梁的人。由于《旅游 者》在后结构主义与解构等术语出现之前就已出 版,虽然肤浅的批评家想把它当成过时的结构理 论,但问题在于朱丽娅②和我当时就在“后结构主 义”的诞生地——雅克·德里达的研讨班上,那时德 里达还是巴黎城里的一名助教;我们还参加了康奈 尔大学保罗·德曼的研讨班,德曼是解构主义的教 父。因此,在后现代主义、后结构主义和解构主义 变成英语学术界的时髦术语之前,我的《旅游者》写 作就搭乘了被雅克·德里达和保罗·德曼演绎到极 致的符号学与列维-斯特劳斯的结构主义的便车。 我在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上曾有篇小文章回 应劳教授(Lau)③对我的误读,在这篇文章里我也重 温了这段历史。 尤其令我高兴的是,在他那一章的末尾,奥克 斯比我更好地阐释了从《旅游者》到《聚会空场》里 的“今日食人族”(Cannibalism Today)章节中概念的 演化过程。他支持我的观点,即现代主体/意识是从 前原始和后现代性,或者说是从旅游者与他者之间 的互动中产生的。 7. 赵:您 1989 年在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上主持了一期“旅游与符号学”的特刊,特刊的主题 亦是《旅游者》的核心内容。在中国的旅游规划与 发展中,给旅游吸引物添加文化解释的做法很盛 行,这被认为是一种吸引旅游者的快速而有效的策 略。我想知道,在美国旅游学界,除了“舞台真实” 理论的荫蔽效应外,是什么原因使得大多数人都忽 视了《旅游者》一书中的“吸引物符号学”理论? M:要回答你的问题,必须先了解与《旅游者》有 关的三条阅读路线:第一条,数量最多,是把《旅游 ① Mac Cannell解释道:乔治·范登艾比力注意到《旅游者》是第一部 没有将空间作为社会学与人类学的分析单位的理论著作,不像那些“在 美国疆域内能找到美国社会,中国文化是存在于中国的东西,或这是对 旧金山流浪汉的一项研究”之类的观念认知。他强调《旅游者》的理论分 析单位并未局限于特定的空间与地方,而是像旅游者自身一样,是运动 的,亦像与旅游者息息相关的社会和文化整体性一样,是观察、景观与标 记的有机组合。《旅游者》里唯一有意义的地方就是两个或更多旅游吸引 物之间的距离——只有旅游者自己才能赋予意义的距离。乔治认识到 这样的分析给旅游者施加了如此巨大的意识形态负担,以至于他们成了 唯一有革命意识的阶层,我很赞同他的看法。我也完全赞同乔治“我们 必须停止对一些预设地方的理论思考与游历”的观点。他可能为了领会 我的一些观点而过度强调了书中“旅游者的家”和“民族国家”的概念,虽 然我很乐于承认这一点,但是我不怎么记得自己曾凸显过旅游者的家是 作为固定地方(fixed places)的参照;而我关于民族国家的论述本意并不 在于旧社会学术语意义下的社会,而更在于它们是怎样象征性地出现在 旅游者的宇宙观中的。上述内容可参考 Van den Abbeele G. Review: Sightseers: The tourist as theorist[J]. Diacritics, 1980, 10(4): 2-14.。 一些人仍然相信他们正生活在一个有边界的社区、族群或阶层里, 或多或少有固定的价值观与坚实的传统里。他们认为只要不假思索地 遵从本土社会规范,生活就能既如所料地积极展开,但是在现代世界(或 者我们现在所称的“后现代”),这种想法越来越不靠谱。这是不是意味 着当前所有的人类价值观在萎缩或荡然无存?绝对不是。这仅仅是说 每个人都需要为价值观的表述与运转承担更多的个人责任。我的《旅游 者》想传达的一般观点就是旅游以独特的姿态胜任了人类价值观调适更 新的任务,人们需要旅游的帮助来安然度过这段全球化历史时期。这也 是我最近的研究为何要强调旅游伦理和吸引物象征价值(比如地球人皆 可领略的文化资源)的原因。相较于传统的平面与立体几何视角,我对 社会和文化的观察更靠近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我不同意玛格丽特·撒 切尔“社会不存在”的观点,我更愿意把它修正如下:社会不是先在的;社 会在我们的筑造之中。 ② Dean MacCannell的妻子朱丽娅·弗劳尔·麦坎内尔(Juliet Flower MacCannell),康奈尔大学的比较文学博士,毕业后(1968年)曾在巴黎高 等师范专科学校雅克·德里达的研讨班上深造学习,是一位成果丰富、笔 耕不辍的非学院派学者。其研究领域除有一部分与迪安·麦坎内尔重合 之外,还涉猎到精神分析、镜像研究、想象研究、女性主义、文化批评等 论题。 ③ 参见 MacCannell D. Comment on Lan and Kunden/Ricky-Boyd[J].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44: 2014,44: 283-287. ⋅ 21 ⋅

