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燃烧时还会释放出一种有毒气体,既不安全又有害健康。1845年,法国人贝特 卡将氯酸钾和磷的混合物涂在细棒上,把红磷涂在包装盒侧面,制成安全火柴。 由于性能可靠,价格低廉,这种火柴风靡全球。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士兵 蜷缩在风吹雨淋的泥泞战壕里,难以划着火柴点燃一支香烟。消息传到伦敦,经 营商店的阿尔佛德·丹希尔灵机一动研制新的打火用具,经过反复试验,他在 1917年发明了打火机。1924年,打火机开始批量生产。从整个取火工具发明的 过程告诉我们,创新是在不断满足人们需求中得以实现。 同时我们也看到,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很多需求是少数人发现和提出的,甚 至可以说是设计师制造了需求,然后由这些需求设计出了各种各样的产品,满足 和引导了人们的各种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使人类持续不断的向前推进。意大利 帕维亚大学教授伏打是电池的发明者。当伏打读到了一篇德国科学家有关电学的 论文后猜想,在所有这些实验中本质的东西是不同金属的接触。1794年他开始 着手证明这个假说。实验结果证明,只要在两种金属片中间隔以盐水或硷水浸过 的吸墨纸、麻布,并用金属线把它连接起来,就会有电流通过。为了证明自己的 见解,伏打又对各种金属进行了试验,从而发现了如下起电顺序:锌一铅一锡一 铁一铜一银一金一石墨。当以上任何两种金属相接触,在顺序中前面的一种带正 电,后面的一种带负电。他还发现这种隔以盐水的“金属对”产生的电流虽然微 弱,但是非常稳定。于是他把40一60对圆形的铜片和锌片相间地叠起来,每一 对铜、锌片之间隔以盐水淋湿的麻布片,再用两条金属线各与顶面的锌片和底面 的铜片焊接起来,则两金属线端点间就会产生电压;而金属片对数越多,电力越 强:如果把铜片换成银片,则效果更好。这就是“伏打电堆”(PiI)。而他自己 称它为“人造电气器官”,因为他看到电鳗的“电气器官”就是由一个个圆柱体 排列起来的。不久后,伏打又发现当锌、铜片之间的湿布逐渐干燥时,电流也渐 趋微弱。于是他改用一大串杯子,贮以盐水或稀酸,浸入铜、锌片,并用金属线 连接起来,这样便得到了更经久的电池。这就是后来被称之为铜锌电池的首具实 用价值的电池。它不仅很快为整个欧洲所使用,而且引发了一场电学革命,后来 人们把这种产生电源的装置称为“伏打电池”。现在我们使用的电池均是基于“伏 打电池”而发展出来的。 2.1.3艺术思潮与新技术 新的科技发明和创造是我们设计创新的动力之一。设计是科技应用的载体, 一项科技成果可以用于多种多样的设计中。我们考察家用电器,发现几乎所有的 产品均有机电技术和电子技术的存在,当然它们的运用程度各不相同。同时我们 还能看到,同样的电器产品,由于不同技术的作用使产品的功能发生很大的变化。 1858年,美国人史密斯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洗衣机,其主体是一只圆桶,桶内 装有一根带桨状叶子的直轴。轴是通过摇动和它相连的曲柄转动的。同年史密斯 取得了这台洗衣机的专利权。这台洗衣机使用时费力,且损伤衣服,因而没有得 到推广,但它却标志着用机器洗衣的开端。第二年在德国出现了一种用捣衣杵作 为搅拌器的洗衣机,当捣衣杵上下运动时,装有弹簧的木钉便连续作用于衣服。 19世纪末的洗衣机又有了发展,用手柄转动八角形洗衣缸,洗衣时缸内放入热 肥皂水,衣服洗净后,由轧液装置把衣服挤千。第一台电动洗衣机是由美国的费 希尔于1910年在芝加哥制成的。但这种电动洗衣机进入市场后,销路并不佳。 洗衣机真正被人们接受,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1922年,美国的斯奈德发 明了一种搅动式电动洗衣机,并在俄亥俄州批量生产,该洗衣机因性能大有改善,燃烧时还会释放出一种有毒气体,既不安全又有害健康。