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 National social sciences Datal 18年10月 语言研究 Oct 2018 第38卷第4期 Studies in Language and Linguistic 汉语时间介词系统构成与演变 何洪峰',贾君芳12 (1.华中科技大学中国语言研究所,武汉430074;2.汉江师范学院中文系,湖北十堰442000 摘要:汉语时间介词在介词系统中所占比重较大。时间介词内部语义系统,可以分为客观性介 词和主观性介词,下位再划分岀次类。时间介词语义类型的发展基本稳定,成员由繁趋简,核 心介词构成介词系统的基础。时间介词复杂的原因,主要在介词系统内部,也有外部的原因。 关键词:介词;时间介词;语义类型;发展演变;介词系统 中图分类号:H4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1263(2018)04-005509 引言 时间介词介引时间义词语且表示时间与动作行为关系。介引时间词但不表示时间关系的不是时间介 词,如“把上午浪费了”“按半天算”,“把、按”分别是对象、方式介词。时间介词有的专表时间义(如 临、自从”等),有的兼表时间义(如“从、在”等)。 时间介词是一个重要的义类,一般工具书、史论专著及专题论文均会涉及,其研究现状主要是:(1) 单个介词语义及功能描写,如下表1的各词典、工具书;(2)作为介词的子系统,对整个古汉语(如杨 伯峻、何乐士1992;何乐士2000等)或断代时间介词(如张玉金2001;马贝加2002;吴金花2006;崔 云忠2014;张文颖2017等)进行语义分类与描写;(3)作为专书语法研究的一部分,附带论及时间介 词(如钱宗武2004;左大明2007:殷国光2008;吴福祥1996,2013等)。 古汉语时间介词数量大。如何乐士(20001992:136)统计有68个,钟兆华(2015)收录129个; 在介词系统中比例高,如甲骨文高达83.3%(张玉金2001),《左传》达61.1%(赵大明2007);见下表1 另一方面,现代汉语中,时间介词数却不多,如《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收录介词92个,时间 介词仅18个。这与一般语言的介词总量大致相当。如 Saint-Dizer(2006:1-2)指出,绝大多数语言的 介词是单词的有限集合,一般在40-120个:文章列举了英语介词65个。 Eessberger(2009)列举了英语 介词清单,以例句显示其语法意义与功能。单纯介词( one-word preposition)有94个②,数量与现代汉 语相若;时间介词仅26个,占单纯介词276%,占全部介词17.3%。又如 Hagee(2010:261)列举了 英语“空时域”( Spatio- Temproal Domain)介词共44个,时间介词26个。 目前尚未检索到汉语时间介词专题研究成果。本文讨论时间词介词系统的如下问题:(1)内部语义 类型;(2)各历史时期成员构成;(3)成员演变的特点;(4)数量大的原因。 时间介词的语义类型 时间介词内部语义分类未见有专论文献。汉语时间介词,杨伯峻、何乐士(1992:380-403)分为3 作者简介:何洪峰,男,1956年生,博士,教授,博导,华中师范大学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兼职教授,主要研究汉 语法:贾君芳,男,1976年生,博士生,副教授,主要研究汉语语法 ①钟兆华著(2015)《近代汉语虚词词典》所收介词计数以词形为据,同音异字者分列。 ②该书另列复合介词( complex- words preposition)56个,英语单纯介词与复合介词共150个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 Natonal social sclences datal
2018年 10月 第 38卷 第 4期 语 言 研 究 StudiesinLanguageandLinguistics Oct一20l8 Vol_38 NO.4 汉语 时间介词系统构成与演变 何 洪 峰 ,贾 君 芳 , (1.华中科技大学 中国语 言研究所 ,武汉 430074;2.汉江师范学院 中文系,湖北 十堰 442000) 摘要:汉语时间介词在介词系统中所 占比重较大。时间介词 内部语 义系统 ,可 以分为客观性介 词 和主 观性 介词 ,下位 再 划分 出次类 。 时间介词 语 义类型 的发展 基 本稳 定 ,成 员由繁 趋 简 ,核 心介词构成介词 系统的基础。 时间介词复杂的原 因,主要在介词 系统内部 ,也有外部 的原 因。 关键词:介词;时间介词 ;语 义类型;发展演变;介词 系统 中图分类号:H1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263(2018)04—0055—09 一 引言 时间介词介引时间义词语且表示时间与动作行为关系。介引时间词但不表示时间关系的不是时间介 词,如 “把上午浪费了”“按半天算”,“把、按 ”分别是对象、方式介词。时问介词有的专表时间义 (如 “临、自从”等 ),有的兼表时间义 (如 “从、在 ”等)。 时间介词是一个重要的义类 ,一般工具书、史论专著及专题论文均会涉及,其研究现状主要是:(1) 单个介词语义及功能描写,如下表 1的各词典、工具书;(2)作为介词的子系统,对整个古汉语 (如杨 伯峻、何乐士 1992;何乐士 2000等)或断代时间介词 (如张玉金 2001;马贝加 2002;吴金花 2006;崔 云忠 2014;张文颖 2017等 )进行语义分类与描写;(3)作为专书语法研究的一部分 ,附带论及时间介 词 (如钱宗武 2004;左大明 20071殷国光 2008;吴福祥 1996,2013等 )。 古汉语时间介词数量大。如何乐士 (2000119921:136)统计有 68个,钟兆华 (2015)收录 129个 ; 在介词系统中比例高,如甲骨文高达 83.3% (张玉金 2001),《左传》达 61.1% (赵大明2007);见下表 1。 另一方面,现代汉语 中,时间介词数却不多,如 《现代汉语词典》(第 6版)收录介词 92个 ,时间 介词仅 l8个 。这与一般语言的介词总量大致相当。如 Saint.Dizer(2006:l一2)指出,绝大多数语言的 介词是单词的有 限集合,一般在 40.120个 ;文章列举了英语介词 65个 。Eessberger(2009)列举 了英语 介词清单,以例句显示其语法意义与功能。单纯介词 (one.wordpreposition)有 94个②,数量与现代汉 语相若 ;时间介词仅 26个,占单纯介词 27.6%,占全部介词 17.3%。又如 Ha@ge(201O:261)列举 了 英语 “空时域”(Spatio.TemproalDomain)介词共 44个,时间介词 26个。 目前尚未检索到汉语时间介词专题研究成果。本文讨论时间词介词系统的如下问题 :(1)内部语义 类型;(2)各历史时期成员构成;(3)成员演变的特 点;(4)数量大的原因。 二 时间介词的语义类型 时间介词 内部语义分类未见有专论文献 。汉语时间介词,杨伯峻、何乐士 (1992:380—403)分为 3 作者简介:何洪峰,男,1956年生,博士,教授,博导,华中师范大学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兼职教授,主要研究汉 语语法 ;贾君芳 ,男 ,1976年生 ,博士 生,副教授 ,主要研 究汉语语法 。 ① 钟兆华著 (2015)《近代汉语虚词词 典》所 收介词计 数以词 形为据 ,同音 异字者 分列。 ② 该书另列复合介词 (complex-wordspreposition)56个 ,英语单纯介词与复合介词共 150个 。 ·55 ·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 大类:引进动作行为的起始时间、发生的时间、延续或终止的时间,其中,发生的时间又分为4小类;马 贝加(2002:2)分为6类:起始点;正当;终至点;时点;临近点;时机。这些分类抓住了时间的特征 反映了介词结构所表达的时间与动作行为的基本关系,简明易操作且易接受。但这些分类基本是在同一层 面上进行的,比较扁平,其实时间介词语义系统具有层级性。 有些分类显然角度不一,如“当”“趁”都有“正当”的时点义,但一般归入“所在点”与“时机” 类:又如表终点义的“迄”与“等”,显然“迄”语法化程度高,可进入表时间起迄的介词框架,而“等” 语法化程度低,有较强的言者主观等候的动词性。因此时间介词的分类还有思考的余地 时间介词引介时间词语有两个观察层次:言者主观与时间的关系;动作行为与时间的关系 11言者主观与时间的关系 言者主观视角与客观时间有两种关系:客观时间,即客观地叙述时间的时点、时段;主观时间,即 言者主观上利用的某个时间。由此可分成客观时间介词和主观时间介词 客观时间介词,即客观地描述时间轴上的时间的介词。