旅游学刊第3对卷2018年第12用 Tourism Tribune Vol.33 No.12.2018 者》看作一部研究旅游者和旅游现象的早期力作 接触导致文化变迁,那么接触与变迁是我们应该研 书里所包含一些概念可以用来提升旅游产品,偶尔 究的对象,而不是那些虚拟化的过去。”这也是为 也可以用来批评旅游对旅游目的地及当地人造成 么我对纳尔什,格雷本(Nelson graburn)的因纽特 的负面影响.这一条路线《旅游者》为旅游者研究的 (1uit)旅游雕刻品研究充满敬佩的原因。1976年 开山之作。第二条,我们还未涉及,即艺术家社会 纳尔什出发去研究当时被认为仍是纯粹的、原始 活动家,建筑家、城市规划者与环境设计者对《旅逾 的、未被现代文明侵染的因纽特文化,但是他对还 者》的接受,在这些领域,《旅游者》被用来解释艺 原因纽特文化曾有的形貌并不感兴趣,他通过因纽 术建笛别设计笔的计会环培的这也是 特艺术文化的案例,告诉我们在这个每一文化都与 为何我职业生涯的最后15年是在环境设计与景 其他文化有潜在联系的新世界里,因纽特人是怎样 建筑系的原因了。第三条,数量最少,包括乔治·范 调适其生活的。 登艾比力与蒂莫西·奥克斯这样的反思性述评,但 但是,即使我知首我写不出关于白人到来之前 这批人看到了《旅游者》从社会科学与人性领域向 的原始生活的准虚构报道,我也不能任由人类学驱 般理论发展的广阔前景,以及足以解释这个不断 使自己去解读 个人群的全部生活,去探究文化的 变化世界的潜力」 每一部分是怎样与其他部分相互适应的。1963年 在某种程上我是幸运的因为99%的读老 我在康奈尔的乡村针会学系开始研疗生学习当 没有像乔治·范登艾比力与蒂莫西·奥克斯那样型 它是世界上排名很靠前的名系,其王牌专业是国际 解《旅游者》的宽广内涵,他们把《旅游者》当成一部 发展与现代化。我想我可以在原始人群曾经生活 研究旅游者与旅游现象的书.这反倒催生了大量的 过的附近区城做田野调查,观察这些人群最终走向 应用实践,并使这本书在应用领域屹立不倒。 了何处。结果,我在田野调查中所体验到的一切悲 8.赵:最后 个问题是关于旅游社会学与旅游 哀都被列维-斯特劳斯那本关于南美探险的游记的 人类学。事实上,在我涉入旅游研究之初.我对 书名 《优郁的热带》(Tristes Tropiques)给概括 和埃里克,科恩(Erik Coben)的学科归屈和学术身 了,那本书最初革成英文时名为《赛落的世界》 份的认识是模糊的,当然,现在我知道您们二人都 (World on the Wane) 曾有或多或少的人类学教有背景。那么,您能谈谈 今天的人类学转时来又允许甚至是鼓励用民 旅游社会学和旅游人类学的研究有怎样的区别吗 族志方法来调杏像旅游闭队,运用旅游营销或接 或者说探究这种区别本身是有意义的吗?在中国 新技术使自己能(或不能)适应现代世界的原始村 些年轻学者对旅游研究缺乏信心,您能就自己的 庄这样的对象,但在我本科时这是不可能发生的事 学术生涯谈谈您从事旅游社会学研究的动力吗 情。我的一个人类学专业的同学提交了关于美国 M:我的研究是介干社会学和人类学之间,你的 流行音乐的文化解释的研究计划,结果被物令离开 认识是正确的。这是有充分理由的,让我试着解 项目组,她是专业硕士里的优等生,但就是因为她 想出这么一个论题,就怎么也入不了人类学系的 我酷爱文化人类学,本科时学得如饥似涡,课 法眼 余时间还自己看民族志报告。但是20世纪60年代 我很快发现社会学对整体性研究不怎么感冒 是人类学的危机时刻,其研究对象 原始文 我必须学习将对象拆解成阶层、制度、官僚制、族群 化 在地表上几乎消失殆尽。然而,不像现在 性件制、地位与角伍清青被直与乡封和麦门性 当时但凡有些名气的人类学系都不会同意学生提 区域经济活动等(像东北工业区、中西部农业区等) 交不针对“原始”文化的论文,尽管原始文化所剩无 概念,我还必须学习搜集能禁得起统计分析和假 几,幸存的那些也正走向消亡。研究生们仍被告诫 检验的数据类型。从20世纪50至70年代,一些社 说.即使文化接触已经发牛,文化妙任已经开始.也 会学家(其中最出名的是欧文·戈夫母)一直运用整 以须要捕捏到文化的纯状态,那怕为此只能去方 体观的民族志方法,但研究对象主要是小群体的行 谈最老的族群成员, 我成不了这类工作的 员 我 为和面对面的互动。我的人类学偏好使我将研究 强烈感觉必须离开这个自己热爱的领域,因为我不 愿意为了研究人类学王国硕果仅存的那点东西而 Nash D The ar Touris 去拼命争取。我身体里那个科学家说,“如果文化 gs[C].Boston:Elsevier Science,2007:139 22 C)1994-2020 China Academic All rights

