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卷第5期 太平洋学报 VoL 23, No 5 2015年5月 PACIFIC JOURNAL May 2015 DO:10.14015/j.cnki.1004-8049.2015.05.003 金灿荣、王博“有关中国特色军事外交的理论思考,《太平洋学报》,2015年第5期,第17-25页。 JIN Canrong, WANG Bo " On the Theories of China's Military Diplomacy", Pacifie Journal, Vol. 23. No 5, 2015, Pp. 17-25 有关中国特色军事外交的理论思考 金灿荣王博 中国人民大学,北京100872) 摘要:中国军队正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事务,由于承担国际维和责任领域的拓展以及建 枃中国特色外交理论的总体需求,对中国军事外交进行理论探讨尤显必要。本文将军事外交 定义为国家战略的对外非战争军事延伸,在回顾中国军事外交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尝试对其进 行理论建构,并指出未来中国军事外交实务的三个发展方向,即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军事外交 大国军事外交和基于中华文明的军事外交。 关键词:军事外交理论;中国军事外交历程;命运共同体;和平与发展;大国外交 中图分类号:D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8049(2015)05-0017-09 随着中国日益承担大国责任,中国军队也的定义,国内还无统一意见。一种理解是将“军 正在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事务,军事外事外交”中的“军事”二字界定为军事领域、军事 交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期和挑战多发期。议题。金正昆在(现代外交学概论》中认为,军 20世纪90年代,学界有关军事外交的研究逐渐事外交是指国与国之间建立并加强军事领域的 增加和深入,但相关成果更多是围绕政策和具联系与合作,其形式包括人员往来、从事武器销 体实践形成的,主动的理论总结相对匮乏。本售、提供军事援助、实行军事合作和缔结军事同 文尝试以中国军事外交历程为依据,对中国军盟。熊武一、周家法主编的《军事大辞海》将 事外交理论进行初步建构,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军事外交”定义为“由军事领导机关、驻外武 向进行探讨。 官或军事代表团进行的外交活动。如军事代表 团互访、谈判、缔结军事条约,或协调两军关系, 军事外交的定义与研究现状 以及处理国际上的军事事务等,也称‘国防外 交’或‘国防外事’。”2钱其琛主编的《世界外交 我国官方首次使用“军事外交”一词是在大辞典》认为,军事外交是“对一国国防部门和 1998年的国防白皮书中。目前,对于军事外交军队旨在促进国家间关系在军事领域所进行的 收稿日期:2015-1=9:修订日期:20154446。 作者简介:金灿荣(1962-),男,湖北武汉人,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中美关系:王博(1986-),女,内蒙 古赤峰人,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外交学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军事外交。 ①金正昆著《现代外交学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42页。 ②熊武一、周家法主编《军事大辞海》(上册),长城出版社,2000年版,第1240页 21994-2015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
第 23 卷 第 5 期 太 平 洋 学 报 Vol. 23,No. 5 2015 年 5 月 PACIFIC JOURNAL May 2015 DOI∶ 10. 14015 /j. cnki. 1004 - 8049. 2015. 05. 003 金灿荣、王博: “有关中国特色军事外交的理论思考”,《太平洋学报》,2015 年第 5 期,第 17 - 25 页。 JIN Canrong,WANG Bo,“On the Theories of China's Military Diplomacy”,Pacific Journal,Vol. 23,No. 5,2015,pp. 17 - 25. 有关中国特色军事外交的理论思考 金灿荣1 王 博1 ( 1. 中国人民大学,北京 100872) 摘要: 中国军队正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事务,由于承担国际维和责任领域的拓展以及建 构中国特色外交理论的总体需求,对中国军事外交进行理论探讨尤显必要。本文将军事外交 定义为国家战略的对外非战争军事延伸,在回顾中国军事外交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尝试对其进 行理论建构,并指出未来中国军事外交实务的三个发展方向,即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军事外交、 大国军事外交和基于中华文明的军事外交。 关键词: 军事外交理论; 中国军事外交历程; 命运共同体; 和平与发展; 大国外交 中图分类号: D8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 - 8049( 2015) 05 - 0017 - 09 收稿日期: 2015-01-29; 修订日期: 2015-04-06。 作者简介: 金灿荣( 1962—) ,男,湖北武汉人,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教授,主要研究方向: 中美关系; 王博( 1986—) ,女,内蒙 古赤峰人,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外交学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 军事外交。 ① 金正昆著: 《现代外交学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年版,第 42 页。 ② 熊武一、周家法主编: 《军事大辞海》( 上册) ,长城出版社,2000 年版,第 1240 页。 随着中国日益承担大国责任,中国军队也 正在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事务,军事外 交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期和挑战多发期。 20 世纪 90 年代,学界有关军事外交的研究逐渐 增加和深入,但相关成果更多是围绕政策和具 体实践形成的,主动的理论总结相对匮乏。本 文尝试以中国军事外交历程为依据,对中国军 事外交理论进行初步建构,并对未来的研究方 向进行探讨。 一、军事外交的定义与研究现状 我国官方首次使用“军事外交”一词是在 1998 年的国防白皮书中。目前,对于军事外交 的定义,国内还无统一意见。一种理解是将“军 事外交”中的“军事”二字界定为军事领域、军事 议题。金正昆在《现代外交学概论》中认为,军 事外交是指国与国之间建立并加强军事领域的 联系与合作,其形式包括人员往来、从事武器销 售、提供军事援助、实行军事合作和缔结军事同 盟。①熊武一、周家法主编的《军事大辞海》将 “军事外交”定义为: “由军事领导机关、驻外武 官或军事代表团进行的外交活动。如军事代表 团互访、谈判、缔结军事条约,或协调两军关系, 以及处理国际上的军事事务等,也称‘国防外 交’或‘国防外事’。”②钱其琛主编的《世界外交 大辞典》认为,军事外交是“对一国国防部门和 军队旨在促进国家间关系在军事领域所进行的
