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 41内在原因 汉语时间介词的特殊性。汉语时间介词,除有少数几个语义空灵的词如“乎”“粤”等外,一般源自 动词。而汉语由于时代、地域方言的差异,导致同义动词特别多。语法化“源义决定”( Source determination) 论认为,进入语法化的结构成分的语义决定其语法化路径、走向及其语义结果。( Joan Bybee et al.1994 9-22)受此制约,不少同义异形动词语法化为时间介词,尤其是运行“终至”义动词,如甲骨文“至、 至于、终”等皆介引时间词,至近代,终至义动词介引终至时间就更多(见上表3)。 对时间与动作行为关系的精细描述。汉语时间介词与动作行为的关系,基本是次动作行为与主动作 行为的关系。如主观性介词的“等趁某时间·做某事”,又如客观介词的终至义介词“到某时间·做某 事”等。“等、趁、到”就是主动词“做”之前的“次动词”(丁声树等1980[1961]:95),或称“副动 词”( coverb)(赵元任1979[1968]:30)。因此,很多时间介词的语义语法化程度不高,不少时间介词 有较强的动词性,用于精细描述与时间的关系 些介词可能只是偶见现象。尤其近代汉语中,有些介词非常罕见,如我们在近代37种文献范围内 检索发现:“从来从兹、头至、由打、粤从、自打”等6个起始义介词,“顶到、及夫、及赶、洎自、 洎于、迄乎、一头的”等7个终至义介词,竟均无1例:“打从、粤自、直从、至从、迨及、暨夫、洎至” 等7个介词均仅见1例。这就有20个近代汉语的介间介词难觅踪迹。可以说不少时间介词使用频率极低, 某些用法可能只能见于特定文献。 4.2外在原因 语义与音形的不对应性造成大量同义异形介词。汉语书面语一是有历时发展性,不同时代有不同的 文献;二是有地域兼容性,不同地域有不同方言。因此在汉语书面语同义异形介词比较普遍。如:“迨 逮、遝”同义异形。“《说文》:‘遝,迨也。《尔雅·释言》‘逮,遝也。’《方言》卷三:‘迨,遝、及也。 东齐曰迨;关之东、西曰遝,或曰及。’古书中,‘遝’、‘逮’、‘及’三字义同。”(《古代汉语虚词词典》 1999:81)可见三者是古方言词。 同义异形现象近代尤其突出。如《近代汉语虚词词典》所收时间介词 比尔/比及/比至 迨至待得/待的/待等逮乎/逮及/逮至等待/等到/等得及比 及到/及夫/及赶洎乎/洎及/洎于/洎至迄乎/迄于/迄至始从/始自投到/投得/授至/授至的/ 投至得直从/只从 上列34个介词只有11组,基本差异在于后一语素是“至、及、到、从、于、自”等及附缀语素“的 得、尔、乎”等,其实只表达了11个介词的语义。 同音异形现象导致大量异形介词。如“到、得、的”几个字产生了同义介词:“投到、投得、投至到、 投至得、投至的,待得、待的,等到、等得”等。 这些情况在近代特别突出,文言词、口语词、方言词都可能导致介词同义多形。 4.3发展原因 次生介词较多。介词有单音原生介词,由原生介词复合成次生介词(何洪峰2014),次生介词是增 加介词成员的重要因素,尤其是近代汉语。次生介词不少是同义异形词, 迨及、逮及,迨至、逮至、遝至,逮乎、及乎、及至、及至于 次生介词中,原生介词是基础,同一原生介词可衍生出一批同义介词。次生介词的衍生在近代汉语 中表现尤为突出,如“自、从”衍生了15个次生介 自→自打、自是,始自、一自、粤自 从→从自,打从、始从、粤从、则从、直从、只从、至从、自从 ①检索近代汉语文献共37种,其中唐代10种:《祖唐集》《入唐求法巡礼行记》《朝野佥史》《敦煌变文》《寒山诗注》《王 梵志诗注》《明皇杂录》《隋唐嘉话》《贞观政要》《近代汉语语法研究资料·唐代卷》;宋代5种:《朱子语类》《五灯会 元》《全宋词》《古本董解元西厢记》《近代汉语语法研究资料·宋代卷》等;元明20种:《元朝秘史》《元典章·刑部》 《新校元刊杂剧30种》《通制条格》《全元散曲》《元曲选》《金瓶梅》《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型世言》《老 乞大新释》《老乞大新解》《老乞大谚解》《原本老乞大》《朴通事谚解》《警世通言》《喻世明言》《醒世恒言》《近代汉 语语法研究资料·元明卷》;清代2种:《红楼梦》《儿女英雄传》 ②钟兆华(2015:89;90)认为“从来”:“指示时间起点。自;从。”;“从兹”:“表示从某时起。从此。”此说可商。“从 来”宜分析为副词;“从兹”宜分析为介词结构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 61· National social sciences Datab4.1 内在 原因 汉语 时间介词 的特殊性 。汉语时间介词 ,除有少数几个语义空灵的词如 “乎 ”“粤”等外,一般源 自 动词 。