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第4期 凌瑞良.等:中国物理学前辈胡刚复 47 后在15所大学任教,每到一所大学胡先生不管是任 术报告,内容是自己的研究工作,新的想法或文献综 一线教授还是直接任教学行政管理的系主任、院长 述等;物理讨论乙”生要是王淦昌教授和束星北教 乃至校长,他始终把聘任第一流学者列为办好大学 授束星北早年在英国爱丁堡大学专攻理论物理,研 的头等大事,他成功办学的做法一贯是先要延聘高 究相对论,曾担任爱因斯坦的助教)就物理学的前沿 水平和爱护学生的优秀教授 作系统的报告,两者每周都举行一次.学生长期在这 1935年“一二九运动前后,浙江大学为反对郭 种学术空气的影响、熏陶下,得益当然匪浅.为了提 任远校长曾闹了一场不小的政治风波,一流学者、教 倡认真读书和献身科学的求是精神,胡先生还亲自 授纷纷辞职离开浙大.特别是物理系,1934年,浙大 向全校师生作报告,讲述伽利略、牛顿、法拉第、麦克 物理系已有束星北、徐仁铣、何增禄、郦堃厚、郑衍 斯韦等科学家的科学思想和不畏强暴、坚持科学真 芬、朱福析等教授,助教则有顾功叙、吴健雄等七八理的伟大人格和精神.在胡先生的率先垂范下,浙大 人,师资阵容强大.但到1935年暑假,张绍忠、朱福 教师,尤其是理学院的教师们凭靠自己多年打下的 析等去南开大学:何增禄去山东大学:束星北去暨南 扎实理论功底,以积极态度纷纷投入了各自的研究 大学:郑衍芬去大同大学:吴健雄到中央研究院,不 领域并取得许多可喜成果,有的科研成果甚至能令 久就去美国.这样浙大物理系就受到了严重的挫折. 世界刮目相待.比如,王淦昌在1941年10月13日 后为浙大不落于国民党党部之手,在蒋介石同意用 在贵州湄潭写成的《关于探测中微子的一个建议》 人校长有全权,不受政党之干涉,财政须源源接济的 论文,在1942年11月美国物理评论第61卷发表 条件下,竺可桢与胡刚复为哈佛大学研究院同学、 后曾引起国际物理学界高度注意,并成为1942年国 科学社同仁、东南大学同事才原颇出任浙大校长,并 际上物理学重要成就之一.浙大王先生的这篇论文 聘胡刚复为浙江大学文理学院院长.两人于1936年 是一个与诺贝尔物理学奖擦肩而过的科研成果) 4月22日晨一起到浙莅任1.胡先生到浙大一千就 胡先生在浙大期间,先后组织举办中国物理学 是整整13年.他自1936年任浙大理学院院长后,在 会贵州地区分会第十届到第十三届共4次年会 校长竺可桢的大力支持下,广招贤才,大大加强了理 1942年1月11日胡先生还以物理学会名义举办了 学院的教师阵容.首先他把张绍忠先生聘回,仍由他 “伽利略逝世三百周年纪念大会”,校长竺可桢、胡 主持物理系工作,其次把离去的物理系教师连同技 先生等作了报告.4次年会上,浙大理学院教授的报 工、管理员都一一招聘回来.何增禄不仅自己返回浙 告最多,特别是1944年10月25日中国物理学会贵 大,而且还把才气横溢的刚从德国取得博士学位的 州区分会第十二届年会与中国科学社年会联合在湄 著名核物理学家王淦昌从山东大学拉到了浙大, 潭文庙大成殿举行,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及其夫人 到1937年卢沟桥事变,浙江大学犹如劫后复 毕丹耀到会作了报告.浙大除数学系外,理、农学院 兴,物理系很快恢复了欣欣向荣的景象.校誉蒸蒸日 各系均参加年会,会上共收到论文80篇,宣读论文 上,报考浙大学生数一翻再翻,校内是一片和谐团结 30余篇.