主要有时间起点(a)、所在点(b)、终点(c) 1)a恃险与马,不可以为固也,从古以然。(《左传·昭公四年》) b於斯时也,天下殆哉,岌岌乎!(《孟子·万章上》) c文王之行,至今为法,可谓象之。(《左传·裹公三十一年》) 主观时间介词,即包含有言者主观态度,表示利用某个时点、时机的介词。这类介词一般是看作某 个特殊的时间点,表示言者主观选择的时间,有两类: 是将要等候的时间:等到某个时点才发生某个动作行为或事件,时点是主观刻意选定的。如 2)a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诗经·秦风·鸱鹗》) b逮吴之未定,君其取分焉。(《左传·定公四年》) c尧候四时之中,命曦和察四星,以占时气。(《论衡·是应篇》) d某待得见魏公时,亲与之说。(《朱子语类》卷一O三) 是将要趁赶、利用的时间:言者将因应、趁取某个事件发生某个动作行为或事件,时间是言者利 用的时机,这个时间也是主观刻意选定的。例如: 3)a能明其画,因时推秦,遂得意於海内,斯为谋首。(《史记·太史公自序》) b刚强猛毅,志厉青云,非本矜也;以乘时应变也。(《淮南子》卷一十三) c高处令人心悸,放旷舒怀何暇,好趁醒时休。(《全宋词》李曾伯《水调歌头》) d孩儿,你不可久停久住,便索赶早出城,回三关去。〔《元曲选·谢金吾》二折) e一向不得个心净,趁着正月里还了罢。(《金瓶梅词话》三十九回) 12客观时间与动作行为的关系 时间是一维的,“现在、过去、将来,谓之三时”(吕叔湘19821944]:219),形成“过去→现在→ 将来”的“三时时间链”。(李向农1997:16-17)客观地看待时间与动作行为的关系,有两个视点 是移动时点,即时间的“起始→临近→经过→终点”。例如: 4)a自古以来,未之或失也。(《左传·昭公十三年》) b至於百岁,临且死时,所见诸物,与年十岁时所见,无以异也。(《论衡·齐世篇》) c(虾酱)经春夏不败。(《齐民要术》卷八) d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老子》八O章) 移动时点串联起来,可以表示移动时段,一般构成“自……及迄/至……”结构: 5)a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阅众甫。(《老子》二十一章) b由孔子而来至於今,百有余岁。(《孟子·尽心章句下》) 二是固定时点,即时间所在点、正当点。例如: 6)a当其时不能治也,后之人何罪?(《左传·宣公十八年》) b艾在西时,修治障塞,筑起城坞。(《三国志·魏书·王冊丘诸葛邓钟传》 “学社会料学学术据库
大类 :引进动作行为的起始时间、发生的时间、延续或终止的时间,其 中,发生的时间又分为 4小类;马 贝加 (2002.2)分为 6类:起始点;正当;终至点;时点;临近点;时机 。这些分类抓住了时间的特征 , 反映 了介词结构所表 达的时间与动作行为的基本关系,简 明易操作且易接受。但这些分类基本是在同一层 面上进行 的,比较扁平 ,其实时间介词语义系统具有层级性。 有些分类显然角度不一,如 “当 ”“趁 ”都有 “正当 ”的时点义,但一般归入 “所在点”与 “时机” 类 ;又如表终点义的 “迄 ”与 “等 ”,显然 “迄 ”语法化程度高,可进入表时间起迄的介词框架,而 “等” 语法化程度低 ,有较 强的言者主观等候 的动词性 。因此时间介词的分类还有思考的余地 。 时间介词引介时问词语有两个观察层次:言者主观与时间的关系;动作行为与时间的关系。 1.1言者主观与时间的关系 言者 主观视角与客观时间有两种关系 :客观 时间,即客观地叙述时间的时点、时段;主观时间,即 言者主观 上利用的某个 时问 。由此可分成客观时间介词和主观时间介词 。 客观 时间介词,即客观地描述时间轴上的时间的介词。主要有 时间起点(a)、所在点(b)、终点(c): 1)a恃险与马 ,不可 以为固也 ,从古以然。(《左传 ·昭公四年》) b於斯 时也,天下殆哉 ,岌岌乎 !(《孟子 ·万章上》) c文王之行 ,至今为法 ,可谓象之。(《左传 ·襄公三十一年》) 主观 时间介词,即包含有言者主观态度 ,表示利用某个时点、时机的介词。这类介词一般是看作某 个特殊的时间点,表 示言者主观选择的时间 ,有两类 : 一 是将要等候的时问:等到某个时点才发生某个动作行为或事件,时点是主观刻意选定 的。如: 2)a迨天之未 阴雨,彻 彼桑土 ,绸缪牖户。(《诗经 ·秦风 ·鸱鹗 》) b逮 吴之未定,君 其取分焉。(《左传 ·定公四年 》) c尧候四 时之 中,命曦和察四星,以占时气。(《论衡·是应篇》) d某待得见魏公时,亲与之说。(《朱子语类》卷一。三 ) 二是将要趁赶、利用的时间:言者将因应、趁取某个事件发生某个动作行为或事件,时间是言者利 用的时机 ,这个时间也是主观刻意选定 的。例如: 3)a能明其画 ,因时推秦,遂得 意於海 内,斯 为谋首。(《史记 ·太史公 白序》) b刚强猛毅 ,志厉 青云 ,非本矜也 ;以乘时应 变也。 (《淮南子》卷一十三) c高处令人心悸 ,放旷舒怀何 暇,好趁醒 时休 。(《全宋词》李曾伯 《水调歌头》) d孩 儿,你不可久停 久住 ,便 索赶早 出城,回三关去。(《元曲选 ·谢金吾》二折 ) e一向不得个心净 ,趁 着正月里还 了罢。(《金瓶梅词话》三十九回) 1.2客观时间与动作行为的关系 时间是一维的,“现在 、过 去、将来 ,谓之三时”(吕叔湘 1982119441:219),形成 “过去一现在一 将来 ”的 “三时时间链 ”。(李向农 1997:16.17)客观地看待时间与动作行为的关系,有两个视点: 一 是移动时点,即时间的 “起始 临近一经过一终点”。例如: 4)a自古以来 ,未之或失也。(《左传 ·昭公十三年》) b 至於 百岁,临且 死时,所见诸物,与年十岁时所见,无 以异也。(《论衡·齐世篇》) c (虾酱)经春夏不败 。(《齐 民要术》卷八 ) d民至老死不相往 来。(《老子》八 。章) 移动 时点 串联起来 ,可以表示移动 时段,一般构成 “自……及/迄/至……”结构: 5)a自古 及 今 ,其名 不去 , 以阅众 甫。(《老 子 》 二十 一章 ) b由孔子而来至於今 ,百有 余岁。(《孟子 ·尽心章句下》) 二是固定时点,即时间所在点、正 当点。例如: 6)a当其时不能治也 ,后之人何罪? (《左传 ·宣公十八年》) b艾在 西时,修 治障塞 ,筑起城坞。(《三国志 ·魏书 ·王毋丘诸葛邓钟传 》) ·56 ·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 7)a当是时,阳货先,岂得不见?(《孟子·滕文公下》) b若值凶年,一顷乃活百人耳。(《齐民要术》卷三) c然方当小人进用时,猝乍要用君子,也未得。(《朱子语类》卷三十七) 还有一种时点是以言说时间为基准的相距某时点。例如: 8)a故曰距日冬至四十六日而立春,阳气冻解。(《淮南子·天文訓》) b离年又近了,正月里还该作些灯谜儿大家顽笑。(《红楼梦》第49回) 13时间介词语义系统 由上分析,可以概括出汉语时间介词的语义分类系统: 移动时点:起始→近临→经过→终至 客观性介词 时间介词 固定时点:所在;正当;相距 主观性介词:等候;赶趁 三汉语时间介词成员系统 21时间介词成员在介词系统中的比例 时间介词研究一般见于虚词论著,以下选列几种文献研究结果,以示管窥。其统计数据难以做到绝 对准确,但基本可以反映时间介词成员的概貌。 下表所计介词数,包括纯时间介词及含表时间功能的介词;以字形为据,同音异字的分别计数 各文献时间介词数与介词总数及其比例统计表 表1 文献名 时间介词数介词总数% 著者及出版年 《甲骨文语法学》 833张玉金2001:65 2 《今文尚书语法研究》 10 21 476钱宗武2004:208-209 3《吕氏春秋词类研究》 454股国光2008:330 《左传介词研究》 189611赵大明20 5《词诠》 44杨树达1979 6《中古汉语时间介词研究》 吴金花2006 7《两汉介词研究》 87 47.1张文颖2017 8《魏晋南北朝介词研究》 40.8崔云忠2014 9《近代汉语虚词词典》 129 393钟兆华2015 10《近代汉语介词》 60 50马贝加2002:2 《古代汉语虚词词典》 117564语言所古代汉语室2012 12《古汉语的介词系统》 144 45.8何乐士2000133 57+2 142赵元任1979:32-334 14《现代汉语虚词例释》 93 269北大中文系语言班1982 15《现代汉语虚词词典》 115 304侯学超1998 16《现代汉语虚词词典》 17.8张斌2001 17《现代汉语词典》 92 19.5语言研究所词典室2014 除18个成熟介词外,还有6个动介转化中的词:“在、代、向、对、依、循” 原文计数68个,其中复音介词21个,实数只有19个。 ①原书计数不以字形为依据的计57个,另括号所记同义介词、带“着、了”的介词计20个,共77个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 National social sciences alal