旅 游 学 刊 第 33 卷 2018 年 第 12 期 Tou rism Tribune Vol. 33 No. 12,2018 者》看作一部研究旅游者和旅游现象的早期力作, 书里所包含一些概念可以用来提升旅游产品,偶尔 也可以用来批评旅游对旅游目的地及当地人造成 的负面影响,这一条路线《旅游者》为旅游者研究的 开山之作。第二条,我们还未涉及,即艺术家、社会 活动家、建筑家、城市规划者与环境设计者对《旅游 者》的接受,在这些领域,《旅游者》被用来解释艺 术、建筑、规划、设计等的社会环境的变迁,这也是 为何我职业生涯的最后 15 年是在环境设计与景观 建筑系的原因了。第三条,数量最少,包括乔治·范 登艾比力与蒂莫西·奥克斯这样的反思性述评,但 这批人看到了《旅游者》从社会科学与人性领域向 一般理论发展的广阔前景,以及足以解释这个不断 变化世界的潜力。 在某种程度上,我是幸运的,因为 99%的读者 没有像乔治·范登艾比力与蒂莫西·奥克斯那样理 解《旅游者》的宽广内涵,他们把《旅游者》当成一部 研究旅游者与旅游现象的书,这反倒催生了大量的 应用实践,并使这本书在应用领域屹立不倒。 8. 赵:最后一个问题是关于旅游社会学与旅游 人类学。事实上,在我涉入旅游研究之初,我对您 和埃里克·科恩(Erik Cohen)的学科归属和学术身 份的认识是模糊的,当然,现在我知道您们二人都 曾有或多或少的人类学教育背景。那么,您能谈谈 旅游社会学和旅游人类学的研究有怎样的区别吗, 或者说探究这种区别本身是有意义的吗?在中国, 一些年轻学者对旅游研究缺乏信心,您能就自己的 学术生涯谈谈您从事旅游社会学研究的动力吗? M:我的研究是介于社会学和人类学之间,你的 认识是正确的。这是有充分理由的,让我试着解释 一下。 我酷爱文化人类学,本科时学得如饥似渴,课 余时间还自己看民族志报告。但是 20世纪 60年代 是人类学的危机时刻,其研究对象——原始文 化——在地表上几乎消失殆尽。然而,不像现在, 当时但凡有些名气的人类学系都不会同意学生提 交不针对“原始”文化的论文,尽管原始文化所剩无 几,幸存的那些也正走向消亡。研究生们仍被告诫 说,即使文化接触已经发生,文化变迁已经开始,也 必须要捕捉到文化的纯粹状态,哪怕为此只能去访 谈最老的族群成员。我成不了这类工作的一员,我 强烈感觉必须离开这个自己热爱的领域,因为我不 愿意为了研究人类学王国硕果仅存的那点东西而 去拼命争取。我身体里那个科学家说,“如果文化 接触导致文化变迁,那么接触与变迁是我们应该研 究的对象,而不是那些虚拟化的过去。”这也是为什 么我对纳尔什·格雷本(Nelson Graburn)的因纽特 (Inuit)旅游雕刻品研究充满敬佩的原因。1976 年 纳尔什出发去研究当时被认为仍是纯粹的、原始 的、未被现代文明侵染的因纽特文化,但是他对还 原因纽特文化曾有的形貌并不感兴趣,他通过因纽 特艺术文化的案例,告诉我们在这个每一文化都与 其他文化有潜在联系的新世界里,因纽特人是怎样 调适其生活的。 但是,即使我知道我写不出关于白人到来之前 的原始生活的准虚构报道,我也不能任由人类学驱 使自己去解读一个人群的全部生活,去探究文化的 每一部分是怎样与其他部分相互适应的。1963年, 我在康奈尔的乡村社会学系开始研究生学习,当时 它是世界上排名很靠前的名系,其王牌专业是国际 发展与现代化。我想我可以在原始人群曾经生活 过的附近区域做田野调查,观察这些人群最终走向 了何处。结果,我在田野调查中所体验到的一切悲 哀都被列维-斯特劳斯那本关于南美探险的游记的 书名——《忧郁的热带》(Tristes Tropiques)给概括 了,那本书最初译成英文时名为《衰落的世界》 (World on the Wane)①。 今天的人类学转过来又允许甚至是鼓励用民 族志方法来调查像旅游团队、运用旅游营销或接受 新技术使自己能(或不能)适应现代世界的原始村 庄这样的对象,但在我本科时这是不可能发生的事 情。