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Vol.17 No.5 曾滨等:钢纤维混凝土纤维增强作用 .487. C P (a) (b) (a) (b) 图1第一阶段分析模型 图2第二阶段分析模型 a素混凝土,b钢纤维混凝土 a素混凝土、b钢纤维混凝土 3异形钢纤维增强作用分析 异形钢纤维混凝土在受外荷载作用时),第一阶段弹性过程与直线形纤维类似,第二 阶段基体开裂后,纤维形状突变处将阻碍纤维滑移,存在纤维的变形抗力和摩擦阻力,所以 异形钢纤维拔出过程可近似地理解为相当长度的直线形纤维的粘结力、变形抗力作用以及摩 擦阻力作用3部分组成, (1)梯形纤维 图3)中纤维固结O点,再释放0点约束成为图3b).由静力平衡得: P,=Wos·cos0/e f=-4Wo,·cos0,/e △P=△P,+△P2+△P+lfi=eaV,·△E+br(πV,a)2+Wo,sin81+ucos0)/e2(2) 式中,W:钢纤维抗弯截面模量;σ,:钢纤维屈服应力;P:钢纤维变形抗力;f:钢纤维与 砼基体间摩擦力;4:摩擦系数, (2)超梯形 图4)中纤维固结O点,再释放O点约束成为图4b).固结0'点,再释放O'点约束 成为图4(C).由静力平衡得: P.M 0 0 (a) 6) (a) (b) 图3梯形钢纤维变形抗力及摩擦力 图4超梯形钢纤维变形抗力及摩擦力分析模型 分析模型(a纤维形状,b静力平衡) a纤维形状,bO点静力平衡,cO'点静力平衡V OI . 1 7 N o 曾滨等 : 钢纤 维混凝土 纤维增强作 用 血国 · C C F } ( b) 图 1 第一阶段分析模型 a 素混凝土 , b 钢纤维 混凝 土 图 2 第二 阶段分析模型 a 素 混凝 土 , b 钢纤维混凝土 3 异形 钢纤 维增强作 用分 析 异 形钢 纤 维混凝土在 受外 荷载 作用 时 [ ’ , ’ } , 第 一 阶段 弹性 过 程 与直 线形 纤 维 类似 , 第二 阶段 基体开 裂后 , 纤 维形 状突 变处将阻碍 纤 维滑移 , 存 在纤 维 的变形 抗力 和摩 擦阻力 . 所以 异 形 钢纤 维拔 出过 程 可近 似地 理解 为相 当长度 的直 线形 纤 维的粘 结力 、 变形抗 力作用 以 及摩 擦 阻力 作用 3 部 分组 成 . ( l) 梯 形 纤 维 图 3a( ) 中纤 维 固结 O 点 , 再释 放 O 点约束 成 为 图 3山) . 由静 力平 衡得 : 只 = W a , · e o s口 2 / e Z f = 一 拜 W 。 , · c o s 0 2 e/ 2 △p = △p , + A凡+ △3P + If l = £ a Vf · A E + b : f ( 二 V f a ) ” , + w a s ( s i n 8 1 + 拜e o s s l ) / e Z ( 2) 式 中 , w : 钢 纤 维抗 弯截 面模 量 ; a s : 钢 纤 维屈服 应力 ; 只 : 钢纤 维变形 抗力 ; :f 钢纤 维与 硅基体 间摩擦 力 ; 川 摩擦 系数 . ( 2) 超 梯 形 图 4 a( ) 中纤 维固结 0 点 , 再 释放 O 点 约束 成 为 图 4 (b ) . 固结 O ` 点 , 再 释 放 O’ 点 约束 成 为 图 4 c() . 由静力平 衡得 : .P M 0 1上几 弃a() £子 伪) 犷 少伪) 尸 侈) 图 3 梯形钢纤维变形抗力及摩 擦力 分 析模型 a( 纤维形状 , b 静力平衡 ) 图 4 超梯形钢纤维变形抗力及摩擦力分析模型 a 纤维形状 , b o 点静力平衡 , c o ` 点静 力平 衡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