而汉语 由于时代、地域方言的差异,导致同义动词特别多。语法化“源义决定”(Sourcedetermination) 论认为,进入语法化的结构成分的语义决定其语法化路径、走向及其语义结果。(JoanBybeeeta1.1994: 9-22)受此制约 ,不少同义异形动词语法化为时间介词,尤其是运行 “终至 ”义动词,如 甲骨文 “至、 至于、终 ”等皆介 引时间词,至近代,终至义动词介引终至时间就更多 (见上表 3)。 对时间与动作行为关系的精细描述 。汉语时间介词与动作行为的关系,基本是次动作行为与主动作 行为的关系 。如主观性介词的 “等/趁某时间 ·做某事”,又如客观介词的终至义介词 “到某时间 ·做某 事”等 。“等、趁、到”就是主动词 “做 ”之前的 “次动词 ”(丁声树等 198011961】:95),或称 “副动 词 ”(coverb)(赵元任 197911968】:330)。因此 ,很多时间介词的语义语法化程度不高,不少时间介词 有较强的动词性,用于精细描述与时间的关系。 一 些介词可能只是偶见现象。尤其近代汉语中,有些介词非常罕见 ,如我们在近代 37种文献范围 内 检索发现 :“从来/从兹②、头至 、由打、粤从、 自打 ”等 6个起始义介词,“顶到、及夫、及赶、洎 自、 洎于、迄乎 、一头的”等 7个终至义介词,竞均无 1例;“打从、粤 自、直从、至从、迨及 、暨夫、洎至 ” 等 7个介词均仅见 l例。这就有 20个近代汉语的介间介词难觅踪迹 。可以说不少时间介词使用频率极低, 某些用法可能只能见于特定文献。 4.2 外在 原 因 语义与音形的不对应性造成大量同义异形介词 。汉语书面语一是有历时发展性 ,不 同时代有不同的 文献;二是有地域兼容性 ,不 同地域有不同方言。因此在汉语书面语同义异形介词比较普遍 。如:“迨、 逮、逐 ”同义异形。“《说文》:‘迟,迨也 。’《尔雅 ·释言》‘逮,逐也。’《方言》卷三:‘迨,逐 、及也。 东齐日迨;关之东、西日逐,或日及。’古书中,‘迟’、‘逮 ’、‘及 ’三字义 同。”(《古代汉语虚词词典》 1999:81)可见 三者 是古 方言 词 。 同义异形现象近代尤其突 出。如 《近代汉语虚词词典》所收时间介词: 比尔/比及/比至 迨及/迨至 待得/待 的/待等 逮乎/逮及/逮至 等待/等到/等得 及比/ 及到/及 夫/及赶 洎乎 /洎及/洎于/洎至 迄 乎 /迄 于/迄 至 始 从/始 自 投 到/投 得/投 至 /投 至的/ 投 至 得 直从/只 从 上列 34个介词只有 11组,基本差异在于后一语素是 “至、及、到、从、于、自”等及 附缀语素 “的、 得、尔、乎 ”等 ,其实只表达 了 11个介词的语义。 同音异形现象导致大量异形介词。如 “到、得 、的”几个字产生了同义介词:“投到、投得、投至到、 投至得、投至的,待得、待的,等到、等得”等。 这些情况在近代特别突出,文言词、口语词、方言词都可能导致介词同义多形。 4.3发展原因 次生介词较多。介词有单音原生介词 ,由原生介词复合成次生介词 (何洪峰 2014),次生介词是增 加介词成员的重要因素,尤其是近代汉语 。次生介词不少是同义异形词 ,如 : 迨、逐 、 逮、 及 一 迨及 、逮 及 ,迨 至、 逮至 、逐 至 ,逮 乎、 及乎 、及 至、 及至 于 次生介词中,原生介词是基础 ,同一原生介词可衍生出一批同义介词 。次生介词的衍生在近代汉语 中表现尤为突出,如 “自、从”衍生了 15个次生介词 : 自 一 自打、 自是 ,始 自、一 自、粤 自、直 自 从 一 从 自,打从、始从、粤从、则从、直从、只从、至从、 自从 ① 检 索近 代汉 语文献共 37种 ,其 中唐代 lO种 :《祖唐集 》《入唐求法巡礼行记 》《朝野佥史》《敦煌变文》《寒 山诗注》《王 梵志诗注》《明皇杂录》《隋唐嘉话 》《贞观政要 》《近代汉语语法研究资料 ·唐代卷》;宋代 5种:《朱子语类》《五灯会 元》《全宋词》《古本董解元西厢记 》《近代 汉语 语法研究资料 ·宋代卷》等 ;元 明 20种:《元朝秘史》《元典章 ·刑部》 《新校元刊杂剧 30种》《通制条格》《全元散 曲》《元 曲选 》《金瓶梅 》《三国演义》《水浒传 》《西游记》《型世言》《老 乞大新释》《老乞大新解》《老乞大谚解》《原本老乞大》《朴通事谚解》《警世通言》《喻世明言》《醒世恒言》《近代汉 语语法研究资料 ·元明卷》;清代 2种:《红楼梦》《儿女英雄传》。 ② 钟兆华 (2015:89;90)认为 “从来 ”:“指示时间起点。 自;从 。”;“从兹 ”:“表示 从某 时起 。从此 。”此 说可商 。“从 来 ”宜分析为副词 ;“从兹”宜分析为介词结构 。 ·61·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