7)a当是 时, 阳货 先 , 岂得 不 见? (《孟 子 ·滕 文 公下 》) b若值 凶年 ,一顷乃活百人耳。(《齐 民要术》卷三) C然方当小人进用时,猝乍要用君子 ,也未得。(《朱子语类》卷三十七) 还有一种时点是以言说时间为基准的相距某时点。例如: 8)a故日距 日冬至四十六 日而立春 ,阳气冻解。(《淮南子 ·天文 》) b离年又近 了,正月里还该作些灯谜儿大家顽 笑。(《红楼梦》第 49回) 1.3时间介词语义系统 由上分析 ,可以概括出汉语 时间介词的语义分类系统: r移动时点:起始 一 近临 一 经过 一 终至 r客观性介词.《 时间介词 .{ L固定时点:所在;正当;相距 l主观性介词:等候;赶趁 三 汉语时 间介词成 员系统 2.1时间介词成员在介词系统中的比例 时间介词研究一般见于虚词论著,以下选列几种文献研究结果,以示管窥。其统计数据难 以做到绝 对准确 ,但基本可以反映时问介词成员的概貌 。 下表所计介词数 ,包括纯时间介词及含表时间功能的介词;以字形为据 ,同音异字的分别计数。 各 文献 时 间介 词数 与 介词 总数 及 其 比例 统 计袁 表 1 文献名 时 间介词数 介词 总数 % 著者及出版年 1 《甲骨文语法学》 15 18 83_3 张玉金 2001:65 2 《今文 尚书语法研究》 10 2l 47.6 钱宗武 2004:208—209 3 《吕氏春秋词类研究》 10 22 45.4 殷 国光 2008:330 4 《左传介词研究》 11 18~ 61.1 赵大 明 2007 5 《词诠》 37 84 44 杨树达 1979 6 《中古汉语时间介词研究 》 69 吴金花 2006 7 《两汉介词研究 》 41 87 47.1 张文颖 2017 8 《魏晋南北朝介词研究》 29 71 40.8 崔云忠 2014 9 《近代汉语虚词词典 》 129 328 39-3 钟兆华 2015 l0 《近代汉语介词 》 80 160 50 马贝加 2002:2 l1 《古代汉语虚词词典 》 66 ll7 56.4 语言所古代汉语室 2012 12 《古汉语 的介词系统 》 66~ 144 45. 8 何乐 士 2000:133 13 《汉语 口语语法 》 11 57+20@ 14. 2 赵元任 1979:332.334 14 《现代汉语虚词例释 》 25 93 26.9 北大 中文 系语言班 1982 15 《现代汉语虚词词典 》 35 l15 30.4 侯学超 1998 l6 《现代汉语虚词词典 》 13 73 17.8 张斌 2001 17 《现代汉语 词典 》 18 92 19.5 语 言研究所词典室 2014 。 除 18个成熟介词外 ,还有 6个动介转化 中的词 :“在 、代 、向、对 、依 、循 ”。 。 原文计数 68个 ,其 中复音介词 21个 ,实数只有 19个 。 。 原书计数不 以字形为依据的计 57个 ,另括号所记 同义介词 、带 “着 、了”的介词计 20个 ,共 77个 。 ·57·
上表数据所反映的时期,1-5栏中,前4栏属先秦,《词诠》所收介词用例基本出于先秦至汉代,68 栏是汉魏六朝,9-10栏是近代,11-12栏是古代历时综合情况,13-17栏是现代 观察上表大致有如下认识:(1)介词总量方面,甲骨文及先秦专书可见,共时介词数量不大,仅20 个左右;秦汉时期及现代汉语总数约在100个左右:整个古汉语系统在150左右;而近代汉语(表89 栏)则歧见殊异,328:160相差1倍。(2)时间介词总数方面,古今差异较大,在其相对范围内,这种 差异令人吃惊。(3)时间介词在介词系统中的比例相当大,古代至近代,占比约83%至35%之间,而现 代则在20-30%左右;如果单从数量比例来看,各时期时间介词总数(不计无对应介词总数的第6栏)与 所有介词总数之比是:596:1520,时间介词占比是:392%。 当然,上表文献研究范围有限,未必能精细反映介词成员系统及时间介词全貌;再则,一部专书与 个时期的介词总量也有明显差异;但大致可以反映出汉语介词成员系统及时间介词基本面貌。 22历代时间介词构成 由于文献及研究不足,目前尚不能穷尽地精确描述每个时期的时间介词成员系统构成。根据现有文 献,时间介词成员系统的发展大致分为4个时期:先秦、汉魏南北朝、近代、现代。 各时期时间介词数量获取方法是,将表1中各文献所收时间介词摘出,整合不重复的介词,得到该 时期的总体情况。表多种时间语义的不重复计;异形介词分别计数。所计介词均依各研究文献° (1)先秦时期。依据文献是表1的1-4栏。这几种著作范围比较局限,另外参考第5栏、10-11栏 文献,补充见于先秦而未见于1-4栏文献的时间介词,以“∥”隔开。时间介词共44个 (2)汉魏南北朝时期。依据文献是表1的6-7栏,时间介词共82个。 先秦及汉魏南北朝时期时间介词构成表 表2 付间介词义类 先秦例词 小计 汉魏南北朝例词 小计 从/由/自∥迪/繇/从自/自从/ 从/乎:起/由1/於/于/自/自从/以 起始 自昔/在/於爱振 移|临近|邺 1傍临临当1垂临垂响向薄因佣用1侵际投/去 动经过 经 客观介词 比/及2/若/于/至/至于 比比及比至/迟达迫逮1到/抵乎2会及及至/ 终至终卒作∥徂达达于通遇/遥161暨暨臻暨于暨至洎竟居汽迄迄于乎迄至|383 至爰2之 投/望爰/越/粤/于2/於2/质/至/至于/终逐著 所在乎惟/于於越亦越以在81并乎及戏以用独由於于3越在 10-7 定正当方当即 3当/当值方即遭值遭值 点相距 时段後前/先 3先/後/居 主观等候戬逮 2待/逮 ,迨y/候 介词赶趁 21傍曼/及因/乘/承/缘以用y/值 合计 先秦时期时间介词较引人注目的是:有学者认为有时段义介词“後、先”(张玉金2001:67),表示 在……之前後”;《词诠》(杨树达1979:315;118)有“前、後”字;没有经过义、相距义介词。 汉魏南北朝时期的时间介词,新生了“相距”义介词,但没文献提到“经过”义介词。 (3)近代。依据文献是表1的8-9栏,时间介词共145个。 (4)现代。依据文献是表1的12-16栏,时间介词共41个。 ①时间介词的厘定,可商之处颇多,当另文专题研究,在此不论 ②右下脚标的数字,表示该介词的语义序号,还有其他语义功能。标示多个数字的介词,统计时只计为1个 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 National social sclences Datab
上表数据所反映的时期,1—5栏 中,前 4栏属先秦 ,《词诠》所收介词用例基本 出于先秦至汉代,6—8 栏是汉魏六朝 ,9—10栏是近代 ,11—12栏是古代历时综合情况 ,13.17栏是现代。 观察上表大致有如下认识 :(1)介词总量方面 ,甲骨文及先秦专书可见,共 时介词数量不大,仅 20 个左右 ;秦汉时期及现代汉语总数约在 100个左右;整个古汉语系统在 150左右 ;而近代汉语 (表 8-9 栏 )则歧见殊异 ,328:160相差 1倍 。(2)时间介词总数方面,古今差异较大,在其相对范围 内,这种 差异令人吃惊。(3)时间介词在介词系统 中的比例相当大 ,古代至近代,占比约 83%至 35%之间,而现 代 则在 20—30%左右 ;如果单从数量 比例来看 ,各时期时间介词总数 (不计无对应介词总数的第 6栏 )与 所有介词总数之比是 :596:1520,时间介词 占比是 :39.2%。 当然 ,上表文献研究范围有限,未必能精细反映介词成员系统及时间介词全貌;再则,一部专书与 一 个 时期 的介词总量也有明显差异;但大致可 以反映出汉语介词成员系统及时间介词基本面貌。 2.2历代时 间介词构成 由于文献及研究不足 ,目前 尚不能穷尽地精确描述每个时期 的时间介词成员系统构成。根据现有文 献 ,时间介词成员系统的发展大致分 为 4个时期:先秦、汉魏南北朝、近代、现代 。 各时期时间介词数量获取方法是,将表 1中各文献所收时间介词摘 出,整合不重复的介词,得到该 时期 的总体情况。表多种时间语义的不重复计 ;异形介词分别计数 。所计介词均依各研究文献 。 (1)先秦 时期。依据文献是表 1的 1—4栏 。这几种著作范围比较局 限,另外参考第 5栏、10.11栏 文献 ,补充见于先秦而未见于 1—4栏文献 的时间介词,以 “//”隔开。时间介词共 44个 。 (2)汉魏南北朝 时期 。依据文献是表 1的 6—7栏,时间介词共 82个 。 先秦 及 汉魏 南北朝 时期 时 间介词 构 成表 表 2 时 间介 词义类 先秦 例词 小计 汉魏 南北朝 例词 小计 起始 从/由/自//迪/繇/从 自/自从/ 从/乎 l/起/由 1/於 1/于 1/自/自从/以 l l2 9 自昔/在/於/爰 l/振 移 临近 必B l 傍/临/临当/垂/临垂/向/薄/因 l/用 l/侵/际/投/去 l3 动 经过 经 1 客 点 比/及 1② /若/于 1/至/至于/ 比/比及/比至/迟/达/迨 1/逮 1/N/抵/乎 2/会/及 1/及至/ 观 终 睢 介 终 至 }}植 |达 |遂 于 |’遴}逐 16.1 暨/暨臻/暨于/暨至/洎/竟/居/讫/迄/迄于/迄 乎/迄至/ 38—3 词 至/爰 2/之 投/望/爰/越/粤/于 2/於 2/质/至/至于/终/逐/著 固 所在 乎/惟/于 2/於/越/亦越/以/在 8.1 并/乎 3/及 2/以 2/用 2/由2/於 3/T"3/越/在 10.7 定 正 当 方/当/即 3 当/当值/方/即/遭/值/遭值 7 点 相距 距 l 时段 後/前/先 3 先}後 3 主观 等候 哉/逮 2 待/逮 2/迨 2/候 4.2 介词 赶趁 及 2/因 2.1 傍/曼/及/因 2/乘/承/缘/以/用 3/值 1O.2 合计 44 82 先秦 时期时间介词较引人注 目的是 :有学者认为有时段义介词 “後、先 ”(张玉金 2001:67),表示 “在 ……之前/後 ”;《词诠》(杨树达 1979:315;l18)有 “前、後”字;没有经过义 、相距义介词。 