太平洋学报第23卷 对外交往的一种提法”,“在对外关系中运用军国防部采取的各项行动提供力量保证,这些行动 事手段配合外交行动的做法不能称之为‘军事旨在消除敌视,建立和维持信任,帮助治理与民 外交 主的武装力量发展,为冲突预防和解决做出贡 另一种理解与钱其琛的意见不同,认为“军献”。英国定义的军事外交的涵盖范围甚广。 事外交”中的“军事”二字包含军事手段、军事工 美国关于军事外交的理论研究相对空白, 具。贺俊起在《国防的多维结构》一书中指出,学术界的理论研究成果很少,也没有对军事外 军事外交并非单纯的军事行动与外交行为,而交做明确界定,官方也极少使用军事外交一词, 是兼具两者,并介于军事与外交之间。军事外更多使用涵义更广的“军事关系”( military rela- 交又称为国防外交,专指以国家安全为目的、在tion、“军对军关系”( military -to-military rela 军事上建立的各种接触、联系和关系,以及与此 tionship)或者涵义较窄的“军事接触”( military 有关的各种活动的总称,而此种活动带有显著 contacts)、军事交流( military exchanges)等词。 的军事性质和战略意义。2郭新宁的《试论军事 上述定义都有一定的合理性。笔者重在 外交的概念、定位及功能》一文认为“军事外交尝试以中国现实的国际国内环境为基础,总结 主要指主权国家的国防部门及武装力量旨在增出符合中国军事外交的行为逻辑、适应中国军 进和实现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尤其是国防安事外交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有助于建构中国军 全的目标,与其他国家、国家集团及国际组织进事外交理论的“军事外交”的定义。笔者将军 行的交往、交涉和活动,是一国对外关系和总体事外交定义为“国家战略的对外非战争军事延 外交的一个方面和组成部分,同时又是该国防伸”。具体来讲,就是以国家利益为核心、以国 政策在对外关系中的体现。”③ 家战略为遵循、以军队为主体、以军事为主要 有学者对以上定义进行了综合,杨松河在领域,国家在对外交往中利用多手段维护安全 《军事外交学概论》中认为军事外交有广义和狭利益、促进世界和平的行为、艺术以及过程。 义之分。“广义军事外交指一切涉及国家安全这里“外交”二字的内涵远远超过了传统意义 和军队的外交活动,狭义军事外交则专指国防上的“外交即谈判”,它包括了战略的制定以及 机构和武装部队参与的涉外事务。”④狭义军事更具体化的政策措施组合。这一军事外交的 外交包含军事高层访问、军购或军售、联合军事定义既视“军事”为手段、途径,同时也是内容、 演习、军事科技的合作、军官培训与进修、军事援领域 助、联合国维和行动、军舰访问、参与国际军事会 具体到中国军事外交,其任务是为社会主 议、军队文艺团体的表演、驻外武官任务等。 国外类似概念最早由英国提出,使用的是 ①钱其琛主编《世界外交大辞典》(上册),世界知识出版 “防务外交”( defense diplomacy)-词。按照外.205年版,第96页 ②贺俊起著《国防的多维结构》,国防大学出版社,1989年 交辞典》的解释,指“通过包括武官在内的军事版第22页。 人员,支持冲突预防和处理工作。军事外交的 ③郭新宁“试论军事外交的概念、定位及功能,《外交评 论》,2009年第3期,第48页 行为多种多样,包括为具有民主性的军队的发 ④杨松河蓉《军事外交概论》,军事谊文出版社 展提供援助”⑤。这一意义广泛的术语得到了少版,第1页 ⑤[美]杰夫·贝里奇、艾伦·詹姆斯著,高飞译《外交辞 数国家的采纳。1998年7月英国国防部公布的典》,北京大学出版社,200年版,第72页 《战略防卫评估》中提到所谓的军事外交,指“国 6 The Secretary of State for Defence, U. K. Ministry of De- fenceStrategicDefenceReview",July1998,http://www.moduk/ 防部与武装部队具有预防冲突的合宜的经验及NR/ rdonlyres65F3D7AC-4340-419-9342-20825848E0E0 专业,而赋予其成为正式的国防外交任务将成s1998 complete.pd. 为国防核心活动”。6英国国防部于2000年正式 www.mod.uk/nr/rdonlyRes/bB03foe7-1f85-4e7b-b7eb 推出了务外交》的文件,认为防务外交是“为4F0418152932/0/ polpapaerl_def_dip.po 21994-2015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
太平洋学报 第 23 卷 对外交往的一种提法”,“在对外关系中运用军 事手段配合外交行动的做法不能称之为‘军事 外交’”。① 另一种理解与钱其琛的意见不同,认为“军 事外交”中的“军事”二字包含军事手段、军事工 具。贺俊起在《国防的多维结构》一书中指出, 军事外交并非单纯的军事行动与外交行为,而 是兼具两者,并介于军事与外交之间。军事外 交又称为国防外交,专指以国家安全为目的、在 军事上建立的各种接触、联系和关系,以及与此 有关的各种活动的总称,而此种活动带有显著 的军事性质和战略意义。② 郭新宁的《试论军事 外交的概念、定位及功能》一文认为: “军事外交 主要指主权国家的国防部门及武装力量旨在增 进和实现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尤其是国防安 全的目标,与其他国家、国家集团及国际组织进 行的交往、交涉和活动,是一国对外关系和总体 外交的一个方面和组成部分,同时又是该国防 政策在对外关系中的体现。”③ 有学者对以上定义进行了综合,杨松河在 《军事外交学概论》中认为军事外交有广义和狭 义之分。“广义军事外交指一切涉及国家安全 和军队的外交活动,狭义军事外交则专指国防 机构和武装部队参与的涉外事务。”④狭义军事 外交包含军事高层访问、军购或军售、联合军事 演习、军事科技的合作、军官培训与进修、军事援 助、联合国维和行动、军舰访问、参与国际军事会 议、军队文艺团体的表演、驻外武官任务等。 国外类似概念最早由英国提出,使用的是 “防务外交”( defense diplomacy) 一词。按照《外 交辞典》的解释,指“通过包括武官在内的军事 人员,支持冲突预防和处理工作。军事外交的 行为多种多样,包括为具有民主性的军队的发 展提供援助”⑤。这一意义广泛的术语得到了少 数国家的采纳。1998 年 7 月英国国防部公布的 《战略防卫评估》中提到所谓的军事外交,指“国 防部与武装部队具有预防冲突的合宜的经验及 专业,而赋予其成为正式的国防外交任务将成 为国防核心活动”。⑥ 英国国防部于 2000 年正式 推出了《防务外交》的文件,认为防务外交是“为 国防部采取的各项行动提供力量保证,这些行动 旨在消除敌视,建立和维持信任,帮助治理与民 主的武装力量发展,为冲突预防和解决做出贡 献”⑦。英国定义的军事外交的涵盖范围甚广。 美国关于军事外交的理论研究相对空白, 学术界的理论研究成果很少,也没有对军事外 交做明确界定,官方也极少使用军事外交一词, 更多使用涵义更广的“军事关系”( military relations) 、“军对军关系”( military-to-military relationship) 或者涵义较窄的“军事接触”( military contacts) 、军事交流( military exchanges) 等词。 上述定义都有一定的合理性。笔者重在 尝试以中国现实的国际国内环境为基础,总结 出符合中国军事外交的行为逻辑、适应中国军 事外交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有助于建构中国军 事外交理论的“军事外交”的定义。笔者将军 事外交定义为“国家战略的对外非战争军事延 伸”。具体来讲,就是以国家利益为核心、以国 家战略为遵循、以军队为主体、以军事为主要 领域,国家在对外交往中利用多手段维护安全 利益、促进世界和平的行为、艺 术 以 及 过 程。 这里“外交”二字的内涵远远超过了传统意义 上的“外交即谈判”,它包括了战略的制定以及 更具体化的政策措施组合。这一军事外交的 定义既视“军事”为手段、途径,同时也是内容、 领域。 具体到中国军事外交,其任务是为社会主 18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钱其琛主编: 《世界外交大辞典》( 上册) ,世界知识出版 社,2005 年版,第 956 页。 贺俊起著: 《国防的多维结构》,国防大学出版社,1989 年 版,第 227 页。 郭新宁: “试论军事外交的概念、定位及功能”,《外交评 论》,2009 年第 3 期,第 48 页。 杨松河著: 《军事外交概论》,军事谊文出版社,1999 年 版,第 1 页。 [美]杰夫·贝里奇、艾伦·詹姆斯著,高飞译: 《外交辞 典》,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年版,第 72 页。 The Secretary of State for Defence,U. K. Ministry of Defence,“Strategic Defence Review”,July 1998,http: / /www. mod. uk / NR/rdonlyres/65F3D7AC - 4340 - 4119 - 93A2 - 20825848E50E/0 / sdr1998_complete. pdf. U. K. Ministry of Defence,“Defence Diplomacy”,http: / / www. mod. uk /NR/rdonlyres/BB03F0E7 - 1F85 - 4E7B - B7EB - 4F0418152932 /0 /polpapaer1_def_dip. pdf.