会上英国动物学讲师毕丹耀LER,Pick 向上的气氛 o报告了《近来生物物理学之进展》,胡刚复、谈家 在浙江大学迁到贵州遵义、湄潭的6年中,原有 桢、王淦昌、王葆仁、姚鑫等教授均提出问题,进行了 教授都安心教学科研.胡先生还增聘了数学系蒋硕 热烈的讨论.会上,李约瑟博士被浙大醇厚的学术和 民、徐瑞云,物理系卢鹤绂、丁绪宝,化学系王葆仁、 人文氛围深深吸引,他将浙大与他的母校剑桥大学 张其楷,生物系罗宗洛、仲崇信、江希明等教师,使浙 相提并论,誉浙大为“东方剑桥”回国后,意犹未尽 大师资阵容更为增强 的李约瑟还在文章中深情地写道;在重庆与贵阳之 胡刚复先生担任浙江大学文理学院院长期间, 间叫遵义的小城里,可以找到浙江大学,它是中国最 在广招贤才,增强理学院教师阵容的同时,还着力注 好的四所大学之一.21 重营造浙大的科研与学术氛围.由于胡先生的努力, 1926年,胡刚复曾受聘为厦门大学理学院院 把学院办得很有特色.当时浙大各系不但教学工作 长,他到任后,先后曾聘姜立夫获哈佛大学博士学 出色,科研工作也蓬勃开展.各系每周均有科学报告 位)、张子高化学)、秉志生物等一流学者主持理 会.如物理系就干脆为大学四年级同学开设物理讨 学院各系工作,使理学院很快步入正规.有趣的是同 论课”,该课程分甲、乙两种.“物理讨论甲”是由全 年(1926年9月4日)鲁迅先生亦受聘于厦门大学 系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和四年级同学轮流作学 文学院国文系教授兼国学院研究教授,这些知名学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第 4期 凌瑞良 ,等 :中国物理学前辈 ———胡刚复 47 后在 15所大学任教 ,每到一所大学胡先生不管是任 一线教授还是直接任教学行政管理的系主任、院长 乃至校长 ,他始终把聘任第一流学者列为办好大学 的头等大事 ,他成功办学的做法一贯是先要延聘高 水平和爱护学生的优秀教授. 1935年“一二九 ”运动前后 ,浙江大学为反对郭 任远校长曾闹了一场不小的政治风波 ,一流学者、教 授纷纷辞职离开浙大. 特别是物理系 , 1934年 ,浙大 物理系已有束星北、徐仁铣、何增禄、郦堃厚、郑衍 芬、朱福炘等教授 ,助教则有顾功叙、吴健雄等七八 人 ,师资阵容强大. 但到 1935年暑假 ,张绍忠、朱福 炘等去南开大学;何增禄去山东大学;束星北去暨南 大学;郑衍芬去大同大学;吴健雄到中央研究院 ,不 久就去美国. 这样浙大物理系就受到了严重的挫折. 后为浙大不落于国民党党部之手 ,在蒋介石同意用 人校长有全权 ,不受政党之干涉 ,财政须源源接济的 条件下 ,竺可桢 (与胡刚复为哈佛大学研究院同学、 科学社同仁、东南大学同事 )才 出任浙大校长 ,并 聘胡刚复为浙江大学文理学院院长. 两人于 1936年 4月 22日晨一起到浙莅任 [ 10 ] . 胡先生到浙大一干就 是整整 13年. 他自 1936年任浙大理学院院长后 ,在 校长竺可桢的大力支持下 ,广招贤才 ,大大加强了理 学院的教师阵容. 首先他把张绍忠先生聘回 ,仍由他 主持物理系工作 ,其次把离去的物理系教师连同技 工、管理员都一一招聘回来. 何增禄不仅自己返回浙 大 ,而且还把才气横溢的刚从德国取得博士学位的 著名核物理学家王淦昌从山东大学拉到了浙大. 到 1937年卢沟桥事变 , 浙江大学犹如劫后复 兴 ,物理系很快恢复了欣欣向荣的景象. 校誉蒸蒸日 上 ,报考浙大学生数一翻再翻 ,校内是一片和谐团结 向上的气氛. 在浙江大学迁到贵州遵义、湄潭的 6年中 ,原有 教授都安心教学科研. 