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家在儒家取代黄老之时,以张扬儒家思想为己任,以《易传》为 最高权威,运用当时流行的阴阳五行说和天文历法,探求《周易》 微言大义,重建了偏于天道、以占验为功用的易学诠释体系。东 汉古文易学家轻视今文易学比附的诠释方法,绝对崇拜易学圣 贤和权威的言论,主观上严格遵循注不破经的原则,专以象数、 训诂为工具,通过对《周易》经传的文本整理和文辞的注释,力图 恢复《周易》经传作者本意,凸显圣贤的易学思想,建立了貌似规 范的诠释体系。如果说两汉易学家主观上是以还原和凸显《周 易》本来思想为主要任务的话,那么两宋学者则是以改造和重塑 横渠易说导 儒家易学体系为已任。宋代易学家以反对佛道、复兴儒学为旗 帜,通过对《周易》经传的文辞的训释,以自己的悟性和智慧体察 和揭示圣贤之道,建立了比《周易》文本更为丰富、更为深刻的融 读 儒道释为一体的易学思想体系。 《周易》与其他古代典籍的不同是它不仅有着用于占验的古 奥晦涩的文字语言,还有一套与这文辞相关的、极为严密的、高 度抽象的符号系统,这就是《周易》成为后世诠释者理解和解释 无穷的源泉和永恒的母体关键之所在。如清代学者所言:“盖易 包万汇,随举一义,皆有所通,数惟人所推,象惟人所取,理惟人 所说,故一变再变而不已。”(《四库全书总目·五经总义类后案》) 这就决定了易学发展是易学家遵循一定规则不间断地理解和诠 释易学原典的过程。由于易学诠释者对于易学原典的态度、诠 释的目的和诠释时使用的规则和方法不同,易学诠释学便有了 象数和义理之分。四库馆臣按照治易方法不同把古代易学分为 两派六宗”。“两派”指象数、义理两大派,“六宗”指象数中的占 卜、机祥、造化宗和义理中之老庄、儒理、史事宗。无论是象数易 学、义理易学,还是由两派延伸出的“六宗”,它们皆是易学家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