汉魏南北朝时期 的时间介词 ,新生 了 “相距 ”义介词,但没文献提到 “经过”义介词。 (3)近代 。依据 文献是表 1的 8-9栏 ,时间介词共 145个 。 (4)现代 。依据文献是表 l的 12.16栏 ,时间介词共 41个。 ① 时 间介 词的厘 定 ,可商之 处颇多 ,当另文专题研 究,在此不论 。 ② 右下脚 标的数 字 ,表 示该介词的语义 序号 ,还有其 他语义功能 。标 示多个数字的介词 ,统 计时只计为 1个。 ·58 ·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 National social sclences Databa 唐至清代及现代时间介词构成表 表3 时间介词义类 小计 代例词 从1/从来/从兹/从自打打从洎继连破起/涉1/ 从/从打//打从/起/ 起始始自头至投1向1从一自油由(由打1粤从36由/自/自从自打 粤自则从直从直自八只从至从自/自从/自打/自 近薄临/临当/临到/临至/垂/向/投1 8临/临到/头 移 过经已经 2经过 比比及比至迨1/迨及1/得/到抵1/顶/顶到/而/既 到/及/及至/向∥向着/ 客观介词 暨夫暨乎/及1及到及夫/及乎/及赶/及至即1即至/洎乎 终至洎及洎于洎至渐来讫迄乎于至犁涉2投2投523 到投得投至投至得/投至的向1於2头/一头的/一头 地/一头里/一投爰自/直到/至/著 所在从2抵2就居即2去向2用于/ 114即厅//以 固 正当|当/当着/当值方方当方其会/会须/会值值直遭值正值13当/当着 点相距 距离/距离 423 时段 迨2迨至逾及2/殆待待得/待的/待等/逮1/逮乎逮及1/ 待/待到/等/等 等候 16-2 逮至等等待/等得/等到 趁趁取趁着/乘/乘着/逮2/逮及2/及2逗/斗赶|赶趁赶 趁趁着/乘赶赶到 赶趁 193 着/就着往/闻/因/值/直 借/借着/尽/尽着 合计 近代汉语时间数量大增,超乎一般认知,原因下文再论。没有文献提到“相距、时段”义介词。 (5)汉语时间介词构成概况。以上文献对于汉语时间介词研究,既不能说是穷尽无遗,也不能说是 公认无疑。但即使有遗漏,也不会很多;即使有争议,也不会分歧很大。目前的研究成果可以说基本反 映了汉语时间介词面貌 首先,数量上,各时期差异不小。上古44个,中古82个,近代145个,现代41个。时间介词数 量,上古和现代相仿,这可能反映了汉语系统中时间介词所需的大致常数;中古是上古与现代的两倍 近代更是上古、现代的三倍,中古的一倍半,异乎寻常。比例上,时间介词在介词系统中约占40%,这 些说明了汉语时间介词的复杂性 其次,语义上,时间介词系统的构成自古以来基本一致,差异只在几个小类:是否有“时段”义 相距”义、“经过”义介词。 四时间介词成员的演变 汉语时间介词系统成员数量的发展轨迹,呈现出抛物线型:上古起点与现代终点基本相当,中古急 剧上升,近代达到顶点。这从介词侧面反映了这一时期语言文白更迭、急剧变化的特点。从语义类型来 看,有几类介词数量差别不大,有几类数量悬殊、更迭显著。 31变化不大的时间介词 这类介词由于其介引的时间语义与动作行为关系比较特别,因此比较稳定,有如下3类 相距”义介词。中古出现了“距”,如前例8a),近代并不常见,又出现了“离”(例8b)。介词“距、 离”主要表处所,也可表时间,但无研究文献提及。例如 9)a距春五日。吉语搀先来饮席。(《全宋词》程大昌《减字木兰花〔内子生日)》) b到了如今,距国初进关时节曾不百年,风气为之一变。(《儿女英雄传》第29回) c离送灵日不远,鸳鸯、琥珀、翡翠、玻璃四人都忙着打点贾母之物。(《红楼梦》第59回)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 National social sclences atab
唐至清代及现代 时间介词构成表 表 3 时 间介词义类 近代 例词 小计 现代 例词 小计 从 1/从来/从兹/从 自/打/打从/洎/继/连/破/起/涉 1/始从/ 从/从 打/打/打从/起/ 起始 始 自/头至/投 1/向 1/一/一从/一 自/由 /繇/由打/於 1/粤从/ 36 由/自/自从/自打 9 粤 自/则从/直从/直 自/只/只从/至从/自/自从/自打/自是 移 临近 薄/临/临 当/临到/临至/垂/向/投 I 8 临/临到/头 3 动 经 过 经/已经 2 经过 1 客 点 比/比及/比至/迨 l/迨及 1/得l~Ijl抵 l/顶/顶 到/而/既/暨/ 到/及/及至/向//向着/ 观 暨夫/暨乎 及 l/及到/及夫/及乎/及赶 及至/即 1/即至/洎乎 至 介 终至 /洎及/洎于/洎至/渐/来/讫/迄乎/迄 于/迄至/犁/涉 2/投 2/投 52.3 6 词 到/投 得/投至/投至得/投 至的/向 11於 2/一头/一头的/一头 地/一头里/一投/爰 自/直 到/至/著 固 所 在 从 2/抵 2/就/居/即 21去/向 2/用/于/以/在 l1.4 即/于/在/以 4 定 正当 当/当着/当值/方/方 当/方其/会/会须/会 值/值/直/遭值/正值 13 当/当着 2 点 相 距 距/离/距离 3 时段 迨 2迨至/迨及 2/殆/待/待得/待 的,待等/逮 l/逮乎/逮及 I/ 待/待到/等/等到 主观 等候 逮至 16.2 4 /等/等待/等得/等 到 介词 赶趁 趁/趁取/趁着/乘/乘着/逮 2/逮及 2/及 2/逗/斗/赶 /赶趁/赶 趁/趁着/乘/赶/赶 到/ 着/就着/往/闻/因/值/直 19.3 借/借着/尽/尽着 9 合 计 145 41 近代汉语时间数量大增 ,超乎一般认知 原因下文再论。没有文献提到 “相距、时段”义介词。 (5)汉语时间介词构成概况。以上文献对于汉语时间介词研究,既不能说是穷尽无遗 ,也不能说是 公认无疑 。但即使有遗漏,也不会很多 ; 即使有争议,也不会分歧很大 。目前的研究成果可以说基本反 映了汉语时间介词面貌 。 首先 ,数量上 ,各 时期差异不小。上古 44个, 中古 82个 ,近代 145个,现代 41个 。时间介词数 量 ,上古和现代相仿,这可能反映 了汉语系统中时间介词所需的大致常数;中古是上古与现代的两倍; 近代更是上古 、现代的三倍 ,中古的一倍半 ,异乎寻常。比例上,时间介词在介词系统中约 占40%,这 些谎踞了汉语时间俞 斡复杂蛙 其次 ,语义上 ,时间介词系统的构成 自古以来基本一致 ,差异只在几个小类 :是否有 “时段”义、 “相 距 ”义 、“经 过 ”义介 词 。 四 时间介词成员 的演变 汉语时间介词系统成员数量的发展轨迹 ,呈现 出抛物线型:上古起点与现代终点基本相当,中古急 剧上升,近代达到顶点。这从介词侧面反映了这一时期语言文 白更迭、急剧变化 的特点。从语义类型来 看,有几类介词数量差别不大,有几类数量悬殊 、更迭显著 。 3.1变化不大的时间介词 这类介词由于其介引的时间语义与动作行为关系比较特别,因此比较稳定,有如下 3类 : “相距”义介词。中古出现 了 “距 ”,如前例 8a),近代并不常见,又出现 了 “离”(例 8b)。介词 “距、 离”主要表处所,也可表时间,但无研究文献提及。例如: 9)a距春五 日。吉语搀先来饮席。(《全宋词》程大昌 《减字木兰花 (内子生日)》) b到 了如今 ,距国初进关时节曾不百年,风气为之一变。(《儿女英雄传》第 29回) c离送灵 日不远,鸳鸯、琥珀、翡翠、玻璃四人都忙着打点贾母之物。(《红楼梦》第 59回) ·59 ·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 C d我忽然发现那信上的落款日期,距离这夭已有半年多之久。(刘心武《白牙》) 现代汉语又出现了“距离”,有“距、离、距离”3个。这是唯一一类现代多于古代的时间介词 “经过”义介词。上古研究文献未报告该义类介词,中古、近代均有“经、经过”两个,而现代汉 语“经”表时间义的用法消失,只有“经过”一个 “时段”义介词。上古研究文献有的(张玉金2001:67;杨树达1979:315、118)认为该义类介 词有“先、前、后”3个。但其介词性值得进一步思考。 32变化较大的介词 有些义类的介词古今变化较大,或是数量差异较大,或是成员更替较多。这有“正当”义、“临近” 义、“所在”义、“等候”义、“赶趁”义等5类。具体情况见上表,略看两类: “正当”义介词。上古与中古共性较大。上古有3个:“当、方、即”;中古有4个:“当、方、即 值”,新生一个。近代差异较大,有12个,单纯的4个:“当、方、会、值”,与中古基本相当,只是淘 汰了“即”字,新生了“会”字;但衍生出了8个:“当着、当值,方当、方其,会须、会值,遭值、正 值”。