第5期金灿荣等;有关中国特色军事外交的理论思考 义现代化建设营造一个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和篇论文,最早是在1946年。整体来看,中国军 友好和谐的国际关系,其根本目标是从国家根事外交在1994年前并没有引起充分关注,每年 本利益出发,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发发表的期刊论文和学位论文等不超过10篇 展各国友好合作关系与促进共同繁荣。 1994年以后,对中国军事外交的研究开始明显 然而对中国军事外交的理论性研究和实践增长,2010年首度超过50篇。然而以“中国+ 需求之间存在着严重脱节,实践中面临的诸多军事外交+理论”进行主题搜索,仅有5篇文 问题目前还未得到理论的指导。笔者在中国知章,理论性研究成果还不到总量的1%,并且最 网上以“中国+军事外交”为主题检索,得到513早直到2008年才出现(见图1) ■理论探讨 口总量 194619651984198919911995199719992001200320052007200920112013 图1有关中国军事外交及其理论研究的数量(1946-2013年) 同时,既有研究存在以下问题:有关军事外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中国 交的定义、形式、作用方面还存在着诸多分歧,军事外交也随之发生变化 许多研究主要停留于简单的历史回顾与总结,2.1中国军事外交的起步时期 缺乏理论层面上的升华。对中国军事外交进行 新中国成立之初,按照“一边倒”外交战略, 理论探讨的需要由此显得格外迫切。 我国主要发展同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外交关 系《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确定了这 中国军事外交的历程 时期军事外交的主要方向和主要任务,即开 展与苏联及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军事交往,学 新中国成立以后,军事外交随之展开。进习社会主义国家军队和国防建设的经验,建立 入新世纪,中国军事外交全面深入推进,也引起现代化国防力量。从1950年至1958年,我国与 了西方的关注“中国人民解放军利用各种活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间的军事外交往来频 动、计划和场合来开展军事外交,包括高级战略繁,多次派出军事代表团到苏联学习、考察苏联 安全对话、军事交流、职业军事教育交流、武器军队的建设经验。从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 装备进出口和参与维和行动等传统活动。”①在代末,随着总体外交政策的调整,我国军事外交 60多年的实践中,中国以军事外交促进世界和的方向和内容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开始转向积 平与繁荣,形成了自身特色。从1949年到1978极支持和大力援助第三世界的民族独立运动。 年的30年是中国军事外交的起步时期,此时的这一时期中国军事外交的主要对象是第三世界 军事外交围绕的主题是国家生存。从1979年国家,内容包括提供无偿军事援助以及为第三 到2009年的30年是中国军事外交的大发展时世界国家培训军官。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毛 期,军事外交根据国内外形势进行了调整,主要 目的是谋求中国发展的和平环境。2010年至 o Kristen Gunness "Chinas Military Diplomacy in an Era of 今,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开创性地提m, aper Prepared for the National Defense University Symposi um on"China's Global Activism: Implications for U. S. Security In 出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倡议,致力于与他国建立 21994-2015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
第 5 期 金灿荣等: 有关中国特色军事外交的理论思考 义现代化建设营造一个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和 友好和谐的国际关系,其根本目标是从国家根 本利益出发,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发 展各国友好合作关系与促进共同繁荣。 然而对中国军事外交的理论性研究和实践 需求之间存在着严重脱节,实践中面临的诸多 问题目前还未得到理论的指导。笔者在中国知 网上以“中国 + 军事外交”为主题检索,得到513 篇论文,最早是在 1946 年。整体来看,中国军 事外交在 1994 年前并没有引起充分关注,每年 发表的期刊论文和学位论文等不超过 10 篇。 1994 年以后,对中国军事外交的研究开始明显 增长,2010 年首度超过 50 篇。然而以“中国 + 军事外交 + 理论”进行主题搜索,仅有 5 篇文 章,理论性研究成果还不到总量的 1% ,并且最 早直到 2008 年才出现( 见图 1) 。 图 1 有关中国军事外交及其理论研究的数量( 1946—2013 年) 同时,既有研究存在以下问题: 有关军事外 交的定义、形式、作用方面还存在着诸多分歧, 许多研究主要停留于简单的历史回顾与总结, 缺乏理论层面上的升华。对中国军事外交进行 理论探讨的需要由此显得格外迫切。 二、中国军事外交的历程 新中国成立以后,军事外交随之展开。进 入新世纪,中国军事外交全面深入推进,也引起 了西方的关注: “中国人民解放军利用各种活 动、计划和场合来开展军事外交,包括高级战略 安全对话、军事交流、职业军事教育交流、武器 装备进出口和参与维和行动等传统活动。”①在 60 多年的实践中,中国以军事外交促进世界和 平与繁荣,形成了自身特色。从 1949 年到 1978 年的 30 年是中国军事外交的起步时期,此时的 军事外交围绕的主题是国家生存。从 1979 年 到 2009 年的 30 年是中国军事外交的大发展时 期,军事外交根据国内外形势进行了调整,主要 目的是谋求中国发展的和平环境。2010 年至 今,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开创性地提 出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倡议,致力于与他国建立 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中国 军事外交也随之发生变化。 2. 1 中国军事外交的起步时期 新中国成立之初,按照“一边倒”外交战略, 我国主要发展同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外交关 系。《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确定了这 一时期军事外交的主要方向和主要任务,即开 展与苏联及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军事交往,学 习社会主义国家军队和国防建设的经验,建立 现代化国防力量。从 1950 年至 1958 年,我国与 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间的军事外交往来频 繁,多次派出军事代表团到苏联学习、考察苏联 军队的建设经验。从 20 世纪 50 年代末到 60 年 代末,随着总体外交政策的调整,我国军事外交 的方向和内容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开始转向积 极支持和大力援助第三世界的民族独立运动。 这一时期中国军事外交的主要对象是第三世界 国家,内容包括提供无偿军事援助以及为第三 世界国家培训军官。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毛 19 ① Kristen Gunness,“China's Military Diplomacy in an Era of Change”,Paper Prepared for the National Defense University Symposium on“China's Global Activism: Implications for U. S. Security Interests”,June 20,2006.
