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二)评定方法 1.成绩评定 考查课程成绩采取“N+2"的评定模式,“N"指平时成绩,占总成绩比30%;其中包括考 勤(30%)、课堂表现(30%)、平时作业(40%);“2"指论文成绩与课堂笔记,分别占比 50%、20%,其中论文成绩不低于50分,低于50分者,总成绩视为不及格。 2.课程目标考核占比与达成度计算 考核方式 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2 课程目标3 出勤(10%) 考核环节 过程性考核 10 (满分100) 平时成绩 课堂笔记(45%) 根据考核占比折合成分数共45分 根据考核占比折合成分数共45分 (30%) 课后作业(45%) 终结性考核 期末成绩 闭卷考试 100分,各课程目标根据考核实际情况而定 (满分100) (70%) 分目标达成度=各考核环节样本总均分/总分*权重(总达成度以分目标最小值确定) 课程达成度 (三)评分标准 1.期末考试评分标准 评分标准 课程目标 90-100 80-89 70-79 60-69 0-59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 对科学班级 优 能深刻理解并 能比较深刻理 能理解并掌握 管理的理论 不能理解并掌 解并掌握科学 准确掌握科学 科学班级管理 和实践意义 班级管理的理 班级管理的理 有一定的认 握科学班级管 论和实践意 论和实践意 的理论和实践 理的理论和实 意义,对教师职 识与理解, 义,对教师职 践意义,对教师 义,对教师职 课程目标1 业以及班主任 对教师职业 业以及班主任 业以及班主任 工作意义的认 职业以及班主 工作意义的认 工作意义的认 以及班主任 任工作意义的 识有一定的见 工作意义有 认识不足。 识比较深刻且 识深刻富有见 地。 —定的认 地。 有见地。 识。 能准确掌握班 能比较准确掌 能掌握班主任 掌握班主任 不能掌握班主 主任的素质、 握班主任的素 的素质、班集体 的素质、班 任的素质、班集 建设策略及班 体建设策略及 质、班集体建 班集体建设策 集体建设策 课程目标2 略及班级日常 设策略及班级 级日常管理工 略及班级日 班级日常管理 常管理工作 工作的内容及 日常管理工作 管理工作的内 作的内容及重 容及重点,能 的内容及重 点,能联系一定 的内容及重 重点,不能联系 密切联系实点,能联系实的实际论证班点,不能联实际论证班级(二)评定方法 1. 成绩评定 考查课程成绩采取“N+2”的评定模式,“N”指平时成绩,占总成绩比 30%;其中包括考 勤(30%)、课堂表现(30%)、平时作业(40%),;“2”指论文成绩与课堂笔记,分别占比 50%、20%,其中论文成绩不低于 50 分,低于 50 分者,总成绩视为不及格。 2. 课程目标考核占比与达成度计算 (三)评分标准 1. 期末考试评分标准 课程目标 评分标准 90-100 80-89 70-79 60-69 0-59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 课程目标 1 能深刻理解并 准确掌握科学 班级管理的理 论和实践意 义,对教师职 业以及班主任 工作意义的认 识深刻富有见 地。 能比较深刻理 解并掌握科学 班级管理的理 论和实践意 义,对教师职 业以及班主任 工作意义的认 识比较深刻且 有见地。 能理解并掌握 科学班级管理 的理论和实践 意义,对教师职 业以及班主任 工作意义的认 识有一定的见 地。 对科学班级 管理的理论 和实践意义 有一定的认 识与理解, 对教师职业 以及班主任 工作意义有 一定的认 识。 不能理解并掌 握科学班级管 理的理论和实 践意义,对教师 职业以及班主 任工作意义的 认识不足。 课程目标 2 能准确掌握班 主任的素质、 班集体建设策 略及班级日常 管理工作的内 容及重点,能 密 切 联 系 实 能比较准确掌 握班主任的素 质、班集体建 设策略及班级 日常管理工作 的 内 容 及 重 点,能联系实 能掌握班主任 的素质、班集体 建设策略及班 级日常管理工 作的内容及重 点,能联系一定 的实际论证班 掌握班主任 的素质、班 集体建设策 略及班级日 常管理工作 的内容及重 点,不能联 不能掌握班主 任的素质、班集 体建设策略及 班级日常管理 工作的内容及 重点,不能联系 实际论证班级 考核环节 考核方式 课程目标 1 课程目标 2 课程目标 3 过程性考核 (满分100) 平时成绩 (30%) 出勤(10%) 10 课堂笔记(45%) 根据考核占比折合成分数共 45 分 课后作业(45%) 根据考核占比折合成分数共 45 分 10 终结性考核 (满分100) 期末成绩 (70%) 闭卷考试 100 分,各课程目标根据考核实际情况而定 课程达成度 分目标达成度=∑各考核环节样本总均分/总分*权重(总达成度以分目标最小值确定)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