我的一个人类学专业的同学提交了关于美国 流行音乐的文化解释的研究计划,结果被勒令离开 项目组,她是专业硕士里的优等生,但就是因为她 想出这么一个论题,就怎么也入不了人类学系的 法眼。 我很快发现社会学对整体性研究不怎么感冒, 我必须学习将对象拆解成阶层、制度、官僚制、族群 性、性别、地位与角色、消遣、城镇与乡村和支配性 区域经济活动等(像东北工业区、中西部农业区等) 概念,我还必须学习搜集能禁得起统计分析和假设 检验的数据类型。从 20 世纪 50 至 70 年代,一些社 会学家(其中最出名的是欧文·戈夫曼)一直运用整 体观的民族志方法,但研究对象主要是小群体的行 为和面对面的互动。我的人类学偏好使我将研究 ① 参看 MacCannell D. Anthropology for all the wrong reasons[A]// Nash D. The Study of Tourism: Anthropological and Sociological Beginnings[C]. Boston: Elsevier Science,2007: 139. ⋅ 22 ⋅

De围MC用等1【旅指者,休用阶层的新理论》与现代性的民族表者,De围cCme访谈受 第33卷2018年第12用 方向锁定在社会整体性而非微观层面的行为与互 像个谜题,令人费解,再加上作者戏滤的写作风格 动,列维-斯特劳斯曾告诚我不要尝试做现代性的 都直接或间接导致《旅游者》“片断可知,整体不可 民族志研究,他说那是不可能的事,但最终我还是 解”的阅读现象。就西方旅游学界的阅读经验来 义无反师了 看,《旅脸考》是地型的“作者已死”的论姜成了 我为《旅游者》博典了大量有关能游场所和品 每一个接收它的人创造性阅读、阐释和赋予意义的 游吸引物的资料,因此我有足够的数据来做编码 文本。《旅游者》的文本贡献与阅读成就南辕北辙 统计分析,而且我确实从社会学那里借鉴了一些传 使Dean MacCannell既获得了学术声望,也承受J 统,比如要为自己的数据处理方式提供解释,但在 一些污名。因此,要在《旅游者》的拥趸现象与阅清 人类学领域,只要你能简单地描述资料的处理方 现象的矛盾中探索其基于中国旅游经验的理论贡 法,就会得到赞许。我选择用文字解释我的数据 献与运用价值,远非访谈的文本形式与篇幅所能 而不是用统计方法来检验假设:但是,我也很乐干 任。但是,我们可以情作者复活,了解主位观的写 阅读那些为《旅游者》的概念去术提供统计检验的 作目的与方法论阐释并从《旅游者》的理论建构 博士论文和期刊论文 最终,在《旅游者》里所涉及 运用研究两个维度做解读与反思,提出反诘,从而 的社会学概念,像工作、消遣、官僚制、阶层、村庄 推动对《旅游者》作为旅游经典论著的意义探索实 制度等都显得不像是概念范畴和理论建模,似乎统 践,最终为国内旅游研究尤其是真实性研究廓清方 统被旅游吸引物这个概念象征性地置换了。你可 向,为创新研究提供可能 以在《聚会空场》的“后现代社区规划"(P 从理论维度看,整部《旅游者》构建了两个重罗 Modern Community Planning)那章里找到我对这种 理论:“舞台直实性”与“吸引力符号学”,“舞台直实 统计与象征之间关系的反思 性”的内容与1973年“舞台直实性:旅游情境下的 我是知道和理解这两个领域的区别的,我很 会空间设置 文大同小异。 其理论灵感来源 意承认《旅游者》既是人类学的,也是社会学的,但 文·戈夫曼《日常生活的自我呈现》中的“前台-后 就这本书被接受的现实过程来看,人类学家一直被 台”理论,关于该理论的引介性论述可参见张晓萍 它吸引,社会学家则不然。 彭兆荣、杨慧的文章,不赘。 MacCannel 是怎样改造了“前台 后 ”理论,用 结束语 何在?戈夫曼发现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下意识 成无意识地运用一种印象管理策路,即愿意展示 在《休闲阶层的理论》(The Theory时h 些事实而掩抑另一些事实,展示部分放在人前-前 Leisure Class)(1899)- 一书中,索尔斯坦·凡勃伦 台,掩抑部分藏到人后-后台。通过对社会空间的 (Thorstein Veblen)用“炫耀性消费”和“去生产性劳 “前台-后台”的二元划分.戈夫品指出前台的表润 动”两个重要指标识别出工业社会的一个新兴群 性与后台的真实性,从而得以解释人性在多大程度 体 休闲阶层,揭示了社会结构的分化与变过 取决于前后与后台的分界 如果说戈夫曼的 这正是《旅游者:休闲阶层的新理论》之书名的思想 前台一后台”是基于个体或角色群体层面的、具象 泉源.Dean MacCannell洞察到.