太平洋学报第23卷 泽东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了“一条线”和“一个国家在中国设立武官处。近两年,人民解放 大片”的外交战略。在这一战略指导下,这一时军高级军事代表团出访40多个国家,有60多个 期中国军事外交的特点是:空间进一步拓展,军国家的国防部长、总参谋长来访”。这一时期的 事外交活动明显增多。在保持与第三世界国家中国军事外交开始对外树立中国国防政策逐步 军事往来、继续开展与我国友好的社会主义国开放、致力于增加透明度和努力贯彻新安全观 家军事交往的同时,积极开展对美国、西欧等西的大国形象。 方国家的军事外交。中国军事外交从此开始摆2.3中国军事外交的拓展时期 脱意识形态的束缚。 2010年,中国的GDP超过日本,成为世界 2.2中国军事外交的发展时期 第二大经济体。“不管中国对自己的国际定位 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对国际形势进行了科是否还是传统的发展中国家但从国际社会的 学分析,判断新的世界大战在一个时期内打不期望来看,中国要承担的国际责任已经大大超 起来。在国家内政外交包括军事外交都服从和出了发展中国家的范畴。”2在国际体系转型的 服务于经济发展大局、军队建设指导思想实施战略环境下,中国军事外交作为国家整体外交 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化对外军事关系,提升与外 两个转变重大决策的指导下,中国军事外交开国军队的互信合作水平;拓展务实性军事合作, 始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大发展。到冷战进一步向服务部队现代化建设聚焦积极稳妥 结束前,中国军事外交已经超越了社会制度、意地推进重要领域的工作改革,增强军事外交的 识形态、经济发展水平和地理位置的限制,对外升级与活力;加强文化建设,培育具有中国特色 军事交往的范围扩展到全世界,军事外交领域的军事外交风格。中国军事外交以之前的全 进一步扩大,广度与深度大大增强,中国在国际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格局为基础,始终保持 军事关系格局中的地位得到改善。 和平的外交姿态,进一步扩大国际视野,拓展广 1998年的中国《国防白皮书》指出:“对外阔的军事外交平台。中国与其他大国的军事关 军事交往是中国总体外交的一个重要组成部系在保持战略稳定中加强良性互动。中俄军事 分,服从和服务于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中关系进一步深化,中俄“海上联合—204”军事 国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独立自主演习于2014年5月在中国东海北部海空域展 地处理对外军事关系,开展军事交流与合作。开。2014年6月,中国海军首次参加环太平洋 中国在对外军事交往中,一贯主张互相尊重、增军事演习。这一举动对于中美军事外交的发展 进了解、发展友谊、互利合作。中国军队积极参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中国还不断深化与多个 与多边军事外交活动,充分发挥中国军队在处国家的军事交流与合作,以联演联训深化同有 理国际军事事务中的积极作用。”这一时期的中关国家的互信合作,积极履行国际人道主义救 国军事外交在国家对外政策和新时期军事战略援减灾等义务,塑造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方针的指导下,积极发展不结盟、不对抗、不针 对第三方的对外军事关系,开展多种形式的军 、中国军事外交的理论建构 事交流与合作,努力营造互信协作的军事安全 环境,形成开放、务实、活跃的军事外交新局面 回顾历史,中国在国内建设取得伟大成就 2008年,中国建立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制度,及时 发布重要信息,加大公共外交力度。2008年的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编《2010年中国的 国防》,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国防白皮书中提及,中国已“形成开放、务实、活 ②郑永年著《通往大国之路一中国与世界秩序的重 跃的军事外交新局面。中国已与150多个国家里),东方出版社,01年版,第题页 ③张芳著《当代中国军事外交历史与现实》,时事出版社 建立军事关系,在109个国家设立武官处,有982014年版,第179页 21994-2015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
太平洋学报 第 23 卷 泽东在 20 世纪 70 年代提出了“一条线”和“一 大片”的外交战略。在这一战略指导下,这一时 期中国军事外交的特点是: 空间进一步拓展,军 事外交活动明显增多。在保持与第三世界国家 军事往来、继续开展与我国友好的社会主义国 家军事交往的同时,积极开展对美国、西欧等西 方国家的军事外交。中国军事外交从此开始摆 脱意识形态的束缚。 2. 2 中国军事外交的发展时期 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对国际形势进行了科 学分析,判断新的世界大战在一个时期内打不 起来。在国家内政外交包括军事外交都服从和 服务于经济发展大局、军队建设指导思想实施 两个转变重大决策的指导下,中国军事外交开 始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大发展。到冷战 结束前,中国军事外交已经超越了社会制度、意 识形态、经济发展水平和地理位置的限制,对外 军事交往的范围扩展到全世界,军事外交领域 进一步扩大,广度与深度大大增强,中国在国际 军事关系格局中的地位得到改善。 1998 年的中国《国防白皮书》指出: “对外 军事交往是中国总体外交的一个重要组成部 分,服从和服务于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中 国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独立自主 地处理对外军事关系,开展军事交流与合作。 中国在对外军事交往中,一贯主张互相尊重、增 进了解、发展友谊、互利合作。中国军队积极参 与多边军事外交活动,充分发挥中国军队在处 理国际军事事务中的积极作用。”这一时期的中 国军事外交在国家对外政策和新时期军事战略 方针的指导下,积极发展不结盟、不对抗、不针 对第三方的对外军事关系,开展多种形式的军 事交流与合作,努力营造互信协作的军事安全 环境,形成开放、务实、活跃的军事外交新局面。 2008 年,中国建立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制度,及时 发布重要信息,加大公共外交力度。① 2008 年的 国防白皮书中提及,中国已“形成开放、务实、活 跃的军事外交新局面。中国已与 150 多个国家 建立军事关系,在 109 个国家设立武官处,有 98 个国家在中国设立武官处。近两年,人民解放 军高级军事代表团出访40 多个国家,有60 多个 国家的国防部长、总参谋长来访”。这一时期的 中国军事外交开始对外树立中国国防政策逐步 开放、致力于增加透明度和努力贯彻新安全观 的大国形象。 2. 3 中国军事外交的拓展时期 2010 年,中国的 GDP 超过日本,成为世界 第二大经济体。“不管中国对自己的国际定位 是否还是传统的发展中国家,但从国际社会的 期望来看,中国要承担的国际责任已经大大超 出了发展中国家的范畴。”②在国际体系转型的 战略环境下,中国军事外交作为国家整体外交 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化对外军事关系,提升与外 国军队的互信合作水平; 拓展务实性军事合作, 进一步向服务部队现代化建设聚焦; 积极稳妥 地推进重要领域的工作改革,增强军事外交的 升级与活力; 加强文化建设,培育具有中国特色 的军事外交风格。③ 中国军事外交以之前的全 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格局为基础,始终保持 和平的外交姿态,进一步扩大国际视野,拓展广 阔的军事外交平台。中国与其他大国的军事关 系在保持战略稳定中加强良性互动。中俄军事 关系进一步深化,中俄“海上联合—2014”军事 演习于 2014 年 5 月在中国东海北部海空域展 开。2014 年 6 月,中国海军首次参加环太平洋 军事演习。这一举动对于中美军事外交的发展 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中国还不断深化与多个 国家的军事交流与合作,以联演联训深化同有 关国家的互信合作,积极履行国际人道主义救 援减灾等义务,塑造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三、中国军事外交的理论建构 回顾历史,中国在国内建设取得伟大成就 20 ① ② ③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编: 《2010 年中国的 国防》,人民出版社,2011 年版。 郑永年 著: 《通 往 大 国 之 路———中 国 与 世 界 秩 序 的 重 塑》,东方出版社,2011 年版,第 86 页。 张芳著: 《当代中国军事外交历史与现实》,时事出版社, 2014 年版,第 179 页
