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构布局、语体形式及作品气势等形式要素,都受到主体生命意识的影响,并表现出生命 的特征。 1、作家生命与作品形式 曹丕《典论论文》提出的“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著名命题,对古代文学理、美学 理论产生了巨大影响。曹还不所说的“气”,指人的内在气质,或清、或浊、或刚、或柔 气质不同,个性不同,所创作的作品也具有不同的风格特征。因而,古代文论研究界大 多把曹丕的文气论运用于作家气质个性与作品风格之关系的理论研究。如果我们仔细研 究《典论论文》,就会发现,曹丕在文中直接论述的不是作家气质与作品风格的关系, 而是指出了人的气质个性具有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特征,其云: 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 另外还有一点特别值得重视,就是曹丕在文中论述了不同的作家擅长不同的文体飛式, 其云 王粲长于辞赋,徐干时有齐气,然粲之匹也。如粲之《初征》《登楼》《槐赋》《征 思》,干之《玄猿》《漏》《圆扇》《橘赋》,虽张、蔡不过也。然于他文,未能称 是。琳、王禹之章表书记,今之隽也。 这是说,王粲、徐τ擅长辞赋,陈琳、阮擅长章表书记。为何如此,曹丕未作说明。不 同的作家擅长不同的文体形式,这是中外文学史上的种常见现象,如李白长于古体, 韩愈长于古文,柳永长于长调,蒲松龄长于短篇,莎士比亚长于戏剧,托尔斯泰长于长 篇小说等等。造成引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外部的时代社会原因,如司马相如、 扬雄的大赋创作,王实甫、关汉卿的戏曲创作,都与时代社会相关。有其它关系的影 响,如张籍、李翱的古文写作受韩愈的影响。但是,作家运用何种文体,其中一个重要 原因,是作家自身的生命因素影响。作家生命影响着作品形式,“文以气为主”,“气”是作 理:作家生命与作品形式息息相关,作品形式是作家生命的折射,任何作品的形式都潜 隐着作家的生命力量。“文以气为主”,说明文学作品离不开作家的生命之气,作家的生命 之气灌注于作品之中,从而使整个作品——从内容到形式—一成为作家生命的展现。汉 代扬雄《法言·问神》提出 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 文学作品作为作家之言,是作家“心声"的泄露,作家创作的作品形式,亦必然与其生命精 神、心灵世界密切相关。“言,心声”,“书,心画"的命题说明,言、“书以心”为主,这 与“文以气为主”有共同点,即它们都说明,作家之“心”、之汽气,作家之生命,是作品的 根本。但真正把作品形式与作家生命联系直来的是刘勰。他在《文心雕龙·定势》篇中 说 夫情致异区,文变殊术,莫不因情立体,即体成势也。 刘勰认为,文学家的情感精神、生命态度是各各不同的,即情致异区”,因而作家创作的 方法手段也变化各殊,即“文变殊术”。但是,作家在确立作品的体制形式时,都要受其情 精神、生命态度的制约,并且按照体制形式而形成一定的文势。刘勰所说的“情致”,毫 无疑问是指作家的情感世界、精神世界、生命世界,作家情感精神、生命态度决定了作 家创作时选择不同的体制形式,这就是因情立体”,而一定的体制形式又要求作家使用相 应的语言、营构相应的结构等,从而形成一定的文势,即“即体成势υ。从这些分析可知 作品的体制形式、语体文势、方法技巧等都受主体生命精神的影响和制约。刘勰必公 可概括为“文以情为主”。这情”是广义的,是作家的整个生命精神,文既包括作品内容, 又包括作品形式,如果我们把曹丕“文以气为主的气”广义地理解为生命之气”,那么, 从扬雄,经曹丕,到刘勰,已清晰地形成这样一条理论线索,即作家生命与作品形式息构布局、语体形式及作品气势等形式要素,都受到主体生命意识的影响,并表现出生命 的特征。 1、作家生命与作品形式 曹丕《典论·论文》提出的“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著名命题,对古代文学理、美学 理论产生了巨大影响。曹还丕所说的“气”,指人的内在气质,或清、或浊、或刚、或柔, 气质不同,个性不同,所创作的作品也具有不同的风格特征。因而,古代文论研究界大 多把曹丕的“文气”论运用于作家气质个性与作品风格之关系的理论研究。如果我们仔细研 究《典论·论文》,就会发现,曹丕在文中直接论述的不是作家气质与作品风格的关系, 而是指出了人的气质个性具有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特征,其云: 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 另外还有一点特别值得重视,就是曹丕在文中论述了不同的作家擅长不同的文体形式, 其云: 王粲长于辞赋,徐干时有齐气,然粲之匹也。如粲之《初征》《登楼》《槐赋》《征 思》,干之《玄猿》《漏 》《圆扇》《橘赋》,虽张、蔡不过也。然于他文,未能称 是。琳、王禹之章表书记,今之隽也。 这是说,王粲、徐干擅长辞赋,陈琳、阮 擅长章表书记。为何如此,曹丕未作说明。不 同的作家擅长不同的文体形式,这是中外文学史上的一种常见现象,如李白长于古体, 韩愈长于古文,柳永长于长调,蒲松龄长于短篇,莎士比亚长于戏剧,托尔斯泰长于长 篇小说等等。造成引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外部的时代社会原因,如司马相如、 扬雄的大赋创作,王实甫、关汉卿的戏曲创作,都与时代社会相关。有其它关系的影 响,如张籍、李翱的古文写作受韩愈的影响。但是,作家运用何种文体,其中一个重要 原因,是作家自身的生命因素影响。作家生命影响着作品形式,“文以气为主”,“气”是作 家生命的一个方面,作家的个性气质影响作品的风格特征,这实际也昭示出了这一道 理:作家生命与作品形式息息相关,作品形式是作家生命的折射,任何作品的形式都潜 隐着作家的生命力量。“文以气为主”,说明文学作品离不开作家的生命之气,作家的生命 之气灌注于作品之中,从而使整个作品一一从内容到形式——成为作家生命的展现。汉 代扬雄《法言·问神》提出: 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 文学作品作为作家之言,是作家“心声”的泄露,作家创作的作品形式,亦必然与其生命精 神、心灵世界密切相关。“言,心声”,“书,心画”的命题说明,“言”、“书”以“心”为主,这 与“文以气为主”有共同点,即它们都说明,作家之“心”、之“气”,作家之生命,是作品的 根本。但真正把作品形式与作家生命联系直来的是刘勰。他在《文心雕龙·定势》篇中 说: 夫情致异区,文变殊术,莫不因情立体,即体成势也。 刘勰认为,文学家的情感精神、生命态度是各各不同的,即“情致异区”,因而作家创作的 方法手段也变化各殊,即“文变殊术”。但是,作家在确立作品的体制形式时,都要受其情 感精神、生命态度的制约,并且按照体制形式而形成一定的文势。刘勰所说的“情致”,毫 无疑问是指作家的情感世界、精神世界、生命世界,作家情感精神、生命态度决定了作 家创作时选择不同的体制形式,这就是“因情立体”,而一定的体制形式又要求作家使用相 应的语言、营构相应的结构等,从而形成一定的文势,即“即体成势”。从这些分析可知, 作品的体制形式、语体文势、方法技巧等都受主体生命精神的影响和制约。刘勰的观点 可概括为“文以情为主”。这“情”是广义的,是作家的整个生命精神,文既包括作品内容, 又包括作品形式,如果我们把曹丕“文以气为主”的“气”广义地理解为生命之“气”,那么, 从扬雄,经曹丕,到刘勰,已清晰地形成这样一条理论线索,即作家生命与作品形式息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