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由以上可以看出,照朱熹的说法,有一个个体事物,便有某理在其中,理使此 物成为此物,构成此物之性。一个人,也和其他事物一样,是具体世界中具体的特 殊的产物。因此我们所说的人性,也就不过是各个人所禀受的人之理。朱熹赞同程 颐的“性即理也”的说法,并屡作解释。这里所说的理,不是普遍形式的理,只是 个人禀受的理。这样,就可以解释程颖那句颇有点矛盾的话:“才说性,便已不是 性。”程颖的意思只是说,才说理,便已是个体化了的理,而不是普遍形式的理。 一个人,为了获得具体的存在,必须体现气。理,对于一切人都是一样的;气 使人各不相同。朱熹说:“有是理而后有是气,有是气则必有是理。但禀气之清者 ,为圣为贤,如宝珠在清冷水中。禀气之浊者,为愚为不肖,如珠在浊水中。”( 《语类》卷四)所以任何个人,除了他禀受于理者,还有禀受于气者,这就是朱熹 所说的“气禀 这也就是朱熹的关于恶的起源的学说。柏拉图在很早以前就指出,每个个人, 为了具有具体性,必须是质料的体现,他也就因此受到牵连,必然不能合乎理想 例如,一个具体的圆圈,只能是相对地而不是绝对地圆。这是具体世界的捉弄,人 也无法例外。朱熹说:“却看你禀得气如何。然此理却只是善。既是此理,如何得 恶?所谓恶者,却是气也。孟子之论,尽是说性善:至有不善,说是陷溺。是说其 补无不善,后来方有不善耳。若如此,却似论性不论气,有些不备。却得程氏说出 气质来接一接,便接得有首尾,一齐圆备了。”(《朱子全书》卷四十由以上可以看出,照朱熹的说法,有一个个体事物,便有某理在其中,理使此 物成为此物,构成此物之性。一个人,也和其他事物一样,是具体世界中具体的特 殊的产物。因此我们所说的人性,也就不过是各个人所禀受的人之理。朱熹赞同程 颐的“性即理也”的说法,并屡作解释。这里所说的理,不是普遍形式的理,只是 个人禀受的理。这样,就可以解释程颖那句颇有点矛盾的话;“才说性,便已不是 性。”程颖的意思只是说,才说理,便已是个体化了的理,而不是普遍形式的理。 一个人,为了获得具体的存在,必须体现气。理,对于一切人都是一样的;气 使人各不相同。朱熹说:“有是理而后有是气,有是气则必有是理。但禀气之清者 ,为圣为贤,如宝珠在清冷水中。禀气之浊者,为愚为不肖,如珠在浊水中。”( 《语类》卷四)所以任何个人,除了他禀受于理者,还有禀受于气者,这就是朱熹 所说的“气禀”。 这也就是朱熹的关于恶的起源的学说。柏拉图在很早以前就指出,每个个人, 为了具有具体性,必须是质料的体现,他也就因此受到牵连,必然不能合乎理想。 例如,一个具体的圆圈,只能是相对地而不是绝对地圆。这是具体世界的捉弄,人 也无法例外。朱熹说:“却看你禀得气如何。然此理却只是善。既是此理,如何得 恶?所谓恶者,却是气也。孟子之论,尽是说性善;至有不善,说是陷溺。是说其 补无不善,后来方有不善耳。若如此,却似论性不论气,有些不备。却得程氏说出 气质来接一接,便接得有首尾,一齐圆备了。”(《朱子全书》卷四十三)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