第5期金灿荣等;有关中国特色军事外交的理论思考 21 的同时,军事外交也在不断开拓进取。由于当 国家安全观事实上是国家在自身所处安全 前面临更为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以及中国处于环境和面临威胁判断的基础上,上升至理性层 向全球性大国发展的新阶段,中国军事外交的面的应对安全问题的总体认知。国家安全观是 任务更加艰巨。首先,中国己经成为世界第二决定一国国防政策和外交政策的理论基础,又 大经济体,离国际舞台中心越来越近,中国军队是应对国防和外交问题的基本方针。换而言 的一举一动更加引人瞩目。无论是参加国际维之,国家安全观也决定着军事外交的走向。中 和、派军舰去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护航,还是医疗国的国家安全观经历了一个逐步演进的过程。 船执行人道主义医疗救助任务等行动,在赢得习近平在2014年4月15日召开的中央国家安 国际社会的高度赞赏时,也引起了某些国家的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是第一次对中 误解和质疑。中国军事外交日益成为国际社会国国家安全的宗旨理念、地位作用、构成因素 的关注点,因此亟须对中国军事外交的根本理实施原则、建设目标等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阐述 念、目的和指导原则等进行全面总结归纳和提他强调,要准确把握国家安全形势变化的新特 升。其次,中国作为最成功的发展中国家,其理点、新趋势,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走出一条中 论日益拥有世界意义,国际社会也在期待着更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提出 多的“北京共识、“中国道路”和“中国模式”问是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对国际社会的重 世。在为世界提供物质性公共产品的同时,中要理论贡献,标志着中国开始自觉主动塑造未 国更需要提供战略性、安全性和思想性的公共来的国际事务。这也意味着中国军事外交将不 产品。①中国军事外交理论就是其中之一。再仅仅是过去的被动参与和主动融入,而是进入 次,早在新中国外交部成立大会上,周恩来就提了能动塑造的拓展阶段。 出了“外交学中国化”的大命题。当前构建中国 “命运共同体”是近年来中国政府反复强调 特色外交理论体系已经在理论界引起了重视,的关于人类社会的新理念,是一种以应对人类 探讨中国军事外交理论也属于新形势下军队建共同挑战为目的的全球价值观。习近平就任总 设的重要理论探索,中国军事外交理论的建设书记后首次会见外国人士就表示,国际社会日 更具迫切性 益成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 根据一般性的社会科学理论建构方法,理体”,面对世界复杂形势和全球性问题,任何国 论建构包括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三个部分。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在“命运共同体”这一全 本体论是探究事物产生、存在与发展的根本原球价值观的指导下,近年来中国外交关系不断 因和依据,具体就中国军事外交而言,本体论对拓展与升华,在与世界的互动中积极开拓进取, 应中国军事外交的根本理念。认识论是联系本致力于与他国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 体论和方法论的中间环节,对应中国军事外交展伙伴关系。同时,围绕打造“命运共同体”,中 的目的、目标。方法论对应的是中国军事外交国军事外交近年来首先十分重视与大国之间的 的指导原则 军事交流与合作。中美军事外交关系的发展虽 3.1中国军事外交的根本理念 然有所起伏,但中国一直致力于改善两军关系 加强两军各领域各层级的对话交流,加深相互 从中国军事外交的历程来看,中国始终反 了解和信任。中俄两军互信合作稳步发展,有定 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助力共同发展。中 期会晤机制和联合军事演习,在重大国际和地区 国军事外交呈现独立性、自主性、和平性、灵活 安全事务上的协调配合不断加强。其次是加强 性、非结盟的特点,倡导总体国家安全观和人类 命运共同体的军事外交理念。这一根本理念也 ①杨洁勉“中国走向全球强国的外交理论准备,《世界经 是中国军事外交的理论核心 济与政治》,2013年第5期,第11页 21994-2015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
第 5 期 金灿荣等: 有关中国特色军事外交的理论思考 的同时,军事外交也在不断开拓进取。由于当 前面临更为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以及中国处于 向全球性大国发展的新阶段,中国军事外交的 任务更加艰巨。首先,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 大经济体,离国际舞台中心越来越近,中国军队 的一举一动更加引人瞩目。无论是参加国际维 和、派军舰去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护航,还是医疗 船执行人道主义医疗救助任务等行动,在赢得 国际社会的高度赞赏时,也引起了某些国家的 误解和质疑。中国军事外交日益成为国际社会 的关注点,因此亟须对中国军事外交的根本理 念、目的和指导原则等进行全面总结归纳和提 升。其次,中国作为最成功的发展中国家,其理 论日益拥有世界意义,国际社会也在期待着更 多的“北京共识”、“中国道路”和“中国模式”问 世。在为世界提供物质性公共产品的同时,中 国更需要提供战略性、安全性和思想性的公共 产品。① 中国军事外交理论就是其中之一。再 次,早在新中国外交部成立大会上,周恩来就提 出了“外交学中国化”的大命题。当前构建中国 特色外交理论体系已经在理论界引起了重视, 探讨中国军事外交理论也属于新形势下军队建 设的重要理论探索,中国军事外交理论的建设 更具迫切性。 根据一般性的社会科学理论建构方法,理 论建构包括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三个部分。 本体论是探究事物产生、存在与发展的根本原 因和依据,具体就中国军事外交而言,本体论对 应中国军事外交的根本理念。认识论是联系本 体论和方法论的中间环节,对应中国军事外交 的目的、目标。方法论对应的是中国军事外交 的指导原则。 3. 1 中国军事外交的根本理念 从中国军事外交的历程来看,中国始终反 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助力共同发展。中 国军事外交呈现独立性、自主性、和平性、灵活 性、非结盟的特点,倡导总体国家安全观和人类 命运共同体的军事外交理念。这一根本理念也 是中国军事外交的理论核心。 国家安全观事实上是国家在自身所处安全 环境和面临威胁判断的基础上,上升至理性层 面的应对安全问题的总体认知。国家安全观是 决定一国国防政策和外交政策的理论基础,又 是应对国防和外交问题的基本方针。换而言 之,国家安全观也决定着军事外交的走向。中 国的国家安全观经历了一个逐步演进的过程。 习近平在 2014 年 4 月 15 日召开的中央国家安 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是第一次对中 国国家安全的宗旨理念、地位作用、构成因素、 实施原则、建设目标等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阐述。 他强调,要准确把握国家安全形势变化的新特 点、新趋势,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走出一条中 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提出 是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对国际社会的重 要理论贡献,标志着中国开始自觉主动塑造未 来的国际事务。这也意味着中国军事外交将不 仅仅是过去的被动参与和主动融入,而是进入 了能动塑造的拓展阶段。 “命运共同体”是近年来中国政府反复强调 的关于人类社会的新理念,是一种以应对人类 共同挑战为目的的全球价值观。习近平就任总 书记后首次会见外国人士就表示,国际社会日 益成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 体”,面对世界复杂形势和全球性问题,任何国 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在“命运共同体”这一全 球价值观的指导下,近年来中国外交关系不断 拓展与升华,在与世界的互动中积极开拓进取, 致力于与他国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 展伙伴关系。同时,围绕打造“命运共同体”,中 国军事外交近年来首先十分重视与大国之间的 军事交流与合作。中美军事外交关系的发展虽 然有所起伏,但中国一直致力于改善两军关系, 加强两军各领域各层级的对话交流,加深相互 了解和信任。中俄两军互信合作稳步发展,有定 期会晤机制和联合军事演习,在重大国际和地区 安全事务上的协调配合不断加强。其次是加强 21 ① 杨洁勉: “中国走向全球强国的外交理论准备”,《世界经 济与政治》,2013 年第 5 期,第 11 页
太平洋学报第23卷 与周边国家的军事外交。例如在上合组织框架程中,还可以拓展中国军队的国际影响力,对外 下,注重与各国的军事交往,促进地区和平与发塑造中国军队积极正面的形象,对于塑造中国 展。再次是积极发展同发展中国家的军事外交,负责任的大国形象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有利于 以相互尊重、平等互利、不干涉内政为原则,向有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 关国家提供军事援助。最后是热心参与多边军3.3中国军事外交的指导原则 事外交活动,例如以联合国为中心的维和行动 基于倡导总体安全观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 3.2中国军事外交的目的 理念,中国军事外交以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利 军事外交具有深刻的战略意义,对中国国防益为目的,遵循两条基本原则,即独立自主原则 现代化建设起着重要作用。因此,中国军事外交与和平发展原则。这是中国军事外交政策的基 服从于中国整体大外交战略,同时也是国防政策础和出发点 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主要目标包括塑造国际 独立自主就是“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 安全环境,保障国家安全;支持改革开放政策;促决定自己的立场和政策,秉持公道,伸张正义 进军事及国防工业现代化:改善与外国的政军关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绝不 系;提供对发展中国家的军事援助等,①根本目的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也绝不允许任何人把 是为了维护国家安全与发展利益。 