社会结构的分化俗 的社会空间区隔.那么MacCannell的“前台-后台 生了以旅游活动为身份标志的新休闲阶层 则是基于文化层面的抽象的旅游空间区隔:戈夫曼 游者,于是,旅游者作为一般现代人的典型代表,转 通过人们日常生活的自我呈现建构了自我与他 喻地成了Maccannell解析现代性的样本。对20世 的边界,Maccanneli1借用旅游吸引物的“自我早现 纪70年代的西方社会而言,《旅游者》表达了关于旅 的多样性建构了东道主与游客之间的多重边界,亦 游者 、旅游吸引物的创造性观点,至少使对旅游有 揭示了现代性的扩散本质 具体地,M Cannell建 想当然念头的西方人获得了关于前台-后台、虚假 构了“主-客”之间看与被看的相互关系.为提升被 直实、他者-我者,疏离一团结周的二元反思意识:同 看的频次与规模,东道主往往选择表演一部分真实 时,在西方旅游研究共同体中,出版40余年的《旅游 性而遗漏另一部分真实性,于是游客看到前台表演 者》被视为真实性知识再生产的基地,罕见地免陶 的真实性而错过后台自在的真实性。然而,M 了成为放纸堆的命运。然而,MacCannell对现代性 Cannell说他的本意不在真实性本身,而在真实性的 的解析过程即《旅游者》一书的线索与结构至今仍 社会建构,即旅游吸引物在被呈现和舞台化的过程 23 (C)1994-202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 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 enkinet

Dean MacCannell 等 |《旅 游 者 :休 闲 阶 层 的 新 理 论》与 现 代 性 的 民 族 志 者 :Dean MacCannell 访 谈 录 第 33 卷 2018 年 第 12 期 方向锁定在社会整体性而非微观层面的行为与互 动,列维-斯特劳斯曾告诫我不要尝试做现代性的 民族志研究,他说那是不可能的事,但最终我还是 义无反顾了。 我为《旅游者》搜集了大量有关旅游场所和旅 游吸引物的资料,因此我有足够的数据来做编码和 统计分析,而且我确实从社会学那里借鉴了一些传 统,比如要为自己的数据处理方式提供解释,但在 人类学领域,只要你能简单地描述资料的处理方 法,就会得到赞许。我选择用文字解释我的数据, 而不是用统计方法来检验假设;但是,我也很乐于 阅读那些为《旅游者》的概念表述提供统计检验的 博士论文和期刊论文。最终,在《旅游者》里所涉及 的社会学概念,像工作、消遣、官僚制、阶层、村庄、 制度等都显得不像是概念范畴和理论建模,似乎统 统被旅游吸引物这个概念象征性地置换了。你可 以 在《聚 会 空 场》的“ 后 现 代 社 区 规 划 ”(Post￾Modern Community Planning)那章里找到我对这种 统计与象征之间关系的反思。 我是知道和理解这两个领域的区别的,我很愿 意承认《旅游者》既是人类学的,也是社会学的,但 就这本书被接受的现实过程来看,人类学家一直被 它吸引,社会学家则不然。 结束语 在《休 闲 阶 层 的 理 论》(The Theory of the Leisure Class)(1899)一 书 中 ,索 尔 斯 坦·凡 勃 伦 (Thorstein Veblen)用“炫耀性消费”和“去生产性劳 动”[7] 两个重要指标识别出工业社会的一个新兴群 体——休闲阶层,揭示了社会结构的分化与变迁。 这正是《旅游者:休闲阶层的新理论》之书名的思想 泉源,Dean MacCannell 洞察到,社会结构的分化催 生了以旅游活动为身份标志的新休闲阶层——旅 游者,于是,旅游者作为一般现代人的典型代表,转 喻地成了 MacCannell 解析现代性的样本。对 20 世 纪70年代的西方社会而言,《旅游者》表达了关于旅 游者、旅游吸引物的创造性观点,至少使对旅游有 想当然念头的西方人获得了关于前台-后台、虚假- 真实、他者-我者、疏离-团结[8] 的二元反思意识;同 时,在西方旅游研究共同体中,出版40余年的《旅游 者》被视为真实性知识再生产的基地,罕见地免除 了成为故纸堆的命运。然而,MacCannell对现代性 的解析过程,即《旅游者》一书的线索与结构至今仍 像个谜题,令人费解,再加上作者戏谑的写作风格, 都直接或间接导致《旅游者》“片断可知,整体不可 解”的阅读现象。就西方旅游学界的阅读经验来 看,《旅游者》是典型的“作者已死”的论著,成了被 每一个接收它的人创造性阅读、阐释和赋予意义的 文本。