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 生死、行尸走肉、嘲弄世俗的游戏人间的思想本质,就界。成玄英评说:“叹苍生之业薄,伤道之陵夷,乃慷 与这种内心的激烈情怀默契融通。虽说从庄子的生慨发愤,爰著斯论。庄子自觉认同了“逍遥”的确 平事迹探究其并非自甘于卑贱的游戏或是对生死均是以一种悲剧审美意识和全方位、多视角、高品位的 已释怀,而是尤其喜好宁静、悠闲、淡泊;然其理论上美学视界,对文明社会的悖论结构及其所造成的人类 却偏偏依凭众多笔墨写尽世道黑暗、造化无情、人生两难困境和现实人生境遇的承担负载;并深刻地体征 如梦,且以戏谑嘲讽的口吻,将笔下的寓言人物从谨了庄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对人类文明演绎误区的 慎平稳的生活程式中扔进多变遭难的黑色背景中,而深厚浓郁的忧患意识。故此,庄子用自己的人生实践 隐晦地凸显了内心的激烈情愫。 展示了一位超脱凡俗、笑傲人生、诗意游世的隐土的 二、庄子自在逍遥的生命意趣 生命风采,且以其对精神世界的大胆探索、逍遥境界 庄子始终认为,人类如若离开自然原始的本性愈的执著追求、生命性灵的诗性慰藉,为世人提供了一 远,就愈难自由逍遥;而只有回归自然且与自然融合个恬适、宁静、温馨的心灵港湾。 一体,方能达到“无已”的境界,并切实地实现真正的 庄子哲学始终推崇着“缘督以为经”是通向自然 精神自由、自在、自适。观乎庄子笔下演绎的“圣人”、跋涉的唯一佳径,故而为了自由无待的“逍遥游”,始 神人”、“至人”、“真人”、“天人”、“全人”等生命典终艰难不懈地努力探寻。由此,庄子依托“自然之子 型形象,就是进入到自由境界的理想化的人格模式,的生命感悟而立下了遗嘱性的誓约:“以天地为棺椁, 即高尚者就是合乎自然的本性旨趣,且其行为是合乎以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万物为赍送。”再如,庄子 道,并真正做到了安时处顺、以和为贵、恬淡寡欲、哀妻死的“鼓盆而歌”,就是为自然、天理、性灵而欢唱。 乐莫人、寂寞无为、讳用心机,心灵与行为均达到了与概因庄子认为,凡夫俗子既然不能选择生死,就要善 道同一或与自然契合。为此,为道者皆是超凡脱俗待生死,即“生”就要生活得幸福而寻觅精神上的满 的虚构的庄子理想人格的精神载体,或实际上就是足;“死”就要豁达地洋溢着生命的快乐。同样,关乎 道的性灵化身,并追寻着“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吾“得失”,理当是无所得就无所谓失。至于“毁誉”应 与日月参光,吾与天地为常”、“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是“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即对待 来”的理想境界6。可以说,庄子凭借先知睿智的目毁誉最好的办法就是忘记烦闷。谈及“贫富”,他主 光审视社会、看穿世态、洞察万象、感悟痛楚,而从主张贫穷是造物主善意的关怀体恤;而富贵的身心了无 观精神上去追求解脱苫难的、超越世俗的、自由逍遥自由,甚至有时会惹来杀身之祸。若论“权力”,如同 的生命境界。 楚国水田里的乌龟,不愿以死来换取“留骨而贵”,而 庄子《逍遥游》体认着“有待”与“无待”两个核心宁愿拖着尾巴在泥水里自由自在地诗意栖息。由此 概念。所谓“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也”,或曰“若夫观之,庄子学说所注重表述的“逍遥”,可谓是一种以 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自由开放的心灵境界,且让自然事物各适其性、如其 哉”,皆表征着庄子思想伦理的生命精华。