他们的意志强加于中国人……永远不称霸,永 首先,塑造安全环境,消弭“中国威胁论”。远不搞扩张。我们要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中发展利益,任何外国不要指望我们会拿自己的 国威胁论”被炒作得沸沸扬扬,中国国防现代化 核心利益做交易,不要指望我们会吞下损害我 发展也引来不少国家的侧目。实际上,中国的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苦果”。2建国初期 崛起依然更多是经济层面的,中国与美国在军鉴于当时的国际形势和国家安全利益,我国曾 事实力上仍有一段相当大的差距,国防预算也与苏联缔结了军事同盟,但这种同盟关系并没 远远不及美国。中国军事力量并非以对抗为出 有因为“一边倒”而丧失原则性与独立性。毛主 发点始终奉行的积极防御战略是用来维护国席认为,中国始终应该在相互尊重、独立平等的 家安全的有效手段,可以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基础上发展与他国的关系。因此在仲中苏友好 同盟互助条约》谈判时,我国始终都坚持独立自 领土完整,保障国家和平发展。中国军事外交 主,对苏方共建“长波电台”、“联合舰队”等要 通过多种手段和方式,诸如政府间安全对话、军 求予以了回绝。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始终坚 方高层交流、积极参与国际安全机制、增加军事 持独立自主原则,并到20世纪80年代以此为基 透明度等,以推动建立公平有效的集体安全机制 础开始了全方位的军事外交。 和军事互信机制,加强边境地区建立信任措施合 和平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 作,消除周边地区的疑虑,创造和睦的周边军事择,所以必须坚持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共 安全环境,以维护世界和平和地区稳定的实际行赢的发展,扩大同各方利益汇合点推动建设持 动消弭“中国威胁论”。 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③正如2012中 其次,保障发展利益,提升国际地位。保障 国家发展利益已经成为21世纪中国军事外交 O Kenneth W. Allen and Eric A. Me Vadon, Chinas Foreign 的重点。随着经济全球化,海外利益也成为了 Military relations, The Henry L. Stimson Center,199yp.8. 中国发展利益的重要组成部分。军事外交除了 ②习近平“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夯实走和平发展 道路的基础”,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3 为国内的经济发展塑造安全的国际环境之外,0129/c1453853.hm 还需要通过开展海上护航、应急救援等海外行 ③“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的 讲话”,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lianzheng/2012-11 动来维护国家利益和履行国际义务。在这一过19/c1239670172.hm 21994-2015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
太平洋学报 第 23 卷 与周边国家的军事外交。例如在上合组织框架 下,注重与各国的军事交往,促进地区和平与发 展。再次是积极发展同发展中国家的军事外交, 以相互尊重、平等互利、不干涉内政为原则,向有 关国家提供军事援助。最后是热心参与多边军 事外交活动,例如以联合国为中心的维和行动。 3. 2 中国军事外交的目的 军事外交具有深刻的战略意义,对中国国防 现代化建设起着重要作用。因此,中国军事外交 服从于中国整体大外交战略,同时也是国防政策 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主要目标包括塑造国际 安全环境,保障国家安全; 支持改革开放政策; 促 进军事及国防工业现代化; 改善与外国的政军关 系; 提供对发展中国家的军事援助等,①根本目的 是为了维护国家安全与发展利益。 首先,塑造安全环境,消弭“中国威胁论”。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中 国威胁论”被炒作得沸沸扬扬,中国国防现代化 发展也引来不少国家的侧目。实际上,中国的 崛起依然更多是经济层面的,中国与美国在军 事实力上仍有一段相当大的差距,国防预算也 远远不及美国。中国军事力量并非以对抗为出 发点,始终奉行的积极防御战略是用来维护国 家安全的有效手段,可以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 领土完整,保障国家和平发展。中国军事外交 通过多种手段和方式,诸如政府间安全对话、军 方高层交流、积极参与国际安全机制、增加军事 透明度等,以推动建立公平有效的集体安全机制 和军事互信机制,加强边境地区建立信任措施合 作,消除周边地区的疑虑,创造和睦的周边军事 安全环境,以维护世界和平和地区稳定的实际行 动消弭“中国威胁论”。 其次,保障发展利益,提升国际地位。保障 国家发展利益已经成为 21 世纪中国军事外交 的重点。随着经济全球化,海外利益也成为了 中国发展利益的重要组成部分。军事外交除了 为国内的经济发展塑造安全的国际环境之外, 还需要通过开展海上护航、应急救援等海外行 动来维护国家利益和履行国际义务。在这一过 程中,还可以拓展中国军队的国际影响力,对外 塑造中国军队积极正面的形象,对于塑造中国 负责任的大国形象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有利于 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 3. 3 中国军事外交的指导原则 基于倡导总体安全观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 理念,中国军事外交以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利 益为目的,遵循两条基本原则,即独立自主原则 与和平发展原则。这是中国军事外交政策的基 础和出发点。 独立自主就是“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 决定自己的立场和政策,秉持公道,伸张正义, 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绝不 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也绝不允许任何人把 他们的意志强加于中国人……永远不称霸,永 远不搞扩张。我们要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 发展利益,任何外国不要指望我们会拿自己的 核心利益做交易,不要指望我们会吞下损害我 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苦果”。② 建国初期, 鉴于当时的国际形势和国家安全利益,我国曾 与苏联缔结了军事同盟,但这种同盟关系并没 有因为“一边倒”而丧失原则性与独立性。毛主 席认为,中国始终应该在相互尊重、独立平等的 基础上发展与他国的关系。因此在《中苏友好 同盟互助条约》谈判时,我国始终都坚持独立自 主,对苏方共建“长波电台”、“联合舰队”等要 求予以了回绝。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始终坚 持独立自主原则,并到20 世纪80 年代以此为基 础开始了全方位的军事外交。 和平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 择,所以必须坚持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共 赢的发展,扩大同各方利益汇合点,推动建设持 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③ 正如 2012 中 22 ① ② ③ Kenneth W. Allen and Eric A. McVadon,China's Foreign Military Relations,The Henry L. Stimson Center,1999,p. 8. 习近平: “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 夯实走和平发展 道路的基础”,新华网,http: / /news. xinhuanet. com/politics/2013 - 01 /29 /c_114538253. htm。 “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的 讲话”,新 华 网,http: / /news. xinhuanet. com/lianzheng /2012 - 11 / 19 /c_123967017_2. htm