而现代汉语仅继承了“当、当着”2个 临近”义介词。古今数量变化大,成员更替多。上古只有1个:“娜”。中古消失,新生出“傍、 临、临当、向、因”5个。近代共有8个,继承的4个:“临、临当、垂、向”,新生的4个:“薄、临到 临至、投”;淘汰了中古的“傍、因”2个。现代仅继承了2个:“临、临到”,淘汰了6个:“薄、垂、 临当、临至、投、向”。 33变化特别大的介词 起始”“终至”义是基本时间介词,变化特别大,数量悬殊,词形殊异。如“起始”义介词: 上古12个:“从、从自、由、迪、繇、於、爰、在、自、自从、自昔、振”。 中古有8个。继承5个:“从、由、於、自、自从”:新生3个:“乎、起、于”;淘汰7个:“迪、 从自、自昔、在、爰、振”。 近代36个。继承8个:“从、从自°、起、由、繇、於、自、自从”;新生28个:“从来、从兹、打 打从、洎、继、连、破、涉、始从、始自、头至、投、向 从、一自、由打、粤从、粤自、则从 直从、直自、只、只从、至从、自打、自是”;淘汰1个:“乎 现代9个。继承8个:“从、打、打从、起、由、自、自从、自打”;新生1个:“从打”,其余28 个全部淘汰。 这类介词数量,中古与现代相等,上古约为中古、现代的1.5倍,近代是现代的4倍 34时间介词演变总趋势 时间介词演变大致呈现出如下趋势: (1)语义类别基本稳定。这是由时间与动作行为的基本关系决定的。自上古至今,基本义类基本相 同。“起始”“终至”“所在”“赶趁”4类都是主要义类,构成时间介词的主体;“临近”“正当”“等候” 类均起自上古,沿用至今。其余的“经过“相距”两类起自中古,而“时段”类值得思考。“相距”类介 词发展缓慢,至现代发展出“距、离、距离”3个,数量多于古汉语。 (2)系统成员由繁趋简。时间介词数量发展呈现出抛物线型。中古急剧上升,近代爆发式增长,至 现代断崖式回落。相同的语义系统,近代用145个,现代用41个,可见其趋简特征。事实上,时间介词, 在近代语法化程度不高,大多是“动介”兼类(何洪峰2016),在现代语法化程度较高 (3)核心介词是传承发展的基础。所谓核心介词是指由上古延续至今的介词。有几个时间介词由上 古沿用至今:“从、自、自从、由,及、至,于、在、以,当”。这些介词使用时间久,语法化程度高, 是各义类的主介词,也是各次生介词(何洪峰2014)的基本成分。 五时间介词数量大的原因 汉语时间介词,不管是与英语相比,还是与汉语其他义类介词相比,数量都较大,其原因比较复杂。 ①介词更替情况比较复杂,某些前一时期不见的介词,后一时期可能又可见到,如“从自”,研究文献中,中古时期不见 而在近代又见到了。这可能是因为调查语料范围的局限,某个介词在某个时期不见,并不意味着完全消失 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 National social so Datab
d我忽然发现那信 上的落款 日期 ,距 离这天 已有半年 多之久。(刘心武 《白牙》) 现代汉语又 出现 了 “距离”,有 “距、离 、距离 ”3个。这是唯一 类现代多于古代的时间介词。 “经过 ”义介词 。上古研 究文献未报告该义类介词,中古、近代均有 “经、经过”两个 ,而现代汉 语 “经”表时间义的用法消失,只有 “经过 ”一个 。 “时段 ”义介词。上古研究文献有的 (张玉金 2001:67;杨树达 1979:315、118)认为该义类介 词有 “先 、前 、后 ”3个 。但其介词性值得进一步思考 。 3.2变化较大的介词 有些义类 的介词古今变化较大 ,或是数量差异较大,或是成员更替较多。这有 “正当”义 、“临近 ” 义 、“所在 ”义、“等候 ”义、“赶趁 ”义等 5类 。具体情 况见上表 ,略看两类 : “正 当”义介词 。上古与中古共性较大。上古有 3个 :“当、方、即”;中古有 4个:“当、方、即、 值 ”,新生一个 。近代差异较大,有 l2个 ,单纯的 4个:“当、方、会、值 ”,与中古基本相 当,只是淘 汰 了 “即”字,新生了 “会 ”字;但衍生 出了 8个 :“当着、当值,方当、方其,会须、会值,遭值 、正 值 ”。而现代汉语仅继承了 “当、当着 ”2个。 “临近 ”义介词。古今数量变化大,成员更替多。上古只有 1个:“I邙”。中古消失,新生出 “傍 、 临 、临 当、向、因”5个 。近代共有 8个 ,继承的 4个:“临、临当、垂、向”,新生的 4个 :“薄、临到、 临至、投 ”;淘汰 了中古的 “傍、因”2个。现代仅继承 了 2个 :“临、临到”,淘汰 了 6个 :“薄、垂、 临 当、临至 、投 、向 ”。 3.3 变化特别大的介词 “起始 ”“终至 ”义是基本时间介词 ,变化特别大 ,数量悬殊 ,词形殊异 。如 “起始 ”义介词: 上古 l2个 :“从、从 自、 由、迪、繇 、於、爰、在 、 白、 自从、 自昔、振”。 中古有 8个 。继承 5个 :“从 、由、於 、 自、 自从”;新生 3个 :“乎、 起 、于”:淘汰 7个 :“迪、 繇 、从 自、 自昔 、在、爰 、振 ”。 近代 36个 。继承 8个 :“从、从 自④、起 、由、繇、於 、白、自从”;新生 28个:“从来、从兹、打、 打从 、洎 、继 、连 、破 、涉、始从、始 自、头至、投、向、一、一从、一 自、由打、粤从、粤 自、则从、 直从 、直 自、只 、只从、至从、 白打 、 自是”;淘汰 1个 :“乎 ”。 现代 9个 。继承 8个:“从、打 、打从 、起、由、 自、自从 、自打 ”;新生 1个:“从打”,其余 28 个全部淘汰 。 这类介词数量 ,中古与现代相等 ,上古约为中古、现代 的 1.5倍 ,近代是现代 的 4倍 。 3.4时间介诃演变总趋势 时间介词演变大致呈现 出如下趋势: (1)语义类 别基本稳 定。这是由时间与动作行 为的基本关系决定的。自上古至今,基本义类基本相 同。“起始 ”“终至 ”“所在 ”“赶趁 ”4类都是主要义类 ,构成时间介词的主体;“临近 ”“正当”“等候 ” 类均起 自上古,沿用至今 。其余的 “经过 “相距 ”两类起 自中古 ,而 “时段 ”类值得思考 。“相距”类介 词发展缓慢,至现代发展出 “距、离、距离”3个 ,数量多于古汉语 。 (2)系统成员由繁趋简 。时间介词数量发展呈现出抛物线型 。中古急剧上升 ,近代爆发式增长,至 现代断崖式回落 。相 同的语义系统,近代用 145个 ,现代用 41个,可见其趋简特征 。事实上,时间介词, 在近代语法化程度不高,大多是 “动介 ”兼类 (何洪峰 2016),在现代语法化程度较高。 (3)核心介词是传承发展的基础 。所谓核心介词是指 由上古延续至今的介词。有几个时间介词由上 古沿用至今:“从、 自、 自从、 由,及、至,于、在 、以,当”。这些介词使用时间久,语法化程度高, 是各义类 的主介词 ,也是各次生介词 (何洪峰 2014)的基本成分 。 五 时间介词数量 大 的原 因 汉语 时间介词,不管是与英语相 比,还是与汉语其他义类介词相 比,数量都较大,其原因比较复杂。 ① 介词更 替情况 比较复杂 ,某些 前一 时期 不见 的介 词,后 一时期可能又可 见到,如 “从 自”,研 究文献中 ,中古时期 不见 , 而在近 代又见 到 了。这可 能是 因为调查语料 范围的局 限,某个介词在 某个 时期不见 ,并不意味着完全消 失。 ·60·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 41内在原因 汉语时间介词的特殊性。汉语时间介词,除有少数几个语义空灵的词如“乎”“粤”等外,一般源自 动词。而汉语由于时代、地域方言的差异,导致同义动词特别多。语法化“源义决定”( Source determination) 论认为,进入语法化的结构成分的语义决定其语法化路径、走向及其语义结果。( Joan Bybee et al.1994 9-22)受此制约,不少同义异形动词语法化为时间介词,尤其是运行“终至”义动词,如甲骨文“至、 至于、终”等皆介引时间词,至近代,终至义动词介引终至时间就更多(见上表3)。 对时间与动作行为关系的精细描述。汉语时间介词与动作行为的关系,基本是次动作行为与主动作 行为的关系。如主观性介词的“等趁某时间·做某事”,又如客观介词的终至义介词“到某时间·做某 事”等。“等、趁、到”就是主动词“做”之前的“次动词”(丁声树等1980[1961]:95),或称“副动 词”( coverb)(赵元任1979[1968]:30)。因此,很多时间介词的语义语法化程度不高,不少时间介词 有较强的动词性,用于精细描述与时间的关系 些介词可能只是偶见现象。尤其近代汉语中,有些介词非常罕见,如我们在近代37种文献范围内 检索发现:“从来从兹、头至、由打、粤从、自打”等6个起始义介词,“顶到、及夫、及赶、洎自、 洎于、迄乎、一头的”等7个终至义介词,竟均无1例:“打从、粤自、直从、至从、迨及、暨夫、洎至” 等7个介词均仅见1例。这就有20个近代汉语的介间介词难觅踪迹。可以说不少时间介词使用频率极低, 某些用法可能只能见于特定文献。 4.2外在原因 语义与音形的不对应性造成大量同义异形介词。汉语书面语一是有历时发展性,不同时代有不同的 文献;二是有地域兼容性,不同地域有不同方言。因此在汉语书面语同义异形介词比较普遍。如:“迨 逮、遝”同义异形。“《说文》:‘遝,迨也。