《旅游者》的文本贡献与阅读成就南辕北辙, 使 Dean MacCannell 既获得了学术声望,也承受了 一些污名。因此,要在《旅游者》的拥趸现象与阅读 现象的矛盾中探索其基于中国旅游经验的理论贡 献与运用价值,远非访谈的文本形式与篇幅所能胜 任。但是,我们可以请作者复活,了解主位观的写 作目的与方法论阐释,并从《旅游者》的理论建构与 运用研究两个维度做解读与反思,提出反诘,从而 推动对《旅游者》作为旅游经典论著的意义探索实 践,最终为国内旅游研究尤其是真实性研究廓清方 向,为创新研究提供可能。 从理论维度看,整部《旅游者》构建了两个重要 理论:“舞台真实性”与“吸引力符号学”。“舞台真实 性”的内容与1973年“舞台真实性:旅游情境下的社 会空间设置”一文大同小异,其理论灵感来源于欧 文·戈夫曼《日常生活的自我呈现》中的“前台-后 台”理论,关于该理论的引介性论述可参见张晓萍、 彭兆荣、杨慧的文章,不赘。一个重要的问题是 MacCannell 是怎样改造了“前台-后台”理论,用意 何在?戈夫曼发现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下意识 或无意识地运用一种印象管理策略,即愿意展示一 些事实而掩抑另一些事实,展示部分放在人前-前 台,掩抑部分藏到人后-后台。通过对社会空间的 “前台-后台”的二元划分,戈夫曼指出前台的表演 性与后台的真实性,从而得以解释人性在多大程度 上取决于前后与后台的分界[9] 。如果说戈夫曼的 “前台-后台”是基于个体或角色群体层面的、具象 的社会空间区隔,那么 MacCannell 的“前台-后台” 则是基于文化层面的抽象的旅游空间区隔;戈夫曼 通过人们日常生活的自我呈现建构了自我与他人 的边界,MacCannell借用旅游吸引物的“自我呈现” 的多样性建构了东道主与游客之间的多重边界,亦 揭示了现代性的扩散本质。具体地,MacCannell建 构了“主-客”之间看与被看的相互关系,为提升被 看的频次与规模,东道主往往选择表演一部分真实 性而遗漏另一部分真实性,于是游客看到前台表演 的真实性而错过后台自在的真实性。然而,Mac Cannell说他的本意不在真实性本身,而在真实性的 社会建构,即旅游吸引物在被呈现和舞台化的过程 ⋅ 23 ⋅

旅游学刊第3对卷2018年第12用 Tourism Tribune Vol.33 No.12.2018 中采用了哪些显得真实的手段和方式。这是 个 景的旅游者对旅游吸引物真实性的看法,或者更直 清晰的信号,一位社会学家在细致剖析旅游吸引力 白地自问:我们是追慕真实性研究,还是需要真实 的形成机制,他把真实性预设为西方旅游者所追求 性研究?真实性理论在国内生根的学理依据与文 的核心价值观,于是作为供应一方的东道主动用了 化传统何在?这一工作既需要实证研究,亦隐含对 真实化策略。 方法论的探索 在研究者轻易对旅游吸引物做出 吸引力符号学”的建构逻辑与“舞台真实性 舞台真实性”的价值判断之前,不如先像 类似但右两占以须予以品调.一是《旅游者》第一 MacCannell-一样去观察它们被真实化的手段和方 章中的吸引力结构与景观神圣化,既提出了旅游吸 式,这样的研究功在知识生产的特殊性、地方性与 引力的另一种形成机制 神圣化,又为第六章吸 累积性。简言之 “舞台真实性”在国内的概念移相 引力符号学研究打下认识论基础:二是凸显旅游者 需要检验其活用性与有效性。就吸引力符号学而 的“看”进一步别析旅游吸引力的结物关系,景观 言,首先应分析MacCannell的旅游吸引力机制在国 标志-游客,从文化与旅游视觉体验的关系中提炼 内是否有对应的现象,再思考它在国内旅游研究中 出旅游吸引力更为普瑞的机制-符号化。但尚未结 作为认知手段的理论意义与学科价值。 束,“舞台真实性”与“吸引力符号学”不过是 总之,《旅游者》是Dean maccannell数授的标 MacCannell的理论工具,他的目的在于现代性 志性研究成果,该书记载了他年轻时代的社会学抱 MacCannell认为,现代性的最大特征就是社会结核 负,亦被证明是 一部具有原创性与前瞻性的论著 的分化,但吊诡的是,社会分化并未带来预想中的 《旅游者》在西方旅游研究学界的长盛不衰是促成 社会团结,反而引发对自我社会的疏离。 于是,生 此次访方谈的根本原因。作为率先起意的访谈人,笔 活世界的社会是 个巨大的前台,它所缺失的后日 者在访谈过程中受益匪浅,因此对上述反思有画蛇 将仰仗旅游世界来弥补,即异国他乡、彼地、彼时 添足之优,简若有吉光片羽的贡献,也应归功于 他者。