1845 年,法国人贝特 卡将氯酸钾和磷的混合物涂在细棒上,把红磷涂在包装盒侧面,制成安全火柴。 由于性能可靠,价格低廉,这种火柴风靡全球。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士兵 蜷缩在风吹雨淋的泥泞战壕里,难以划着火柴点燃一支香烟。消息传到伦敦,经 营商店的阿尔佛德·丹希尔灵机一动研制新的打火用具,经过反复试验,他在 1917 年发明了打火机。1924 年,打火机开始批量生产。从整个取火工具发明的 过程告诉我们,创新是在不断满足人们需求中得以实现。 同时我们也看到,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很多需求是少数人发现和提出的,甚 至可以说是设计师制造了需求,然后由这些需求设计出了各种各样的产品,满足 和引导了人们的各种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使人类持续不断的向前推进。意大利 帕维亚大学教授伏打是电池的发明者。当伏打读到了一篇德国科学家有关电学的 论文后猜想,在所有这些实验中本质的东西是不同金属的接触。1794 年他开始 着手证明这个假说。实验结果证明,只要在两种金属片中间隔以盐水或硷水浸过 的吸墨纸、麻布,并用金属线把它连接起来,就会有电流通过。为了证明自己的 见解,伏打又对各种金属进行了试验,从而发现了如下起电顺序:锌-铅-锡- 铁-铜-银-金-石墨。当以上任何两种金属相接触,在顺序中前面的一种带正 电,后面的一种带负电。他还发现这种隔以盐水的“金属对”产生的电流虽然微 弱,但是非常稳定。于是他把 40-60 对圆形的铜片和锌片相间地叠起来,每一 对铜、锌片之间隔以盐水淋湿的麻布片,再用两条金属线各与顶面的锌片和底面 的铜片焊接起来,则两金属线端点间就会产生电压;而金属片对数越多,电力越 强;如果把铜片换成银片,则效果更好。这就是“伏打电堆”(Pile)。而他自己 称它为“人造电气器官”,因为他看到电鳗的“电气器官”就是由一个个圆柱体 排列起来的。不久后,伏打又发现当锌、铜片之间的湿布逐渐干燥时,电流也渐 趋微弱。于是他改用一大串杯子,贮以盐水或稀酸,浸入铜、锌片,并用金属线 连接起来,这样便得到了更经久的电池。这就是后来被称之为铜锌电池的首具实 用价值的电池。它不仅很快为整个欧洲所使用,而且引发了一场电学革命,后来 人们把这种产生电源的装置称为“伏打电池”。现在我们使用的电池均是基于“伏 打电池”而发展出来的。 2.1.3 艺术思潮与新技术 新的科技发明和创造是我们设计创新的动力之一。设计是科技应用的载体, 一项科技成果可以用于多种多样的设计中。我们考察家用电器,发现几乎所有的 产品均有机电技术和电子技术的存在,当然它们的运用程度各不相同。同时我们 还能看到,同样的电器产品,由于不同技术的作用使产品的功能发生很大的变化。 1858 年,美国人史密斯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洗衣机,其主体是一只圆桶,桶内 装有一根带桨状叶子的直轴。轴是通过摇动和它相连的曲柄转动的。同年史密斯 取得了这台洗衣机的专利权。这台洗衣机使用时费力,且损伤衣服,因而没有得 到推广,但它却标志着用机器洗衣的开端。第二年在德国出现了一种用捣衣杵作 为搅拌器的洗衣机,当捣衣杵上下运动时,装有弹簧的木钉便连续作用于衣服。 19 世纪末的洗衣机又有了发展,用手柄转动八角形洗衣缸,洗衣时缸内放入热 肥皂水,衣服洗净后,由轧液装置把衣服挤干。第一台电动洗衣机是由美国的费 希尔于 1910 年在芝加哥制成的。但这种电动洗衣机进入市场后,销路并不佳。 洗衣机真正被人们接受,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1922 年,美国的斯奈德发 明了一种搅动式电动洗衣机,并在俄亥俄州批量生产,该洗衣机因性能大有改善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