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任鸿隽在中国最早的科学杂志《科学》第1卷第1期(1915年)发表《说中国无科学之原 因》一文提出了类似的问题。 今日剑桥李约瑟研究所将拍摄中国科技史专题片 李约瑟博士已逝世8年了,可英国剑桥李约瑟研究所的景象犹如他在世时那样,来自世界各 国的学者仍在紧张地研究中国科技史,高水平的成果仍在不断涌现。 曾任剑桥大学校长的李约瑟博士的骨灰安放在研究所院子里的菩提树下。李约瑟研究所所长 古克礼回忆起笔者8年前采访李约瑟逝世时的情景,并重温了他转述的李约瑟临终前的观 点:“李约瑟先生通过他多年来对中国以及中国人的了解,他确信中国能够再度崛起,一个 拥有如此伟大的文化的国家,一个拥有如此伟大的人民的国家,必将对世界文明再次做出伟 大贡献。”古克礼接受记者独家专访时介绍说,李约瑟去世后,研究所继承他的遗志,仍致 力于中国科技史的研究,由李约瑟开创的《中国科学技术史》编写工作十分顺利,按计划将 出版7卷28册,目前仍有7册处于撰写编辑出版过程中,其中4册即将出版 经费问题一直困扰着李约瑟研究所。1990年李约瑟退休后,由何丙郁担任所长。由于经费 紧张,他一直没有领工资。去年何丙郁退休后担任名誉所长。研究所在全世界公开招聘所长, 原副所长古克礼竞聘成功。为了解决经费问题,研究所自2001年开始参加了一个为期5年 的电视专题片制作计划,参加拍摄制作8小时的中国科技史电视专题片,将在全世界发行 收入的一部分归研究所。 谈到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古克礼感慨地说:“很多西方人只知道古代中国人会写诗,但不 知道古代中国科技成就很大,经济发展很成功。其实,在1800年左右,中国的经济总量仍 占世界的30%。应该说,没有中国古代科技的贡献就没有现代科技。”古克礼认为,中国古 代拥有一个非常好的科研环境。比如中国的天文学研究采取了一种非常开放的方式。东汉时 期,大家都可以公开讨论如何制定历法,而这在同时期的欧洲是不可能的。 李约瑟答案年底出结论集中指向封建官僚制度 古克礼与记者谈的最多的就是李约瑟难题。据介绍,由李约瑟开创的《中国科学技术史》第 7卷第1册将于今年年底出版。作为结论篇,它将在李约瑟生前研究的基础上尝试全面解答 李约瑟难题。即将发表的李约瑟的结论未必就是这一问题最正确最全面的解答。 古克礼说:李约瑟的结论是过去2000年中国存在着一个封建官僚制度,这种制度产生了李 约瑟难题描述的现象。古克礼指出,所谓“封建”是指国家权力高度集中到皇帝手中,所谓 “官僚”是指皇帝直接管理官员,而不是像古代欧洲一些地区那样,通过贵族阶层来管理。 古克礼说,李约瑟认为,这种制度产生了两种效应。正面效应是,中国通过科举制度选拔了 大批聪明的、受过良好教育的人,他们的管理使得中国井然有序。这样可以使中国非常有效 地发展科技,比如中国古代天文学取得了很大成就,其数据至今仍有借鉴价值。再比如大运 河的修建等。在这方面,中国比罗马帝国衰亡后直至近代的欧洲具有明显优势。负面效应是, 权力高度集中的制度,再加上通过科举选拔人才的做法,使得新观念很难被社会接受,技术 开发领域几乎没有竞争。比如明朝末期的宋应星在参加科举失败后撰写《天工开物》,但他 认为不会有官员读这本书。而在同一时期的欧洲,技术开发领域存在着较强的竞争,比如欧 洲国家之间的竞争使得欧洲在中国火药的基础上发明了火药武器。