庄子崇奉所是、自由自在地游荡世间的宽容态度,以及任由人 “有待”与“无待”,意味着人生的两种境界,即物质形生的根基潇洒于“无何有之乡”,并对这种无根基状态 体的活动是“有待”的,而精神的活动则可达到“无加以泰然任之的人生态度。它也是一种不为“见闻之 待”的境界。同时,“有待”就是事物的发展,以及人知”所困顿,且以开放的心灵投入到无限的、自由开放 的活动不可避免地须承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而的自然事物中,而无所穷困的精神胜境。简而言之, “无待”则是无所依靠、无所依赖的,事物的发展、人的“逍遥”作为庄子整个思想哲思的生命指归,首要的就 活动不受任何条件的限制。为此,庄子认为,唯有摆是对束缚、羁绊、桎梏世人心灵的异化之“待”的审美 脱“有待”而最终达到“无待”,才能实现真正的自由,解构,并将人的精神解放到一个自然和谐的大道流行 以及演变到无拘无束的逍遥之境。王夫之在《庄子的生命境界。 解》中曾分别以“逍”、“遥”说明大鹏、小鸟的异趣 庄子主张“养生之道”,最根本的立足点在于将 逍者,向于消也,过而忘也;遥者,引而远也,不局于人视作自然尤物。《秋水》篇云,“号物之数谓之万, 心知之灵也。鹏游于大者也,遥也,而未能逍也;晏鸟人处一焉”,坦言人只不过是四海之内的自然万物,应 游于小者也,逍也,而未能遥也。小者笑大,大者悲意识到自己的“眇乎小哉”,并需将自已置于宇宙中适 小,皆未适于逍遥者也。”解析“逍遥”并非指代大宜的位置。恩斯特·卡西尔在《人论》中评介:“现实 鹏或小鸟的个体逍遥,而是喻示一种“无何有之乡,广中的人们总是倾向于把他生活的小圈子看成是世界 寞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的精神境的中心,并且把他的特殊的个人生活作为宇宙的标92 黄河科技 大学学报 生死 、行尸走肉、嘲弄世俗的游戏人间的思想本质 ,就 与这种内心的激烈情怀默契融通。虽说从庄子的生 平事迹探究其并非 自甘于卑贱的游戏或是对生死均 已释怀,而是尤其喜好宁静 、悠闲、淡泊;然其理论上 却偏偏依凭众多笔墨写尽世道黑暗、造化无情、人生 如梦,且以戏谑嘲讽的 口吻,将笔下的寓言人物从谨 慎平稳的生活程式中扔进多变遭难的黑色背景中,而 隐晦地凸显了内心的激烈情愫 。 二 、庄子 自在逍遥的 生命意趣 庄子始终认为,人类如若离开 自然原始的本性愈 远,就愈难 自由逍遥;而只有回归 自然且与 自然融合 一 体,方能达到“无己”的境界 ,并切实地实现真正的 精神自由、自在 、自适。观乎庄子笔下演绎的“圣人”、 “神人”、“至人”、“真人”、“天人”、“全人”等生命典 型形象,就是进入到 自由境界的理想化的人格模式, 即高尚者就是合乎 自然的本性旨趣,且其行为是合乎 道 ,并真正做到 了安时处顺、以和为贵、恬淡寡欲、哀 乐莫人 、寂寞无为 、讳用心机 ,心灵与行为均达到了与 道同一或与 自然契合。为此 ,为道者 皆是超凡脱俗 的、虚构的庄子理想人格的精神载体,或实际上就是 道的性灵化身,并追寻着“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吾 与 日月参光 ,吾与天地为常”、“独与天地精神相往 来”的理想境界_6J。可以说,庄子凭借先知睿智的 目 光审视社会 、看穿世态、洞察万象 、感悟痛楚 ,而从主 观精神上去追求解脱苦难的、超越世俗的、自由逍遥 的生命境界。 庄子《逍遥游》体认着“有待”与“无待”两个核心 概念。所谓“此虽免乎行 ,犹有所待也”,或日“若夫 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 ,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 哉”,皆表征着庄子思想伦理的生命精华。庄子崇奉 “有待”与“无待”,意味着人生的两种境界,即物质形 体的活动是“有待”的,而精神的活动则可达到“无 待 ”的境界 。