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第二课时 教学札记 教学要点 1、深入分析课文 2、讨论课文思想 教学步骤 、背诵导入 背诵课文; 二、疑点解惑 学生提问,学生回答,教师精讲。 参考问题及作答 1、渔人怎么发现桃花源的?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 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人。初极狭 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2、作者怎样描写桃花林的自然景色的?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3、作者怎样描写桃花源的生活环境的? 土地平旷,屋舍产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 闻 4、作者怎样描写桃花源人的热情好客的?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 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5、桃源人见渔人为什么“乃大惊”? 写出桃源人对陌生人的惊异,显示桃源与世隔绝的久远 6、渔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源人为什么“皆叹惋”? 为桃源外的世界如此动乱,黑暗而叹惋,为桃源外的人没有过上安 定和平的生活而叹惋 7、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的原因是什么? 不希望外人来打扰这里的生活。也为下文再寻桃源不得埋下伏 笔 8、渔人出桃源时,“处处志之”,为什么再往时,“寻向所志,遂 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使人觉得桃源是一个似有而无、似真而幻的 所在。暗示桃源是虚构的 三、亮点欣赏 (一)感受桃花源的美丽 1、桃花源美在何处?(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桃林美;土地美;屋舍美;田池美:桑竹美;阡陌美。 2、教师小结:桃花源美在环境幽雅,风景优美 (二)感受桃花源的神秘 1、桃花源神秘在何处?(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桃林神秘: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 山洞神秘:仿佛若有光,形状奇特 林中人神秘: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结局神秘:不复得路,探访未果 (三)感受桃花源幸福 1、桃花源的幸福表现在何处?(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2424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深入分析课文; 2、讨论课文思想。 教学步骤: 一、背诵导入: 背诵课文; 二、疑点解惑: 学生提问,学生回答,教师精讲。 参考问题及作答: 1、渔人怎么发现桃花源的?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 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人。初极狭, 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2、作者怎样描写桃花林的自然景色的?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3、作者怎样描写桃花源的生活环境的? 土地平旷,屋舍产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 闻。 4、作者怎样描写桃花源人的热情好客的?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 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5、桃源人见渔人为什么“乃大惊”? 写出桃源人对陌生人的惊异,显示桃源与世隔绝的久远。 6、渔人—一为具言所闻,桃源人为什么“皆叹惋”? 为桃源外的世界如此动乱,黑暗而叹惋,为桃源外的人没有过上安 定和平的生活而叹惋。 7、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的原因是什么? 不希望外人来打扰这里的生活。也为下文再寻桃源不得埋下伏 笔。 8、渔人出桃源时,“处处志之”,为什么再往时,“寻向所志,遂 迷,不复得路”? 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使人觉得桃源是一个似有而无、似真而幻的 所在。暗示桃源是虚构的。 三、亮点欣赏: (一)感受桃花源的美丽 1、桃花源美在何处?(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桃林美;土地美;屋舍美;田池美;桑竹美;阡陌美。 2、教师小结:桃花源美在环境幽雅,风景优美 (二)感受桃花源的神秘 1、桃花源神秘在何处?(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桃林神秘: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 山洞神秘:仿佛若有光,形状奇特。 林中人神秘: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结局神秘:不复得路,探访未果。 (三)感受桃花源幸福 1、桃花源的幸福表现在何处?(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教学札记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