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目录 1本次战略规划的背景 2外部环境分析…… ·3内部条件分析…………… 4备选方案的提出与评价………… 5公司发展战略建议 6应急计划 …………42 1战略规划的背景: 1公司过去及目前战略的简要回顾与评价 1985年,诺基亚在北京开设了第一家办事处,开始了在华的初期发展阶段:90年代中 期,诺基亚通过在中国建立合资企业,实现本地化生产,并逐步将其发展成为诺基亚全球主 要的生产基地:进入新世纪,诺基亚通过加强与中国在最新的通信技术领域的密切合作,深 入参与中国信息产业的发展,并进一步将中国打造成为诺基亚全球的研发和人才基地 从2003年下半年开始,诺基亚进行全球机构重组,中国的战略地位进一步凸显,不仅 是诺基亚重要的生产和研发基地,还是诺基亚全球客户及市场运营五大战略市场之一。2003 年,诺基亚GSM终端和网络市场销售的总和取得中国第一。从2004年开始,诺基亚移动电 话凭借丰富创新的产品系列、深入的本地化战略、成功的渠道建设以及不断提高的品牌忠诚 度,贏得了中国整体手机市场的第一名。 诺基亚已经从二十年前一个只有十几个人的北京代表处,发展成为拥有遍布全国的数十 家办公机构、五个研发机构和四个生产基地,员工逾4500人的跨国公司在中国的企业。诺 基亚做为优秀企业公民,不断为中国的发展贡献力量 其次,从 Nokia的发展历程窥视和展开 Nokia在中国的战略 第一, Nokia在中国的企业存在形式。第二, Nokia在中国市场的运营战略 从 Nokia中国的发展来看,在中国的存在形式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985年 在中国北京建立办事处。进入中国市场的第一步,其作用在于中国这个市场上,获得政治上 存在的可能,为在中国建立公司打下铺垫。第二阶段,建立 Nokia中国投资公司。 Nokia中 国投资公司的建立标志着 Nokia掠夺中国市场的开始,更加方便于企业与中国的企业合作 第三阶段,90年代中期,诺基亚通过在中国建立合资企业,实现本地化生产,并逐步将其 发展成为诺基亚全球主要的生产基地。中国俨然成为生产基地和配送中心。第四阶段,重新 组合和调整中国的合资企业,提高生产和管理效率。使得市场信息传播更加迅速和更加快的 产品推出。3 • 目录 • 1 本次战略规划的背景…………………………………………3 • 2 外部环境分析…………………………………………………9 • 3 内部条件分析…………………………………………………16 • 4 备选方案的提出与评价………………………………………34 • 5 公司发展战略建议……………………………………………36 • 6 应急计划………………………………………………………42 1 战略规划的背景: ⚫ 1 公司过去及目前战略的简要回顾与评价 1985 年,诺基亚在北京开设了第一家办事处,开始了在华的初期发展阶段;90 年代中 期,诺基亚通过在中国建立合资企业,实现本地化生产,并逐步将其发展成为诺基亚全球主 要的生产基地;进入新世纪,诺基亚通过加强与中国在最新的通信技术领域的密切合作,深 入参与中国信息产业的发展,并进一步将中国打造成为诺基亚全球的研发和人才基地。 从 2003 年下半年开始,诺基亚进行全球机构重组,中国的战略地位进一步凸显,不仅 是诺基亚重要的生产和研发基地,还是诺基亚全球客户及市场运营五大战略市场之一。2003 年,诺基亚 GSM 终端和网络市场销售的总和取得中国第一。从 2004 年开始,诺基亚移动电 话凭借丰富创新的产品系列、深入的本地化战略、成功的渠道建设以及不断提高的品牌忠诚 度,赢得了中国整体手机市场的第一名。 诺基亚已经从二十年前一个只有十几个人的北京代表处,发展成为拥有遍布全国的数十 家办公机构、五个研发机构和四个生产基地,员工逾 4500 人的跨国公司在中国的企业。诺 基亚做为优秀企业公民,不断为中国的发展贡献力量。 其次,从 Nokia 的发展历程窥视和展开 Nokia 在中国的战略 第一,Nokia 在中国的企业存在形式。第二,Nokia 在中国市场的运营战略。 从 Nokia 中国的发展来看,在中国的存在形式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985 年 在中国北京建立办事处。进入中国市场的第一步,其作用在于中国这个市场上,获得政治上 存在的可能,为在中国建立公司打下铺垫。第二阶段,建立 Nokia 中国投资公司。Nokia 中 国投资公司的建立标志着 Nokia 掠夺中国市场的开始,更加方便于企业与中国的企业合作。 第三阶段,90 年代中期,诺基亚通过在中国建立合资企业,实现本地化生产,并逐步将其 发展成为诺基亚全球主要的生产基地。中国俨然成为生产基地和配送中心。第四阶段,重新 组合和调整中国的合资企业,提高生产和管理效率。使得市场信息传播更加迅速和更加快的 产品推出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