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题就是“上帝的恩赐”问题。他考虑自己的罪行,而修道院和教会都无法改变这种罪行。他 认为自己的一切事情都是上帝无法接受的。他面对上帝,感到自己的空虚和无助。 对《圣经》的学习使他渐渐形成了新的思想。他从保罗、奥古斯丁、德国神秘主义那里 吸收了许多养料。路德得出上帝是运用恩赐的眼光来考虑人的皈依问题的新观点。上帝不统 计人的努力,灵魂得救完全依赖上帝的恩赐。路德的《圣经》学习,使他1517年时能够 在《圣经》基础上提出系统化的新教理论,为宗教改革运动奠定思想基础 (2)赎罪券风波 1517年10月31日是万圣节,路德在维滕贝格的卡斯特教堂中贴出了95论纲 这个论纲的主要内容是反对出售赎罪券。路德谴责教皇说如果他真的想拯救德国人民的话, 应宁可让圣彼得大教堂到在尘埃中也不会以信徒的血肉来重建它。更重要的是他对赎罪券的 神学基础表示怀疑,对教皇掌管人们进入天国的钥匙一说也表示怀疑。此外,赎罪券还诱使 人们进入犯了罪就可以用金钱来赎罪的错误心理,使罪人逃避惩罚。这个论纲在开始的时候 也许只是为了学术讨论的目的,它用拉丁语写成,它引起了维滕贝格大学教师们的争论。我 们仍然不知道这个论纲如何在社会上引起巨大反响,成为德国宗教改革运动的导火线。 被路德攻击的人名为约翰·台彻尔( johannite tze1,1470-151 9)他是一个能说会道的多米尼克会的修士。他在维滕贝格附近兜售赎罪券。这次兜售活动 的起因有两个,一是教皇需要钱来建造圣彼得大教堂,二是勃兰登堡的阿尔布雷希特同教皇 进行了一项交易:选帝侯乔基姆的弟弟阿尔布雷希特希望得到美因兹大主教的职位,那时他 仅24岁,因而大大低于教会法规规定的担任大主教的法定年龄。他必须服从教会法规,因 为这个时候他已经是马格德堡大主教。为了找到一个变通的办法,他愿意向教会支付一笔巨 大的款项,这样他的大主教职位就有可能得到批准。他运用各种方法来增加收入,他准备在 北部德国出售赎罪券,得到的钱财一半归自己,另一半交给罗马供建立圣彼得大教堂所用。 在路德时代,赎罪券已同它原有的含义大相径庭。赎罪券起于11世纪,它同以苦行赎 罪的宗教思想相关联。它的原始含义有两项:如何解决人的犯罪问题和如何宽恕人的罪行。 传统的理论是上帝可以通过僧侣来给人以宽恕。犯罪的人必须见到僧侣,由僧侣听取他的忏 悔,给他以宽恕。赦免罪行的途径主要是建立功德,如进行斋戒、请著名的僧侣来为他祈祷, 施舍穷人等 通过做好事(善功)和把基督和圣徒的功德转化为人的功德(功德转让)最后被引向了 为教会作好事。教皇为了十字军征伐,宣称参加十字军的人可以建立宗教上的功德,如果不 参加十字军的人在家里也可以建立同样的功德,如果他们愿意为十字军捐献财物或干其他的 功德之事。如果一个人犯了罪,他也可以通过给教会捐款而获得赦免。教会对赎罪券的定 义是用赎罪券的办法来代替惩罚。教会的理由是根据《圣经》教会本身具有功德,它可以把 这种功德转换给男人女人,增加他们的功德。16世纪时,赎罪券和以苦行赎罪的宗教仪式 之间的联系已经不很提倡。赎罪券的发展甚至可以赦免死去的人的罪行。教会不坚持有关赎 罪券的宗教原理,因为它迫切需要财政上的支持 在教会的行政扩大、财政有了困难以后,赎罪制度也有所扩大,成为搜刮钱财的一种途 径。刚开始的时候,赎罪券的买卖往往起于特殊背景,如十字军,建设教堂等。后来教会腐 败加剧,主教等也开始出卖赎罪券。教会本来是纯洁和精神的象征,现在却表现出误入歧途。 路德认为这是基督教本身出现了重大错误。不仅是现象,还是一个对神学本身的理解问题。 路德认为:赎罪券问题实际上是究竟什么基督教的问题。如果赎罪券的基础是功德可以 转让,那么教会就具有这种转换功德的功能。路德是一个十分敏感喜欢争辩的人。为自己的 灵魂得救问题深深担忧。他从根本上怀疑“行为”在灵魂得救中的意义,他于是转向保罗和题就是“上帝的恩赐”问题。