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林毅夫章奇 刘明兴 的银行可以通过选择利率水平和信贷配给,或者 分析中寻求证据。Shaffer(1998)分析了美国跨行 和借款者形成长期的联系,达到对不同类型的借 业的数据,发现在银行数目更多的市场上,家庭收 款者进行甄别(screening)并减少道德风险行为的 入的增长速度更快。B lack和Strahan(2000)分析 目的。另外,垄断的银行结构可以减少银行间的过 了美国的跨州数据,发现在银行集中度较低的州, 度竞争,防止由于银行间过度竞争所造成的金融 新企业创建的数量更大。与此相反,Bonaccorsi和 不稳定。因此银行市场的垄断对经济是有利的。 DelI'A riccia(2000)分析了意大利不同行业不同 更近的理论认为,在局部均衡模型中得出的 市场的数据,发现总体而言较高的银行集中度对 所谓垄断的银行结构有利于效率提高的结论是片 新企业的创建具有正向效应,并且这种正向效应 面的,局部均衡模型仅仅注意了银行和借款者之 在那些信息不透明的行业表现得更加明显。 间的关系以及银行市场结构对它的影响,这些模 Petersen和Rajan(1995)通过对美国小型商业企 型并没有考察银行亚结构中的所有重要特征。沿 业的考察,发现这些企业基本上没有受到所谓的 着这一思路,理论模型的修正把局部均衡模型拓 信贷约束,并且在集中的银行市场上反而可以以 展为一般均衡模型,不仅考虑银行的信贷行为,而 较低的利率获得贷款。值得一提的是Cetorelli和 且考虑居民的储蓄行为。认为局部均衡模型假定 Gam bera(1999)的研究,他们用巧妙的计量方法 银行有足够的资金进行信贷,忽略了银行的存款 对跨国跨行业的数据进行了分析,发现集中的银 来源,没有详细分析特殊的银行结构对经济的全 行市场结构会带来总体上的福利损失,导致可贷 面影响,包括对资本积累和经济增长的影响。在考 资金总量的减少(信贷配给),但是这种效应对不 虑了这些因素以后,垄断的银行结构所带来的成 同行业的企业并不是同质的,如果企业属于那些 本很有可能超过它所带来的好处(Guz an, 更依赖于外部资金的行业,那么它们能够从垄断 2000b;Cetorelli and Peretto,2000). 的银行结构中获益。 无论是局部均衡模型还是一般均衡模型,都 (二)融资结构和经济增长 认为不能忽视垄断的银行结构对经济的有利影 与银行结构相类似,经济学家在融资结构的 响,尤其是垄断的银行结构通过设定利率水平,可 作用方面亦存在很大的分歧。目前的主流意见可 以克服(或者说是至少可以减轻)由于信息不对称 以大致分为3类:BS型优越论MS型优越论、金 所带来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分歧在于局 融服务和法律、制度论。 部均衡模型认为垄断银行对经济的收益高于它所 1BS型优越论。持这种观点的学者在强调银 带来的成本,而一般均衡模型持相反的观点,或至 行在获取信息、实施公司控制、动员资金等方面功 少对局部均衡模型的结论表示怀疑。从目前的讨 能的同时,批评股票市场无法提供与此类似的金 论来看,银行结构的作用主要取决于理论模型的 融服务。Stiglitz(1985)强调完善的直接融资市场 设定,对模型假设条件的依赖型较强,这在很大程 向所有的投资者揭示信息,这就会产生搭便车问 度上限制了模型的说服力。同时,现有理论一般只 题,使得个别投资者不愿花费成本去研究企业。但 分析银行-存款人联系(局部均衡模型)或银行- 搭便车问题在BS型金融市场中并不严重,因为 借款人联系(一般均衡模型),银行的作用仅仅在 银行可以不用把它们所获得的有关信息在公开市 于通过在贷款前进行甄别,或在贷款后对信贷进 场上发布。 行配给和监督,实际上银行有许多工具和手段来 另外,通过股市融资无法提供有效的公司治 获得顾客的各种信息。或许最大的缺陷还在于无 理手段。第一,相对于外部人而言,内部人拥有有 论局部均衡还是一般均衡模型都没有考虑银行市 关公司的更多信息,这种信息不对称削弱了收购 场上政府干预的存在和作用,这使得目前讨论的 (Takeover)的潜在有效性,因为处于信息劣势的 政策意义大打折扣。 外部人不会比处于信息优势的内部人更愿意出高 鉴于理论上的争执,许多研究者试图从经验 价去控制企业。第二,虽然一个流动性高的股票市 世界经济32003年第1期 ·5 1994-2006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的银行可以通过选择利率水平和信贷配给, 或者 和借款者形成长期的联系, 达到对不同类型的借 款者进行甄别(screen ing) 并减少道德风险行为的 目的。