当然,在旅游世界,旅游者仍将迷失在旅游 Dean MacCannel教授的循循善诱及其激发他人阅 吸引物的结构分化之中。 这就是MacCannell关于 读欲望的能力。 现代性的民临志书写,补会结构的分化无所不在 旅游吸引物是分化的象征对应物,至于旅游吸引 参考文献(References 力,无论是真实化、神圣化,还是符号化的机制,皆 ropology for all the wrong reasons[Al 由现代社会集体收生与订制 基干上我们可做如下理论思考,(1)为何“舞 sevier Se nce,2007:142-14 合真实性”从 个从属的工具性概念变成了范式 23 究?(2)《旅游者》以社会、旅游为核心的论证过程 1989.1611-6 Van den Ahhe 发扬光大,而论证目的- -现代性与社会分化被普 1 Diacritics198010w42.14 遍忽略,这是文本导向、读者导向 学科导向还是现 实导向的原因?(3)MacCannell的跨学科方法是否 [MI.New York:Schocken Books.1976:13 值得借鉴,如果可以借鉴,旅游研究者应保持一个 Cohen E.Cohen S.Current sociological theories and issues in 怎样的学科立场?(4)从《旅游者》是否能总结出前 sm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2012,39(4):2177-2202 .The Theory of the 游社会科学研究最突出的文本特征体现在哪些方面 《旅游者》对于国内旅游社会科学研究的意义 的经济研究M门.受百,译. 目前难以系统化,只能从个人层面做浅谈。 就真实 性研究而言,“舞台真实性”与真实性理论已成为旅 游风域旅游吸引物,旅游体哈研穷的理论工且,因 1q7320r3589.01 此这一论域可尝试本土化的基础性研究,比如追溯 19]MacCannell D.The Ethics of Sightseeing[Ml.Berkeley 直实性价值观的中国文化之根,冉调查中国文化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2011:16. 24 (C)1994-2020 China Academic Joumal Ele All rights reserved h

旅 游 学 刊 第 33 卷 2018 年 第 12 期 Tou rism Tribune Vol. 33 No. 12,2018 中采用了哪些显得真实的手段和方式。这是一个 清晰的信号,一位社会学家在细致剖析旅游吸引力 的形成机制,他把真实性预设为西方旅游者所追求 的核心价值观,于是作为供应一方的东道主动用了 真实化策略。 “吸引力符号学”的建构逻辑与“舞台真实性” 类似,但有两点必须予以强调:一是《旅游者》第二 章中的吸引力结构与景观神圣化,既提出了旅游吸 引力的另一种形成机制——神圣化,又为第六章吸 引力符号学研究打下认识论基础;二是凸显旅游者 的“看”,进一步剖析旅游吸引力的结构关系:景观- 标志-游客,从文化与旅游视觉体验的关系中提炼 出旅游吸引力更为普遍的机制-符号化。但尚未结 束 ,“ 舞 台 真 实 性 ”与“ 吸 引 力 符 号 学 ”不 过 是 MacCannell 的理论工具,他的目的在于现代性。 MacCannell认为,现代性的最大特征就是社会结构 的分化,但吊诡的是,社会分化并未带来预想中的 社会团结,反而引发对自我社会的疏离。于是,生 活世界的社会是一个巨大的前台,它所缺失的后台 将仰仗旅游世界来弥补,即异国他乡、彼地、彼时、 他者。当然,在旅游世界,旅游者仍将迷失在旅游 吸引物的结构分化之中。这就是 MacCannell 关于 现代性的民族志书写:社会结构的分化无所不在, 旅游吸引物是分化的象征对应物,至于旅游吸引 力,无论是真实化、神圣化,还是符号化的机制,皆 由现代社会集体收集与订制。 基于上,我们可做如下理论思考:(1)为何“舞 台真实性”从一个从属的工具性概念变成了范式研 究?(2)《旅游者》以社会、旅游为核心的论证过程被 发扬光大,而论证目的——现代性与社会分化被普 遍忽略,这是文本导向、读者导向、学科导向还是现 实导向的原因?(3)MacCannell 的跨学科方法是否 值得借鉴,如果可以借鉴,旅游研究者应保持一个 怎样的学科立场?(4)从《旅游者》是否能总结出旅 游社会科学研究最突出的文本特征体现在哪些方面? 《旅游者》对于国内旅游社会科学研究的意义 目前难以系统化,只能从个人层面做浅谈。