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以计算机为媒介进行交往的网络社会导致的人们直接交流的活动减少,必然造成群体意识的淡漠和人 际关系的冷漠。此外,还造成了道德失范现象,甚至利用网络进行犯罪,诸如网络暴力、色情信息泛 滥;软件、游戏、影视作品、音乐、书籍和论文等知识产权受到盗版行为的严重侵犯,电子商务活动 中的欺诈与失信现象等就是其突出表现;盗用他人的账号,攻击他人的网络和计算机造成实际的损失 等,都是引起现实社会不稳定的因素。其次是文化问题。这里有两层含义:表层问题表现在网络语言 上。网络有自己的语言。例如,电子邮件所使用的语言格式,通讯网络协议,远距离传输协议,等等。 这种语言非常具体和精确,具有数字化、符号化倾向,其应用同现实社会中使用的语言产生了冲突, 其结果是消解了现代语言。深层问题表现在文化侵略上,即文化的殖民主义现象。由于现代网络使用 的主要语言是英语,这有利于当代西方文化通过网络这种先进的传媒把自己的政治文化和价值观强行 推广到全球,使得接触网络的人们容易受到现代殖民主义的隐性侵蚀。侵蚀的直接后果就是造成文化 和宗教的冲突,由此引发了一系列深层次的社会问题。当然,这种文化的冲突也促进了各种文明的交 流和融合,这是具有积极意义的一面。不仅如此,网络还会引发隐性的政治问题。它在一定程度上将 会改变现有的社会分层。即未来社会将分为掌握和控制信息的群体(kows)和不占有信息的群体 (knows-nots);这必将引起一种新的对抗。由此可见,网络的健康发展不仅需要高科技作为重要条 件,而且离不开伦理道德作为其发展的支撑力量。在我国,对网络伦理学的深入研究给社会主义精神 文明建设提出了新的课题。如何加强网络道德建设,使之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部分,是一个崭 新的领域。网络行为毕竟是一种新的社会现象,如何界定网络行为的性质,确定是否合乎“道德”的 或者是合乎"”法律”的;哪些又是“不道德”的,或者是“不合法”的,都需要一种规范。而利用现 实社会既有的规范处理这些行为并非十分恰当,这就要求制订新的网络规范来对网络行为进行界定。 但是,毋庸置疑,在新的规范形成之前,通过法律的、道德教育的手段来填补这种无规范的真空,无 疑是现代人的一种有益的尝试。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是现实中道德要求的延伸,是社会文明风,气的 彰显,是对网民行为的约束,这种约束不像法律具有强制性,但一定程度上能够起到警示和教育作用。 因此,加强大学生网络生活中的公德自律就成为社会公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是人们在网络生活中为了维护正常的网络公共秩序需要共同遵守的基本道 德准则,是社会公德规范在网络空间的运用和扩展。大学生应当积极倡导网络文明,坚持文明上网, 养成科学、文明、健康的上网习惯,在网络生活中加强社会公德自律。 第一,正确使用网络工具。网络是一个内容庞杂、覆盖面广的信息共享平台,人们可以通过网络便 利地浏览新闻、查询资料、下载数据。大学生应当学会利用网络这一先进工具获取知识和信息。针对 网络上存在的虚假、低级庸俗甚至反动、淫秽和暴力等信息内容,大学生要提高鉴别善恶美丑的能力, 积极运用网络传播正能量,使网络成为开拓学习视野、提高自己学习能力的重要工具。 第二,健康进行网络交往。网络已成为人际交往的重要媒介和工具,QQ、微信、微博等为人们提供 了邮件收发、即时讯息、实时聊天、网上交友、网络购物等途径。但网络交往要做到诚实无欺,不侮 辱、诽谤他人,更不能参与网络色情直播、游戏、赌博等活动。大学生应通过网络开展健康有益的人 际交往,积极参与网络文化的建设和管理,进行有利于个人身心健康和品德培养的网络交往。同时, 要树立自我保护意识,不要轻易相信、约会网友,避免受骗上当,避免给自己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带来 危害。 第三,自觉避免沉迷网络。适度地上网对学习和生活是有益的,但长时间沉迷于网络对人的身心健 康有极大损害。现实中存在着一些青少年上网成瘾,沉迷于网络游戏和聊天而不能自拔,进而导致耽 误学业甚至放弃学业的现象。大学生应当从自己的身心健康发展出发,合理安排上网时间,理性对待 网络。 第四,养成网络自律精神。网络的虚拟性以及行为主体的隐匿性,不利于发挥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 使得道德规范所具有的外在约束力明显降低。