胡先生还增聘了数学系蒋硕 民、徐瑞云 ,物理系卢鹤绂、丁绪宝 ,化学系王葆仁、 张其楷 ,生物系罗宗洛、仲崇信、江希明等教师 ,使浙 大师资阵容更为增强. 胡刚复先生担任浙江大学文理学院院长期间 , 在广招贤才 ,增强理学院教师阵容的同时 ,还着力注 重营造浙大的科研与学术氛围. 由于胡先生的努力 , 把学院办得很有特色. 当时浙大各系不但教学工作 出色 ,科研工作也蓬勃开展. 各系每周均有科学报告 会. 如物理系就干脆为大学四年级同学开设“物理讨 论课 ”,该课程分甲、乙两种.“物理讨论甲 ”是由全 系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和四年级同学轮流作学 术报告 ,内容是自己的研究工作 ,新的想法或文献综 述等;“物理讨论乙 ”主要是王淦昌教授和束星北教 授 (束星北早年在英国爱丁堡大学专攻理论物理 ,研 究相对论 ,曾担任爱因斯坦的助教 )就物理学的前沿 作系统的报告 ,两者每周都举行一次. 学生长期在这 种学术空气的影响、熏陶下 ,得益当然匪浅. 为了提 倡认真读书和献身科学的求是精神 ,胡先生还亲自 向全校师生作报告 ,讲述伽利略、牛顿、法拉第、麦克 斯韦等科学家的科学思想和不畏强暴、坚持科学真 理的伟大人格和精神. 在胡先生的率先垂范下 ,浙大 教师 ,尤其是理学院的教师们凭靠自己多年打下的 扎实理论功底 ,以积极态度纷纷投入了各自的研究 领域并取得许多可喜成果 ,有的科研成果甚至能令 世界刮目相待. 比如 ,王淦昌在 1941年 10月 13日 在贵州湄潭写成的《关于探测中微子的一个建议 》 论文 ,在 1942年 11月美国《物理评论 》第 61卷发表 后曾引起国际物理学界高度注意 ,并成为 1942年国 际上物理学重要成就之一. 浙大王先生的这篇论文 是一个与诺贝尔物理学奖擦肩而过的科研成果 [ 11 ] . 胡先生在浙大期间 ,先后组织举办中国物理学 会贵州地区分会第十届到第十三届共 4 次年会. 1942年 1月 11日胡先生还以物理学会名义举办了 “伽利略逝世三百周年纪念大会 ”,校长竺可桢、胡 先生等作了报告. 4次年会上 ,浙大理学院教授的报 告最多 ,特别是 1944年 10月 25日中国物理学会贵 州区分会第十二届年会与中国科学社年会联合在湄 潭文庙大成殿举行 ,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及其夫人 毕丹耀到会作了报告. 浙大除数学系外 ,理、农学院 各系均参加年会 ,会上共收到论文 80篇 ,宣读论文 30余篇. 会上英国动物学讲师毕丹耀 (L. E. R, Pick2 on)报告了《近来生物物理学之进展 》,胡刚复、谈家 桢、王淦昌、王葆仁、姚鑫等教授均提出问题 ,进行了 热烈的讨论. 会上 ,李约瑟博士被浙大醇厚的学术和 人文氛围深深吸引 ,他将浙大与他的母校剑桥大学 相提并论 ,誉浙大为“东方剑桥 ”. 回国后 ,意犹未尽 的李约瑟还在文章中深情地写道;“在重庆与贵阳之 间叫遵义的小城里 ,可以找到浙江大学 ,它是中国最 好的四所大学之一. ” [ 12 ] 1926年 ,胡刚复曾受聘为厦门大学理学院院 长 ,他到任后 ,先后曾聘姜立夫 (获哈佛大学博士学 位 )、张子高 (化学 ) 、秉志 (生物 )等一流学者主持理 学院各系工作 ,使理学院很快步入正规. 有趣的是同 年 (1926年 9月 4日 )鲁迅先生亦受聘于厦门大学 文学院国文系教授兼国学院研究教授 ,这些知名学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