《尔雅·释言》‘逮,遝也。’《方言》卷三:‘迨,遝、及也。 东齐曰迨;关之东、西曰遝,或曰及。’古书中,‘遝’、‘逮’、‘及’三字义同。”(《古代汉语虚词词典》 1999:81)可见三者是古方言词。 同义异形现象近代尤其突出。如《近代汉语虚词词典》所收时间介词 比尔/比及/比至 迨至待得/待的/待等逮乎/逮及/逮至等待/等到/等得及比 及到/及夫/及赶洎乎/洎及/洎于/洎至迄乎/迄于/迄至始从/始自投到/投得/授至/授至的/ 投至得直从/只从 上列34个介词只有11组,基本差异在于后一语素是“至、及、到、从、于、自”等及附缀语素“的 得、尔、乎”等,其实只表达了11个介词的语义。 同音异形现象导致大量异形介词。如“到、得、的”几个字产生了同义介词:“投到、投得、投至到、 投至得、投至的,待得、待的,等到、等得”等。 这些情况在近代特别突出,文言词、口语词、方言词都可能导致介词同义多形。 4.3发展原因 次生介词较多。介词有单音原生介词,由原生介词复合成次生介词(何洪峰2014),次生介词是增 加介词成员的重要因素,尤其是近代汉语。次生介词不少是同义异形词, 迨及、逮及,迨至、逮至、遝至,逮乎、及乎、及至、及至于 次生介词中,原生介词是基础,同一原生介词可衍生出一批同义介词。次生介词的衍生在近代汉语 中表现尤为突出,如“自、从”衍生了15个次生介 自→自打、自是,始自、一自、粤自 从→从自,打从、始从、粤从、则从、直从、只从、至从、自从 ①检索近代汉语文献共37种,其中唐代10种:《祖唐集》《入唐求法巡礼行记》《朝野佥史》《敦煌变文》《寒山诗注》《王 梵志诗注》《明皇杂录》《隋唐嘉话》《贞观政要》《近代汉语语法研究资料·唐代卷》;宋代5种:《朱子语类》《五灯会 元》《全宋词》《古本董解元西厢记》《近代汉语语法研究资料·宋代卷》等;元明20种:《元朝秘史》《元典章·刑部》 《新校元刊杂剧30种》《通制条格》《全元散曲》《元曲选》《金瓶梅》《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型世言》《老 乞大新释》《老乞大新解》《老乞大谚解》《原本老乞大》《朴通事谚解》《警世通言》《喻世明言》《醒世恒言》《近代汉 语语法研究资料·元明卷》;清代2种:《红楼梦》《儿女英雄传》 ②钟兆华(2015:89;90)认为“从来”:“指示时间起点。自;从。”;“从兹”:“表示从某时起。从此。”此说可商。“从 来”宜分析为副词;“从兹”宜分析为介词结构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 61· National social sciences Datab
4.1 内在 原因 汉语 时间介词 的特殊性 。汉语时间介词 ,除有少数几个语义空灵的词如 “乎 ”“粤”等外,一般源 自 动词 。而汉语 由于时代、地域方言的差异,导致同义动词特别多。语法化“源义决定”(Sourcedetermination) 论认为,进入语法化的结构成分的语义决定其语法化路径、走向及其语义结果。(JoanBybeeeta1.1994: 9-22)受此制约 ,不少同义异形动词语法化为时间介词,尤其是运行 “终至 ”义动词,如 甲骨文 “至、 至于、终 ”等皆介 引时间词,至近代,终至义动词介引终至时间就更多 (见上表 3)。 对时间与动作行为关系的精细描述 。汉语时间介词与动作行为的关系,基本是次动作行为与主动作 行为的关系 。如主观性介词的 “等/趁某时间 ·做某事”,又如客观介词的终至义介词 “到某时间 ·做某 事”等 。“等、趁、到”就是主动词 “做 ”之前的 “次动词 ”(丁声树等 198011961】:95),或称 “副动 词 ”(coverb)(赵元任 197911968】:330)。因此 ,很多时间介词的语义语法化程度不高,不少时间介词 有较强的动词性,用于精细描述与时间的关系。 一 些介词可能只是偶见现象。尤其近代汉语中,有些介词非常罕见 ,如我们在近代 37种文献范围 内 检索发现 :“从来/从兹②、头至 、由打、粤从、 自打 ”等 6个起始义介词,“顶到、及夫、及赶、洎 自、 洎于、迄乎 、一头的”等 7个终至义介词,竞均无 1例;“打从、粤 自、直从、至从、迨及 、暨夫、洎至 ” 等 7个介词均仅见 l例。这就有 20个近代汉语的介间介词难觅踪迹 。可以说不少时间介词使用频率极低, 某些用法可能只能见于特定文献。 4.2 外在 原 因 语义与音形的不对应性造成大量同义异形介词 。汉语书面语一是有历时发展性 ,不 同时代有不同的 文献;二是有地域兼容性 ,不 同地域有不同方言。因此在汉语书面语同义异形介词比较普遍 。如:“迨、 逮、逐 ”同义异形。“《说文》:‘迟,迨也 。’《尔雅 ·释言》‘逮,逐也。’《方言》卷三:‘迨,逐 、及也。 东齐日迨;关之东、西日逐,或日及。’古书中,‘迟’、‘逮 ’、‘及 ’三字义 同。”(《古代汉语虚词词典》 1999:81)可见 三者 是古 方言 词 。 同义异形现象近代尤其突 出。如 《近代汉语虚词词典》所收时间介词: 比尔/比及/比至 迨及/迨至 待得/待 的/待等 逮乎/逮及/逮至 等待/等到/等得 及比/ 及到/及 夫/及赶 洎乎 /洎及/洎于/洎至 迄 乎 /迄 于/迄 至 始 从/始 自 投 到/投 得/投 至 /投 至的/ 投 至 得 直从/只 从 上列 34个介词只有 11组,基本差异在于后一语素是 “至、及、到、从、于、自”等及 附缀语素 “的、 得、尔、乎 ”等 ,其实只表达 了 11个介词的语义。 同音异形现象导致大量异形介词。如 “到、得 、的”几个字产生了同义介词:“投到、投得、投至到、 投至得、投至的,待得、待的,等到、等得”等。 这些情况在近代特别突出,文言词、口语词、方言词都可能导致介词同义多形。 4.3发展原因 次生介词较多。介词有单音原生介词 ,由原生介词复合成次生介词 (何洪峰 2014),次生介词是增 加介词成员的重要因素,尤其是近代汉语 。次生介词不少是同义异形词 ,如 : 迨、逐 、 逮、 及 一 迨及 、逮 及 ,迨 至、 逮至 、逐 至 ,逮 乎、 及乎 、及 至、 及至 于 次生介词中,原生介词是基础 ,同一原生介词可衍生出一批同义介词 。次生介词的衍生在近代汉语 中表现尤为突出,如 “自、从”衍生了 15个次生介词 : 自 一 自打、 自是 ,始 自、一 自、粤 自、直 自 从 一 从 自,打从、始从、粤从、则从、直从、只从、至从、 自从 ① 检 索近 代汉 语文献共 37种 ,其 中唐代 lO种 :《祖唐集 》《入唐求法巡礼行记 》《朝野佥史》《敦煌变文》《寒 山诗注》《王 梵志诗注》《明皇杂录》《隋唐嘉话 》《贞观政要 》《近代汉语语法研究资料 ·唐代卷》;宋代 5种:《朱子语类》《五灯会 元》《全宋词》《古本董解元西厢记 》《近代 汉语 语法研究资料 ·宋代卷》等 ;元 明 20种:《元朝秘史》《元典章 ·刑部》 《新校元刊杂剧 30种》《通制条格》《全元散 曲》《元 曲选 》《金瓶梅 》《三国演义》《水浒传 》《西游记》《型世言》《老 乞大新释》《老乞大新解》《老乞大谚解》《原本老乞大》《朴通事谚解》《警世通言》《喻世明言》《醒世恒言》《近代汉 语语法研究资料 ·元明卷》;清代 2种:《红楼梦》《儿女英雄传》。 ② 钟兆华 (2015:89;90)认为 “从来 ”:“指示时间起点。 自;从 。”;“从兹 ”:“表示 从某 时起 。从此 。”此 说可商 。“从 来 ”宜分析为副词 ;“从兹”宜分析为介词结构 。 ·61·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 《近代汉语虚词词典》收录时间介词129个,次生介词达70个。次生介词主要源于动介跨层结构的 词汇化,当然有其介引价值,但一般基本没有增加引介功能。 语法化“类推”( Hopper and traugott2003)是次生介词产生重要机制,导致介词大量增长。如 Ⅹ着:当着、趁着、乘着、赶着、就着、借着、尽着、向着 X乎:暨乎、及乎、洎乎、逮乎、迄乎 “X着”式除增加“着”的情态义外,基本语义没有变;“乎”由介词语法化为词内构词成分。 次生介词反映了介词发展的历史层次及更新。历时跨度较大的时间介词数量较大,这是历时积累的 结果。如“自、从、自从、打、打从”产生于不同时期:“自、从”产生于先秦,“自从”萌芽于秦汉, 成熟于唐宋,而“打”产生于宋代,“打从”则见于元明后;又如“趁、趁取、趁着”:“趁”自隋唐五代 沿用至今,“趁取”仅见于唐宋,“趁着”从元明沿用至今,三者反映了历史层次及更新过程。不同时代 重叠出大量同义介词,如时间终点义介词,何乐士(2000所整理的有25个①,马贝加(2002:2)所整 理的达42个。次生介词是词汇化的结果。 4.4认识原因 学者对时间介词性质判定各异。首先,不同学者研究所得的介词及时间介词数量不同,一定程度上 反映了其介词观。即使是在对介词认识已经深入的现代汉语,介词的认定仍然差异不小。看一个有意思 的现象:侯学超先生是《现代汉语虚词例释的》的编写者,也《现代汉语虚词词典》的著者,两部著作 收录的介词总数是93115;时间介词数是25:35;所占介词百分比是269:304。