在这种情况下,个体的道德自律成了维护网络道德规范 10- 10 - 以计算机为媒介进行交往的网络社会导致的人们直接交流的活动减少,必然造成群体意识的淡漠和人 际关系的冷漠。此外,还造成了道德失范现象,甚至利用网络进行犯罪,诸如网络暴力、色情信息泛 滥;软件、游戏、影视作品、音乐、书籍和论文等知识产权受到盗版行为的严重侵犯,电子商务活动 中的欺诈与失信现象等就是其突出表现;盗用他人的账号,攻击他人的网络和计算机造成实际的损失 等,都是引起现实社会不稳定的因素。其次是文化问题。这里有两层含义:表层问题表现在网络语言 上。网络有自己的语言。例如,电子邮件所使用的语言格式,通讯网络协议,远距离传输协议,等等。 这种语言非常具体和精确,具有数字化、符号化倾向,其应用同现实社会中使用的语言产生了冲突, 其结果是消解了现代语言。深层问题表现在文化侵略上,即文化的殖民主义现象。由于现代网络使用 的主要语言是英语,这有利于当代西方文化通过网络这种先进的传媒把自己的政治文化和价值观强行 推广到全球,使得接触网络的人们容易受到现代殖民主义的隐性侵蚀。侵蚀的直接后果就是造成文化 和宗教的冲突,由此引发了一系列深层次的社会问题。当然,这种文化的冲突也促进了各种文明的交 流和融合,这是具有积极意义的一面。不仅如此,网络还会引发隐性的政治问题。它在一定程度上将 会改变现有的社会分层。即未来社会将分为掌握和控制信息的群体(knows)和不占有信息的群体 (knows-nots);这必将引起一种新的对抗。由此可见,网络的健康发展不仅需要高科技作为重要条 件,而且离不开伦理道德作为其发展的支撑力量。在我国,对网络伦理学的深入研究给社会主义精神 文明建设提出了新的课题。如何加强网络道德建设,使之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部分,是一个崭 新的领域。网络行为毕竟是一种新的社会现象,如何界定网络行为的性质,确定是否合乎“道德”的, 或者是合乎“法律”的;哪些又是“不道德”的,或者是“不合法”的,都需要一种规范。而利用现 实社会既有的规范处理这些行为并非十分恰当,这就要求制订新的网络规范来对网络行为进行界定。 但是,毋庸置疑,在新的规范形成之前,通过法律的、道德教育的手段来填补这种无规范的真空,无 疑是现代人的一种有益的尝试。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是现实中道德要求的延伸,是社会文明风气的 彰显,是对网民行为的约束,这种约束不像法律具有强制性,但一定程度上能够起到警示和教育作用。 因此,加强大学生网络生活中的公德自律就成为社会公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是人们在网络生活中为了维护正常的网络公共秩序需要共同遵守的基本道 德准则,是社会公德规范在网络空间的运用和扩展。大学生应当积极倡导网络文明,坚持文明上网, 养成科学、文明、健康的上网习惯,在网络生活中加强社会公德自律。 第一,正确使用网络工具。网络是一个内容庞杂、覆盖面广的信息共享平台,人们可以通过网络便 利地浏览新闻、查询资料、下载数据。大学生应当学会利用网络这一先进工具获取知识和信息。针对 网络上存在的虚假、低级庸俗甚至反动、淫秽和暴力等信息内容,大学生要提高鉴别善恶美丑的能力, 积极运用网络传播正能量,使网络成为开拓学习视野、提高自己学习能力的重要工具。 第二,健康进行网络交往。网络已成为人际交往的重要媒介和工具,QQ、微信、微博等为人们提供 了邮件收发、即时讯息、实时聊天、网上交友、网络购物等途径。但网络交往要做到诚实无欺,不侮 辱、诽谤他人,更不能参与网络色情直播、游戏、赌博等活动。大学生应通过网络开展健康有益的人 际交往,积极参与网络文化的建设和管理,进行有利于个人身心健康和品德培养的网络交往。同时, 要树立自我保护意识,不要轻易相信、约会网友,避免受骗上当,避免给自己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带来 危害。 第三,自觉避免沉迷网络。适度地上网对学习和生活是有益的,但长时间沉迷于网络对人的身心健 康有极大损害。现实中存在着一些青少年上网成瘾,沉迷于网络游戏和聊天而不能自拔,进而导致耽 误学业甚至放弃学业的现象。大学生应当从自己的身心健康发展出发,合理安排上网时间,理性对待 网络。 第四,养成网络自律精神。网络的虚拟性以及行为主体的隐匿性,不利于发挥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 使得道德规范所具有的外在约束力明显降低。在这种情况下,个体的道德自律成了维护网络道德规范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