第5期金灿荣等;有关中国特色军事外交的理论思考 国国防白皮书仲中国武装力量的多样化运用》开 此外,中国军事外交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头中所提到的“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坚定是如何处理好大国军事关系,特别是中美军事 不移的国家意志和战略抉择。中国始终不渝奉关系,走出新兴国家与守成大国之间容易发生 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防御性国防政矛盾的历史逻辑,构建新型大国军事关系。回 策,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不干答好这一问题也是接下来中国军事外交理论研 涉别国内政,永远不争霸,永远不称霸,永远不究者的时代责任。 搞军事扩张”。中国始终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4.2应势而动——契合于大国责任的军事外交 则,全方位开展对外军事交往,发展不结盟、不 基辛格在其代表作《外交》的开头即感 对抗、不针对第三方的军事合作关系,深化同各叹:“几乎是某种自然定律,每一世纪似乎总会 国军队的交流与合作,推进海上安全对话与合出现一个有实力、有意志且有知识和道德动力 作,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国际反恐合作、国际希图根据其本身的价值观来塑造整个国际体系 护航和救灾行动,举行中外联演联训。 的国家。”2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不断 上升、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也要求中国承担相 四、中国军事外交实务的发展方向应的国际军事安全责任,解决各种全球安全问 题,同时提供与其世界第二的经济地位相对应 中国新一代领导人和外交团队登上历史舞的国际安全“公共产品”。如何对发展中国家更 台后,不断提出一些新的外交理念,如探索中国好地进行军事援助,如何推动双边和多变安全 特色大国外交之路,中国外交的特色立足于中机制建设,如何与其他国家就反恐、维和、网络 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基本国情等。①这些都为安全等全球性安全热点问题展开积极合作,如 加强中国军事外交实务明确了新重点。在今后何更好地对外展示中国负责任大国的形象和中 段时期,中国军事外交实务的发展方向应包国军队和平、文明、威武之师的风貌,如何参与 括以下三个要点。 国际安全体系的变革与完善,如何推动建设持 4.1因势而谋——立足于发展中国家国情的 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以及促进人类的和平 军事外交 与发展,都关系到中国军事外交的合理性、合法 尽管按经济总量来算,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性,这一系列问题都亟待我们研究解决 第二,但是中国仍属于发展中国家行列,其国防4.3顺势而为—植根于中华文明的军事外交 和军队现代化水平离发达国家仍有一定距离, 进入21世纪以来,尤其自2008年金融危机 中国军队的对外军事交往合作程度和范围仍然爆发以后,西方理论界开始把目光更多转向了 有待进一步提高和扩展。当前,中国还在努力东方、转向了中国,以中华文明为代表的东方文 建设与我国国际地位相称、与国家安全和发展化赢得了大量关注。有学者认为,21世纪除了 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这一发展是东西方文化合流的世纪,还应是从“以西方文 中的现实状况导致中国在诸如对外军事技术引化为主流向“以东方文化为主流”转化的世纪 进谈判中经常处于弱势地位,美欧等国防科技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恩格斯主张的“人类同自然 发达国家针对中国的限制多、要价高,我们更多的和解以及人类本身的和解”。 处于被动守势。如何深化既有的军事互信与合 作,如何在传统和非传统安全领域加强与别国 ①王毅“探索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之路,《国际问题研究》, 2013年第4期;杨洁篪“站在历史新起点上的中国外交”,中国外 合作,如何拓展与周边国家的防务与安全交流交部网站,2013年11月2日,hp:/rw.fmpr.gor.cn/mfa_chn/ 合作如何构建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命运共同6①021 ②[美]亨利·基辛格著,顾淑馨、林添贵译《大外交》海 体关系,这些都需要进一步深入思考 南出版社,1998年版,第2页。 21994-2015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
第 5 期 金灿荣等: 有关中国特色军事外交的理论思考 国国防白皮书《中国武装力量的多样化运用》开 头中所提到的,“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坚定 不移的国家意志和战略抉择。中国始终不渝奉 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防御性国防政 策,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不干 涉别国内政,永远不争霸,永远不称霸,永远不 搞军事扩张”。中国始终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 则,全方位开展对外军事交往,发展不结盟、不 对抗、不针对第三方的军事合作关系,深化同各 国军队的交流与合作,推进海上安全对话与合 作,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国际反恐合作、国际 护航和救灾行动,举行中外联演联训。 四、中国军事外交实务的发展方向 中国新一代领导人和外交团队登上历史舞 台后,不断提出一些新的外交理念,如探索中国 特色大国外交之路,中国外交的特色立足于中 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基本国情等。① 这些都为 加强中国军事外交实务明确了新重点。在今后 一段时期,中国军事外交实务的发展方向应包 括以下三个要点。 4. 1 因势而谋———立足于发展中国家国情的 军事外交 尽管按经济总量来算,中国已经成为世界 第二,但是中国仍属于发展中国家行列,其国防 和军队现代化水平离发达国家仍有一定距离, 中国军队的对外军事交往合作程度和范围仍然 有待进一步提高和扩展。当前,中国还在努力 建设与我国国际地位相称、与国家安全和发展 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这一发展 中的现实状况导致中国在诸如对外军事技术引 进谈判中经常处于弱势地位,美欧等国防科技 发达国家针对中国的限制多、要价高,我们更多 处于被动守势。如何深化既有的军事互信与合 作,如何在传统和非传统安全领域加强与别国 合作,如何拓展与周边国家的防务与安全交流 合作,如何构建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命运共同 体关系,这些都需要进一步深入思考。 此外,中国军事外交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是如何处理好大国军事关系,特别是中美军事 关系,走出新兴国家与守成大国之间容易发生 矛盾的历史逻辑,构建新型大国军事关系。回 答好这一问题也是接下来中国军事外交理论研 究者的时代责任。 4. 2 应势而动———契合于大国责任的军事外交 基辛格在其代表作《大外交》的开头即感 叹: “几乎是某种自然定律,每一世纪似乎总会 出现一个有实力、有意志且有知识和道德动力, 希图根据其本身的价值观来塑造整个国际体系 的国家。”②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不断 上升、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也要求中国承担相 应的国际军事安全责任,解决各种全球安全问 题,同时提供与其世界第二的经济地位相对应 的国际安全“公共产品”。如何对发展中国家更 好地进行军事援助,如何推动双边和多变安全 机制建设,如何与其他国家就反恐、维和、网络 安全等全球性安全热点问题展开积极合作,如 何更好地对外展示中国负责任大国的形象和中 国军队和平、文明、威武之师的风貌,如何参与 国际安全体系的变革与完善,如何推动建设持 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以及促进人类的和平 与发展,都关系到中国军事外交的合理性、合法 性,这一系列问题都亟待我们研究解决。 4. 3 顺势而为———植根于中华文明的军事外交 进入 21 世纪以来,尤其自 2008 年金融危机 爆发以后,西方理论界开始把目光更多转向了 东方、转向了中国,以中华文明为代表的东方文 化赢得了大量关注。有学者认为,21 世纪除了 是东西方文化合流的世纪,还应是从“以西方文 化为主流”向“以东方文化为主流”转化的世纪。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恩格斯主张的“人类同自然 的和解以及人类本身的和解”。 23 ① ② 王毅: “探索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之路”,《国际问题研究》, 2013 年第 4 期; 杨洁篪: “站在历史新起点上的中国外交”,中国外 交部网站,2013 年 11 月 2 日,http: / /www. fmprc. gov. cn /mfa_chn / zyxw_602251 /t1095281. shtml。 [美]亨利·基辛格著,顾淑馨、林添贵译: 《大外交》,海 南出版社,1998 年版,第 2 页
