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觉其间,雄深雅健,如对文章太史公"(辛弃疾:《水调歌头灵山齐庵赋,时筑堰湖未成》), 郁达夫也是在故都的街头巷尾这些“深沉的地方”,发现了“雄深雅健″的大块文章,发现 了季节化了的中国历史文化精神,在一定的意义上也许可以说,这篇《故都的秋》实质上更 像是一首中国历史文化精神的《秋声赋》,是对金色的、成熟的、蕴藉深厚的中国历史文化 精神的礼赞和追寻 追寻深沉——或许也可以用这四个字来概括郁达夫写作《故都的秋》前后思想情绪的 主旨。一九三三年四月,郁达夫由上海移家杭州定居。他的本意,大约是要逃避沪上国民党 反动派的政治高压和白色恐怖,同时也远离文艺界的纷争。写于半年前的小说《迟桂花》 已流露了避世隐居的去意。然而,郁达夫很快就发现,“杭州一隅,也决不是世外的桃源, 这样要捐,那样要税,居民的负担,简直比世界哪一国的首都,都加重了"。当时,中国北 方战云密布,继东北沦陷之后,日寇又相继占领了山海关和承德,进而觊觎整个华北乃至全 中国。在内忧外患的夹击之下,郁达夫惟有借用自己旧日的诗句来抒写心头的愤懑和无奈 烽火满天殍满地,儒生何处可逃秦?”在此后一年多的时间里,从表面上看他似乎是自由 自在,无忧无虑的:或流连诗酒,或徜徉山水,或品茗赏花,或浏览闲书。然而,实际上他 生活得并不轻松。一方面,他是—个靠卖文为生的自由职业者,没有别的经济来源,手停口 停;另一方面,一个有责任心的正直知识分子的良知和长期从事进步的、革命的文艺活动的 经历,又使得他无法忘情于世事,为换钱度日而敷衍塞责,去写那些媚俗的无聊文字。这样 来,他便常常陷人想写的不能写,能写的又不想写的创作苦闷之中。一九三三年八月,他 在一首纪游诗的诗后写道:“近来生活为左右所夹,颇觉烦闷,精神躯体,都不能自由,创 作生活,怕将从此告终矣"。在第二天的日记里,他又这样写道:“想做东西,终不能动笔 当决计离开杭州"。“决计离开杭州″自然只是愤言而已,但如果用这里的“杭州″指代内外 夹击、庸碌烦闷的日常生活,则大体上是符合郁达夫彼时彼地的思想情绪的—一实际上《故觉其间,雄深雅健,如对文章太史公”(辛弃疾:《水调歌头·灵山齐庵赋,时筑堰湖未成》), 郁达夫也是在故都的街头巷尾这些“深沉的地方”,发现了“雄深雅健”的大块文章,发现 了季节化了的中国历史文化精神,在一定的意义上也许可以说,这篇《故都的秋》实质上更 像是一首中国历史文化精神的《秋声赋》,是对金色的、成熟的、蕴藉深厚的中国历史文化 精神的礼赞和追寻。 追寻深沉——或许也可以用这四个字来概括郁达夫写作《故都的秋》前后思想情绪的 主旨。一九三三年四月,郁达夫由上海移家杭州定居。他的本意,大约是要逃避沪上国民党 反动派的政治高压和白色恐怖,同时也远离文艺界的纷争。写于半年前的小说《迟桂花》, 已流露了避世隐居的去意。然而,郁达夫很快就发现,“杭州一隅,也决不是世外的桃源, 这样要捐,那样要税,居民的负担,简直比世界哪一国的首都,都加重了”。当时,中国北 方战云密布,继东北沦陷之后,日寇又相继占领了山海关和承德,进而觊觎整个华北乃至全 中国。在内忧外患的夹击之下,郁达夫惟有借用自己旧日的诗句来抒写心头的愤懑和无奈: “烽火满天殍满地,儒生何处可逃秦?”在此后一年多的时间里,从表面上看他似乎是自由 自在,无忧无虑的:或流连诗酒,或徜徉山水,或品茗赏花,或浏览闲书。然而,实际上他 生活得并不轻松。一方面,他是一个靠卖文为生的自由职业者,没有别的经济来源,手停口 停;另一方面,一个有责任心的正直知识分子的良知和长期从事进步的、革命的文艺活动的 经历,又使得他无法忘情于世事,为换钱度日而敷衍塞责,去写那些媚俗的无聊文字。这样 一来,他便常常陷人想写的不能写,能写的又不想写的创作苦闷之中。一九三三年八月,他 在一首纪游诗的诗后写道:“近来生活为左右所夹,颇觉烦闷,精神躯体,都不能自由,创 作生活,怕将从此告终矣”。在第二天的日记里,他又这样写道:“想做东西,终不能动笔, 当决计离开杭州”。“决计离开杭州”自然只是愤言而已,但如果用这里的“杭州”指代内外 夹击、庸碌烦闷的日常生活,则大体上是符合郁达夫彼时彼地的思想情绪的——实际上,《故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