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中国参与全球投资治理的机遇与挑战 国,前十大投资目的地依次还包括哈萨克斯坦、英国、英属维尔京群岛、澳大利 亚、委内瑞拉、新加坡、印度尼西亚和卢森堡。 从投资方式来看,兼并收购是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方式。中国企业在 2012年共实施对外兼并收购项目457个,实际交易金额434亿美元,均创历史新 高。从资金来源来看,63.6%的对外兼并收购投资依赖境内资金,主要是投资者 自有资金以及境内银行贷款。余下364%(158亿美元)依靠境外融资。整体而 言,中国海外直接投资以获取战略性资产为主要投资动机。这些战略性资产包括 自然资源、先进的技术、知名的品牌以及市场渠道。这一点与发达经济体有所不 同。通常,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要么主要是为了利用东道国低成本的优势,或 者是为了开拓当地的市场。而中国的特征是,大多数中国企业到海外经营,却没 有将生产设施搬到海外。于是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主题是加强国内生产,而 不是扩大海外生产;提高投资企业的竞争力,而不是利用现有企业层面的竞争优 势。叫中国海外直接投资呈现如此独特之处,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广泛 存在的金融抑制扭曲了资金成本和资金分配;二是中国国内仍然具有成本优势 面临日益上涨的国内生产成本,中国企业倾向于将生产设施迁往本国广阔的内陆 地区,而不是迁往可能面临巨大不确定性的海外;三是中国需要技术寻求型对外 直接投资从制造业大国转型成为制造业强国;四是中国巨大的工业部门(尤其是 重工业部门)使得中国需要锁定充足的、稳定的资源、能源和原材料供应 海外投资频频受阻 尽管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取得显著增长,但中国企业走出去同样频频遭遇阻 力。中海油收购美国石油公司优尼科折戟、中铝增持澳大利亚力拓公司失利、华 为在美投资受阻等成为国内学者和媒体常常引用的几起投资失败的案例。事实 上,即便是那些成功完成的交易,其背后也不乏曲折的经历。联想在2005年收 购IBM的个人电脑业务时,美国国会议员以“威胁国家安全”为由加以阻挠。最 后是双方高管组建的交涉团队花了1个多月的时间,去拜访和说服了美国13个政 府部门,交易才得以完成。 这样的投资阻力在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受到全球金融危机 [1 Huang Yiping and Bijun Wang."Investing Overseas Without Moving Factories Abroad: The Case of Chinese Outward Direct Investment", Asian Development Review, Vol 30, No. 1. Pp 85-107, 2013 国际经济评论/2014年/第1期97[1] Huang Yiping and Bijun Wang, “Investing Overseas Without Moving Factories Abroad: The Case of Chinese Outward Direct Investment”, Asian Development Review, Vol. 30, No. 1, pp. 85-107, 2013. 国际经济评论/2014 年/第 1 期 中国参与全球投资治理的机遇与挑战 国,前十大投资目的地依次还包括哈萨克斯坦、英国、英属维尔京群岛、澳大利 亚、委内瑞拉、新加坡、印度尼西亚和卢森堡。 从投资方式来看,兼并收购是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方式。中国企业在 2012年共实施对外兼并收购项目457个,实际交易金额434亿美元,均创历史新 高。从资金来源来看,63.6%的对外兼并收购投资依赖境内资金,主要是投资者 自有资金以及境内银行贷款。余下36.4%(158亿美元)依靠境外融资。整体而 言,中国海外直接投资以获取战略性资产为主要投资动机。这些战略性资产包括 自然资源、先进的技术、知名的品牌以及市场渠道。这一点与发达经济体有所不 同。通常,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要么主要是为了利用东道国低成本的优势,或 者是为了开拓当地的市场。而中国的特征是,大多数中国企业到海外经营,却没 有将生产设施搬到海外。于是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主题是加强国内生产,而 不是扩大海外生产;提高投资企业的竞争力,而不是利用现有企业层面的竞争优 势。[1] 中国海外直接投资呈现如此独特之处,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广泛 存在的金融抑制扭曲了资金成本和资金分配;二是中国国内仍然具有成本优势, 面临日益上涨的国内生产成本,中国企业倾向于将生产设施迁往本国广阔的内陆 地区,而不是迁往可能面临巨大不确定性的海外;三是中国需要技术寻求型对外 直接投资从制造业大国转型成为制造业强国;四是中国巨大的工业部门(尤其是 重工业部门)使得中国需要锁定充足的、稳定的资源、能源和原材料供应。 海外投资频频受阻 尽管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取得显著增长,但中国企业走出去同样频频遭遇阻 力。中海油收购美国石油公司优尼科折戟、中铝增持澳大利亚力拓公司失利、华 为在美投资受阻等成为国内学者和媒体常常引用的几起投资失败的案例。事实 上,即便是那些成功完成的交易,其背后也不乏曲折的经历。联想在2005年收 购IBM的个人电脑业务时,美国国会议员以“威胁国家安全”为由加以阻挠。最 后是双方高管组建的交涉团队花了1个多月的时间,去拜访和说服了美国13个政 府部门,交易才得以完成。 这样的投资阻力在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受到全球金融危机 97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