他考虑自己的罪行,而修道院和教会都无法改变这种罪行。他 认为自己的一切事情都是上帝无法接受的。他面对上帝,感到自己的空虚和无助。 对《圣经》的学习使他渐渐形成了新的思想。他从保罗、奥古斯丁、德国神秘主义那里 吸收了许多养料。路德得出上帝是运用恩赐的眼光来考虑人的皈依问题的新观点。上帝不统 计人的努力,灵魂得救完全依赖上帝的恩赐。路德的《圣经》学习,使他1517年时能够 在《圣经》基础上提出系统化的新教理论,为宗教改革运动奠定思想基础。 (2)赎罪券风波 1517年10月31日是万圣节,路德在维滕贝格的卡斯特教堂中贴出了95论纲。 这个论纲的主要内容是反对出售赎罪券。路德谴责教皇说如果他真的想拯救德国人民的话, 应宁可让圣彼得大教堂到在尘埃中也不会以信徒的血肉来重建它。更重要的是他对赎罪券的 神学基础表示怀疑,对教皇掌管人们进入天国的钥匙一说也表示怀疑。此外,赎罪券还诱使 人们进入犯了罪就可以用金钱来赎罪的错误心理,使罪人逃避惩罚。这个论纲在开始的时候 也许只是为了学术讨论的目的,它用拉丁语写成,它引起了维滕贝格大学教师们的争论。我 们仍然不知道这个论纲如何在社会上引起巨大反响,成为德国宗教改革运动的导火线。 被路德攻击的人名为约翰·台彻尔(Johann Tetzel,1470-151 9)他是一个能说会道的多米尼克会的修士。他在维滕贝格附近兜售赎罪券。这次兜售活动 的起因有两个,一是教皇需要钱来建造圣彼得大教堂,二是勃兰登堡的阿尔布雷希特同教皇 进行了一项交易:选帝侯乔基姆的弟弟阿尔布雷希特希望得到美因兹大主教的职位,那时他 仅24岁,因而大大低于教会法规规定的担任大主教的法定年龄。他必须服从教会法规,因 为这个时候他已经是马格德堡大主教。为了找到一个变通的办法,他愿意向教会支付一笔巨 大的款项,这样他的大主教职位就有可能得到批准。他运用各种方法来增加收入,他准备在 北部德国出售赎罪券,得到的钱财一半归自己,另一半交给罗马供建立圣彼得大教堂所用。 在路德时代,赎罪券已同它原有的含义大相径庭。赎罪券起于11世纪,它同以苦行赎 罪的宗教思想相关联。它的原始含义有两项:如何解决人的犯罪问题和如何宽恕人的罪行。 传统的理论是上帝可以通过僧侣来给人以宽恕。犯罪的人必须见到僧侣,由僧侣听取他的忏 悔,给他以宽恕。赦免罪行的途径主要是建立功德,如进行斋戒、请著名的僧侣来为他祈祷, 施舍穷人等。 通过做好事(善功)和把基督和圣徒的功德转化为人的功德(功德转让)最后被引向了 为教会作好事。教皇为了十字军征伐,宣称参加十字军的人可以建立宗教上的功德,如果不 参加十字军的人在家里也可以建立同样的功德,如果他们愿意为十字军捐献财物或干其他的 功德之事。如果一个人犯了罪, 他也可以通过给教会捐款而获得赦免。教会对赎罪券的定 义是用赎罪券的办法来代替惩罚。教会的理由是根据《圣经》教会本身具有功德,它可以把 这种功德转换给男人女人,增加他们的功德。16世纪时,赎罪券和以苦行赎罪的宗教仪式 之间的联系已经不很提倡。赎罪券的发展甚至可以赦免死去的人的罪行。教会不坚持有关赎 罪券的宗教原理,因为它迫切需要财政上的支持。 在教会的行政扩大、财政有了困难以后,赎罪制度也有所扩大,成为搜刮钱财的一种途 径。刚开始的时候,赎罪券的买卖往往起于特殊背景,如十字军,建设教堂等。后来教会腐 败加剧,主教等也开始出卖赎罪券。教会本来是纯洁和精神的象征,现在却表现出误入歧途。 路德认为这是基督教本身出现了重大错误。不仅是现象,还是一个对神学本身的理解问题。 路德认为:赎罪券问题实际上是究竟什么基督教的问题。如果赎罪券的基础是功德可以 转让,那么教会就具有这种转换功德的功能。路德是一个十分敏感喜欢争辩的人。为自己的 灵魂得救问题深深担忧。他从根本上怀疑“行为”在灵魂得救中的意义,他于是转向保罗和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