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江绕廓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水中的鲜鱼,山间的竹笋,江城的一切风物,都 给政治失意的苏轼带来莫大的慰藉。他曾站立在江边赤壁之上,眺望如画江山,唱出 了“大江东去”的豪放歌声。他还在七月十六日一个幽静的夜晚,驾舟畅游于赤壁之下 的长江水面,写下了千古名作《赤壁赋》。 (三)检查预习情况:字词、注音 ren 0、酾酒(shi 2、桂棹(zhao) 11、横槊(shuo) 3、余音袅袅(nio) 4、幽壑(he) 13、扁舟(pion) 5、嫠妇(Ii) 4、匏樽(pao) 6、愀然(qiao) 15、蜉蝣(fyou) 7、山川相缪(liao) 16、无尽藏(zang) 8、舳舻千里(zhul) 17、狼籍 9、旌旗(jing) 18、枕藉(jie) (四)解释重点字词,疏通文意。 1、分别请学生起来朗读并单独翻译各节 2、师提示、纠正、补充、答疑、解释重点字词,疏理文意。 (五)找出文中的通假字: 1、举酒属客——“属”同“嘱”,劝酒 2、浩浩乎如冯虚御风一—“冯”同“凭” 3、山川相缪,郁乎苍苍——“缪”同“缭”,连接,盘绕 4、举匏尊以相属——“尊”同“樽”,酒杯 5、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籍”同“藉” 6、击空明兮泝流光——泝”同“溯”,逆水而上 (六)指出文句的修辞手法 1、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一互文见义 2、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对偶 3、余音袅袅,不绝如缕。一一比喻 (七)句子的句式和词语的活用现象: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状语后置) 2、凌万顷之茫然。(定语后置) 3、渺渺兮予怀(主谓倒装) 4、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名作状) 5、侣鱼虾而友麇鹿(意动用法) 6、正襟危坐(使动用法) 7、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使动用法) 8、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名作动) 9、夫水,智者乐也。(判断句) 10、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动句) (八)解析文本 1、第一节:作者在“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秋江上“举酒属客” 写景ε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月出东山,徘徊斗牛;白露横江,水光接 天 2、二、三节:“客”举曹操之例,表述英雄人物不能与天地共存,并发出 哀 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感慨 抒情: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邀游,抱明月而长终 3、四节:作者借用江水、明月、清风这些自然意象,阐述事物皆具 “不变”的二重性。问题的关键在于,自“变者”观之还是自“不变者”7 江绕廓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水中的鲜鱼,山间的竹笋,江城的一切风物,都 给政治失意的苏轼带来莫大的慰藉。他曾站立在江边赤壁之上,眺望如画江山,唱出 了“大江东去”的豪放歌声。他还在七月十六日一个幽静的夜晚,驾舟畅游于赤壁之下 的长江水面,写下了千古名作《赤壁赋》。 (三)、检查预习情况:字词、注音 1、壬戌( rénxū ) 10、酾酒( shī ) 2、桂棹( zhào ) 11、横槊( shuò ) 3、余音袅袅( niǎo ) 12、渔樵( qiáo ) 4、幽壑( hè ) 13、扁舟( piān ) 5、嫠妇( lí ) 14、匏樽( páo ) 6、愀然( qiǎo ) 15、蜉蝣( fúyóu ) 7、山川相缪( liáo ) 16、无尽藏( zàng ) 8、舳舻千里( zhúlú ) 17、狼籍 ( jí ) 9、旌旗( jīng ) 18、枕藉 ( jiè ) (四)、解释重点字词,疏通文意。 1、分别请学生起来朗读并单独翻译各节。 2、师提示、纠正、补充、答疑、解释重点字词,疏理文意。 (五)、找出文中的通假字: 1、举酒属客——“属”同“嘱”,劝酒 2、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同“凭” 3、山川相缪,郁乎苍苍——“缪”同“缭”,连接,盘绕 4、举匏尊以相属——“尊”同“樽”,酒杯 5、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籍”同“藉” 6、击空明兮泝流光 ——“泝”同“溯”,逆水而上 (六)、指出文句的修辞手法: 1、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互文见义 2、白露横江,水光接天。——对偶 3、余音袅袅,不绝如缕。——比喻 (七)、句子的句式和词语的活用现象: 1、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状语后置) 2、凌万顷之茫然。(定语后置) 3、渺渺兮予怀(主谓倒装) 4、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名作状) 5、侣鱼虾而友麋鹿(意动用法) 6、正襟危坐(使动用法) 7、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使动用法) 8、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名作动) 9、夫水,智者乐也。(判断句) 10、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动句) (八)、解析文本 1、第一节:作者在“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秋江上“举酒属客”。 写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月出东山,徘徊斗牛;白露横江,水光接 天。 2、二、三节:“客”举曹操之例,表述英雄人物不能与天地共存,并发出 “哀 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感慨。 抒情: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3、四节:作者借用江水、明月、清风这些 自然意象,阐述事物皆具“变” 与 “不变”的二重性。问题的关键在于,自“变者”观之还是自“不变者” 观之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