同时 ,“有 待 ”就 是 事物 的发展 ,以及 人 的活动不可 避免地 须承受 到 主 、客 观条 件 的限制 ;而 “无待”则是无所依靠、无所依赖的,事物的发展 、人的 活动不受任何条件的限制。为此,庄子认为,唯有摆 脱“有待”而最终达到“无待 ”,才 能实 现真正 的 自由 , 以及演变到无拘无束的逍遥之境。王夫之在《庄子 解》中曾分别以“逍”、“遥”说明大鹏 、小鸟 的异趣 : “逍者 ,向于消也 ,过 而忘也 ;遥者 ,引而 远也 ,不局 于 心知之灵也 。鹏游 于大者也 ,遥也 ,而未 能逍也 ;晏 鸟 游于小者也 ,逍 也 ,而 未 能遥 也 。小 者 笑 大 ,大 者悲 小,皆未适于逍遥者也。” 解析 “逍遥”并非指代大 鹏或小鸟的个体逍遥 ,而是喻示一种“无何有之乡 ,广 寞之野 ,彷徨乎无为其侧 ,逍遥乎寝 卧其下 ”的精 神境 界。成玄英评说:“叹苍生之业薄,伤道之陵夷,乃慷 慨发愤 ,爰著 斯 论 。” 庄 子 自觉认 同 了“逍 遥 ”的 确 是以一种悲剧审美意识和全方位、多视角、高品位的 美学视界,对文明社会的悖论结构及其所造成的人类 两难困境和现实人生境遇的承担负载;并深刻地体征 了庄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对人类文明演绎误区的 深厚浓郁 的忧患意识 。故此 ,庄子用 自己的人 生实践 展示了一位超脱凡俗、笑傲人生、诗意游世的隐士的 生命风采 ,且以其对精神世界 的大胆探索、逍遥境界 的执著追求 、生命性灵的诗性慰藉 ,为世人提供 了一 个恬适 、宁静 、温馨 的心灵 港湾。 庄子哲学始终推崇着“缘督 以为经”是通向 自然 跋涉的唯一佳径 ,故而为了自由无待的“逍遥游”,始 终艰难不懈地努力探寻。由此 ,庄子依托“自然之子” 的生命感悟而立下了遗嘱性的誓约:“以天地为棺椁 , 以日月为连璧 ,星辰为珠玑,万物为赍送。”再如,庄子 妻死的“鼓盆而歌”,就是为 自然、天理、性灵而欢唱。 概因庄子认为,凡夫俗子既然不能选择生死 ,就要善 待生死 ,即“生”就要生活得幸福而寻觅精神上的满 足;“死”就要豁达地洋溢着生命的快乐。同样,关乎 “得失”,理当是无所得就无所谓失。至于“毁誉”应 是“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即对待 毁 誉最好 的办法 ,就是忘 记烦 闷 。谈及 “贫 富”,他主 张贫穷是造物主善意的关怀体恤 ;而富贵的身心了无 自由,甚至有时会惹来杀身之祸。若论“权力”,如同 楚国水 田里的乌龟 ,不愿以死来换取“留骨而贵”,而 宁愿拖着尾巴在泥水里 自由 自在地诗意栖息。由此 观之,庄子学说所注重表述的“逍遥”,可谓是一种以 自由开放的心灵境界,且让 自然事物各适其性、如其 所是 、自由 自在地 游荡 世 问的宽 容态 度 ,以及任 由人 生的根基潇洒于 “无何有之 乡”,并对这种无根基状态 加 以泰然任之的人生态度 。它也是一 种不为“见 闻之 知 ”所 困顿 ,且 以开放 的心灵投入到无 限的 、自由开放 的自然事物中,而无所穷困的精神胜境。简而言之, “逍遥”作为庄子整个思想哲思的生命指归,首要的就 是对束缚 、羁绊 、桎梏世人心灵的异化之“待”的审美 解构,并将人的精神解放到一个 自然和谐的大道流行 的生命境界。 庄子主张“养生之道”,最根本的立足点在于将 人视作 自然尤物。《秋水》篇 云,“号物之数谓之万 , 人处一 焉”,坦 言人 只不过是 四海之 内的 自然 万物 ,应 意识到 自己的“眇乎小 哉”,并 需将 自己置于宇宙 中适 宜的位置。恩斯特 ·卡西尔在《人论》中评介 :“现实 巾的人们总是倾 向于把他 生 活的小 圈子 看成是 世界 的中心 ,并且把他的特殊的个人生活作为宇宙的标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