如时间终点义介词,《虚 词例释》收“到、及至、至”3个,《虚词词典》收“到、等、等到、赶、赶到、及、及至、至”8个 张斌主编(2001)仅收2个:“赶、及至”,《现代汉语词典》收4个:“等、等到、赶、及至”。这样现代 汉语时间终点义介词数分别是:3、8、2、4。 其次,某些时间介词的性质认定值得思考。如“X·时间义词语”结构的X,其名、动、形、副语 义特点不突出的,是不是时间介词?如“前、先、后、中、去、终、黎”等。 六结语 时间介词是介词系统重要组成部分。汉语时间介词系统语义、构成、发展及演变等需要梳理。 语义系统上,时间词介词首先可以分为客观性介词和主观性介词。客观性介词,可以分为移动时间 和固定时间,移动时间再分为“起始、临近、经过、终至”等;固定时间再分为所在、正当、相距、时 段等。主观性介词,可以分为“等候”“赶趁”时间 汉语时间介词是发展变化的,各时期数量差异较大,从目前研究文献来看,上古44个,中古82个 近代145个,现代41个。上古与现代数量大致均衡,反映了汉语所需时间介词的大致常数。中古、近代 则数量殊异,反映了该时期语言及时间介词的复杂性。语义上,类型差别不太大,基本语义古今基本 致,只在“经过”义、“相距”义差别较大,“时段”义介词需要进一步探讨。 从汉语时间介词的发展与演变来看,其变化有的不大,有的比较大,有的特别大;其基本趋势是语 义类型基本稳定,成员由繁趋简,核心介词是介词系统的基础。造成时间介词成员系统特别复杂的原因 既有时间介词系统的内部原因,也有音形义之间复杂关系的外部原因,还有词汇发展及学者对介词的认 识方面的原因。 汉语时间介词有不少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如英语有时段介词,如“ before、 after 等 汉语是否有时段义介词;时间介词的性质与范围;时间介词的继承、创新与消失等等。 参考文献 北京大学中文系1955/1957级语言班1982《现代汉语虚词例释》,商务印书馆。 崔云忠2014《魏晋南北朝介词研究》,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①何乐士(2000所整理的有25个时间终点义介词:达、迨、逮、到、底/抵、及、竟、讫迄、投、终、至;迨及、比 及,迄于、迄至於、及至、暨臻、逮於、至於、达於、投至、投到、到於 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 National social sclences Database
《近代汉语虚词词典》收录时间介词 129个,次生介词达 7O个。次生介词主要源于动介跨层结构的 词汇化,当然有其介引价值,但一般基本没有增加引介功能。 语法化 “类推 ”(HopperandTraugott2003)是次生介词产生重要机制 ,导致介词大量增长。如: x看: 当着、趁着、乘着、赶 着、就着、借 着、尽着、 向着 X 乎 : 暨乎 、及 乎 、 洎 乎、 逮 乎、 迄 乎 “x着 ”式除增加 “着 ”的情态义外,基本语义没有变 ;“乎 ”由介词语法化为词 内构词成分。 次生介词反映了介词发展的历史层次及更新。历时跨度较大 的时间介词数量较大,这是历时积累的 结果。如 “自、从、 自从 、打、打从 ”产生于不同时期:“自、从”产生于先秦 ,“自从 ”萌芽于秦汉, 成熟于唐宋 ,而 “打”产生于宋代,“打从”则见于元明后 ;又如 “趁 、趁取、趁着”:“趁 ”自隋唐五代 沿用至今 ,“趁取 ”仅见于唐宋,“趁着 ”从元明沿用至今 ,三者反映了历史层次及更新过程。不同时代 重叠出大量 同义介词 ,如时问终点义介词 ,何乐士 (2000)所整理的有 25个①,马贝加 (2002:2)所整 理的达 42个 。次生介词是词汇化 的结果。 4.4 认 识 原 因 学者对时间介词性质判定各异。首先,不同学者研究所得 的介词及时间介词数量不同,一定程度上 反映了其介词观 。即使是在对介词认识 已经深入 的现代汉语,介词的认定仍然差异不小。看一个有意思 的现象 :侯学超先生是 《现代汉语虚词例释的》的编写者 ,也 《现代汉语虚词词典》的著者,两部著作 收录 的介词总数是 93:115;时间介词数是 25:35;所 占介词百分比是 26.9:30.4。如时问终点义介词 ,《虚 词例释》收 “到、及至、至 ”3个 ,《虚词词典》收 “到、等 、等到 、赶 、赶到 、及 、及至、至”8个。 张斌主编 (2001)仅收 2个 :“赶、及至 ”,《现代汉语词典》收 4个:“等、等到、赶、及至 ”。这样现代 汉语 时间终点义介词数分别是 :3、8、2、4。 其次 ,某些 时间介词的性质认定值得思考。如 “x ·时间义词语”结构的 x,其名、动、形、副语 义特点不突 出的,是不是时间介词?如 “前、先、后 、中、去、终、黎 ”等。 六 结语 时间介词是介词系统重要组成部分 。汉语时间介词系统语义、构成 、发展及演变等需要梳理。 语义系统上 ,时间词介词首先可 以分为客观性介词和主观性介词 。客观性介词,可 以分为移动时间 和 固定时间,移动时间再分为 “起始 、临近、经过、终至 ”等 ;固定时间再分为所在 、正当、相距、时 段等 。主观性介词 ,可以分为 “等候 ”“赶趁 ”时间。 汉语时问介词是发展变化的,各时期数量差异较大,从 目前研究文献来看,上古 44个,中古 82个 , 近代 145个,现代 41个 。上古与现代数量大致均衡 ,反映 了汉语所需时间介词的大致常数。中古、近代 则数量殊异 ,反映 了该时期语言及 时问介词的复杂性 。语义上,类型差别不太大,基本语义古今基本一 致 ,只在 “经过 ”义、“相距 ”义差别较大,“时段 ”义介词需要进一步探讨。 从汉语 时间介词的发展与演变来看,其变化有的不大,有的 比较大,有的特别大;其基本趋势是语 义类型基本稳定 ,成员 由繁趋简,核心介词是介词系统的基础 。造成时间介词成员系统特别复杂的原因, 既有时间介 词系统的 内部原 因,也有音形义之 间复杂关系的外部原因,还有词汇发展及学者对介词的认 识 方 面 的 原 因 。 汉语时间介词有不少 问题值 得进一步探讨,如英语有时段介词,如 “before、after、between”等, 汉语是否有 时段义介词;时间介词的性质 与范围;时间介词的继承 、创新与消失等等。 参考文献: 北京大学中文系 1955/1957级语言班 1982 《现代汉语虚词例释 》,商务印书馆 。 崔云忠 2014 《魏晋南北朝介词研究》,华中科技 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 ① 何乐 士 (2000)所整 理 的有 25个 时间终点义 介词 :达 、迨 、逮 、到、底/抵、及、竞、讫/迄 、投、终、至 ;迨及、比 及 , 迄 于、 迄 至 於 、 及 至 、 暨 臻 、 逮 於 、 至 於 、 达 於 、 投 至 、 投 到 、 到 於 。 ·62·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 丁声树等1980/1961《现代汉语语法讲话》,商务印书馆 何乐士20001992《古汉语的介词系统》,何乐士著《古汉语语法研究论文集》,商务印书馆。 何洪峰2012“去”字可作时间介词辨,《古汉语研究》第1期 何洪峰、崔云忠2014汉语次生介词,《语言研究》第4期。 何洪峰、张文颖2016汉语动介并行现象,《语言研究》第4期。 侯学超1998《现代汉语虚词词典》,北京大学出版社 李向农1997《现代汉语时点时段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吕叔湘1982/1944《中国文法要略》,商务印书馆。 马贝加2002《近代汉语介词》,中华书局。 钱宗武2004《今文尚书语法研究》,商务印书馆。 吴福祥1996《敦煌变文语法研究》,岳麓书社。 吴福祥2004《〈朱子语类辑略〉语法研究》,河南大学出版社 吴金花2006《中古汉语时间介词研究》,福建师范大学。 杨伯峻、何乐士1992《古汉语语法及其发展》,语文出版社 杨树达1979《词诠》,中华书局 殷国光2008《吕氏春秋词类研究》,商务印书馆 张斌主编2001《现代汉语虚词词典》,商务印书馆 张文颖2017《两汉介词研究》,华中科技大学。 张玉金2001《甲骨文语法学》,学林出版社。 赵元任著、吕叔湘译1979/1968《汉语口语语法》,商务印书馆。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古代汉语研究室2012/199《古代汉语虚词词典》,商务印书馆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2014《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商务印书馆。 钟兆华2015《近代汉语虚词词典》,商务印书馆 朱德熙1982《语法讲义》,商务印书馆。 左大明2007《左传介词研究》,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Claude Hagege 2010 Adposition.