在这方面,自秦朝以后的任鸿隽在中国最早的科学杂志《科学》第 1 卷第 1 期(1915 年)发表《说中国无科学之原 因》一文提出了类似的问题。 今日剑桥李约瑟研究所将拍摄中国科技史专题片 李约瑟博士已逝世 8 年了,可英国剑桥李约瑟研究所的景象犹如他在世时那样,来自世界各 国的学者仍在紧张地研究中国科技史,高水平的成果仍在不断涌现。 曾任剑桥大学校长的李约瑟博士的骨灰安放在研究所院子里的菩提树下。李约瑟研究所所长 古克礼回忆起笔者 8 年前采访李约瑟逝世时的情景,并重温了他转述的李约瑟临终前的观 点:“李约瑟先生通过他多年来对中国以及中国人的了解,他确信中国能够再度崛起,一个 拥有如此伟大的文化的国家,一个拥有如此伟大的人民的国家,必将对世界文明再次做出伟 大贡献。”古克礼接受记者独家专访时介绍说,李约瑟去世后,研究所继承他的遗志,仍致 力于中国科技史的研究,由李约瑟开创的《中国科学技术史》编写工作十分顺利,按计划将 出版 7 卷 28 册,目前仍有 7 册处于撰写编辑出版过程中,其中 4 册即将出版。 经费问题一直困扰着李约瑟研究所。1990 年李约瑟退休后,由何丙郁担任所长。由于经费 紧张,他一直没有领工资。去年何丙郁退休后担任名誉所长。研究所在全世界公开招聘所长, 原副所长古克礼竞聘成功。为了解决经费问题,研究所自 2001 年开始参加了一个为期 5 年 的电视专题片制作计划,参加拍摄制作 8 小时的中国科技史电视专题片,将在全世界发行, 收入的一部分归研究所。 谈到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古克礼感慨地说:“很多西方人只知道古代中国人会写诗,但不 知道古代中国科技成就很大,经济发展很成功。其实,在 1800 年左右,中国的经济总量仍 占世界的 30%。应该说,没有中国古代科技的贡献就没有现代科技。”古克礼认为,中国古 代拥有一个非常好的科研环境。比如中国的天文学研究采取了一种非常开放的方式。东汉时 期,大家都可以公开讨论如何制定历法,而这在同时期的欧洲是不可能的。 李约瑟答案年底出结论集中指向封建官僚制度 古克礼与记者谈的最多的就是李约瑟难题。据介绍,由李约瑟开创的《中国科学技术史》第 7 卷第 1 册将于今年年底出版。作为结论篇,它将在李约瑟生前研究的基础上尝试全面解答 李约瑟难题。即将发表的李约瑟的结论未必就是这一问题最正确最全面的解答。 古克礼说:李约瑟的结论是过去 2000 年中国存在着一个封建官僚制度,这种制度产生了李 约瑟难题描述的现象。古克礼指出,所谓“封建”是指国家权力高度集中到皇帝手中,所谓 “官僚”是指皇帝直接管理官员,而不是像古代欧洲一些地区那样,通过贵族阶层来管理。 古克礼说,李约瑟认为,这种制度产生了两种效应。正面效应是,中国通过科举制度选拔了 大批聪明的、受过良好教育的人,他们的管理使得中国井然有序。这样可以使中国非常有效 地发展科技,比如中国古代天文学取得了很大成就,其数据至今仍有借鉴价值。再比如大运 河的修建等。在这方面,中国比罗马帝国衰亡后直至近代的欧洲具有明显优势。负面效应是, 权力高度集中的制度,再加上通过科举选拔人才的做法,使得新观念很难被社会接受,技术 开发领域几乎没有竞争。比如明朝末期的宋应星在参加科举失败后撰写《天工开物》,但他 认为不会有官员读这本书。而在同一时期的欧洲,技术开发领域存在着较强的竞争,比如欧 洲国家之间的竞争使得欧洲在中国火药的基础上发明了火药武器。在这方面,自秦朝以后的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