太平洋学报第23卷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中华国家安全战略,明晰中国核心安全利益,使他国 文明中倡导的“协和万邦、“亲仁善邻”、“大同了解中国的底线,并表明中国和平发展的意愿。 世界”理念是对“命运共同体”的绝佳注解。中随着中国对外军事交往向更高的层次和更广的 华文明对于当下世界建构一个符合人类整体利范围拓展,中国应通过与他国建立完善的危机 益的价值标准和价值体系,各国交往中实现真管理机制来避免和妥善处理可能发生的危机事 正的公正、公平、平等、合理,以及处理国际关系件,确保双边或多边军事关系的顺利发展。 的各种争端,都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3)积极培养军事外交专业人才,保证沟通 毫无疑问,中华文明既是中华民族赖以生顺畅。军事外交专业人才的培养有利于中国军 存延续的基础和动力,同时也应是构建中国军事外交的推进,表明决策者重视对外沟通与对 事外交理论的文化源泉。中国军事外交在未来外形象,对外的沟通协调也越方便。而且军事 一个阶段还将面临诸多挑战,发展中国家和大外交专业人才比单纯的军人或者外交官更了解 国身份的杂糅将给中国军事外交带来诸多考情况,更能在谈判时掌握分寸和把握时机,提高 验。中国军事外交理论解决这些现实问题,除沟通效率。反过来,中国军事外交的发展也能 了向西方学习,更应该植根于中华文明,对传统发挥军事外交专业人才在沟通上的专业与价 文化进行整理和扬弃,将其中符合我国现实国值,增进与他国友谊。 情和世界形势的科学思想理念以及思维方式提 (4)加强并改善与他国政府及民间交往,拓 炼出来,对其理论化、现代化后用于构建中国军展第二轨道外交。中国军事外交需要与他国政 事外交理论和指导中国军事外交实践。 府高层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与相关负责人维 具体来说,笔者认为要进一步加强对外军持密切的联系,保持经常性的双向沟通,透过快 事外交,中国应采取以下政策和措施 速、清楚的沟通渠道,在互动沟通的过程中建立 (1)推动务实性合作,发展对话空间,增强良性关系。所谓“二轨外交”,是一种特殊的非 合作磋商机制。要加强对外军事外交,就要与官方外交。政府间的官方渠道可被认为是“ 他国巩固和拓展正在合作、需要合作以及能够轨外交,“二轨外交”则是指通过加强民间友好 合作的领域,可以从非传统安全领域切入,例如信任的外交活动,由包括学者、退休官员、公众 太空安全领域。中国与他国之间潜在的各种太物、社会活动家、非政府组织在内的非官方人 空冲突应该优先通过对话、协商和外交途径得物,利用多种渠道进行交流“二轨外交”的非 到解决。当下应当尽快建立与完善中外在太空官方色彩使之更具有灵活性,能够做官方不便 安全领域合作与沟通的渠道以及机制,将中外做的事情,起到官方渠道难以起到的作用。 太空安全合作置于中国对外军事关系全局中来旦条件成熟“二轨外交”成果可向官方外交轨 统筹设计与安排,建立健全合作机制。同时,要道转化,从而推动“一轨外交”顺利进行 积极加强同他国在全球和区域性组织的军事 合作。 (2)制订并对外公布国家安全战略,完善危 机管理机制。在一些国家看来,中国国防发展 的神秘性、区域强权的现状、不对称战争理念的 出现,以及不断采购、研发高科技武器装备等, 都使它们担心中国会随着力量的壮大不断拓展 在亚太和全球的利益,从而损害他国利益以及 威胁周边国家的安全。针对这一点,除了国防 白皮书的继续发布,中国还应制定并对外公布 21994-2015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
太平洋学报 第 23 卷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中华 文明中倡导的“协和万邦”、“亲仁善邻”、“大同 世界”理念是对“命运共同体”的绝佳注解。中 华文明对于当下世界建构一个符合人类整体利 益的价值标准和价值体系,各国交往中实现真 正的公正、公平、平等、合理,以及处理国际关系 的各种争端,都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毫无疑问,中华文明既是中华民族赖以生 存延续的基础和动力,同时也应是构建中国军 事外交理论的文化源泉。中国军事外交在未来 一个阶段还将面临诸多挑战,发展中国家和大 国身份的杂糅将给中国军事外交带来诸多考 验。中国军事外交理论解决这些现实问题,除 了向西方学习,更应该植根于中华文明,对传统 文化进行整理和扬弃,将其中符合我国现实国 情和世界形势的科学思想理念以及思维方式提 炼出来,对其理论化、现代化后用于构建中国军 事外交理论和指导中国军事外交实践。 具体来说,笔者认为要进一步加强对外军 事外交,中国应采取以下政策和措施。 ( 1) 推动务实性合作,发展对话空间,增强 合作磋商机制。要加强对外军事外交,就要与 他国巩固和拓展正在合作、需要合作以及能够 合作的领域,可以从非传统安全领域切入,例如 太空安全领域。中国与他国之间潜在的各种太 空冲突应该优先通过对话、协商和外交途径得 到解决。当下应当尽快建立与完善中外在太空 安全领域合作与沟通的渠道以及机制,将中外 太空安全合作置于中国对外军事关系全局中来 统筹设计与安排,建立健全合作机制。同时,要 积极加强同他国在全球和区域性组织的军事 合作。 ( 2) 制订并对外公布国家安全战略,完善危 机管理机制。在一些国家看来,中国国防发展 的神秘性、区域强权的现状、不对称战争理念的 出现,以及不断采购、研发高科技武器装备等, 都使它们担心中国会随着力量的壮大不断拓展 在亚太和全球的利益,从而损害他国利益以及 威胁周边国家的安全。针对这一点,除了国防 白皮书的继续发布,中国还应制定并对外公布 国家安全战略,明晰中国核心安全利益,使他国 了解中国的底线,并表明中国和平发展的意愿。 随着中国对外军事交往向更高的层次和更广的 范围拓展,中国应通过与他国建立完善的危机 管理机制来避免和妥善处理可能发生的危机事 件,确保双边或多边军事关系的顺利发展。 ( 3) 积极培养军事外交专业人才,保证沟通 顺畅。军事外交专业人才的培养有利于中国军 事外交的推进,表明决策者重视对外沟通与对 外形象,对外的沟通协调也越方便。而且军事 外交专业人才比单纯的军人或者外交官更了解 情况,更能在谈判时掌握分寸和把握时机,提高 沟通效率。反过来,中国军事外交的发展也能 发挥军事外交专业人才在沟通上的专业与价 值,增进与他国友谊。 ( 4) 加强并改善与他国政府及民间交往,拓 展第二轨道外交。中国军事外交需要与他国政 府高层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与相关负责人维 持密切的联系,保持经常性的双向沟通,透过快 速、清楚的沟通渠道,在互动沟通的过程中建立 良性关系。所谓“二轨外交”,是一种特殊的非 官方外交。政府间的官方渠道可被认为是“一 轨外交”,“二轨外交”则是指通过加强民间友好 信任的外交活动,由包括学者、退休官员、公众 人物、社会活动家、非政府组织在内的非官方人 物,利用多种渠道进行交流。“二轨外交”的非 官方色彩使之更具有灵活性,能够做官方不便 做的事情,起到官方渠道难以起到的作用。一 旦条件成熟,“二轨外交”成果可向官方外交轨 道转化,从而推动“一轨外交”顺利进行。 编辑 肖 琳 24
第5期金灿荣等;有关中国特色军事外交的理论思考 On the Theories of Chinas Military Diplomacy WANO 1. Renmin University, Beiing 100872, China) Abstract: China is more and more actively engaged in international affairs. Due to the extension of its interna tional peacekeeping missions and the demand to construct diplomatic theories of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t is in- creasingly necessary to study Chinese military diplomacy. In this article, military diplomacy is defined as the extension of non-combat military affairs. In retrospect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military diplomacy, this ar- ticle tries to make out theoretical construction and points that the future of China's military diplomacy is to be based on developing country status, rising power status and Chinese civilization Key words: military diplomacy theory: the course of China's military diple macy, commune ity of shared destiny peace and development: major power diplomacy 21994-2015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
第 5 期 金灿荣等: 有关中国特色军事外交的理论思考 On the Theories of China's Military Diplomacy JIN Canrong 1 WANG Bo 1 ( 1. Renmin University,Beijing 100872,China) Abstract: China is more and more actively engaged in international affairs. Due to the extension of its international peacekeeping missions and the demand to construct diplomatic theories of Chinese characteristics,it is increasingly necessary to study Chinese military diplomacy. In this article,military diplomacy is defined as the extension of non-combat military affairs. In retrospect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military diplomacy,this article tries to make out theoretical construction and points that the future of China's military diplomacy is to be based on developing country status,rising power status and Chinese civilization. Key words: military diplomacy theory; the course of China's military diplomacy; community of shared destiny; peace and development; major power diplomacy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