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三小节:第一小节是《种群基因频率的 改变与生物进化》:第二小节是《隔离与物种的形成》:第三小节是《共同进化与生物多 样性的形成》。其中第一小节可用2课时教学,第二、三小节可各用1课时教学。 本节“问题探讨”并非说拟人化的思考方式在科学研究上有多大意义,目的是调动学 生兴趣,促进学生积极的思考。把自己想象成虎体内的一个基因,怎样才能使自己在后代 中拥有更多的拷贝呢?那就要表现得比其他基因优秀。怎样才算优秀呢?所控制的性状适 应性强。按照高中学生的知识水平,完全可以做这样的思考,这就自然将进化、适应和基 因这三个核心概念联系起来,基因频率的概念也呼之欲出。 第一小节包括三部分内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 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为什么说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这是本节 的重点和难点之一。教材主要说明两点。一是说明个体不是进化的基本单位,一个个体适 应能力无论多强,如果它的基因不能传给后代,它在进化上就没有贡献,如骡。二是种群 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它是指同种生物中一群能够自由交配的个体。如果同种生物的两 个异性个体相距遥远,没有机会交配,它们就分别属于两个种群,这两个种群是独立进化 的,假以时日,有可能演变为两个物种。需要说明的是,对种群是进化的基本单位的理 解,只通过学习教材上这个标题下的内容是不够的,还需要通过后续内容的学习。 在“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标题下,还重点讲述了基因库和基因频率的概念, 并安排了“思考与讨论一一用数学方法讨论基因频率的变化”。这个“思考与讨论”活动 对于学生达成本小节知识目标十分重要,其中第1题实际上涉及群体遗传学中“哈代一温 伯格平衡”的内容(教材出于降低难度的考虑,未出现这一名词和相应的数学公式),学 生运用学过的遗传学知识完全可以得出答案,认识到在五个假设条件成立时,种群基因频 率会保持代代相同。这个活动中的第2、3题,引导学生分析出在自然界这五个假设条件不 可能同时具备,因此,种群基因频率会不断变化。这就为本小节第二部分“突变和基因重组 产生进化的原材料”奠定了基础。 关于本小节第二部分,由于在本模块遗传部分已经讲述了可遗传变异的三个来源,因 此,这里着重讲述突变率以及突变在进化中的意义。 关于本小节第三部分,教材主要通过“探究一一自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影 响”来完成。这项探究强调的是运用数学方法,而不是用实验材料来实际操作,对科学探 究能力的全面提高具有独特价值。 第二小节《隔离与物种的形成》包括物种的概念和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两部分 引言与第一小节相衔接,自然引出怎样判断两个种群是否属于一个物种的问题 关于物种的概念,目前还没有一个完全统一的定义,分类学上的物种主要依据的是形 态学标准,进化论中的物种主要依据的是遗传学标准——以能否自由交配为标准,生态学 上又主要以生态要求是否一致为标准。本小节物种定义采取的是遗传学标准。因此,在定 义之前有一个状语:“在遗传学和进化论中”。 关于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首先交待了隔离的概念,包括生殖隔离和地理隔离 等。接下来安排“资料分析”活动,让学生通过分析加拉帕戈斯群岛上地雀的物种分化过 程,来认识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第三小节《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包括共同进化、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和生物 进化理论在发展三部分内容。3 / 5 第 2 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三小节:第一小节是《种群基因频率的 改变与生物进化》;第二小节是《隔离与物种的形成》;第三小节是《共同进化与生物多 样性的形成》。其中第一小节可用 2 课时教学,第二、三小节可各用 1 课时教学。 本节“问题探讨”并非说拟人化的思考方式在科学研究上有多大意义,目的是调动学 生兴趣,促进学生积极的思考。把自己想象成虎体内的一个基因,怎样才能使自己在后代 中拥有更多的拷贝呢?那就要表现得比其他基因优秀。怎样才算优秀呢?所控制的性状适 应性强。按照高中学生的知识水平,完全可以做这样的思考,这就自然将进化、适应和基 因这三个核心概念联系起来,基因频率的概念也呼之欲出。 第一小节包括三部分内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 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为什么说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这是本节 的重点和难点之一。教材主要说明两点。一是说明个体不是进化的基本单位,一个个体适 应能力无论多强,如果它的基因不能传给后代,它在进化上就没有贡献,如骡。二是种群 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它是指同种生物中一群能够自由交配的个体。如果同种生物的两 个异性个体相距遥远,没有机会交配,它们就分别属于两个种群,这两个种群是独立进化 的,假以时日,有可能演变为两个物种。需要说明的是,对种群是进化的基本单位的理 解,只通过学习教材上这个标题下的内容是不够的,还需要通过后续内容的学习。 在“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标题下,还重点讲述了基因库和基因频率的概念, 并安排了“思考与讨论——用数学方法讨论基因频率的变化”。这个“思考与讨论”活动 对于学生达成本小节知识目标十分重要,其中第 1 题实际上涉及群体遗传学中“哈代—温 伯格平衡”的内容(教材出于降低难度的考虑,未出现这一名词和相应的数学公式),学 生运用学过的遗传学知识完全可以得出答案,认识到在五个假设条件成立时,种群基因频 率会保持代代相同。这个活动中的第 2、3 题,引导学生分析出在自然界这五个假设条件不 可能同时具备,因此,种群基因频率会不断变化。这就为本小节第二部分“突变和基因重组 产生进化的原材料”奠定了基础。 关于本小节第二部分,由于在本模块遗传部分已经讲述了可遗传变异的三个来源,因 此,这里着重讲述突变率以及突变在进化中的意义。 关于本小节第三部分,教材主要通过“探究——自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影 响”来完成。这项探究强调的是运用数学方法,而不是用实验材料来实际操作,对科学探 究能力的全面提高具有独特价值。 第二小节《隔离与物种的形成》包括物种的概念和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两部分。 引言与第一小节相衔接,自然引出怎样判断两个种群是否属于一个物种的问题。 关于物种的概念,目前还没有一个完全统一的定义,分类学上的物种主要依据的是形 态学标准,进化论中的物种主要依据的是遗传学标准——以能否自由交配为标准,生态学 上又主要以生态要求是否一致为标准。本小节物种定义采取的是遗传学标准。因此,在定 义之前有一个状语:“在遗传学和进化论中”。 关于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首先交待了隔离的概念,包括生殖隔离和地理隔离 等。接下来安排“资料分析”活动,让学生通过分析加拉帕戈斯群岛上地雀的物种分化过 程,来认识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第三小节《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包括共同进化、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和生物 进化理论在发展三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