就真实 性研究而言,“舞台真实性”与真实性理论已成为旅 游区域、旅游吸引物、旅游体验研究的理论工具,因 此这一论域可尝试本土化的基础性研究,比如追溯 真实性价值观的中国文化之根,再调查中国文化背 景的旅游者对旅游吸引物真实性的看法,或者更直 白地自问:我们是追慕真实性研究,还是需要真实 性研究?真实性理论在国内生根的学理依据与文 化传统何在?这一工作既需要实证研究,亦隐含对 方法论的探索。在研究者轻易对旅游吸引物做出 “ 舞 台 真 实 性 ”的 价 值 判 断 之 前 ,不 如 先 像 MacCannell 一样去观察它们被真实化的手段和方 式,这样的研究功在知识生产的特殊性、地方性与 累积性。简言之,“舞台真实性”在国内的概念移植 需要检验其适用性与有效性。就吸引力符号学而 言,首先应分析MacCannell的旅游吸引力机制在国 内是否有对应的现象,再思考它在国内旅游研究中 作为认知手段的理论意义与学科价值。 总之,《旅游者》是 Dean MacCannell 教授的标 志性研究成果,该书记载了他年轻时代的社会学抱 负,亦被证明是一部具有原创性与前瞻性的论著, 《旅游者》在西方旅游研究学界的长盛不衰是促成 此次访谈的根本原因。作为率先起意的访谈人,笔 者在访谈过程中受益匪浅,因此对上述反思有画蛇 添足之忧,倘若有吉光片羽的贡献,也应归功于 Dean MacCannell 教授的循循善诱及其激发他人阅 读欲望的能力。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MacCannell D. Anthropology for all the wrong reasons[A]// Nash D. The Study of Tourism: Anthropological and Sociolo￾gical Beginnings[C]. Boston: Elsevier Science, 2007: 142-146. [2] MacCannell D. The making of the tourist[J]. Unpublished. [3] MacCannell D. Introduction[J].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1989, 16(1): 1-6. [4] Van den Abbeely G. Review: Sightseers: The tourist as theorist [J]. Diacritics, 1980, 10(4): 2-14. [5] MacCannell D. The Tourist: A New Theory of the Leisure Class [M]. New York: Schocken Books, 1976:13. [6] Cohen E, Cohen S. Current sociological theories and issues in tourism[J].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2012, 39(4): 2177-2202. [7] Veblen T. The Theory of the Leisure Class[M]. Cai Soubai, trans. Beijing: Commercial Press, 2009: 30-79.[索尔斯坦·凡勃 伦.有闲阶级论——关于制度的经济研究[M]. 蔡受百,译.北 京:商务印书馆,2009: 30-79.] [8] MacCannell D. Staged authenticity: Arrangements of social space in tourist settings[J].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1973, 79(3):589-603. [9] MacCannell D. The Ethics of Sightseeing[M].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2011: 16. ⋅ 24 ⋅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共11页,试读已结束,阅读完整版请下载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