另外, 垄断的银行结构可以减少银行间的过 度竞争, 防止由于银行间过度竞争所造成的金融 不稳定。因此银行市场的垄断对经济是有利的。 更近的理论认为, 在局部均衡模型中得出的 所谓垄断的银行结构有利于效率提高的结论是片 面的, 局部均衡模型仅仅注意了银行和借款者之 间的关系以及银行市场结构对它的影响, 这些模 型并没有考察银行业结构中的所有重要特征。沿 着这一思路, 理论模型的修正把局部均衡模型拓 展为一般均衡模型, 不仅考虑银行的信贷行为, 而 且考虑居民的储蓄行为。认为局部均衡模型假定 银行有足够的资金进行信贷, 忽略了银行的存款 来源, 没有详细分析特殊的银行结构对经济的全 面影响, 包括对资本积累和经济增长的影响。在考 虑了这些因素以后, 垄断的银行结构所带来的成 本 很有可能超过它所带来的好 处 (Guzm an, 2000b; Ceto relli and Peretto, 2000)。 无论是局部均衡模型还是一般均衡模型, 都 认为不能忽视垄断的银行结构对经济的有利影 响, 尤其是垄断的银行结构通过设定利率水平, 可 以克服(或者说是至少可以减轻) 由于信息不对称 所带来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分歧在于局 部均衡模型认为垄断银行对经济的收益高于它所 带来的成本, 而一般均衡模型持相反的观点, 或至 少对局部均衡模型的结论表示怀疑。从目前的讨 论来看, 银行结构的作用主要取决于理论模型的 设定, 对模型假设条件的依赖型较强, 这在很大程 度上限制了模型的说服力。同时, 现有理论一般只 分析银行- 存款人联系(局部均衡模型) 或银行- 借款人联系(一般均衡模型) , 银行的作用仅仅在 于通过在贷款前进行甄别, 或在贷款后对信贷进 行配给和监督, 实际上银行有许多工具和手段来 获得顾客的各种信息。或许最大的缺陷还在于无 论局部均衡还是一般均衡模型都没有考虑银行市 场上政府干预的存在和作用, 这使得目前讨论的 政策意义大打折扣。 鉴于理论上的争执, 许多研究者试图从经验 分析中寻求证据。Shaffer (1998) 分析了美国跨行 业的数据, 发现在银行数目更多的市场上, 家庭收 入的增长速度更快。B lack 和 Strahan (2000) 分析 了美国的跨州数据, 发现在银行集中度较低的州, 新企业创建的数量更大。与此相反,Bonacco rsi 和 D ell’A riccia (2000) 分析了意大利不同行业不同 市场的数据, 发现总体而言较高的银行集中度对 新企业的创建具有正向效应, 并且这种正向效应 在那些信息不透明的行业表现得更加明显。 Petersen 和 R ajan (1995) 通过对美国小型商业企 业的考察, 发现这些企业基本上没有受到所谓的 信贷约束, 并且在集中的银行市场上反而可以以 较低的利率获得贷款。值得一提的是Ceto relli 和 Gam bera (1999) 的研究, 他们用巧妙的计量方法 对跨国跨行业的数据进行了分析, 发现集中的银 行市场结构会带来总体上的福利损失, 导致可贷 资金总量的减少(信贷配给) , 但是这种效应对不 同行业的企业并不是同质的, 如果企业属于那些 更依赖于外部资金的行业, 那么它们能够从垄断 的银行结构中获益。 (二) 融资结构和经济增长 与银行结构相类似, 经济学家在融资结构的 作用方面亦存在很大的分歧。目前的主流意见可 以大致分为 3 类: BS 型优越论、M S 型优越论、金 融服务和法律、制度论。 1. BS 型优越论。持这种观点的学者在强调银 行在获取信息、实施公司控制、动员资金等方面功 能的同时, 批评股票市场无法提供与此类似的金 融服务。Stiglitz (1985) 强调完善的直接融资市场 向所有的投资者揭示信息, 这就会产生搭便车问 题, 使得个别投资者不愿花费成本去研究企业。但 搭便车问题在BS 型金融市场中并不严重, 因为 银行可以不用把它们所获得的有关信息在公开市 场上发布。 另外, 通过股市融资无法提供有效的公司治 理手段。第一, 相对于外部人而言, 内部人拥有有 关公司的更多信息, 这种信息不对称削弱了收购 (T akeover) 的潜在有效性, 因为处于信息劣势的 外部人不会比处于信息优势的内部人更愿意出高 价去控制企业。第二, 虽然一个流动性高的股票市 济经界世 3 3002 第年 1 · 期 5· 林毅夫 章 奇 刘明兴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