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Hopper P J and Elizabeth Closs. Traugott. 1993 Grammaticalizati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Josef Eessberger 2009 English Preposition List. English Club. com, 23 King Street, Cambridge CB1 1AH, EnglandUk,(hHttp://www.englishclub.com Joan Bybee, Revere Perkins, and Willian Pagliuca 1994 The Evolution of Grammar: tense, aspect, an dality in the le Lehmann C. 2002 Thoughts on grammaticalization Seminar fur Sprachwissenschaft der Universitat Erfurt Patrick Saint-Dizer(Eds ) 2006 Syntax and Semantics ofPrepositions. Netherlands: Spinger The Composition and Evolution of Chinese Temporal Preposition System HE Hong-fengand JIA Jun-fang (1. Institute of Chinese Linguistics,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Technology, Wuhan Hubei430074, China; 2 Department of Chinese, Hanjiang Normal University, Shiyan Hubei 442000, China) Abstract: Chinese temporal prepositions hold a large share in preposition system. The internal semantic system of temporal prepositions includes objective prepositions and subjective prepositions, which can be further divided into several sub-categories. The semantic types of this system are developing in a stable way, its members are changing from complicated to simple and its basis is made of core prepositions. The complexity of temporal prepositions is mainly due to internal factors, but also some external reasons Key words: Preposition; Temporal preposition; Semantic type; Evolution; Preposition system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 National social sclences atab
丁声树等 1980/1961 《现代汉语语法讲话》,商务印书馆。 何乐士 2000/1992 《古汉语的介词系统》,何乐士著 《古汉语语法研究论文集》,商务印书馆。 何洪峰 2012 “去”字可作 时间介词辨 ,《古汉语研究》第 1期。 何洪峰、崔云忠 2014 汉语次生介词,《语言研究》第 4期。 何洪峰、张文颖 2016 汉语动介并行现象,《语言研究》第 4期。 侯学超 1998 《现代汉语虚词词典》,北京大学 出版社。 李向农 1997 《现代汉语时点时段研究》,华中师范大学 出版社。 吕叔湘 1982/1944 《中国文法要略》,商务 印书馆。 马贝加 2002 《近代汉语介词》,中华书局。 钱宗武 2004 《今文 尚书语法研究》,商务印书馆。 吴福祥 1996 《敦煌变文语法研究》,岳麓书社 。 吴福祥 2004 《(朱子语类辑略)语法研究》,河南大学出版社。 吴金花 2006 《中古汉语时间介词研 究》,福建师范大学 。 杨伯峻、何乐士 1992 《古汉语语法及其发展》,语文出版社 。 杨树达 1979 《词诠》,中华书局 。 殷国光 2008 《吕氏春秋词类研究》,商务 印书馆。 张斌主编 2001 《现代汉语虚词词典》,商务印书馆 。 张文颖 2017 《两汉介词研究》,华 中科技大学 。 张玉金 2001 《甲骨文语法学》,学林 出版社。 赵元任著、吕叔湘译 1979/1968 《汉语 口语语法 》,商务印书馆。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古代汉语研究室 2012/1999 《古代汉语虚词词典》,商务印书馆。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2014 《现代汉语词典》(第 6版),商务印书馆。 钟兆华 2015 《近代汉语虚词词典》,商务 印书馆。 朱德熙 1982 《语法讲义》,商务 印书馆。 左大 明 2007 《左传介词研究》,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 ClaudeHagrge 2010 A osition.Oxford:OxfordUniversityPress. HopperP.J.andElizabeth.Closs.TraugoR. 1993 Grammaticalization.CambridgeUniversityPress. JosefEessberger 2009 English Preposition List.EnglishClub.corn ,23 King Street,CambridgeCB1 1AH, EnglandUK,(hhttp://www.englishclub.com) Joan Bybee,ReverePerkins,andⅥrillianPagliuca 1994 TheEvolutionofGrammar."tense,aspect,and modalityinthelanguageoftheworld.Chicago:TheUniversityofChicagoPress. LehmannC. 2002 Though~ ongrammaticalization.Seminar SprachwissenschaftderUniversitfitErfurt. PatrickSaint—Dizer(Eds.1. 2006 SyntaxandSemanticsofPrepositions.Netherlands:Spinge~ TheCompositionandEvolutionofChineseTem poralPrepositionSystem HE Hong—feng an dJIA Jun—fang, (1.InstituteofChineseLinguistics,HuazhongUniversity ofScience&Technology,WuhanHubei430074,China; 2.DepartmentofChinese,HanjiangNormalUniversity,ShiyanHubei442000,China) Abstract:Chinesetemporalprepositionsholdalargeshareinpreposition system .Theinternalsemanticsystem oftemporalprepositionsincludesobjectiveprepositionsandsubjectiveprepositions,whichcanbefurther d~idedinto severalsub—categories.Thesemantictypesofthissystem aredeveloping in astableway,its membersarechangingfrom complicatedtosimpleanditsbasisismadeofcoreprepositions.Th ecomplexity of temporalprepositionsism ainlyduetointernalfactors,butalsosom eexternalreasons. Keywords:Preposition;Temporalpreposition;Semantictype;Evolution;Prepositionsystem ·6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