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调解越冷落。 四、当事人的态度 从根本上讲,调解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当事人的态度。 在实践中,当事人不愿调解,有以下十大原因: 1、债务人无支付能力。 2、双方均静观对方先让步,自己不愿轻易妥协。 3、当事人对诉讼期望过高,而没有对诉讼成本和应有判决细细分析。 4、拖延诉讼,也抓紧时间转移财产。 5、对法官的调解动机存疑,觉得法官总是在帮对方。 6、对自己所找的关系有充分自信,觉得可以最终操纵司法判决。 7、对另一方有高度敌意,宁可鱼死网破。 8、国有企业负责人宁可判决,不愿调解。因为调解可能招致国有资产流失的考语,导 致个人责任,无法核销帐目等。 9、受社会舆论左右,认为只有不计利益得失将诉讼进行到底,才是法律意识高的表现。 10、双方分歧太大,根本无法达成调解。 五、法学界的抨击 前一阶段,法学界一直抨击调解与法治目标相悖,不利于实现法官职业化。这些也对司 法界产生深远影响。 但是,随着实证研究的加强,民事诉讼法学界对调解的价值,从完全否定转向了基本肯 定,更多的是主张以和解替代调解,完全实行调审分立等。 六、律师的作用 当代西方对律师参与调解的态度,经历了一个从坚持反对,到善于利用,直到积极参与 的发展过程。 实证表明,凡是有律师参与的案件都难调解。法官对于律师参与调解基本持否定态度, 认为律师参与增加了调解难度,这主要是因为: (1)律师参与调解,可能出于自己的风险代理利益,不愿轻易妥协让步。 (2)律师参与调解,提高了当事人对判决的预期,当事人不愿妥协。 (3)律师参与调解,对法官调解起到一个监督制约作用,使法官难以“以判压调”。 (4)律师参与调解,很少考虑当事人的诉讼成本和风险,也使当事人难以达成调解。 西方国家,简易程序、小额诉讼中的调解,禁止律师参与。 七、社会评价和期待 媒体在各类报道中经常采用的一个时髦标语:“拿起法律的武器”,无论是当事人还是社 会的旁观者,总习惯把诉讼看作一场战争,走上法庭“讨说法”的斗士们往往把对方当事人 视为敌人。一旦某个公众关注的司案件以调解告终,总会给媒体带来许多遗撼和丰富的联想, 一般的推定是维权者为了利益做出了不当的妥协或放弃了权利。 因此,当走上法庭之后,他们的行为己经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社会舆论的左右,调解与否 已不是当事人所能控制的了。 第四节2002年以后法院调解的新动向 2002年以后,法院调解出现了一系列新的动向,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司法政策的变化 2002年9月,中办、国办转发了最高院和司法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人民调解工 作的意见》,最高院和司法部还分别制定了司法解释和规定,并共同召开了全国人民调解工12 对调解越冷落。 四、当事人的态度 从根本上讲,调解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当事人的态度。 在实践中,当事人不愿调解,有以下十大原因: 1、债务人无支付能力。 2、双方均静观对方先让步,自己不愿轻易妥协。 3、当事人对诉讼期望过高,而没有对诉讼成本和应有判决细细分析。 4、拖延诉讼,也抓紧时间转移财产。 5、对法官的调解动机存疑,觉得法官总是在帮对方。 6、对自己所找的关系有充分自信,觉得可以最终操纵司法判决。 7、对另一方有高度敌意,宁可鱼死网破。 8、国有企业负责人宁可判决,不愿调解。因为调解可能招致国有资产流失的考语,导 致个人责任,无法核销帐目等。 9、受社会舆论左右,认为只有不计利益得失将诉讼进行到底,才是法律意识高的表现。 10、双方分歧太大,根本无法达成调解。 五、法学界的抨击 前一阶段,法学界一直抨击调解与法治目标相悖,不利于实现法官职业化。这些也对司 法界产生深远影响。 但是,随着实证研究的加强,民事诉讼法学界对调解的价值,从完全否定转向了基本肯 定,更多的是主张以和解替代调解,完全实行调审分立等。 六、律师的作用 当代西方对律师参与调解的态度,经历了一个从坚持反对,到善于利用,直到积极参与 的发展过程。 实证表明,凡是有律师参与的案件都难调解。法官对于律师参与调解基本持否定态度, 认为律师参与增加了调解难度,这主要是因为: (1)律师参与调解,可能出于自己的风险代理利益,不愿轻易妥协让步。 (2)律师参与调解,提高了当事人对判决的预期,当事人不愿妥协。 (3)律师参与调解,对法官调解起到一个监督制约作用,使法官难以“以判压调”。 (4)律师参与调解,很少考虑当事人的诉讼成本和风险,也使当事人难以达成调解。 西方国家,简易程序、小额诉讼中的调解,禁止律师参与。 七、社会评价和期待 媒体在各类报道中经常采用的一个时髦标语:“拿起法律的武器”,无论是当事人还是社 会的旁观者,总习惯把诉讼看作一场战争,走上法庭“讨说法”的斗士们往往把对方当事人 视为敌人。一旦某个公众关注的司案件以调解告终,总会给媒体带来许多遗撼和丰富的联想, 一般的推定是维权者为了利益做出了不当的妥协或放弃了权利。 因此,当走上法庭之后,他们的行为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社会舆论的左右,调解与否 已不是当事人所能控制的了。 第四节 2002 年以后法院调解的新动向 2002 年以后,法院调解出现了一系列新的动向,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司法政策的变化 2002 年 9 月,中办、国办转发了最高院和司法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人民调解工 作的意见》,最高院和司法部还分别制定了司法解释和规定,并共同召开了全国人民调解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